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湾地处海宁市东南隅,与海盐县毗邻.doc
14页历史风貌简介黄湾地处海宁市东南隅,与海盐县毗邻境内多山,而高阳山,凤凰山和大、小尖山又突出屹立在钱塘江中,成为海宁大地之一大屏障,同时在历史上亦为军事要地之一宋代初,黄湾已设巡检司,并筑黄湾山寨黄湾风景秀丽,东晋干宝(字令升) ,北宋张无垢等著名学者,先后择居灵泉山,读书著律灵泉山“无垢读书台”为旧时海昌八景之一清高宗乾隆曾两次登尖山进香远眺黄湾历史悠久,人民勤劳勇敢早在一千多年前已有盐业本乡主要集镇黄湾,宋时已为南来北往商贾物资集散的重要浦口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渔猎耕作,繁衍生息翻开历史的篇章,感受古人的足迹,却发现历史的长河里满是灾难的身影人类的生存,自古以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经历了诸多坎坷诸多磨难,才一步步地成长起来现取黄湾历代大灾中的部分记之黄湾历代大灾大事记三国吴太元元年(251):八月,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水深八尺唐贞元六年(790):大旱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夏大水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八月,雨至九月,此年欠收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冬,不雨至下年六月宋嘉定九年(1216):四月,大霖雨至六月宋嘉定十二年(1210):盐官县,海失故道,潮汐冲平野三十余里。
黄湾岗等盐场皆圯(yi.第二声) ,蜀山沦入海中,聚落畴(chou第二声,田地)失其半,坏四郡田,后六年始平元仁忠延佑元年(1314):盐官州,海溢,陷地三十余里元泰定三年(1326):八月,大风,海溢,捍海堤崩,广(指宽度)三十余里,袤(指长度)二十里,徒居民一千二百五十家以避之明洪武十二年(1379):石墩,设巡检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石墩,筑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海决,冲没石墩巡检司明永乐六年(1406):海宁,海决明永乐九年(1411):七月,海复决,流民六千七百余户,沦田几千顷发动军民,修筑海塘明景泰五年(1454):正月,大雪连旬(十日为一旬,连旬为几十日) ,鸟雀俱死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秋,大旱明宏治十六年(1503):旱,被赈明宏治十八年(1505):九月,壬辰夜,地震明正德十二年(1517):四月,甲子夜,地震明嘉靖八年(1520):七月,蝗灾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倭寇(日本封建主集团乌合海盗)始犯黄湾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冬有虎四,衔稻草,巢石墩民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三十三年(1554)三十四年(1555):三年间,倭寇多次屯黄湾。
黄湾、袁花、黄岗等地,焚掠甚惨明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七日,雨雹,大如拳明万历三年(1575):五月晦,潮溢,坏塘二千余丈,溺百余人,作稼百万余亩明万历十七年(1589):大饥,疫浮尸蔽水八月,地震明熹宗三年(1623):十二月二十三日,地大震明崇祯元年(1628):七月二十三日潮决,深入平野二十里,漂溺人畜庐舍无算明崇祯十四年(1641):六月,大旱,蝗灾民饥饿,卖子女,售田舍,途有饿殍,赋税加苛清顺治三年(1646):桑生蜗牛,食叶及豆苗几尽清顺治六年(1649):蝗灾清康熙三年(1664):六月二十六日,飞雪闰六月三日,海决,入城壕八月,海潮大溢清康熙七年(1668):六月十七日酋刻,地大震,次日地生白毛七月初六,潮溢清康熙九年(1670):正月二十八日,雪夜流星烛地,声如雷四月,大雨,河水溢,庄稼淹死十二月二十四日,立春,大雪盈尺,至明年正月初六日,始化,占为旱兆清康熙十年(1671):夏,大旱赤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3):正月霖雨至四月,无麦四月,凤凰山海滨有鱼孽,长二十余丈,无鳞,有白毫,人呼海象,不堪食,割肉熬油清康熙六十年(1721):夏,大旱,苗枯河干圻(边界)数百里。
