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安娜卡列妮娜》中安娜的形象.docx
5页浅析《安娜卡列妮娜》中安娜的悲剧命运摘 要:安娜精神世界是自由的天堂,那里有真诚、执着、热烈、认真和自由她是一个很纯粹、很认真、很迷人的女人她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努力,对梦幻般的爱情苦苦追求显示了一位美丽的女性勇敢而执着的坚韧但幸福总是短暂而受限制的,安娜是在其周围观众眼中的安娜,并非沃土中的现实成长着的牡丹花,所以她的一生注定是不完整的,是残缺的 关键词:魅力 爱情观 悲剧命运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妮娜》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女主角安娜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它不仅仅是美的化身,更是爱情的化身,只不过对美和爱的不懈追求却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安娜的一生经历了从无爱到有爱到最终生恨而死的一个过程无爱时的安娜了无生气,有爱的日子她无比快乐,甜蜜而又短暂,而又希望破灭,爱情夭折在追求爱的人生旅途中,安娜始终坎坷而行,善良勇敢的她却躲不过道德的审判,最终成为世人眼中的罪人一、 安娜的独特魅力安娜有着独特的女性风姿,她拥有智慧、温柔、端丽,还有真诚的品质,使很多男士醉心而倾倒,女子羡慕而妒忌她妩媚、清爽、芬芳,给人一种感官的舒适,让人情不自禁的喜欢当列文看见一副安娜的全身大画像时,他感觉那是一个活生生的妩媚动人的女人,而真实的安娜是一个身上带着一种新鲜的动人心魄的风度 ,这是画里没有的。
可以说它是美丽而卓越的,又是一个让人看过后感情不得片刻安宁的人同样,安娜精神世界的美好品质具有让人折服的魅力第一、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感情热烈真挚安娜对不幸的人怀有真切的同情,甚至是用近乎的方式关怀别人的不幸遭遇赛马会上渥伦斯基从马上不慎跌落,她会情不自禁地惊叫,甚至对丈夫卡列文喊出“我爱他……我憎恶你……”她对爱情热烈地追求,不惜放弃可爱的儿子,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进行着幸福的旅行第二、诚实、勇敢、正直,有高度的人格尊严当安娜接受渥伦斯基的爱情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骗的,无爱情的生活处境了她将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挚的爱情那个里,把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诠释为爱的自由为此她不惜要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誉、社会地位,还有她最为深爱并怜惜的儿子谢辽沙她敢于在公共场合挑明自己和其他男人的感情,敢于剖白自己的爱情世界,这是在俄国严格的宗法约束下是不可想象的她始终不悔地选择自己的道路,“假使一切从头再来,也许还是会一样的”她鄙视那些贵族男女堕落的生活,在剧院里她向整个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惊人美丽的头颅在安娜看来,坦然地表达爱情,自然地享受生活,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第三、对自我人格人权的捍卫以及对存在的珍惜。
安娜最引人注目的是她身上那种被压抑的旺盛的生命力在争取个性解放的道路上,安娜不仅缺乏卡列宁所拥有的政治权利,而且也没有社会舆论与社会力量的支持另一方面,渥伦斯基也不是时代的英雄,他的不稳定性安娜早已察觉但是,安娜身上那种被压抑的生气促使其作出大胆的抉择,宁肯背负上抛夫弃子的罪名,宁肯和整个社交界决裂,宁肯与专制官僚制度及其工具直接冲突,都要保护自己纯洁的道德面貌为实现自己的合理追求,毫不妥协,义无反顾的斗争她的悲剧突出了她身上的那些使她高出周围人的品质安娜对女性的人格和权力的捍卫是一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觉醒将打破封建宗法制度中的女性从属观念,是女性自由解放的天籁之音但其力量的弱小和不成熟的自由爱情认识都决定了在这场与传统伦理观念斗争中,安娜的实败是必然的第四、率真和顽强的品性,出淤泥而不染的个性表现首先,在上流社会中,敢于公开她和渥伦斯基的爱情,与其他贵族男女之间的猎艳相比,她渴望的是沃伦斯基真正的爱情同时,也是她率真和顽强斗争使她成为众矢之的其次,安娜的精神美丽还表现在她出淤泥而不染的个性上她大声疾呼:“我要爱情,我要生活”,虽然经历了痛苦的精神挣扎,可是她还是走了出去,这在当时俄国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行为。
