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06-18世纪法国的政治思想教学文案.ppt
49页《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06-18-06-18世纪法国的政治世纪法国的政治思想思想概述18世纪的法国,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快速成长,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孟德斯鸠系统阐述分权制衡理论,奠定了资产阶级宪政制度设计的思想基础卢梭则以其独具特色的平等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激进民主实践,对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世纪法国的社会政治状况与启蒙思想第一节提要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矛盾的激化法国的等级制度与第三等级的平等要求法国的等级制度与第三等级的平等要求法国启蒙运动及其影响法国启蒙运动及其影响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矛盾的激化在法国历史上,18世纪是一个社会结构全面转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小农经济虽然仍旧占有重要地位,但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了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步成长起来,至18世纪下半叶,已成为社会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阶级绝大部分工商业资产者被排斥在权力体系之外,他们希望变革政治制度近代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到了18世纪,君主专制体制已经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相适应。
国家治理矛盾和财政危机不断加剧,资产阶级和下层人民同专制制度的对立日趋尖锐,统治集团内部的摩擦也愈演愈烈专制王权内外交困,逐步成为众矢之的二、法国的等级制度与第三等级的平等要求大革命前的法国,整个社会被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高级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包括王公和大封建领主;其余社会阶层是第三等级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极力维护旧秩序,第三等级则打出平等的旗号,要求变革君主专制制度,取消贵族和教士的经济与政治特权三、法国启蒙运动及其影响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宽泛意义的“启蒙”发轫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不仅继承其精神遗产,并在更高基点上将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启蒙运动受到了近代自然科学及哲学认识论发展的影响,在坚持理性主义的同时,也注重经验主义方法,使哲学摆脱了对神学的依附地位人类开始以自身的理性而不是以宗教启示作为知识的来源康德论启蒙“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这一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启蒙运动的箴言应该是:“敢于认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性!”——康德:“什么是启蒙?”(1784年)启蒙思想家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法国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因而成为整个欧洲的思想文化中心其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达朗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孔多塞、拉美特利以及重农学派的魁奈和杜尔哥等其思想传播,一方面提升了法国民众对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理想期待,另一方面也刺激并加剧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怨恨百科全书派群像伏尔泰(1694—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中最富盛名的思想家之一其哲学著作有《哲学通信》《哲学辞典》等,历史著作有《路易十四时代》《风俗论》等,还有多部戏剧和文学作品伏尔泰在当时法国的最大影响就是高举理性旗帜,与教会势力和专制制度展开不停息的斗争伏尔泰相信自然权利学说,主张人生而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晚年他认为共和政体是一种最宽容、最自然、最合理的制度启蒙运动的一项伟大成就是由狄德罗任主编、达朗贝尔任副主编的《百科全书》参加这项工作的撰写者几乎包括了当时法国所有重要的思想家,他们通过所撰写的词条表达自己的犀利见解,从各个角度对旧社会展开了批判。
《百科全书》高举理性旗帜,宣扬自由、平等、博爱,对当时法国社会的一切现存事物重新进行评估,是一套系统宣扬启蒙精神的巨型文献启蒙思想家的主流观点包括几个方面:首先,他们认为理性是人类知识的唯一来源,也是推动文明进步的主导力量其次,他们推崇天赋人权学说,坚持人生而自由和平等,提倡个性解放,关切人的现世幸福第三,启蒙思想家的反封建斗争,往往抛开宗教外衣,直接在政治战线上作战不过,启蒙阵营并非是无差别的统一体,其内部不仅存在意见分歧,而且甚至有着激烈的思想碰撞在启蒙运动中,法国还有一批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梅叶、摩莱里、马布利等他们采用当时流行的自然状态、自然权利等概念,对当时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政治不平等及道德败坏现象进行了愤怒声讨,提出并论证了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原则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主张虽然带有乌托邦色彩,但他们批判社会现实,论证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原则,在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第二节提要生平与著作生平与著作法的精神法的精神政体学说政体学说