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物理上册课文重点知识预习资料].docx
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初二物理上册课文重点知识预习资料] 八班级物理主要学习什么?虽说是新学科,学习的还是基础学问,可这是很关键的启蒙阶段,所以同学们们要预习好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初二物理上册课文重点学问预习资料,盼望对您有用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课文重点学问预习资料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留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毁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削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分: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开,误差永久存在不能避开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讨论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依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讨论的物体作参照物)讨论地面上物体的运动状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看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纳"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变形可得:s=vt,t=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洁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讨论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头转动(启动);其次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初二物理上册其次章课文重点学问预习资料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听觉频率在20-2021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状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假如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动身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凹凸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觉: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觉: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试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打算人们依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听见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唱歌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掌握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章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爱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爱护听力应掌握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掌握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掌握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初二物理上册课文重点学问预习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