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届普通高考(天津卷)适应性测试数学试题(解析版).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394067867
  • 上传时间:2022-09-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届普通高考〔天津卷〕适应性测试数学试题〔解析版〕2022届普通高考〔天津卷〕适应性测试数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全集,集合,,那么〔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先利用补集的定义求出,再利用交集的定义可得结果.【详解】 因为全集, , 所以, 又因为集合, 所以.应选:B.【点睛】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元素,看元素应满足的属性.研究两集合的关系时,关键是将两集合的关系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此题本质求满足属于集合且不属于集合的元素的集合.2.设,那么“”是“”的〔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化简,再由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得结果.【详解】 “”等价于 “或”, “”能推出“或”,而“或”不能推出“”, 所以“”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应选:A.【点睛】 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应注意:首先弄清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然后直接根据定义、定理、性质尝试.对于带有否认性的命题或比拟难判断的命题,除借助集合思想化抽象为直观外,还可利用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的等价性,转化为判断它的等价命题;对于范围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包含关系来处理.3.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函数有两个极值点,可排除选项C、D;利用奇偶性可排除选项B,进而可得结果.【详解】 因为,所以, 令可得,, 即函数有且仅有两个极值点,可排除选项C、D; 又因为函数即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可排除选项B, 应选:A.【点睛】 函数图象的辨识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函数的定义域,判断图象的左右位置;从函数的值域,判断图象的上下位置. (2)从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图象的变化趋势; (3)从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图象的对称性; (4)从函数的特征点,排除不合要求的图象.4.如图,长方体的体积是36,点E在棱上,且,那么三棱锥E-BCD的体积是〔 〕 A.3 B.4 C.6 D.12 【答案】B 【解析】由锥体的体积公式可得三棱锥的体积为,结合长方体的体积是36可得结果.【详解】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是36,点E在棱上,且, 所以, 三棱锥E-BCD的体积是 应选:B.【点睛】 此题主要考察柱体的体积与锥体的体积,意在考察对根底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属于根底题.5.某市为理解全市居民日常用水量的分布情况,调查了一些居民某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吨〕,其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那么图中t的值为〔 〕 分组 频数 频率 4 0.04 8 0.08 15 a 22 0.22 m 0.25 14 0.14 6 0.06 4 0.04 2 0.02 合计 100 1.00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频率和为1可求得,再除以组距即可得结果.【详解】 因为0.04+0.08++0.22+0.25+0.14+0.06+0.04+0.02=1, 所以, 又因为组距等于0.5, 所以t的值为, 应选:C.【点睛】 直方图的主要性质有:〔1〕直方图中各矩形的面积之和为;〔2〕组距与直方图纵坐标的乘积为该组数据的频率;〔3〕每个矩形的中点横坐标与该矩形的纵坐标、组距相乘后求和可得平均值;〔4〕直方图左右两边面积相等处横坐标表示中位数.6.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单调递减,那么〔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出 ,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可得结果.【详解】 因为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所以, 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可得, 根据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可得, 所以, 因为在区间单调递减, 所以, 即 应选:C.【点睛】 解答比拟大小问题,常见思路有两个:一是判断出各个数值所在区间〔一般是看三个区间 〕;二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直接解答;数值比拟多的比大小问题也可以两种方法综合应用.7.抛物线的焦点与双曲线的右焦点的连线垂直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那么p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先求出抛物线的焦点与双曲线的右焦点,再利用直线垂直斜率相乘等于-1可得结果.【详解】 抛物线的焦点为,双曲线的右焦点为, 所以,又因为双曲线的渐近线为, 所以, 应选:B.【点睛】 此题主要考察抛物线与双曲线的焦点,考察了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以及直线垂直斜率之间的关系,属于根底题.8.函数,那么以下结论错误的选项是〔 〕 A.的最小正周期为 B.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C.是的一个零点 D.在区间单调递减 【答案】D 【解析】利用辅助角公式化简,再利用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单调性以及函数零点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 , 对于A,的最小正周期为,正确; 对于B,时,为最小值,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正确; 对于C, 时,,是的一个零点,正确; 对于D,在区间上不是单调函数,错误, 应选:D.【点睛】 此题通过对多个命题真假的判断,综合考察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对称性、单调性以及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属于中档题.这种题型综合性较强,也是高考的命题热点,同学们往往因为某一处知识点掌握不好而导致“全盘皆输”,因此做这类题目更要细心、多读题,尽量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另外,要注意从简单的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入手,然后集中精力打破较难的命题.9.