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思想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思想历史地位与评价历史地位与评价一、生平与著作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政治哲学家,近代法理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1748年发表名著《论法的精神》,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将法分为自然法、人定法和神法三大类自然法是人类在进入社会之前所遵循的法律人定法是人类进入社会之后为自己制定的法律神法是人类在处理与宗教的关系时所遵循的法律他将人定法分为国际法、政治法和公民法三大部分孟德斯鸠认为,谋求良好的秩序和治理虽是一切政治法和公民法的终极目标,但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情况,必须周全考虑其制约因素“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意在说明构建良好法治社会所仰赖的支持或约束条件法的精神”可以从“一般”和“特殊”理解一般”指的是制定法律的原则或评判法律的标准;“特殊”指的是各国在运用这些原则或标准时所必须综合考虑的各种复杂关系三、政体学说孟德斯鸠认为,在构成法律精神的诸多因素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政体的性质和原则孟德斯鸠提出可将政体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三大类,每一类政体又都遵从相应的原则所谓原则,就是推动此政体成为此政体而非彼政体的人的情感三类政体的原则分别是品德、荣誉和畏惧孟德斯鸠与亚里士多德政体分类之比较1.孟德斯鸠的分类1.亚里士多德的分类1.专制政体(基于恐惧)1.君主政体1.僭主政体1.君主政体(基于荣誉)1.共和政体1.贵族政体(基于荣誉)1.贵族政体1.寡头政体1.民主政体(基于德性)1.公民政体(温和民主政体、立宪政体)1.民主政体(极端民政体、暴民政体)当政体原则开始腐化时,政体也开始走向腐化。
一旦政体原则腐化后,再好的法律也会变坏;当政体原则完好时,就算坏的法律也会产生好的作用,因为政体原则的力量可以带动一切孟德斯鸠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小国适于共和政体,中等国度适于君主政体,庞大的帝国则适合专制政体他主张,任何缩小或扩大疆域的做法都会改变已有的政体原则四、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思想孟德斯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大部分孟德斯鸠强调,分权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自由,要获得这种自由,必须实行分权制衡三种权力要分开掌握和行使:首先,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归人民集体享有其次,行政权执行国家意志,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再次,司法权应交给法院行使,其成员选自人民,存续期视需要而定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学说,借鉴了古典共和主义思想家关于混合均衡的政制设想,尤其受到洛克分权思想和英国政制的启发,但其系统性和严整性却大大超越了前人它的提出,对反专制暴政的近代政治变革具有重大意义在孟德斯鸠的笔下,无论权力的归属还是权力的行使,都表现出适中有度的特点五、历史地位与评价孟德斯鸠关于宪政与法治、权力分立与制衡、公民权利与思想自由的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还影响到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的政治思想、政治实践和政治体制。
孟德斯鸠汲取洛克的自由与分权学说并使之进一步系统化和完善化,明确提出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思想,成为现代西方政府的基本组织原则之一卢梭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提要生平与著作生平与著作平等思想平等思想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学说人民主权学说历史地位与评价历史地位与评价一、生平与著作让-雅克·卢梭(1712—1778),法国政治思想家,激进民主主义者,近代欧洲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代表作品有《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二、平等思想平等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在他看来,要实现个人的自由,离不开平等财产占有应该尽可能平等,以及在法律规定上的人人权利平等的原则,为人民主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的平等思想是通过他对不平等演变历程的辩证思考,对不平等产生根源的深入探讨系统表达出来的卢梭也使用“自然状态”等概念进行讨论卢梭所设想的“自然人”单纯质朴、自主独立地生活于“自然状态”中而“自然状态”之所以被超越,在于人拥有一种“自我完善化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使人类跨入文明社会,不断积聚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使人丧失了在“自然状态”下原本具有的质朴和单纯,滋生超乎“生理需要”的贪婪欲望,最终蜕化成了“人类自己的和自然的暴君”。
按照卢梭的看法,人的自私欲望的恶性膨胀与物质生产的日益累进相互交叠,导致私有制的确立和财富占有两极分化,这是人类不平等的第一个阶段,即经济的不平等富人诱骗穷人缔结契约,组织政府,这是人类不平等的第二阶段,即政治的不平等专制制度将政治不平等恶性推进,不仅实施暴虐统治,还为这种统治制造所谓道德辩护和舆论支持,这是人类不平等的第三个阶段,即社会的不平等卢梭对人类不平等问题的剖析的独特性I.联系物质生产的发展来探究私有制的确立;II.深刻反思人类在文明进程中付出的代价,认为进步的另一面实际上就是退步;III.在道义上对各种不平等现象提出强烈指控,还把暴力革命视为推翻专制制度的路径选择,这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三、社会契约论卢梭关于美好政治制度的设想,是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得到系统表达的新型社会契约的基本宗旨,就是要从根本上化解“自由”与“服从”、“个人”与“全体”之间的矛盾为达成上述目标,卢梭提出了每个人把自己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集体的缔约设想就此而言,理想社会契约所创制的,毋宁说是一个 “公共的大我”它的核心精神称作“公意”所谓“公意”,就是国家全体成员的普遍意志或公共意志。
