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知道(一单元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docx
8页看一看【教学目标】 1.能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的活动,从而体会到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情景不一样2.能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能体会到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教学重难点】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揭示课题,板书看一看产生质疑,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点拨升华 1.搭一搭,画一画 观察立体图形,尝试画出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独立完成后,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进行检查 2.学生汇报,集体探讨,如何画出相应的图形?有什么规律吗?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看到不同的形状3.师小结: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看到不同的形状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四、当堂训练 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的活动,我能体会到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_________;远到近看景物,能体会到看到的范围___________,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请说一说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五、知识拓展 小红站在A处看到一颗松树,又向前走到B处看这颗松树,她在A处比在B处看到的松树_______(大或小)。
先独立做,最后全班交流板书设计】 看一看 从不同方向看三个小立方体搭成的图形: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看一看【教学目标】认识眼睛,以及它们的作用,知道眼睛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一)认识眼睛,以及它们的作用二)准备材料:镜子、七巧板、图片教学过程】1.导入一教师: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你们还能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吗?往四周看一看能看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眼睛的重要性)2.导入二:活动导入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安静仔细听一听,听见什么声音了吗?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耳朵捂住,还能听见吗?听得清楚吗?师:看一看我们的眼睛,你有什么发现?生:(略)师:我们的眼睛有哪些本领?生:(略)师:看教材,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有哪些发现?生:(略)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等师: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生:(略)活动:小眼看世界(1)戴上眼罩,体验黑暗教师:(分发材料)你看得见吗?能走路吗?(引导体验黑暗带来的不便)教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上前,戴着眼罩,穿过这些障碍物,看看会怎么样在教室前面摆一些椅子等障碍物,摆放2-3个即可,同时老师在旁边注意保护,以免学生跌倒磕碰。
2)眼睛的作用教师:刚才戴上眼罩的小朋友走得跌跌撞撞的,谁说一下这是为什么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黑暗,明白眼睛的作用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还要关心和帮助眼睛看不到的人,对不对?(引导小朋友爱护眼睛,培养小朋友助残意识,关心帮助残障人士3.评估(1)是否知道眼睛的作用2)是否参与了眼睛的游戏4.延伸:图片有哪几种动物?(大象图)听一听【教学目标】1.认识耳朵,以及它的作用2.知道耳朵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认识耳朵,以及它的作用材料准备水杯、瓶子、沙、石子等教学建议】在进行声音的游戏的时候,尽量选择周围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教学过程】导入:现在请同学们安静现在仔细听一听,听见什么声音了吗?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耳朵捂住,还能听见吗?听得清楚吗?(一)观察我们的耳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二)听声辨音比赛1.看教材,敲一敲几种不同的水杯,请学生聆听几种声音是不是相同,并尝试记住这些声音的特点教师:刚才小朋友们听到了哪些声音?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2.看教材,猜一猜,塑料瓶里有什么?教师:说说你的猜想?生:(略)(三)评估1.是否知道耳朵的作用2.是否参与了耳朵的游戏。
四)拓展活动看教材,听一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教师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听一听【教学目标】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耳朵2.联系实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声音教学重难点】1.初步培养学生声音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2.了解耳朵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哪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耳朵的方法教学准备】手电筒、瓶子、沙子、石子教学过程】1.活动一:观察我们的耳朵同桌用手电筒互相观察彼此的耳朵(小组讨论有什么发现:我看到耳朵)2.活动二: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将不同材质的杯子放在讲台上,请同学上台敲击杯子,全班同学共同听不同杯子的不同声音,并进行讨论3.活动三:猜一猜,塑料瓶里有什么小组内活动,一个同学蒙眼,一个同学摇,听音辨物我猜是……)(探究技能:用耳朵辨别声音,也是观察4.拓展活动:听一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利用网载音频文件,让学生听音辨别物体例如:小提琴、小鸟、瀑布、小狗……)5.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我们的耳朵,并且体验了利用我们的耳朵去“观察”不一样的“风景”我们不仅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耳朵,也要合理利用它来发现和体会我们美好的生活呀!摸一摸【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特征,发展感知能力。
