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引 探教学心得体会.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h****
  • 文档编号:193533256
  • 上传时间:2021-08-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5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引 探教学心得体会第1篇:疑探教学心得体会 疑探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疑探”教学模式的学习和探讨,我知道了如何做一名创新型教师: 一创新型的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一个富有创新型的教师,心中不该只想着学生的分数,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应更多地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着想,因此创新性的教师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 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能力,培养方法之中,变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为培养能力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2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学形式,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自然社会 3变教条式,灌注式为“疑探”教学模式 二 创新性的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没有主体性和自觉性,就不能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关系,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主体作用 1、教学中要给与学生的积极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手段,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如采用“解疑合探”的这一模式教学,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

      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二是讨论三是讲解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时,有些教师会不自觉的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这是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的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要学习西峡县探索了多年的“疑探”的教学模式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首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品德 3、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些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是完全能够解决的,因此教师在课堂和课后都应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学习思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第2篇:将“引探教学法”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探教学法早在1998年就由陈永林教授在《中国教育报》上提出了,将“引探教学法”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其总体思路是:在教师引导下,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智力,激发兴趣,促进发展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 一、创设“疑”的情境,构建引探准备 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引探准备阶段是这样导入新课:首先,我给学生出了一个情景谜,让学生随便举出一个数字,我迅速的说出这个数是否能分别被 2、5整除,这样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我接着问:“你们想知道老师如何判断出来的呢?”学生非常的想知道为什么老师能那么迅速的说出来呢?这里面是否有诀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引探过程 1、引探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而初探又是引探的启始环节,是进行有效引探的前提。

      探索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过程,是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体现灵活性、适度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问题中所隐藏的新知识、新问题生动的提问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也是启发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被 2、5整除的特征》一节时,可先让学生思考一个趣味性问题,想想2的乘法口诀中,所得的积的末尾都是些什么数,让他们去探究是不是只要数的末尾是0、 2、 4、 6、8,就可以被2整除这时学生便会有一种很想知道的欲望,并会对问题进行反复思考,使问题自然成了悬念,而且内心也充满了疑问,思维高度集中,此时教师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思维,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查报告《将“引探教学法”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2、交流是引探教学法的基本教学环节,也是引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例如:在明白能被2整除的特征后,让学生通过交流,推导出能被5整除的特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在知识获取的同时,还可提高自己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 3、概括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形成数学思想观念,掌握数学概念的直接前提。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概括既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需要而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概括不精炼、不深入、不完整等,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事先设置好的概括性问题进行知识概括例如,通过了解能被2整除的特征以及能被5整除的特征后,顺势引导让学生概括出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能被2整除的特征是末尾必然是0、 2、 4、 6、8,能被5整除的特征是末尾必然是0或者5,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必然能概括出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末尾必然是0的数 三、引探总结 通过引探准备和引探过程,学生已经非常清晰的知道老师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或者被5整除的秘诀,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推敲和摸索,已经将这个秘诀的牢牢的记在脑海中,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分别总结出能被2或者被5整除的特征,从实际转化为理论知识 四、引探实践 学生通过课上一连串的引探,从疑问到实际,从实际到理论,最后必然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师可设计几个代表性的题目,把学生的理论进一步升华 智力依赖于兴趣,兴趣则可以反作用于智力许多研究表明,在杰出人物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兴趣、情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只有在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才能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第3篇:科学组织合作学习 深化引探教学 科学组织合作学习 深化引探教学 广东省南雄市黎灿学校钟航燕 内容提要: 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的最大标志是组内同学之间同时互动、平等参与、人人尽责、互相信赖、小组自治 关键词: 引探教学法 教师的角色 学生的需要 探究 取长补短 发挥个性优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学习方式已发生了重大转变,体现学生思维、情感态度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的 一、合理分组,明确职责每组四人,可按“121”的方式分组,即一个优等生,二个中等生,一个学习困难生搭配引探教学法创始人陈永林教授曾经说过:“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的最大标志是组内同学之间同时互动、平等参与、人人尽责、互相信赖、小组自治。

      因此,合作学习不能成为成绩好的同学的“一言堂”,成为合作学习的主宰;也不能成为学困生的避风港,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往往一语不发,静静地旁听,或心甘情愿当听众,或坐享其成,或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汲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己的观点更有甚者,他们干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对学习任务置之不理、漠不关心针对这一现象,小组内可指定一名学生做组长,一名学生执笔作记录并在一定时间后小组内学生轮流做组长和记录,这可提高全组学生的水平一段时间后,还可小组与小组的优等生、或中等生、或困难生交换,扩大合作交流范围,取长补短,发挥个性优势,促进全班学生的提高 二、把握好合作的时机从合作学习的主体来看,合作学习应是学生的需要,当学生个体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任务,需要别人的合作时,才有合作的必要从合作内容看,要选择容易引起争论,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深入探究的问题,或者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才叫问题问题”就是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那个“桃子”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适宜的“温度”学生只有在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小组合作学习的出现才能让学生感到如竹笋破土见阳光,像马儿一样在合作学习这片草原上奔跑。

      以一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课为例: 师: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索溪峪的“野”? 生: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写了索溪峪的野 师:(课件出示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1)索溪峪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 (2)索溪峪的水的野性美体现在哪里? (3)课文是怎样写出山上野物的“野性子”的呢? (4)课文是怎样写出索溪峪游人的“野”? 生:(四人围在一起,开始讨论 师:(巡视约三分钟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意见 „„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案例中的任务不但简单――学生个体多读几次课文就可以解答,而且来源于外在的强制,很难调动学生充分的认知内驱力引探教学法提倡在教学中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世界,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上述例子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 2 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从学生合作的时机来看,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时间不够,合作学习显得有些仓促不难发现,教师的意图是要落实合作学习的课程理念,但是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把握得不够准确,更没有对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进行有效的设计 三、把握好合作学习时教师的角色教师在合作学习时扮演什么角色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可见,合作学习在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同时也必须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不久前听过的一节公开课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后,先是袖手旁观,等待观望,然后是翻看自己的教案,盘算下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中出现这种不和谐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辞典中,“引导”是带领和向导,即带领着人向某一目标前进引探教学法认为:首先,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无形中可能自始至终贯彻的是自己的意志,教学的最终结果可能只是在学生脑海中建立教师的思维模式;其次,学生学习过程只可能成为追求单向目标的活动;其三,教学双边活动主体被模糊化其实,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起着“指引”的作用指引”在词典中有指点、示意向某一个目标前进的意思。

      由此,教师的“指引”,突出并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