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动机完整版.doc
14页制动机制动机型号有以下几种:ET-6型 用于蒸汽机车EL-14型 用于内燃机车、电力机车JZ-7型 用于内燃机车DK-7型 用于电力机车(电控制动闸)克诺尔(美国造)、法维莱(法国造)用于和谐机车制动:将运动物体停止和降速或维持静止物体采用适当措施的方法制动方法:动力制动闸瓦(踏面)制动、盘形制动电阻制动、再生制动、电磁涡流制动、磁轨制动 二、J-Z-7型制动机组成①空气压缩机(风泵)作用:制造风源②自动制动阀(大闸)作用:操作全列车的制动和缓解机车)③单独制动阀(小闸)作用:单独操作机车制动和缓解与列车制动缓解无关④中继阀 作用: 它是在自动制动阀控制均衡风缸压力变化,而列车管压力空气随之变化,结合列车制动,保压缓解 ⑤分配阀 作用:在列车管空气压力变化时,使机车制动缓解⑥作用阀 作用:是在作用管充气的情况下,控制机车制动缸制动缓解三、各种风缸⑴总风缸:储存风源⑵均衡风缸:控制中继闸使列车管压力变化⑶工作风缸:在列车管压力空气变化控制分配阀主阀动作⑷作用风缸:在作用管增压时,控制作用阀膜板动作⑸过充风缸:在大闸过充位时,过充压力高于列车管规定压力30-40kpa,为消除过分压力缓解,一般不小于120s。
⑹降压风缸:控制分配阀副阀动作,保证机车制动缓解与列车制动缓解同步⑺紧急风缸:在列车管压力急剧变化时,控制紧急阀,排气阀动作,增加列车管排向大气通路 ⑻变向阀:a 分配阀变向阀是转换自动制动阀时不能两端同时操作作用阀 b 单独制动变向阀是转换单独制动阀时,不能两端同时操作作用阀⑼无动力装置:将列车管空气压力充入总风缸内,以备机车制动需要的风源360kpa)⑽手动紧急制动阀:紧急制动阀是空气制动装置中的安全措施当制动机操作失灵或发现特殊情况立即停车而又来不及通知司机,可使用紧急制动迫使列车停车⑾管道滤过器:是防止压力空气中机械杂质进入制动机,影响各阀正常工作⑿油水分离器:将空压机制造风源经该装置进行油水,气分离,保证空气净化⒀各种塞门:用于切断开通管路空气通路,同时也方便对各种设备维修和更换⒁双针压力表:显示各规定压力 a、总风缸压力 b、 低压空气压力 总风缸压750~900kpa c、均衡风缸压力(500kpa,客车600kpa) d、列车管压力(500kpa,客车600kpa) e、工作风缸压力(500kpa,客车600kpa) f、制造缸压力(300kpa,客车300kpa)三、JZ-7型制动机各阀控制关系:1.大闸→均衡风缸→中继闸→列车管压力发生变化→ 三通阀→副风缸→车辆制动缸 分配阀→作用阀→制动缸2.小闸→作用闸→制动缸四、自动制动阀的组成阀体与管座:手柄和凸轮、调整阀、放风阀、重联轮塞阀、缓解轮塞阀、客货转换阀 1—均衡 2—列车管 3—总风 4— 中均管 6—均撒砂 7—过充 8—遮断管 10|—单独缓解阀 11—单作用阀大闸调整阀结构:手轮、调整弹簧、排气阀、供气阀、调整阀座、调整阀轮塞、调整阀膜板 大闸调整阀作用:是列车制动、缓解的控制机构,以控制机车均衡风缸的压力变化,并通过中继阀控制列车管的充气、排气从而使机车车辆的制动缓解。
1.充气状态:大闸在过充、运转位、调整阀柱塞凸轮得到一个升程,推动调整阀柱塞左移,并压缩供气阀弹簧由于调整阀弹簧力,排气阀与供气阀在一个顶杆上固不能动,供气阀离开,供气阀开放供气口, 2.充气保压状态:当调整膜板两侧压力平衡时,供气阀弹簧作用力推动供气阀,排气阀及膜板左移,关闭供气阀供气口,呈充气后保压 3.制动状态:大闸制动区,调整轮塞凸轮得到一个降程,轮塞左侧压力(即均衡风缸)推动轮塞带供气阀右移、排气阀弹簧作用,开启排气阀排气口,均衡风缸压力排向大气 4.制动后的保压状态:大闸过充运转位,调整膜板两侧压力平衡,供气阀弹簧作用力推动供气阀,排气阀及膜板左侧,关闭供气阀供气口,呈充气后的保压状态 五、大闸重联柱塞阀结构 重联柱塞阀轮塞、轮柱塞套、柱塞弹簧、O型柱塞圈 大闸重联柱塞阀的作用: 1.大闸取把位:重联柱塞阀凸轮得到一个降程,由柱塞弹簧作用推动柱塞右移,切断均衡风缸与均衡管通路,开通中均管与列车管通路,中继阀自锁 大闸紧急阀制动位 2.重联柱塞阀凸轮得到最大降程,柱塞弹簧推动柱塞右移,开通了总风与撒砂器自动撒砂,中继阀仍在自锁。
