
最新一年级上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doc
6页最新一年级上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长春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读诗,指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指读全诗(正音) 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么说才通顺?( 只有敬亭山 放前面说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 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 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李白的诗抄在读书笔记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语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掌握 坐 的字理演变过程,掌握 鸟 的笔顺. 3.通过进一步学习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借助拼音识字等方法,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字理演变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 同学们,在我国的唐朝有位称为诗仙的伟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李白.有一年秋天,大诗人李白游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丽.成群的鸟儿在天上展翅高飞,天边的云朵悠闲的飘着.他觉得看也看不够,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诗的叫《独 坐敬亭山》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敬亭山的?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一边听,一边想,你从这首诗中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的良好习惯. 二、熟读古诗,认读生字(34分) 1.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我们尝试读这一首诗吧.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学习生字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 拼读7个要求认识的字,其中 坐 是平舌音, 只 是翘舌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了解生字在本课中的意思. (2)学习既要认识又要会写的字. 学习这几个字要强调 虫 是翘舌音, 鱼 是整体认读音节.这几个字书上提供了字理演变图. 回文学 鸟 字 请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找到天空飞翔的小鸟的诗句,读一读. 鸟 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鸟形,头向左而立,还有嘴和一双爪子,现在这个字已经简化,要注意他的笔顺. 在学习 牛、羊 两字时,可以用谜语引入. 三、作业.(1分)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收集关于 马、牛、羊、鸟、虫、鱼 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7分) 1.背诵《独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语. 3.复习生字. 二、指导书写(13分) 马:注意第二笔的写法,注意新笔画横折折勾的写法. 鸟:注意字的结构,上窄下宽,注意小鸟 眼睛 的 点 . 虫: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三、完成书后活动与练习题 连一连,涂一涂 .(19分) 1.先观察,看看每个图形上的字都读做什么. 2.用笔连一连,把连成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样的图形正好组成一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3.用 彩色笔涂一涂. 四、作业(1分)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马 牛 羊 鸟 鱼 虫 语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三 (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 独坐 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 亭字 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 下面有柱子.)怎样记 亭 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 亭 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 许多鸟; 高飞尽 都高高的飞走了; 孤云 孤单的云; 独 独自; 闲 悠闲; 相看 互相看; 不厌 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 闲 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 静 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 动 见 静 ,以 动 衬 静 .这种 静 ,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 相看两不厌 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 两 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 只有 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 有情 ,愈是表现出人的 无情 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结合版书: 鸟飞尽 云独闲 孤单寂寞 山相对 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 3、交流.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