2.帮助学生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3.培养学生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习惯教学重难点】用手感知物体的特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学准备】(1)每人一套材料:三支彩笔,复印纸,纸板,砂纸2)方法与手段: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教学过程】(一)观察我们的皮肤师: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皮肤,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引导说一说摸过的感觉学生自由操作,并各自发表意见二)引导学生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教师将装有笔袋、彩色笔、橡皮擦等的纸箱放在讲台上,小组派代表上台1.师:说说你摸到的是什么,摸上去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软硬、光滑、粗糙等词汇师:我们能用手摸出软、硬、光滑、粗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2.教师继续提问:看教材,结合你准备的东西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生:(略)(三)引导学生讨论,扩展经验1.准备1—2个学生没有触摸过的东西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些东西是冷的、热的、软的、硬的、光滑的还是粗糙的?那么谁来试试?引导学生回答用手摸摸捏捏并请几位小朋友上来捏一捏,摸一摸2.教师继续提问:你还摸过什么东西?他们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说出来告诉大家四)拓展活动回家蒙上眼睛,摸一摸,分辨出爸爸、妈妈。
闻一闻 尝一尝【教学目标】1.积极愉快地进行嗅觉方面的探索活动,了解人类的一些基本嗅觉,味觉的知识2.懂得鼻子,嘴巴的重要性,学会对自己鼻子,嘴巴一般的保护方法3.愉快的参与活动,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鼻子是我们的嗅觉器官,舌头是我们的味觉器官;鼻子可以分辨多种气味,舌头可以尝出多种味道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液体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液体的特征教学准备】镜子、活动准备:镜子、无色透明的液体(水、糖水、盐水)黑色的液体(咖啡、可乐、酱油)透明一次性杯子若干、带盖塑料杯若干【教学过程】1.趣味导入: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两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好不好?(1)一座小房,两扇圆窗,进入空气,能闻花香动目标---鼻子(2)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坐个胖儿郎---嘴巴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鼻子,大家说说鼻子它有什么本领?大家先通过镜子自己观察一下嘴巴和鼻子2.分享与讨论师:哪位同学起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观察到的鼻子和嘴巴?同学分享并交流讨论3.探索游戏:师:学生通过闻一闻、尝一尝来辨别各种液体1)桌上有各种颜色的液体,请幼儿按颜色进行第一步区分水、糖水、盐水)(酱油、可乐、咖啡)(2)学生通过嗅觉、味觉来辨别各液体。
这些杯子里装的液体很相象,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辨别怎么判定出哪个杯子里是什么呢?(3)辨别好后请学生与同伴共同贴标签4.总结交流(1)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2)同伴共同总结我们的感官有什么功能师小结:人类能闻出大约2000~4000种不同的味道,有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分辨不清基本的一些味道,这种人属于嗅盲,就像分辨不清颜色的人就是得了色盲而我们的嘴巴既能吃饭又能说话,与朋友们聊天、交流5.学会保护我们的鼻子非常有用,但有时它会失灵,什么时候鼻子闻不清味道甚至闻不到味道呢?有了鼻涕怎么办?学习正确的擦鼻涕方法尘土飞舞使或有刺鼻的味道时怎么办?打喷嚏时怎么办?并请学生说说易损伤鼻子的几种行为,即平时如何来保护我们的鼻子?【课后作业】回家后跟父母一起闻一闻尝一尝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食物,明天与同学们分享、交流闻一闻 尝一尝【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的感官,学习用鼻子、舌头来辨别气味和味道2.愉快参与活动,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教学重难点】了解自己的感官,学习用鼻子、舌头来辨别气味和味道教学准备】筷子、镜子、苹果、橘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听说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一个问答比赛,你们想参加吗?”请学生尽快举手回答问题:(1)什么动物的鼻子最长?(大象)(2)什么动物的鼻子像圆形?(小猪)(3)什么动物的鼻子最灵敏?(小狗)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谁的鼻子最灵敏?(二)观察我们的鼻子和舌头。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三)闻一闻它们的气味1.把实验材料(苹果等)放在桌上,让学生蒙住眼睛,闻闻气味请学生说一说刚才闻的是什么,然后摘下眼罩验证2.将三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开水、酒精、白醋)放在桌子上,先请学生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然后请学生闻一闻,区分开水、酒精、白醋引导学生发现鼻子对认知物体的作用四)尝一尝它们的味道1.把实验材料(橘子)剥开尝一尝,说说它的味道?2.将三种黑色的液体(咖啡、可乐、酱油)放在桌上,提问:“我们除了通过视觉、嗅觉来辨别各液体,还有什么方法呢?”引导学生通过尝一尝来辨别各种液体小结辨别物品的方法:闻、尝都是在观察五)观察水果,说一说它们的特点提示:先看一看,再闻一闻拓展活动:在校园里看一看花的颜色,闻一闻花的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