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化导览讲稿基本内容.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9046847
  • 上传时间:2017-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8.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导览路线群贤楼群(囊萤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映雪楼)——嘉庚广场(陈嘉庚铜像)——鲁迅雕像——人类博物馆2、文化导览讲稿基本内容【群贤楼群】楼群简介群贤楼群建于 1921-1922 年,楼群建筑面积 9576 平方米,为陈嘉庚独资兴建厦大的主楼群,是最早建设的嘉庚风格楼群建筑群贤楼群包括囊萤楼、集美楼、群贤楼、同安楼、映雪楼 5 幢建筑当时群贤楼、同安楼和集美楼为教学楼,映雪楼和囊萤楼为学生宿舍楼现在,囊萤楼由于是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而被列为厦门历史文化名楼群贤楼一楼辟为校史馆集美楼辟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 楼群风格楼群是典型的嘉庚风格建筑,即"穿西装,戴斗笠"楼群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这是西式建筑的风格屋顶均有双翘脊歇山顶,且脊尾呈燕尾式这是中式建筑的特点这其中也暗含着东方压倒西方的寓意楼群呈一字排开,为典型的一主四从布局主楼即群贤楼的风格多取自闽南民居集美楼、同安楼还是以中式风格为主,而囊萤、映雪两座楼,其建筑风格则趋于西洋式整个群贤楼群的这种中式占主导地位、西式为辅的建筑风格,也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民族精神的崇尚和强调建筑背后的故事现在,让我们步入历史,探寻建筑背后的故事。

      群贤二字,出自王羲之《兰亭序》 ,所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嘉庚先生对莘莘学子殷切期盼之意,不言而喻囊萤映雪,均出自《晋书》 车胤以囊盛萤,孜孜攻读;孙康映雪为灯,苦学不辍嘉庚先生以此勉励厦大学子,望厦大学子孜孜不倦,为中华之崛起而前赴后继 (此处可详说二人的故事)囊萤楼也是福建第一个党组织的所在地,现开辟有“福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暨罗扬才烈士纪念室” (可以罗扬才的故事并引申出厦门大学四种精神)而同安集美则为陈先生之故里,有感恩陈先生创建厦大之意该楼群于 1921 年 5 月 9 日动工兴建,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日子吗?5 月 9 日是 1915 年袁世凯政府接受日本帝国主义「二十一条」要求的国耻纪念日,陈嘉庚先生选择此日为校舍奠基日,是为了表达自己教育兴国的决心,同时也以此来鞭笞师生勿忘国耻、发奋学习,报效祖国抗战期间,厦门沦陷,厦门大学沦为日本军营,校舍受到极大破坏,抗战胜利后厦大复校,群贤楼历经多次修葺,终成今天的面貌群贤”楼名为时任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手书同安楼和集美楼的楼名分别为时任厦门道道尹的陈培锟和原思明县县长来玉林手书而“映雪” 、 “囊萤”两字分别由陈嘉庚和陈敬贤手题。

      囊萤、映雪两个典故:(简单版)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详细版)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罗扬才与厦大罗扬才(1905-1927)中共闽南特委委员兼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长、厦门农民协会会长 罗扬才,男,汉族人,1905 年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枫朗乡坎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1 年 3 月到集美学校师范部学习,1924 年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预科班,1925 年 12 月升入教育系,并参加学生会的领导工作1925 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为了支援“五卅”工人斗争,他参与组织学生集会示威游行和罢课,深入工厂发动工人在他的领导下,厦门邮电工人、海员、驳船“苦力” (码头工人) ,以至所有日、英商店、寓宅的职员、洋务华员等,从 6 月下旬起一律举行罢工,捐款支援上海工人,坚持抵制英、日货这是罗扬才发动工人的开始,也是大革命时期厦门工人运动的先声同年 11 月,罗扬才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 年 2 月,厦门大学成立福建第一个党支部,罗扬才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致力于工人运动同年 7 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罗扬才为了迎接北伐军入闽,在厦门工人中积极展开活动10 月北伐军入闽西挺进闽南,胜利消息传来,厦门工人极为振奋在罗扬才领导下,从影响最大的电厂工人罢工开始,拉开了轰轰烈烈的“罢山罢海”斗争。

      在“罢山罢海”的高潮中,厦门总工会于 1 月 24 日成立,罗扬才任委员长在总工会的领导下,厦门工人运动由经济斗争转为政治斗争,斗争矛头从本国资本家转向外国资本家和帝国主义势力随着“罢山罢海”斗争的胜利,总工会威信日益提高,共产党的主张日益深入工人群众之中1927 年 1 月 4 日,厦门工会会员由 5000 多人增至 2 万多人,基层工会由十五、六个增加到三十多个,成为厦门革命时期的中坚力量1926 年 9 月,鲁迅先生到厦门大学任教,罗扬才除听鲁迅的课外,还不时登门拜访,与鲁迅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1927 年 4 月 9 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事变,派兵包围了厦门总工会,将罗扬才等 3 人“请走” 当天下午,以码头工人为首的各工会代表 300 多人游行请愿,并冒着大雨在“海军司令部”门前示威接着,厦门党组织又进行了多次营救活动,但都未成功5 月 23 日,罗扬才高唱《国际歌》走上刑场,从容就义,时年 22 岁 罗扬才于 1927 年 5 月 23 日牺牲,时年 22 岁厦门大学校园内建有罗扬才的纪念雕塑群贤楼群动工日期背后的爱国精神袁世凯政府于 1915 年 5 月 9 日承认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

