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加比较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格局的建构与思考.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9425400
  • 上传时间:2021-11-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3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加比较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格局的建构与思考 摘要:高校的心理育人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建构高校和谐心理氛围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比较中加高校心理育人体系的机构设容,从学生发展的微观、中间、外层、宏观四个层级梳理加拿大高校心理育人体系对我国的启示,并尝试汲取和整合加拿大高校的经验和我国的本土实践,积极探索适合我国高校心理育人格局的建构路径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育人,生态系统,比较分析,格局建构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心理育人的重要功能心理育人作为一个体系加以建构,不仅源于我们的文化强调整体,也提示我们在关注事物发展过程时,必须去关注事物的运动规律以及相互转化的关系可以说,心理育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系统观和整体观的具体体现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伴随着发展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益增长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从个体到群体,从静态到动态,从教育教学到学生实践,从学生的障发体系的建构以及体系内部各环节功能的发挥,也为新时期的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向心理育人体系的过渡性发展(一)发展历程有学者把中国大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重新起步阶段(1978—1993年)、制度化阶段(1994—2001年)、普及阶段(2002年至今)[1]。

      在笔者看来,2002—2012年之间是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是标准化阶段,也是提升阶段,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标准化阶段2013年5月,《中国精神卫生法》出台并正式实施,其中明确了高校心理咨询机围2014年全国遴选了第一批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培育建设试点工作单位2015年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2017年则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向心理育人体系发展的转折点,是一个重要的跨越阶段2017年教育部提出要切实构建“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并将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统一实施二)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机构设置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伴随着心理学科的兴起而萌芽和发展,然而不是所有高校都有心理学科,因此也形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多元格局1985年我国高校首个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之后的20世纪90年代初,各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应运而生目前80%左右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都挂靠在高校某一行政部门,包括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10.6%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设置在相关院系,如心理学院、管理学院、医务科等。

      3.0%左右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都是挂合中心,剩余的6.4%左右的为学校的构或其它部门[2]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大多设置在与学生事务相关的职能部门或事务部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已建立了天然的联系,两者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高校心理健康教基本内容高校心理健康教内容从最开始的个体心理咨询及团体心理咨询,逐步发展到课程建设、心理测评、校园宣传及倡导等方面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或咨询方面的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提出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作用,通过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及范畴,将心理育人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统筹考虑。

      四)心理育人体系的提出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新阐释及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具有全面的育人功能[3]心理育人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育人的目的在心理育人工作体系中,教育者既包括高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包括全体师生员工,还可以扩大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教育对象则包括全校师生[4]心理育人中的心理与育人之间包含多方面的含义和多层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着眼点及目标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育人的根本目标和归宿是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从心理健康教育到心理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的系统性转变[5]这一转变紧密围绕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仅丰富了教育实施主体,也是全员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符合中国高校教育体系和文化脉络的需要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向心理育人体系的转变,是对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容的全新阐释和建构二、加拿大高校学生系的基本架构在加拿大高校系中,一般同时会有多个机构或组织来为学生开展心理针对学式,主要采取生活、学习、心理三位一系这些机构可以概括地划分为专业机构和辅助机构专业机构一般包括咨询中心、健康中心以及解决特殊问题的特定机构[6]。

      加拿大是联邦制国家,没有统一的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各省有其相应的高校门大学通常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但同时也对各省的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负有重要责任,大学不仅面向学者和学生,而且也面向社会公众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全人的发展,这个“全”不仅指人格上的“全”,还指作为一个“健全”的人的发展,是个体身心整合,独立、自主的具体体现一)机构设置方面其一,加拿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常由多部门合作,协同开展学生的心理同时各部门又有边界和限制如有关性的暴力和创伤、原有关学业及残障人士的关怀等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学校的心理咨询及门则负责与心理及精神疾病相关的内容,学校社工负责校园学生的朋辈队伍训练,校园心理氛围的倡导和营造等内容,并由学生事务处统一协调及管理其二,加拿大没有统一的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各高校的经费来源,除少部分来自联邦政府外,大部分都来源于各省政府及自筹经费如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由各省社会保障部门支出,高校的社工工作经费及人员工资都由省政府支出其三,加拿大高校的学生会是独立于大学的法人实体,且自负盈亏,根植于大生在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作用其四,加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并不完全依赖于学生心理咨询及心,包括学校社工、学生会等,如原门、性暴力创伤治疗中心、各院系学生事务中心聘请的心理学家等专业从业人员一并支持着整个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6]。