至八月始雨,漕米改徵(音 zhen 第一声,特点)折色清雍正元年(1723):大旱,河圻,粒米不收清雍正二年(1724):夏旱,七月十七日,大风雨,海决,淹没农田,近海处更甚,漂去室庐无算,大厦则开门破壁,任水出入,增留椽瓦清乾隆元年(1736):大旱,河竭,是岁,禾将富,虫伤禾稼,毗连数郡清嘉庆十九年(1814):夏,大旱,秋八月,米价腾贵,饥民大掠食树皮、草根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秋,大旱,河底龟裂,苗吐花尽枯死,民大困清道光十三年(1833):秋,淫雨,损稼,大歉次年春,米价腾贵,斗米钱六百,人食榆皮蕨根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九月,淫雨,河水顿溢十月十五六日,大雨,日夜不止,稻被水淹十一月初二至初五日,大雪,积至六尺,压民房,伤人十二月十八日,英军艇舶侵入尖山口,次年二月至四月,来凤凰山,尖山口窥视清咸丰二年(1952):二月地震清咸丰三年(1953):六月地震清咸丰四年(1954):七月十二夜,地震冬河水无无风,自涌如潮涨落,池沼皆然,数日乃止清同治元年(1862):元旦,大雨雹,是年至次年塘圯,海水溢于河,斗米千钱清光绪十五年(1889):七月二十三日夜怪潮,大小山圩海溢,禾苗漂浮枯萎,翌年春花大熟。
七月二十六、二十七日,大雨,昼夜不止,二十八日更甚,山洪暴发八月,霖雨,四十日大水成灾清光绪十八年(1892):十一月,大雪,奇寒,河冰可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正月,顾家骏等七人,创办黄湾小学堂借宝严寺为校舍,顾家骏任堂长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农历十二月,庆云乡殷家船(单)农民率先暴动,激起抗租抗税运动木桥头(今钱江村十八组)屠户郑张允奋起响应,组织农民于晚间聚集行动(里人称蚊子造反) ,后遭清军镇压而散 《海宁州志稿》载云:“推原祸始,不得不归咎于长官之不恤民而起也” 清宣统元年(1909):秋,大雨,淹禾棉,收成甚微民谣云:“宣统元年,豆腐过年” 清宣统三年(1911):实行地方自治,全州划分八个自治区,黄湾属袁花镇,各区选议长议员,袁花镇议长胡元恩(思) 、张之藩,议员冯义振等 20 人民国至解放前:民国四年(1915):农历六月十七,怪潮过塘,黄湾村马朝兴在海里制盐卤,被氽走丧命戴维生去杭州买木头,停放在海涂,大潮将木排氽到戴家门口民国十二年(1923):里人孙个臣,集二十股,计一百元,创办黄湾零售处,话机安装在恒泰祥染坊(今悦来点心店)为黄湾之始民国十六年(1927):初春,里人张孔照、顾志良、朱士昌、贾祖珊、沙怀平等首批加入国民党袁花分部,发动组织盐民运输队一百余人,随带扁担绳索赴硖石迎接北伐军,时有“黄湾帮,扁担绳索杠,打倒孙传芳”之民谣。
同年春,时任国民党袁花区分部农业部长之里人施有甫,从省建设厅引进日本改良蚕种(时称洋蚕) ,于浦头村马祠堂试养,为改良蚕种之始是年,商办宁(盐官)袁(袁花)公路通车,境内设闸口站民国十九年(1930):春,脑膜炎流行,贾家店前(今五星村二组)二个多月内死 32 人,郑永全正月十二夜染病身亡,翌日中午侄女郑咪男亦死,一天成殓贾明明帮祝子培(染病)送饭,路上染病,神智不清,摸着回到自家后门口,天亮即死是年冬,大冻,冰厚寸许,上可行人同年,官办(浙江省公路局)闸口至乍浦转平湖之杭平公路通车(商办之宁袁公路转为官办) ,于黄湾宝严寺设站民国二十年(1931):实行乡镇邻闾制,划五户为邻,五邻为闾,百户以上村为乡,街为镇,境内已查明有一头圩,二圩庙湾等十五个乡,邻闾制未全部实施1937 年,夏旱,田禾欠收是年,抗日战争爆发11 月 5 日,日寇于金山登陆,国民党守军及政府机关相继撤离,三十年代初在上海拜张啸林先生的里人顾志亮,欲逃不成,即于当地招收门徒十余名,首先打开加湖公号盐仓,将存盐盗卖殆尽接着又往旧仓掇转庙开仓盗卖国防盐,其款部分用于购买枪支,成立守望队家历十一月中旬某夜,朱小毛(顾志亮学生)朱宝楚(后为顾志亮徒孙)率先闯入黄湾镇上最大的陈永泰京货店,寻衅抢劫。
