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9《月迹》(1)(鄂教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287718029
  • 上传时间:2022-05-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月迹》(第一课时) 骆中全编写 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情?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2、纵观全文,孩子们追寻月亮踪迹有哪三个阶段?一、 盼月亮(1—4) 二、 寻月亮 (5— 30) 三、 议月亮 ( 31 — 36)3、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地方月亮各有什么特点穿衣镜上(3)→院子里(5)→酒杯里(24)→小河里(28)→眼睛里(30)     地点                                   月的踪迹  情绪变化镜中月    白道儿→半圆→满盈→没了月形  惊喜→高兴→ 紧张→失望 院中望月:  玉玉的、银银的         月色        高兴 杯中饮月: 小小的满圆 、可怜儿样   月影       幸福河中寻月: 银光 、多              月光         兴奋 眼瞳见月:  小小的 、多          月的美好      满足 4、思考:奶奶的三句话有什么作用?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讲故事的奶奶其实业在关注着月亮。

      是她首先提醒“月亮出来了”,让孩子们看月亮;——月亮出来后,是奶奶要求孩子们“快去寻找月吧”——是奶奶告诉孩子们为月亮而“争执”时,是奶奶给每人倒一杯酒,让孩子们从院内寻到院外,见到水中月,眼中月奶奶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奶奶了解、爱护并有意于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孩子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讲故事的奶奶其实也在关注着月亮是奶奶首先提醒“月亮出来了”,让孩子们看月亮;月亮消失后,是奶奶要求孩子们“快出去寻月吧”;是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里有桂树,有嫦娥,给了孩子们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当孩子们为月亮而“争执”时,是奶奶给每人倒一杯酒,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月亮,这简直是一个非凡的创意;最后还是奶奶让孩子们从院内寻到院外,见到了水中之月,又见到了瞳中之月奶奶了解童心,自身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引领进新的高尚境地作用:没有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5、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怎样的变化呢?明确: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 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 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 河中寻月,眼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6 提问:这些孩子们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了什么呢? 明确:因一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失望之情反衬了孩子们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因不能拥有月亮而产生的嫉妒和争执,反衬出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大家“越发觉得奇了”同样表现了孩子们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认识到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都“觉得满足”,没有一个人想独占月亮,只要大家都拥有就好,表现了童心的纯洁美好板书参考地点            踪迹                         心情镜中      白道-圆-亏-无踪迹                   失望院内       玉玉、银银 有桂树、嫦娥       羡慕、嫉妒、争执杯中        一人一月,月亮入心             人人拥有河中        哪一处水里都有                 处处都有    高兴眼中       哪个人眼瞳里都有               竟是这多《月迹》(第二课时)1.一番寻月过后,孩子们对月亮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月亮是什么呢?请大家找一找。

      明确:“月亮是我所要的” “月亮是个好”;“月亮是属于我们的” “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的印章”2.细细赏读“月亮是我所要的”“月亮是个好”等句子,月亮代表什么?有何意蕴?明确:①孩子“所要的”就是美好的事物,月亮在这里就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的象征,妹妹所说的“月亮是个好”更是一语中的,点明月亮是美好事物的化身3.再来读这句话:“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句话的含义?你能读出怎样的情味?明确:印章,泛指图章在政府的文件上盖上印章,表明文件确由政府发出;在个人的字画书刊上盖上印章,表明属于自己所有;在条据或证明材料上盖上印章,表明自己对条据或证明材料内容负责总之,印章起着证明的作用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那么天空就是一个巨幅的纸页,纸页上的作品为“我”所有,“我”是天空的主人,“我”对天空的一切负责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空,我们拥有宇宙1、课文开头写道:“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2、如何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句话?3、寻月过程中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表现了什么?4、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显著的不同?5、这篇文章的语言和其他的作品相比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明确:1、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神奇,他们对大自然发生的任何现象都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求索的欲望十分强烈。