函数,假设函数有且只有3个零点,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画出函数图象,分两种情况讨论,分别求出直线与曲线相切时的斜率,结合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即可判断函数有且只有3个零点时实数k的取值范围.【详解】 时,过, 设与切于,因为,, 那么 画出的图象,由图可知,当时,与有三个交点 时,,过, 设与切于,因为,所以, 可得, 画出的图象,由图可知,当,即时,与有三个交点, 综上可得,时,与有三个交点, 即有三个零点.应选:D.【点睛】 此题主要考察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属于难题.数形结合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互相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函数图象是函数的一种表达形式,它形象地提醒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函数的数量关系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归纳起来,图象的应用常见的命题探究角度有:1、确定方程根的个数;2、求参数的取值范围;3、求不等式的解集;4、研究函数性质. 二、填空题 10.i是虚数单位,复数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解析】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法那么: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化简求解即可.【详解】 , 故答案为:.【点睛】 复数是高考中的必考知识,主要考察复数的概念及复数的运算.要注意对实部、虚部的理解,掌握纯虚数、共轭复数、复数的模这些重要概念,复数的运算主要考察除法运算,通过分母实数化转化为复数的乘法,运算时特别要注意多项式相乘后的化简,防止简单问题出错,造成不必要的失分.11.直线与圆交于点A,B两点,那么线段AB的长为____________.【答案】4 【解析】求出圆心与半径,利用点到直线的间隔 公式,结合勾股定理可得结果.【详解】 因为的圆心为,半径, 到直线的间隔 , 所以线段AB的长为, 故答案为:4.【点睛】 此题主要考察点到直线间隔 公式以及圆的弦长的求法,求圆的弦长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弦长公式,结合韦达定理求解;二是利用半弦长,弦心距,圆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12.在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写出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让的指数为零,求出常数项.【详解】 因为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 所以令,常数项为.【点睛】 此题考察了利用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常数项的问题,考察了运算才能.13.某同学投篮投中的概率为,现该同学要投篮3次,且每次投篮结果互相独立,那么恰投中两次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记_为该同学在这3次投篮中投中的次数,那么随机变量_的数学期望为____________.【答案】 【解析】由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可得恰投中两次的概率;分析^p 题意可得随机变量,利用二项分布的期望公式可得结果.【详解】 由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可得,恰投中两次的概率为; 可取0,1,2,3, ; 那么随机变量, 所以, 故答案为:.【点睛】 “求期望”,一般利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定义求期望.对于某些实际问题中的随机变量,假如可以断定它服从某常见的典型分布〔如二项分布〕,那么此随机变量的期望可直接利用这种典型分布的期望公式求得.因此,应熟记常见的典型分布的期望公式,可加快解题速度. 14.,那么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答案】4 【解析】化简原式为,两次运用根本不等式可得结果.【详解】 , 当且仅当,即等号成立, 所以,的最小值为4, 故答案为:4.【点睛】 此题主要考察利用根本不等式求最值,属于中档题.利用根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正确理解和掌握“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内涵:一正是,首先要判断参数是否为正;二定是,其次要看和或积是否为定值〔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三相等是,最后一定要验证等号能否成立〔主要注意两点,一是相等时参数是否在定义域内,二是屡次用或时等号能否同时成立〕.15.如图,在中,,D,E分别边AB,AC上的点,且,那么______________,假设P是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那么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解析】由利用数量积公式可求的值为1,设的长为,那么,,利用平面向量的几何运算法那么结合数量积的运算法那么,可得,再利用配方法可得结果 【详解】 ,; 又因为且,为正三角形, ,,, 设的长为〔〕,那么,, 时取等号, 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1,.【点睛】 向量的运算有两种方法,一是几何运算往往结合平面几何知识和三角函数知识解答,运算法那么是:〔1〕平行四边形法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分别是两向量的和与差〕;〔2〕三角形法那么〔两箭头间向量是差,箭头与箭尾间向量是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计算问题,往往有两种形式,一是利用数量积的定义式,二是利用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公式,涉及几何图形的问题,先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可起到化繁为简的妙用. 三、解答题 16.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1〕求的值 〔2〕假设 〔i〕求的值 〔ii〕求的值.【答案】〔1〕;〔2〕〔i〕;〔ii〕.【解析】〔1〕化简原式,直接利用余弦定理求的值即可;〔2〕〔i〕由〔1〕可得,再利用正弦定理求的值;〔ii〕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公式求得,可得,再由二倍角的正弦公式以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可得结果.【详解】 〔1〕 在中,由,整理得, 又由余弦定理,可得; 〔2〕〔i〕由〔1〕可得,又由正弦定理, 及,可得; 〔ii〕由〔i〕可得,由,可得,故有, 为锐角,故由,可得,从而有, .【点睛】 以三角形为载体,三角恒等变换为手段,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为工具,对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进展考察是近几年高考考察的一类热点问题,一般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解答这类问题,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诱导公式以及二倍角公式,一定要纯熟掌握并灵敏应用,特别是二倍角公式的各种变化形式要熟记于心.17.如图,在四棱锥P一ABCD中,,点Q为AC中点,底面ABCD,,点M为PC的中点.〔1〕求直线PB与平面ADM所成角的正弦值; 〔2〕求二面角D-AM-C的正弦值;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