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新课标下体育教育中的师生关系.docx
7页浅析新课标下体育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陈跃轩Summary:教师的教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学生的学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而实现教与学完美结合的途径则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分析Keys:新课标;体育教学;师生关系一、问题的提出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是师生之间以身体练习为重要媒介的交往实践活动,是由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统一活动”在此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人的因素,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教学活动,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二、主、客体及其关系主体与客体是认识论中的一对范畴主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实施者,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二者互为前提,互相制约,因为去掉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构成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有主体性,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主观性等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二者互为前提,没有主体就不存在客体,同样没有客体也无所谓主体;另一方面,二者互相渗透相互转化,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
主体是活动中的主导因素,是活动的目的的体现;而客体是为主体服务的,是主体实现目的的手段或条件主体正是通过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来展现自己的本质力量,以充实和提高自己,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三、师生观的回顾1.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以赫尔巴特等人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唯一的主体,是教授和影响教学的主要实施者,而学生则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教师这个主体施加实践活动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的客体他们非常重视教师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在此观点中,一切从教师的主观意志出发,把学生“看成是一张白纸或一块白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加以塑造的,片面地强调教师的权威,对学生的能动作用重视不够,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很少,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现行的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师生关系明显相悖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这种观点贬低甚至否定了外因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学生进行认知从而获得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是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因此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学生认识活动的对象是教材,所以教材是客体3.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在教学活动中,就教的方面来说,学生是教师实践活动的对象,因而是客体,同时学生又是学习活动的实施者,在此意义上,学生是主体。
4.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能动的实践者,都能有目的地实施实践活动,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客体是教材5.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点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不论是教学的哪一个过程,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前提,而教师在此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监督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教师的主导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条件下的主导四、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1.如何确定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的过程,因此要确定体育教学过程中何为主体何为客体,就需要指出是在特定的活动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只是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认识论上的关系,因此,也只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范畴内存在而且,在具体的教和学的过程中,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关键看谁是活动目的的确定者、活动过程的支配者2.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的师生关系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要求体育教师在“健康第一”的前提下,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导向,不仅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使学生能保持这种兴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使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即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有多方面因素组成的一个实践过程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以前,必须要清楚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清楚学生的基本情况,熟悉教学内容,并能按照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选择和再加工,然后才可以采用比较实用、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将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工成便于学生学习和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一个劳动者、一个求索者、一个设计者,因此,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是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对教材预习以后,主动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时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力求探索现代教学中学生的收获多寡主要决定于它付出劳动的多少、他的求索精神,而不是取决与体育教师付出的多少3.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论(1)体育教师的教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以前,教师这个主体需要清楚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并在其心目中有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就是在把教学的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指导,并将教材这个客体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选择和再加工,成为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成为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即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
2)学生的学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能力的提高是一切教学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实施者,是学习过程的主要决定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经过教师加工的教材和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目标,即将教师主体客体化了的内容,是学生实施学习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学习的客体此客体是教师精心劳动的结果,体现着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学生学的过程,是学生将客体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起作用的过程,即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3)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完美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联系在一起的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区别对待,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参与探索与创新,学会学习,这就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连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统的体育教学大都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而新的“以学生为主体”使得一部分教师无所适从,太注重于学生的主体,结果出现了一盘散沙的局面因此,需要认识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完美结合五、结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多年来教育界争论的问题。
主体和客体是一对关系范畴,是就一定的实践活动而言的因此要确定教师和学生何为主体何为客体,就必须指明具体的活动,是教的过程还是学的过程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师生关系不仅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出了强调历史上存在的观点均从不同的角度对师生关系做了探讨,从哲学的角度看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得知,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笔者认为,教的过程就是教师将教学理念融入教材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过程,即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学的过程是学生把渗透着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期望的教材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和力量的过程,即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则是能充分体现教和学完美结合的途径,其核心是使教与学都得到最佳发展Reference:[1]周登祟.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杜,2004.[2]陈建绩.体育教学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3]教育部杜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l.[51季浏,胡增革.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薛家宝.析体育教学中主动学习与主体意识[J].南京: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8).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邮政编码:476300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inSportsEducationintheLightofNewCurriculumStandardChenYuexuanAbstract:Theteachingofteachersistheprocessofobjectificationandthelearningofstudentsistheprocessofsubjectification,andthewaytorealizetheperfectcombinationofbothteachingandlearningistoadopteffectiveteachingmethods.Thispapermakesan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insportseducation.Keywords:newcurriculumstandard;sportseducation;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