然而最终安娜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虽然当时的社会新的资本主义势力正在迅速崛起,可是旧的封建思想势力还是很强大的在上流社会里,贵族阶级之间的尔虞我诈,为善残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在安娜服从自己快乐而做出决定时,上流社会伦理制度和保守风俗向安娜发起攻击,就连上流社会的法律也加剧了安娜的悲剧色彩同“当时的社会风气相适应的是虚伪的法律,都只是维护所谓的宗法关系2】安娜若想离婚就必须承认而且让法律宣判她“有罪”, 而当时的贵族绅士们,却可以和风情女子调情,女的可以包养情人,肆无忌惮整个上流社会都在轻视安娜,嘲笑安娜,把安娜看成是堕落的不道德的坏女人,认为她大逆不道安娜从淤泥中挺拔而出却保持着一种圣洁,在这片污浊的上流社会里是绝不允许的二、安娜的爱情观安娜是一个热情奔放、敢爱敢恨的女子所以当她爱起来时是不顾一切的她对沃伦斯基的爱是真心付出的,是专一的、蛮横的、不顾一切的安娜对至纯爱情的竭力追求她追求不切实际的幻想迷惑了自己的眼睛,她没有站在爱情的责任高度看待自己所遇的人对渥伦斯基的爱本身就具有盲目性,最初爱上渥伦斯基是倾心与他的仪表风度,是出于旺盛的生命力的自然要求,是安娜潜意识的忽视,当安娜第一次开始清醒地观察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前总是避开这一点,“他想从我的身上得到什么呢?要说爱情还不如说她是虚荣心的满足呢?”。
1】 P353也可以说安娜根本没有考虑至纯爱情存在的现实条件,而是太过迷恋精神甚至是肉体的极乐享受这与其说是安娜的天真纯洁,倒不如说她沉湎于情色而不能控制自己的“爱欲”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内心的纯洁美丽就变成了爱欲的任性,由此而抛弃家离开谢辽沙,就演变成了不可饶恕的生活错误这也是她遇人不淑的真正含义安娜的爱情观里没有所具备的的条件如:物质基础、恋爱基础、现实的处境以及家人的祝福和共同的爱好等首先:在物质基础上:如果卡列宁同意离婚,那么安娜将生活不在安逸渥伦斯基欠了一万八千多卢布的债,往年过惯了花销四万五千卢布的他,而他现在的存款只有一千八百卢布对于他和安娜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以至后来在乡下渥伦斯基为了事业对安娜的冷淡,陪亲王时在狂欢舞宴上的作为,使安娜嫉妒、痛苦他觉得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已经逝去了,她已完全不是他最初见她的那种迷人的样子了,精神与肉体大不如前了1】P163觉得安娜身子臃肿了嫉妒怨恨的神情很难看,即使安娜的嫉妒是因为爱他其次:现实的处境上:安娜并没有同她的丈夫卡列宁离婚,她割舍不下她的儿子谢辽沙渥伦斯基还在服役,怎么能带她走呢?他的功名心与爱情发生了冲突还有他没有钱,如何带她走呢?”【1】 P139再次:恋爱基础和家人祝福上::两人可以说是去欧洲旅行时才互相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时,安娜感觉幸福极了,越是爱他,珍惜拥有的一切,而渥伦斯基却觉得不似想象般那样完美,不满足于欲望。
回到彼得堡后,渥伦斯基的不正常行为使安娜开始绝望和不安安娜的嫂子陶丽安慰祝福她,为她伤心,而渥伦斯基的母亲和哥哥却不欣喜,因为安娜使渥伦斯基的事业的前程受阻在他哥哥的眼里,他们的爱情是他所必须奉承的人不许的,所以他不赞成;他的母亲则认为他们的的恋情,并非她主张的那种美满、幸福的风流韵事,而是“维特式”的,可能让渥伦斯基、不顾死活的狂恋最后:共同爱好上:渥伦斯基在爱情、功名和独立自由之间,重视的是后二者而安娜为了爱,关心的是怎样做才能赢得他的喜欢,偿还她为他所做的一切渥伦斯基因事业去斯维亚日斯参加选举,为了不争吵而委曲求全,他眼神的冷漠于严厉伤害了她的心参选回来后,“他口中说着甜言蜜语时,一种冷酷而凶狠的光芒却在他眼中闪烁” 【1】 P308安娜对待爱情的极端惩罚方式当她清醒的认识党渥伦斯基对她的爱情是虚荣心的满足,她想到了死,认为“死亡是仅有的途径,可以恢复他对她的情爱,可以对他的灵魂进行惩罚” 【1】 P348安娜错误的把爱情同生活等同,把爱情看作是生活的唯一内容三、安娜的悲剧命运在邂逅渥伦斯基之前,“安娜是合法婚姻的牺牲品但却并不醒悟”5】 P346渥伦斯基的追求,唤醒了她心中对爱情的渴望。
