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毕业设计(论文)ppt答辩-四川丘陵山区农村道路格局及设计优化.ppt

11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55181895
  • 上传时间:2018-09-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5M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川丘陵山区农村道路格局及设计优化,导师: 专业 : 土木工程 班级 : 2008级一班 答辩人:,,研究区道路现状,研究区道路格局,设计优化,前言,论文框架,前言,近几年来,中国农村公路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中国农村公路总体上仍处于以通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路网密度不高,技术等级低,路况差,通畅问题远未解决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道路的研究多集中在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的生态保护、景观格局、路面材料优化选择等方面,而对农村道路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低等级道路的格局分布及设计方面基于这种现状,本文以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烈面镇为例,考虑地形、工程地质、居民点和田块分布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道路格局和设计进行研究,剖析四川丘陵山区道路格局及设计特点,从而丰富四川丘陵山区农村道路格局及设计体系研究区道路现状,研究区内道路大部分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当时条件限制,田间道设计标准较低,主要用于人、畜力车的通行,路基易出现沉陷、边坡坍塌等现象路面宽度参差不齐,农村道路建设缺乏统一的工程建设标准相当一部分缺乏长远规划,侧重于方便农民生活出行,没有从今后农业机械化作业的角度来规划格局,随意性大,因此道路网的总体结构性较差,连通度弱,出现较多的断头路,其分布形式较为散乱。

      如右图所示将田间道路宽度进行分类统计,分为2~3m、3~4m、4~5m、5~6m、6~7m五个等级,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烈面镇田间道路3~4m等级范围内所占比例最大,为50.15%,在6~7m等级出现最低值为3.53%:综合说明农村道路状况差,路面宽度杂乱无章,没有统一路面建设标准、随意性大研究区道路格局,本文以四川丘陵山区为研究背景,以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烈面镇为研究对象,选择道路网密度、迂回率、连通度、连通居民点比例和连通田块比例五项指标对研究区内道路格局进行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其进行优化,从而探讨出其中的规律左图为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烈面镇道路网结构可以看出,道路网的总体结构性较差.连通度弱,出现较多的断头路田间道的分布主要是与等级公路相连通.生产路主要与田问道连接,且其分布形式较为散乱,断头路较多设计优化,道路格局优化力求使居民点、生产经营中心与各轮作区、轮作田区或田块之间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要求线路尽可能笔直且保持往返程最短,道路面积与道路密度达到合理的水平,力求人力、畜力或农业机械具能够方便到达每一个耕作田块,从而促进田间生产作业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其次要结合当地的地貌特征、人文特征,使研究区内道路系统构成一个层次分明、功能有别、运行高教的道路系统,以减少迂回运输、对流运输等不合理运输农村道路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要从研究区农业大系统的高度来进行格局的优化 下图分别为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烈面镇优化前后道路网结构对比,可以看出,优化后研究区内道路网的总体结构性有较大提高,连通度增强,断头路的数量大大降低,路网等级有了较为合理的衔接方式优化前 优化后,结语,本文系统的开展了四川丘陵山区农村道路格局及设计研究,不再局限于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研究的传统思维,构建了农村范围内多位级的道路格局及设计优化技术,弥补了国内外在道路方面系统性研究的不足研究方法上采用了路网密度、连通度、连通居民点和田块比例等指标,详细分析了道路系统的内部结构,但是由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经济和政策方面的变化会引起各项指标的统计结果,未来应继续加强道路网格局的动态分布变化研究此外,由于微地貌类型变化,不同的海拔高度、坡度、土地类型方式等对路基土可能会产生影响,因此未来还应加强基于农村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土壤与路基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参考文献,[1] 杨盛福,陈永耀,成平,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南京:中华人民共和交通部,2004. [2] 资建民主编.道路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 交通部专家委员会、县乡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 [4] 陈磊.西部公路建设标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4年5月. [5] 申爱琴.农村公路关键技术研究[R].西安:长安大学,2006. [6] 朱秀玲.小城镇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标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6年4月. [7] 赵桂娟.低交通量道路技术标准与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4月. [8] 赵桂娟.低交通量道路技术标准与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5. [9] 李纯.四川省农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的研究.四川交通学院硕士文.2008年4月. [10] 黄新元.县乡公路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4月.,致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诚挚地感谢黄显彬老师以及我们专业的其他老师的指导,感谢学校和学院对我们这一届毕业生的培养!感谢答辩小组的老师从开题报告以来对我们所有同学的指导和关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