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加贵乡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9页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加贵乡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是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培养液通常含有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B.动物细胞要经过传代培养,才能进行原代培养C.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D.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参考答案:C2. 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B3. 用醋酸洋红法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原理是( )A. 醋酸洋红可使细胞全部着色B. 醋酸洋红可使单核期的细胞着色C. 醋酸洋红可使花粉细胞核着色D. 醋酸洋红可进入细胞显示放射性标记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但是,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解:用醋酸洋红法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原理是:醋酸洋红可使花粉细胞核着色,C正确.故选:C.考点:单倍体诱导与利用.4. 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A.需要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性细菌,所以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B.醋酸菌是一种噬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以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参考答案:B5. 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是( )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预实验确定最适温度范围C.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甲基绿染色组和吡罗红染色组进行对照D.在“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中,选用马蛔虫的受精卵进行实验参考答案:B【考点】3A: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E: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3V: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6B: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分析】1、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2、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家利率和吡罗红混合使用.4、受精卵只能进行有丝分裂.【解答】解:A、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鉴定二氧化碳的产生,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鉴定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A错误;B、预实验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预实验确定最适温度范围,B正确;C、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需用的染色剂是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甲基绿将DNA染成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一次性的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错误;D、马蛔虫的受精卵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用作“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材料,D错误.故选:B.6. 如图为中枢神经系统与相关内分泌腺的关系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A结构为突触 B. 激素甲可能是肾上腺素C. 激素乙可能是胰岛素 D. 激素丙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参考答案:A【分析】据图分析:1、甲表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某某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某某激素作用于相关的腺体,例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或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等情况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2、乙表示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储存在垂体中,例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体内水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3、丙表示相关的腺体直接受神经中枢的调节,例如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促使胰岛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详解】A、据图可知,A结构为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A正确;B、符合甲模式调节方式的靶腺体有甲状腺、性腺等,肾上腺素的调节属于丙模式,B错误;C、激素乙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不可能是胰岛素,C错误;D、激素丙可能是胰岛素也可能是胰高血糖素,还可能是肾上腺素,D错误。
故选A点睛】易错点:下丘脑既有神经传导功能,也有分泌功能下丘脑既是感受器,也是神经中枢和效应器7. 利用细菌大量生产人类胰岛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适当的酶对运载体与人类胰岛素基因进行切割与黏合 B.用适当的化学物质处理受体细菌表面,将重组 DNA 导入受体细菌 C.通常通过检测目的基因产物来检验重组 DNA 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菌 D.重组 DNA 必须能在受体细菌内进行复制与转录,并合成人类胰岛素参考答案:C8.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参考答案:D9. 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C.正常情况下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饭后四小时①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⑤处参考答案:D10. 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解:人体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故选:B.考点:内环境的组成.11. 科学家提供35S标记的氨基酸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量细胞合成并分泌乳腺蛋白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结果如右图。
下列选项表示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以及放射性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a核糖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 B.a内质网→b高尔基体→c细胞膜C.a高尔基体→c内质网→b细胞膜 D.a内质网→c高尔基体→b细胞膜参考答案:D12. 右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是( )A.某人由于花粉过敏,会引起2的通透性增加,C液增加 B.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C中C.2处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3处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 D.1处的氧气浓度高于C处,C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A处参考答案:A13. 一种人工合成的信使RNA上只含有两种核苷酸U和C,且它们的含量之比为U:C=5:1,这种人工合成的信使RNA上,最多可构成密码子的种数为 A.4 B.61 C.64 D.8参考答案:D14.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培养植物细胞,可获取大量的细胞代谢产物B.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可筛选出抗盐植株C.原生质体培养结合基因工程技术,可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新植株D.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同种植物的不同基因型个体,它们的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程度不同参考答案:D15. 下图是某研究小组进行的“某除草剂对小麦幼苗及小麦地杂草生长影响的研究”的结果图。
根据该实验结果你认为该除草剂建议使用的最佳浓度是A. aB. bC. cD. d参考答案:D【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和植物的种类有关详解】由图可知,a点时是促进杂草生长的最适宜的浓度,杂草生长最快,A错误; b点时也会促进杂草的生长,此时杂草与小麦的生长速度相同,达不到除草的目的,B错误; c点时除草剂既不抑制也不促进杂草的生长,不是除草的最佳浓度,C错误; d点时除草剂抑制杂草的生长,促进玉米的生长,故可用此浓度作为除草剂,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以及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16. 下列关于原核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 ①蓝藻和绿藻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②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 ③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细胞壁 ④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相似 A.1项 B.2项 C.3项 D.4项参考答案:C17. 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别发生在A. 细胞核、核糖体、核糖体 B. 核糖体、核糖体、细胞核 C. 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D. 核糖体、细胞核、细胞核参考答案:C18. 2010年秋天至2011年春季,我国北方发生了大面积旱灾,人畜饮水困难十分突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物体没有水就不能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大部分水在细胞里可以自由流动B.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C.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是在水中进行的D.水在不同生物细胞中含量各不相同参考答案:C19. 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M和M、m和m、M和m的分离,分别发生在(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④精细胞变形为精子A. ①②③ B. ③③② C. ②②③ D. ②③④参考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动物的基因型为Mm,所以M和M、m和m是在间期复制形成的,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M和m是等位基因,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复制,没有基因的分离;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要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M和m随之分离;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要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M和M、m和m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④精细胞变形为精子,属于细胞分化,没有基因的分离;所以基因M和M、m和m的分离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M和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故选:B。
点睛】注意: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等位基因(M/m)只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只能随同源染色体在减一后期分开而分离;相同基因(MM或mm)只能随姐妹染色单体在减二或有丝分裂后期分开而分离20. 基因D与d的根本区别是 A.基因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