      以阿尔伯塔大学为例,学生事务处下设:原住民心,就业中心,资助部门,奖学金、特殊支持与残门,学生成功中心,学生门各个部门分工细致、明确;在学生门还专门配备了有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的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以及社会工作办公室除此之外,学生会还有相应的学生朋辈帮助计学生会设置了朋辈支持中心,参与学生的自杀预防以及生活、压力应对以及学习互助等学生会的学生活动自成体系并支撑每一个学发展在阿尔伯塔大学的教室或是学生活动场所,也常可以看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及构或学校社工提供的校园宣传和倡导二)教育内容方面其一,中加高校同样面临精神障碍去污名化的问题,社会公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污名化以及社会公众及学生对精神障碍的知晓度,影响了大学生寻求帮助的主动性加拿大高校并没有为学生开设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不开展相应的心理普测但一定会通过各种媒介,比如,新生入校时的邮件,或在教室或学生的休闲空间都可以看到社工帮助中心或是心理咨询及临床咨询中心所做的宣传,告诉学生如何获得帮助与支持其二,加拿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咨询及社区资源丰富,并且学生容易获得和利用,这也有赖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及社区与高校资源的共享和联动可见,加拿大高校的心理系更偏重于个体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实现资源的开发与链接以及校园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与发展。

      三、加拿大高校心理系对我国心理育人工作的启示加拿大和中国虽然具有不同的国情和价值取向,但中加两国高校的教育对象同样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无论是加拿大的系,还是我国的心理育人体系都建立在本国的社会生态系统之上因此,通过生态系统梳理加拿验将更有借鉴意义生态系统理论(Ecosystemstheory)认为,人们所处的互动环境通常可以分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四个层级[7]生态系统观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关注在环境中理解人利用生态系统理论梳理加拿大高校的经验与启示,我们有如下发现一)微观系统多元化微观系统也即个人系统,是指个体直接面对和接触的系统,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三个维度[7]在加拿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通常针对不同的群体设立专门的部门,为学生个体及群体的差异和多样性提供专从学生生理、心理及社会三个维度,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支持平台在机构设置中功能,以需求为导向而非问题导向学生发展的各微观系统呈现丰富、多元及身心整合的特点二)中间系统良性互动中间系统是指个体所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观系统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特指对个人有影响的小群体,包括家庭、同辈群体和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互动。

      加拿大高校除校级的门之外,还调动了二级学院的主体性,加拿大高校的二级学院在帮助学生减少同辈压力及病耻感、心理咨询等方面都给予了平台保障[8]同时加拿大高校在体系建构中多部门合作,协同开展学生的心理工作,各部分的工作职能高度整合,同时积极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调动社区资源参与学生的心理例如,学生会开展的朋辈学生公寓组织的学生成长项目等,注重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并渗透在学生生活及学习的各个领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及成长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榜样及教师的引领作用三)积极、正向的外层系统营造外层系统是指对个体发展有影响,但个体不直接接触或参与的系统包括大学所在的社区,与学生间接相关的管理部门以及网络资源系统等加拿大高校注重社区资源的利用与整合,大学与社会的互动更加密切其次,特别注重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心理氛围的营造,学校信息化程度高,各种媒介和网络资源为学生心理自助提供了重要保障四)以人为本,独立自主的宏观系统构建宏观系统是大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包括国家政策、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评价等对个体未来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加拿大高校注重校园心理氛围的营造及个体独立、自主的全人发展理念。

      日常管理中,加拿大高校所采取的柔性管理模式、人性念和做法,都对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育人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依据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人性化管9]四、借鉴与发展:生态系统脉络下我国心理育人的探索路径系统生态理论认为出现问题的原因经象与其系统内部的其它元素或其它外部系统之间的互动不良[10]生态系统理论作为一个理论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