      此后人们将 5 月 9 日确定为国耻纪念日六年后的 5 月 9 日“国耻日”,演武场厦大校舍奠基开工陈嘉庚选择该天为奠基日是为了表达自己教育兴国的決心,同时也以此来鞭笞师生勿忘国耻,发奋学习,报效祖国基石镌刻为陈嘉庚手书:“中华民国十年五月九日厦门大学校舍开工,陈嘉庚奠基题”,至今仍完好嵌于群贤楼中厅墙跟下 厦门大学四种精神1.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厦门大学创办人陈嘉庚先生,从小受过较为系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酷爱学习,一生读书不辍,从中吸取古今中外先进的文化和思想精华,使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奉献的高尚情操1891 年他前往南洋经营实业,取得巨大成功陈嘉庚身居异邦,心怀祖国,他深感祖国积弱乃国民缺乏文化素质教育所致,故而抱着“教育救国” 、“教育强国”的信念,倾资兴办教育等公益事业,以尽国民之天职,报效祖国他个人生活极其俭仆,却斥巨资先后创办了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形成从幼稚园、小学、中学、专科、本科完整的教育体系1929年以后,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日本帝国主义倾销的双重袭击下,陈嘉庚的企业濒临破产,筹措厦大、集美两校的办学经费发生困难外国银行停止贷款,而外国财团也以停止支持集美学校和厦大办学为条件保护其企业经营,一些亲友力劝他停止支持厦大的经费以全力保住自己的企业,但陈嘉庚均断然予以拒绝,他说:“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 “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陈嘉庚以各种方法筹集经费,苦苦支撑数年,直至变卖橡胶园、陈嘉庚公司股本和在新加坡的 3 幢大厦后,最终确因无力支撑,于 1937 年将厦大无条件献给当时的国民政府。

      陈嘉庚先生这种倾资兴学,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45 年,毛泽东称赞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并写成条幅送给他;1984 年,邓小平为《陈嘉庚画册》的出版题字“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 ;1994 年,江泽民视察厦门经济特区时强调:“要弘扬陈嘉庚先生热心办教育的传统,把厦门的教育事业办好,把精神文明建设好 ”四种嘉庚精神:1 诚——永不毁诺的铮铮傲骨 2 毅——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 3 忠——永不动摇地爱国之心 4 公——永无止境的奉献精神2.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罗扬才是厦门大学早期的学生,党员1926 年 1 月,他在厦大组建了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从 1926 年夏天至 1927 年春天,罗扬才和厦大党支部先后指派大批党员到厦门地区以及闽中、闽南等地组建或协助组建党组织,推动当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他还组建厦门地区的工会组织,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学生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并屡屡取得斗争的胜利,他也成为厦门及闽南地区著名的学运和工运领袖1927 年 4 月 9 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厦门发动“四·九”反革命政变,罗扬才被捕他顶住了敌人的威胁利诱,宁死不屈,英勇就义,时年仅 23 岁,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罗扬才烈士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厦门大学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革命力量茁壮成长,至解放前夕,厦大共有在校生 1000 余人,学生党员近 300 人,占学生总数的 1/4 多,厦大成了闽东南革命运动的一个中心,被誉为“东南民主堡垒” 3.内迁闽西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1937 年 9 月,日本侵略军进攻厦门,炮弹打进厦大校园,为保卫母校,避免战争的毁坏,厦大被迫于12 月内迁闽西山城长汀在那个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极差的穷乡僻壤,厦大全体师生筚路蓝缕,在校长萨本栋博士的带领下,艰苦创业,发愤图强在 1940 年、1941 年两次举行的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业竞试,厦大蝉联第一厦大师生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赢得普遍好评,被认为是国内最完备的大学之一,英、美一些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长汀参观考察后大为感慨,认为是了不起的奇迹,是“印度加尔各答以东最完美的大学” ;而校长萨本栋与师生同甘苦共患难,从严治校,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萨校长深受厦大师生的爱戴与敬仰,成了厦大长汀艰苦办学自强精神的代表4.王亚南校长、陈景润校友的科学精神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王亚南,毕生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935 年至 1937 年,他与郭大力合作翻译出版了首部《资本论》中文全译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0 年 6月,他奉命执掌厦大后,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编“《资本论》通俗讲座” ,自己则经常撰写研究《资本论》的文章在报刊发表,后集成《资本论研究》出版,对宣传、介绍、研究《资本论》做了大量工作王亚南在理论研究中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他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颂厦大校友陈景润教授一贯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数论研究方面取得许多重要成果,特别是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用最原始的计算手段,以超人的毅力,孜孜研究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 ,以摘取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陈景润为祖国和母校赢得荣誉他的勤奋刻苦和执著追求科学的精神,赢得全世界的赞誉,成为年轻一代学习的楷模5.“四种精神”成为厦大教育的有效载体这“四种精神”是厦门大学特有的精神财富,也由此成为厦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多年来厦门大学一直十分注意对“四种精神”进行“固化”:在校内相继建起了陈嘉庚纪念堂、雕像,罗扬才烈士陵园、雕像,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遗址,故校长萨本栋陵园,王亚南雕像,组织编写了《走近陈景润》系列纪念丛书2000 年 4 月,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拨款 50 万元,把闽西长汀办学旧址修葺一新,成为厦大又一个教育基地。

      围绕这些基地,厦门大学每年都组织学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