这是爱情给她的喜悦;但爱情也使她有了不幸的预感使她惶惶不安这不幸的预感来自上流的鄙视和非难,但更多的来自封建意识而产生的羞辱心和负罪感当安娜向她的丈夫坦白与渥伦斯基的事后,她的处境极其糟糕,“她知道她不可能有勇气舍弃上流社会拥有的地位而用一个抛夫弃子、和情人鬼混在一起的可耻女人的地位去代替的”1】 P134安娜清楚的知道无论她付出多大的勇气,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她从未有过享受自由爱情的体验,却成为了一个有罪的妻子” 【1】 P134这也是她难以承受的所以她以死来求得解脱同时安娜将爱情看成生活的唯一内容,将爱情同生活等同,是生活变得空虚乏味上流社会假借卡列宁之手,对安娜的爱情追求给予了严酷的惩罚,无情的把安娜推上悲剧的道路;上流社会又假借渥伦斯基之手,戏弄安娜的真挚感情,进一步把安娜逼上悲剧的结局;贵族社会的罪恶在于,它在安娜的心灵上打上深深的烙印,使她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斗争中失败后,缺乏内在的精神力量,致使她既不能振奋自拔,又不能找到强大的可以依靠的力量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与之抗衡因此罪恶的贵族上流社会是安娜悲剧的真正成因安娜的恨并不仅仅指向丈夫卡列宁和渥伦斯基,更尖锐的指向了贵族的道德和法律和当时的社会。
4】还有她自身的因素使她的人生成为悲剧第一、现实的社会在俄国,虽然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较早,但是封建农奴制的残留根深蒂固,是很难撼动因此,俄罗斯人的思想会呈现出开放与封闭结合的复杂性而安娜就在追求爱情与宗教忏悔中彷徨6】造成安娜卡列尼娜悲剧人生的还有对爱情观念的不一样和当时的俄罗斯文化安娜挣扎于情感的满足与宗教压抑之间,缺乏理性调节和心智的缺陷显示出俄罗斯文化的分裂性安娜同整个社会,与维系贵族统治地位的一切道德法律和宗教观念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第二、卡列宁和沃伦斯基对安娜的死也应负责任它是一场反对占统治地位的合法婚姻,争取爱的权利的斗争5】安娜与卡列宁的冲突,不只是真诚与虚伪、美与丑、活生生的人与僵化的“机器”之间的冲突安娜嫁给他八年,从来都没有感到真正的快乐她虽然是不幸的,但她忠贞不腻,从没有风流韵事然而这种贞洁反倒引起了上流社会的普遍嫉妒于是当安娜的行为触犯上流社会的虚伪道德时,一触即发,构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和社会压力而“安娜进行的第二场斗争是与渥伦斯基集团的斗争,是一场反对军人贵族习性和规约,维系已获得的爱情斗争5】当他们的恋情渐为人所知,对于他们非同寻常的恋情很多年轻羡慕,同时又觉得在上流社会格外显得引人注目。
而“大多嫉妒安娜的年轻女士,对于舆论把她说成是“清白无辜”的早已厌烦,如今发生意料中的事,使她们异常高兴,就等着舆论的方向一变,然后把轻蔑的情绪一股脑儿向他的身上发泄1】P79但沃伦斯基给了安娜从没有过的爱情,却同时给安娜带来了不安定的生活,使安娜变得不安安娜维系爱情的斗争中,面对着的不仅是他身上的恶习,而且面对的是整个贵族军界的习性和道德规约在这样的一场力量悬殊的斗争中,安娜注定是一个失败者第三、是安娜自身的内因酿成了她最终走向灭亡的苦果作为留里克皇室的后裔,生活在历史的新旧交替时代,安娜身上不可能不留游贵族阶级和过渡时期的双重烙印安娜有三个社交圈,一个是她丈夫的官场圈子;另一个是卡列宁借以飞黄腾达的圈子;第三个是真正的社交圈,是通过她的表嫂培特西公爵夫人发生关系的,但对于安娜来说开销太大,超出她的收入,所以她尽量避免这个圈子综上所述,安娜的独特魅力引人叹服,是从淤泥中挺拔而出,却保持着一种圣洁的牡丹花,在这片污浊的上流社会里光彩夺目她的爱情观让她获得短暂的爱情却远离了人间,成为了悲剧性的人物社会中的这些高高在上的条条框框,剥夺了安娜追求幸福的权力,推着她走向滚滚的车轮同时告诫当代的我们选择婚姻时慎重的抉择,不能盲目的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被人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