公意能深刻洞察和由衷关怀全社会的公共幸福,实质性地代表个人的最高价值因此,它就成为每个人的最好代言者,个人服从公意就是自己服从自己反过来,公意支配个人也是自己支配自己卢梭甚至强调,个人若不服从公意,则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可以说,坚持个人服从全体并为之出示道德论据,构成了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显著特色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高扬“公意”,推崇“平等”,与霍布斯、洛克等人的学说相比,具有更浓的民主色彩所以,它强烈地吸引了同时代人,鼓舞他们投身于大革命之中同时也要看到,卢梭虽然珍视个人自由,但他的社会契约论更加突出“公意”的优先性他否认私意,这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大势不太吻合;他拒斥众意,也就等于无视不同利益和倾向的多元社会政治集团的合理存在四、人民主权学说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对主权在民学说做了最为系统和深刻的论证他认为,主权实质上由“公意”构成,显示为一个“集体的生命”,因此主权完整而不可分割在公共生活中,当“公意”以“大我”的形式呈现为统一而不是分裂的“道德人格”的时候,就是“人民”卢梭强调人民必须直接行使主权,无论在权力的归属上还是在权力的行使上,人民都是不可或缺的主体,是国家的真正主人卢梭认为,这样一种理想政体的确立、维持和良好运作,在根本上仰赖四个条件:一,国家规模要小,人民容易集会彼此相识;二,社会风尚要淳朴,以免发生繁杂的事务和棘手的论争;三,地位和财产要高度平等,使权利和权威的平等得到长久维持;四,生活习惯要力戒奢侈,避免公民丧失独立品格和公共精神。
很显然,卢梭关于理想政制蓝图的设计,在形式上是一个袖珍型的民主共和国五、历史地位与评价I.卢梭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思想家他的政治主张在法国大革命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II.卢梭的政治原则影响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他的平等思想、天赋权利论、人民主权学说,在法国《人权宣言》及美国《独立宣言》等重要文献中都有所体现,并在不同程度融入了西方各国的制度安排和政治实践III.卢梭的政治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第四节提要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人权宣言》》罗伯斯庇尔的政治思想罗伯斯庇尔的政治思想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的召开到1791年8月10日的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期间君主立宪派占据主导地位;第二阶段从1791年8月10日到1793年6月2日的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期间吉伦特派占据主导地位;第三阶段从1793年6月2日到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期间雅各宾派占据主导地位;第四阶段则从1794年7月27日到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终结革命,期间热月党人占据主导地位。
《人权宣言》的内容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制宪议会制定法案的理由;第二部分是宣言的具体内容,共十七条,可以分为描述个人的权利与自由的条款以及关于政治与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的条款在个人的自由与权利方面,宣言表达了自由、平等的价值理念在政治与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宣言肯定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指出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职务《人权宣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I.它是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所倡导的现代资产阶级价值理念的最集中体现;II.它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正式的人权宣言;III.《人权宣言》对推动世界向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转变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二、罗伯斯庇尔的政治思想I.人民主权罗伯斯庇尔对人民主权思想推崇备至II.美德政治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应当是一个人们有着良好公共美德的社会III.恐怖专政罗伯斯庇尔的一个著名论断是:“没有美德,恐怖就是有害的,没有恐怖,美德就显得无力恐怖是迅速的,严厉的,坚决的正义”思考题I.18世纪法国的社会政治状况与启蒙运动是如何影响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II.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的论证思路是什么?III.如何看待卢梭的“公意”概念及其人民主权学说?IV.与霍布斯、洛克相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有何特色?V.罗伯斯庇尔的政治思想与雅各宾派的激进行动之间有何逻辑关联?本章阅读文献I.施密特编:《启蒙运动与现代性》,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II.赖尔、威尔逊: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刘北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III.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IV.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V.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结束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