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产业需求的环境咨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docx
6页基于产业需求的环境咨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摘要:近些年,我国虽然在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领域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与国务院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模式和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院校的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探讨高社会适应性的环境咨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关键词:产业需求;环境咨询;人才培养一、正确把握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能力取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元性如何培养高社会适应性人才是高校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人才能力的取向人才培养既应该与高校自身的办学能力相匹配,也应该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找准点与定好位是高校科学发展的生命线就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以技术人才市场为导向,依据高校自身的特色以及服务区域经济需求为出发点,确定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具体地讲,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的环境类人才能将科学原理与知识熟练应用于环境问题处理中,产生经济或社会效益,具有“工匠精神”和一定创新品质的环境工程师二、就业导向下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面临比较尴尬的境遇,一方面环保企业人才缺口较大,另一方面毕业生找工作困难。
因此,就业形势倒逼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是创新教学模式一)树立“厚基础、强能力”的育人理念解决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被动局面,笔者认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厚基础、强能力”育人理念非常重要长期以来,本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大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人才培养以系统的知识传授为核心,以内容驱动的教学模式突出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对教育主体的能力培养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普遍需要实践能力强或具一定工作经验的应聘人员因此,为了人才的“适销对路”,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除考虑向学习主体系统传授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外,在教学各环节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同样也是至关重要和刻不容缓的职责二)将OBE工程教育模式引入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中OBE(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即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自上世纪80年代流行于美国教育界在该模式中,教师须对毕业生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设定,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寻求适宜的教学手段保障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OBE教育模式提供了学习主体的学习产出评价构架,将毕业生应具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中,如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委员规定了工程领域毕业生应具的11条能力,加拿大以及欧洲工程认证委员会认定了12条能力,这种评价体系清晰地制定了工程领域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等的要求。
引入OBE模式后,将实现教育范式由传统的“内容为本”转向“学生为本”,改变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先于教学目标而存在并在学生培养中占据核心位置;围绕OBE的学习产出模式以“反向设计”指导教学活动,即按工程认定委员会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设置本科生培养方案,明确各课程及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能力的支撑,从而根据课程及教学环节在具体能力支撑中的作用设计教学内容,实现培养学生能力与教学无缝对接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体系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强调夯实理论基础之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同样非常重要第一,创造优良的实践教学平台一方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如搭建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环境类专业自身综合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利用国家政策,积极开展“产、学、研、用”活动,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第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有意识的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如开设环境类专业实验、综合实验、科研训练,组织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好“三类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第三,增加技能实训的教学环节根据环境工程类学生毕业后从业领域,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模拟实训的教学环节,如在校期间完整设计一套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卫生填埋系统、工厂尾气综合治理的方案,完成一篇环境调查报告、环评报告、环境规划书的撰写任务,加强计算机模拟分析、CAD等绘图软件在教学中的使用。
三、优化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及考核评价体系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环境保护与废弃物资源化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工艺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的高级工程师人才去向主要为两类:进入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设计、评价等相关工作;选择环保企业从事具体项目的环境规划、项目环评、工艺设计、工艺施工、环保运营等相关工作而后者又是就业的主体,因此,根据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从事的行业适当调整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十分必要就目前了解情况来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土壤治理方面的人才比较急需,在课程开设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对环境人才的实时需求,加强此类课程的开设,适当扩充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在实践环节,有意引导并加强突出学生在处理此类问题的能力除了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外,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也势在必行原有“一卷定成绩”的考核体系已经不符合对人才客观、公正的评价要求;良好的评价体系应从评价的内容、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体现评价的多元化,充分体现被评价者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以环境监测为例,除了理论考试对课程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考察外,还要考察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如设计动手操作能力的考试,如何采样、样品如何保存、如何对样品进行前期处理,对取得的实验数据如何分析和如何出具监测报告等,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考察内容与形式,充分了解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测试学生从事相关工作所具备的技能,客观、公正、全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建立有效的院企、校友联席制度业内企业、校友是优良的社会资源他们分部在不同地区的各行业,加强院企、校友的定期联席制度,有利于编织一张强大的信息网,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技术交流、科学研究等及时提供各种重要的信息建立院企、校友联席制度也是一种整合社会资源的有力手段比如在环境工程实践平台建设中由于校内经费有限,可以通过联席制度加强院企、校友的沟通,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平台,解决环境工程实习、实训的问题建立院企、校友联席制度也是一种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联席制度使得信息交流更加顺畅,供需双方信息更加对称,因此在人才培养上可充分考虑行业的需求,甚至可以实现校企订单式培养,学生就业倾向更加明确;同时联席制度也加强了双方在多方位、多层次上的互信,有利促进双方多元化交流合作五、结语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性学科,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很多弊端,难以满足业界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从服务地方经济出发,培养高社会适应度的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社会职责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其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调整参考文献:[1]张昱婷.应对文化产业需求的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224-225.[2]王燕云,黄华斌,廖丹,等.基于产业需求的环境咨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J].广东化工,2017,44(18):198-198.[3]潘超.应对文化产业需求的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策略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6).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