      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满足——孩子们在寻月,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希望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满足了2、一轮圆月挂在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3、寻月过程中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河中寻月,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这个心理过程表现了孩童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理,因一时不能了解而产生的失望之情恰恰反衬了这种好奇心;也表现了孩童的争强好胜之心,因不能拥有月亮而产生的嫉妒和争执,也恰恰反衬了这种争强好胜之心;最后认识到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都觉得满足”,没有任何一个人想独占月亮,只要大家都拥有就好,表现了童心的纯洁美好;“来了困意”后,大家“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更表明孩童们之间本没有任何隔阂,弟兄姐妹一家亲。

      4、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常以月亮的圆缺比拟人世的盛衰,抒发伤感乱离、期盼团聚的思想感情,因而常写的题材是闺妇思夫、征人思妇、游子思乡、家人思亲、分离思合等等由于以日为阳,以月为阴,因而吟咏月亮的诗文一般缺乏阳刚之气,即使是豪放之作,也难免伤感之情本文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不是写离人赏月,而是写中秋之夜弟兄姐妹团聚,且在祖辈指引下共同赏月;第二,作品的基调是温馨、融洽、热烈、追寻、向上,而不是伤感、悲凉;第三,作品有意识地把赏月与孩童们的成长结合起来,随着寻月的进程,孩童们的认知在发展,心灵在升华这一切,都使得文章不落窠臼,有耳目一新之感5、这篇文章语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富于童趣,弥漫着鲜活的、纯真的孩童气息写孩童寻月,写孩童眼里的月亮,一切就着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来写在孩童们那里,月亮运行“是长了腿的”;面对穿衣镜里的圆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看到桂树上“累累的骨朵儿”,“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三妹因为和嫦娥一样漂亮,就认为自己就是嫦娥,就是月亮的主人,“月亮是属于我的了”;议论月亮时,“月亮是我所要的”,以一个“要”字表示对月亮的爱,“月亮是个好”,直接把月亮与好相联系;而最后,拥有月亮和天空,如此之大的口气,也只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孩童才讲得出。

      《月迹》(第三课时)1、 作者把月亮写得知情懂意,美妙绝伦,想一想,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方法让月亮如此之美?明确:作者运用一系列的叠词还有儿化词表现月亮的神韵,读来亲切自然,琅琅上口,情韵兼备,又充满童心童趣,富于想象力2.请同学们结合语境具体赏析“玉玉”“银银”“酥酥”“颤颤”“灿灿”等词的表达效果明确: “玉玉的”“银银的”这两个词从视觉角度出发,写出了儿童独特的心理体验,又表现出月亮的质感,它在孩子们心中异常珍贵再加上叠词的运用,使得整句话读来亲切自然,流畅上口 “酥酥”一词写出了月儿的可爱模样,惹人爱怜,又给人一种极其舒服的触觉之感,读来心内舒适3、在孩子们眼中月亮是美的,是好的,是一切美好的代表,你们说说月亮是个什么呢?在孩子们心中,月亮代表着美好的希望,美好的理想,美好的追求,美好的人生既然是美好的所在,月亮就是我们最想要,最想拥有的追寻月亮,就是追寻我们心中的梦只要心中有月,月亮就会灿然地悬挂我们心头4、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特定轨迹《对月》 阅读答案(1) 文章有三个自然段以“月”开头,如果把文章分为三部分的话,你觉得三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三个部分存着什么关系?(2)文章说:“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的完成啊!”作者形成了对人生的什么看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为什么? (3)文章以“你”称月亮,仿佛面对面对月亮倾诉,这么写有什么好处?(4)与《月迹》相比,你更喜欢那篇文章?为什么?1:【1】月的阴晴圆缺,月的残缺和逝去的短暂!【2】体现月的世俗无奈,暗含着对人世间那种是是非非的误解和抱怨。

      3】月的周而复始,不辞幸劳,永远没有止点,暗含着人的精神一生2:人生就如一个月的形成和运作,不管你是一个残月还是一个圆月,你就是你,那样的你其实是完美的,没有外在的形状,而在于内部的实质!这个看法是积极的!因为作者没有抱怨一个人的不完整,而在于自己的努力和本质的工作,做好这些,不管你是怎样的“月”都一样会完美无瑕!3:这种写法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样写形象生动,引人深思,突出文章中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