后多人随之,至翌日晨,该店轮番抢劫一空1938 年 1 月 24 日,日寇沿杭金公路自西向东首次窜入黄湾境内,多名躲避不及的妇女遭蹂躏,钱江村陈敬德、全丰村徐董顺等三人遭枪杀3 月 8 日夜,大雪,深尺许,是夜国民党六十二师三六八团团长谢明强以浙西游击队纵队司令名义,率部(便衣)从南江开抵黄湾(团指挥部设在茧厂)宣传抗日4 月 10 日盐官据点日寇往袁花找谢明强部报复未成,返回时经马介桥、西圹地(今闸口村)大路村临海村一带纵火烧毁民房 765 间,临海村黄有法,黄茂生,大路村马珠法曹根林等 19 人惨遭杀害5 月 11 日,海宁县长田稷丰及机关人员从南江北渡,经黄湾入境,始驻黄山歧,后进袁北农村海盐、平湖、嘉兴、桐乡县机关亦相继经黄湾入境后赴各地8 月 2 日,盐官据点日寇沿杭金公路扫荡,行至大路口时遭隐居尖山抗日武装之机枪扫射,即向东沿途追击烧杀闸口、大路、群欢等村被烧毁民房 595.5 间,金山岭住僧朱加奎、徐济生,闸口村邢顺法、许宝庆,群欢村朱子堂、朱锡金等 15 人被杀害,闸口村 17组许信芳被刺七刀幸存,直至 1985 年 11 月 24 日病故,时年 75 岁8 月 7 日始建于雍正十三年,乾隆皇帝曾两次到过的尖山观音庙被日寇焚毁,下山时又将建于康熙九十九年之潮神庙烧毁。
8 月 5 日至于 3 日一个星期内,群欢全家场经日寇烧杀后,突发瘟疫,共死亡 21 人,金有仁一家三口全部死亡闸口村陆家山头孙金林一家六口曾逃难于此,回家时除孙金林尚在吃妈未染病外其余五人全部遭难1939 年,正月,日寇一个分队驻扎黄湾宝严寺,分队长野寇半年后改驻一个小队,小队长板桥黄湾镇维持会相继成立,首任会长郑继川,副会长曹来法,周祖庆3 月 5 日,日寇数人窜至殳家桥,青年妇女陈士珍遭奸污,陈不从挣扎,被日寇用刺刀戳其下部,三根手指骨拗断,当即昏迷,口吐黑水,六天后死亡是年夏,维持会副会长曹来法被海宁县“义勇锄奸队”枪杀于长桥头(勤建村一组) 十月维持会会长郑继川亦被“义勇锄奸队”枪杀于黄湾街南同年深秋,日寇惧怕抗日武装突然袭击,强令将沿公路两侧 150 米以内之桑树和其他树木全部砍光,境内被毁桑地 2000 余亩12 月 3 日,黄湾镇东市陈甫男因在茶酒店内代地方武装收缴盐税被一伪军发觉告密,被日寇抓去活活摔死在宝严寺后头1940 年,夏,宁绍工区数批难民逃来黄湾暂住狱庙,日寇惧怕抗日武装潜入,于家历九月将该庙烧毁夏秋,干旱无雨,田禾收成甚微,贫苦农民被近往嘉善、平湖一带帮工讨饭,钱江村郑来芳生病冻饿,死在平湖一凉亭内。
1941 年,农历三月某雨夜,宁绍地区难民 20 余人,于群乐村马介湾上岸后,被当地伪保长沈汉荣(解放后镇压)报告日寇,将未离开的十三人赶往海滩,除一名妇女,三个儿童外,其余九人均遭杀害初冬,霍乱浒,农历十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王家场(今钱江村五组)12 户 40 人中,有 29 人染病死亡1942 年,秋,日伪清乡,境内筑篱笆 12 公里有余,沿篱笆两侧 50米内桑树全部砍光,且不准种作物农历十二月中旬,黄山六组农民黄云祥与其女儿在淘米,日寇路过,其女儿逃走,日寇将黄云祥拖住,用石头和树根砸死是年冬,群欢村盐民吴桂荣、马福囡、马朱宝等九人,钻越篱笆去卖盐,被日寇抓住,绑在篱笆上示众,长达七天七夜,早晚只给一碗粥,后保释释放时,人已不能站立,爬行回家1944 年,春,黄湾篱笆南移入海,日寇一小分队驻扎炮台山,修筑工事,将山前山后松树全部砍掉七月,日寇要去澉浦,到山东湾时拖住该地农民周文清要他带路,周脚有疾,走不快即被日寇用刺刀戳死在半山腰9 月 15 日,全丰村村民郭菊炳因参加,从事秘密情报活动工作,被匪挺进队抓获,当天枪杀是年,螟灾严重,境内白穗遍野,平均收获不及一、二成1945 年,8 月 10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民众欢腾。
1946 年,是年秋,亢旱,虫蚀为灾抓丁征兵 22 名1948 年,年底,国民党限价失败,市场物价暴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