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学设计.doc
5页教学设计:第四单元复习课家国情怀 教案一、教材分析部编版五上第四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课文,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表达情感本组课文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相同的情感《古诗三首》中,陆游、林升、龚自珍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表明中国与少年的关系以及少年前途光明、远大来表说明中国的希望寄托于青年一代人的身上这两篇课文有着种种内在的联系,因此将两课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互为补充,同时补充老师整理的课外文本《陆游诗四首》,充实课堂,增加课程容量,同时辅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二、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正确书写《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中要求会写的字2.流利且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三首》,有气势有层次有激情地背诵《少年中国说(节选)》,能默写《示儿》3.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阅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走近作者所在的时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三、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流利且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三首》,有气势有层次有激情地背诵《少年中国说(节选)》,能默写《示儿》。
2. 教学难点: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阅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走近作者所在的时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读单元导语这两句诗出自艾青写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这一单元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人们,他们的家国情怀二) 检查预习检查背诵《古诗三首》从预习单反馈入手,指导书写乃”字形简单,笔顺易错,“祭”向神灵或祖上献上供品,表示崇敬,祈求保佑手拿着肉放在祭祀台上疆”:古代用弓尺丈量土地,分割田界本意为地域、领域,后来引申为极限、止境如:万寿无疆练习本上练写两个三)学习《古诗三首》这三首都是表达爱国情感的诗哪一首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学生结合课本上的注释谈感受1、《示儿》:陆游85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相当于遗嘱结合注释来看:示: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把这首诗写下来让儿子们知道元:同“原”原本的原字,表示“本来”的意思古时候没有这么多字,所以古人常常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使用 陆游出生于北宋与南宋朝代更替的时候(出示地图)北宋北部西部大片土地包括都城在内都被金人所占领对于收复故土,陆游有着难以磨灭的执念。
把作者的这份遗憾、遗恨以及对国家统一仍抱有希望的种种情感融入到诗文中去,学生再背诵这首诗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留下许多爱国诗词,请大家拿出我们的拓展文本——《陆游诗四首》,预习的时候已经让大家读熟,再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自己再读一读请学生自选背诵其他同学课下把这四首诗背诵下来这四首分别作于陆游52岁,62岁,68岁,69岁,了解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陆游一生追求为国效力献身,老病僵卧之时仍在梦中亲临前线,杀敌报国,但致死也壮志未酬,读了这些诗篇,我们更加能够理解陆游悲从何来在南宋的统治下,遗民泪尽胡尘,朱门内却歌舞不休2、《题临安邸》同处宋代的诗人林升,面对豪门贵族的笙歌燕舞,也发出同样的感慨,写下了《题临安邸》一诗,结合注释谈谈读懂了哪些1)题:题写临安:南宋都城,今天的浙江杭州邸:旅店题写在临安旅店的墙上,这是一首“墙头诗”古代文人墨客常这么干,没有报纸网络,写在墙上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这首诗作于北宋灭亡后,南宋初年看似写景其实背后另有深意暖风”自然界的春风,其实说的是享乐之风游人”游客,游玩的人,暗指那些对家国仇恨麻木的人熏”原本是“熏烤”的意思,这首诗里表示享乐之风侵袭人心,消磨了人们抗金的斗志。
直”:竟然把杭州当成北宋的都城一样,对于复国大业,置身事外正因为当权者不思收复失地,只贪图享乐因此林升才会在诗中质问:西湖歌舞几时休?在这样的境遇下,再看这美景,别有一番滋味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再背3)《己亥杂诗》 最后一首,学生谈想法读了注释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于1839年己亥年间今年是庚子年这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纪年法,叫干支纪年法十个天干符号与十二个地支符号顺序相对,六十年是一个轮回按照这个对应关系明年2021年是什么年,辛丑年,辛丑条约签订120周年哪句话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天公”是谁?老天爷这首诗末还有一段自注,交代了龚自珍写这首诗的背景(师解释)1839年鸦片大量输入中国,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西方列强入侵,加上清政府统治无能,人民生活在屈辱之下,都不敢发声龚自珍借这次民间祭祀活动,以自然界的事物做比喻,比如“风雷、马、天公”等,表达了自己想对当朝者说的真心话,他急切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来改变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作者什么心情?急迫、焦急、担心等等体会情感背四)学习《少年中国说》千万匹的马群竟然喑哑无声,巨大的沉寂笼罩于天地之间——这是龚自珍那个时代的悲哀,然而物极必反,六十年之后的1900年,我们听到了梁启超对“少年中国”的呼唤。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全文共3805字,课本上为我们呈现的是文章的节选,共184字《少年中国说》原文中提到:日本人称中国为老大帝国,如同一位老人,念旧保守怯懦,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大民族要如何摆脱腐朽,像青年人一样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中国的青年一代又应该怎么去做,这正是梁启超所面临的问题题目中的“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表示就一件事或一个物,抒发自己的感想、发表议论大家今后会学到《师说》《爱莲说》《捕蛇者说》等等这篇课文读起来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所不同,它的原文同时被收录在我们五年级的课外教材“给孩子系列”丛书中《给孩子的古文》这本书当中中国古代诗词使用的文字正是从古文中提炼出来的《给孩子的古文》这本书正向我们展示了古人阅读的书籍是什么样子,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可以翻阅,相信它会给你带来发现的惊喜和意外的收获1)正音 课文大家读熟了吗?第一段读起来很简单,先不说第二段有一些字音不好读,我们来看特别注意红色的是本课的生字,同学们注意读准字音带着对中国古老灿烂文化的无限自豪,读出来)(2)这篇课文要求全文背诵,有同学说第一段太好背了①为什么好背?句式相同②“少年……则国……”少年与国的关系③老师把第一段重新排列一下,按照句子长短可以分为几个层次?④顺序打乱可以吗?层层递进。
儒家思想的体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养自身品行——而后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而后才可谈治国——国家繁荣安定了天下才可平定层层递进的关系⑤用朗诵表现递进的层次独诵、齐诵(中声,不要喊)3)①第二自然段作者写了很多不同的事物,请默读第二段,同时用笔圈画出这些事物②题目是写少年中国,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跟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少年中国就像这些充满无限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怎样通朗诵语气的变化表现出勃勃的生命力,学生试读师生对读我们把少年中国的美好气势放进去,一起读读这七个比喻,齐读,指导4)文章一泻冲天,迫不及待要把后面的内容读出来(第三段)师指导,师范读放慢速度去体会少年中国的美好与雄壮5)可是,在120年前梁启超这样畅想中国的时候,那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境况?英法美等八个国家想瓜分中国,城市弥漫着硝烟,人们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许多人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悲观,甚至感到绝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梁启超毅然拿起笔洋洋洒洒写下了《少年中国说》,给大家以信心,共同振奋国家音乐起)现在请你们站起来,挺胸抬头,以你的朗读,点燃大家的信心配乐齐诵五)布置作业课下请大家将《少年中国说(节选)》背诵下来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相----信----学----习----你----也----行----学习方法分享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了规范的学习行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规范的学习行为是前提,是基础实践证明:一个行为持续3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的行为,超过100天就可以形成习惯过程不变结果不变,过程改变结果巨变,过程合理成绩斐然!学习能力的三要素又可分为八大学习环节,即学习管理八环节:1、计划管理;2、预习管理;3、听课管理;4、复习管理;5、作业管理;6、错题管理;7、难题管理;8、考试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