3.大闸1—5位:重连柱塞阀凸轮得到一个降程,推动柱塞左移压缩弹簧,开通均衡风缸与中均管通路,切断列车管,撒砂通路 大闸缓解柱塞阀 1.大闸过充位:缓解柱塞阀凸轮得到一个降程,柱塞弹簧作用推动柱塞右移,柱塞尾端总风进入过充风缸,沟通8a与Ex(排气口)此时列车管工作风缸超过规定压力30—40kpa 2.大闸运转位:缓解柱塞阀凸轮得到一个升程,推动柱塞左移,关闭总风过充风缸通路,保留8a与Ex通路 3.大闸3—7位:缓解柱塞阀凸轮得到一个升程,推动柱塞左移,总风经柱塞阀空心阀杆中心口进入8a,切断8a与Ex通路 客货转换阀在货车位,中继阀遮断阀、供气阀关闭分配阀分三大部分:主阀、副阀、紧急分配阀管座装6根管子 主阀三压力:列车管压力、工作风缸压力、作用压力 2#—列车管 14—作用管 21—紧急风缸 22—总风管 23—工作风缸管 26—降压风缸管 25—小膜板下方通大气孔 主阀:大小膜板、空心阀杆、供气阀及弹簧、充气逆流止回阀常用限压阀、紧急限压阀 副阀:膜板及柱塞、局减逆流止回阀、一次性缓解阀转换盖板、充气作用阀、保持阀。
紧急阀:膜板及阀杆、排气阀及弹簧、柱塞及柱塞套、二个排风缩口风堵 副阀二压力:风缸压力、列车管压力 主阀的作用:用于大闸施行制动与缓解时,使机车制动、缓解的机构 主阀工作位: 1.缓解状态:当列车管充气,大膜板上方增压,膜板下移,小膜板缓解弹簧作用,小膜 板下移,带动空心阀杆下移,开放作用风缸的口通向大气,同时供气阀在弹簧作用,关闭供气口 2.制动状态:当列车管减压后,大膜板下方工作风缸压力推动大膜板上移,顶杆头的小膜板上移,关闭排风口,开启供气阀,总风经常用限压阀沟通列车作用风缸及小膜板上方,使作用阀膜板下方增压,使机车制动 3.保压状态:当小膜板上方压力与大膜板上方压力之和与大膜板下方压力平衡,在小膜板缓解作用,大小膜板下移,供气阀弹簧作用关闭供气口,停止向作用风缸充气 1.作用风缸充气止回阀结构:由弹簧,止回阀、止回阀座、弹簧挡圈、风堵组成 作用:(1)缓解位时,列车管压力空气经止回阀向工作风缸充气 (2)制动位时,防止工作风缸的压力空气逆流回到列车管内,以免机车不产生制动或制动压力不成比例上升,不保压。
2.分配阀常用限压阀结构: 由调整螺钉、限压弹簧、柱塞限压阀、阀套等组成 在常用制动时,柱塞凹槽沟通总风经凹槽进入作用风缸充气,一部分经紧急限压阀止阀进入常用限压阀柱塞下部,当作用风缸压力达到限压值(即340-360kpa)时,推动柱塞上移,切断总风和作用风缸通路,形成常用限压状态 作用:根据柱塞两个不同直径的面积比得到迅速增压作用,当作用风缸增压达到450kpa与限压弹簧的力平衡时,停止向作用风缸增压,形成紧急限压状态 常用限压值350kpa,紧急限压值450kpa 3.分配阀紧急放风阀结构:由膜板、柱塞杆、放风阀套和三个缩口风堵组成 作用:当列车管急剧下降,膜板上下产生较大压力差,膜板下方(即紧急风缸)压力推动膜板上移,顶开紧急放风阀离开阀座,开放排风口,列车管压力迅速排向大气 工作位: (1)缓解位:当列车管充气时,膜板上方增压,膜板下移,排气阀在弹簧作用下,关闭排风口,列车管充气时一部分给缩口风堵缓慢向紧急风缸充气,紧急放风阀呈缓解状态 (2)常用制动位:当列车管常用制动减压,膜板上下产生压力差,膜板上移,常动柱塞同时上移,膜板下方紧急风缸压力给柱塞凹槽沟通常用缩口风堵,排向大气,紧急放风阀仍在关闭,呈常用制动状态。
(3)紧急制动位:当列车管压力急剧下降,膜板上下产生最大压力差,推动膜板上移,顶开放风阀,列车管压力空气排向大气,在膜板上移时,带动柱塞开放两个缩口风堵,膜板下方压力即紧急风缸压力给缩口排向大气,排风时间大约9.2s,之后放风阀弹簧作用下关闭放风阀,停止排风 分配阀各个工作位通路: 1.缓解位: 2.常用制动位 3.紧急制动位 JZ-7型制动机综合作用 1.过充位 该位置是初充气和再充气时,为加速向列车管充气,促使全列车缓解时采用的位置 (1)大闸调整阀呈充气状态,总风给供气阀口向均衡风缸和调整膜板右侧充气,当达到规定压力(500kpa或600kpa),调整阀呈充气后的保压状态,重联柱塞凹槽沟通均衡风缸与中均管通路,缓解柱塞切断遮断管给客货转换阀和缓解柱塞凹槽与大气相通(8#→客货转换阀凹槽→8a→Ex排向大气) (2)中继阀:遮断阀左侧压力经8# 管→客货转换阀凹槽→8a→缓解柱塞凹槽→Ex,遮断阀供气阀口开放,由于中继阀膜板左侧中均管压力增高。
中继阀呈缓解状态,总风给遮断阀供气阀口和中继阀口供气阀向列车管充气及膜板右侧充气,另外总风给大闸缓解柱塞尾端向过充风缸充气,推动中继阀过充柱塞右移,顶膜板右移,列车管压力超过规定压力30-40kpa,待膜板两侧压力平衡,中继阀呈缓解保压状态 (3)分配阀:列车管向工作风缸、降压风缸、紧急风缸及各室充气,超过规定压力30-40kpa,主阀呈缓解状态作用风缸压力空气经常用限压阀柱塞凹槽由主阀空心杆中心孔排向大气护法充气阀呈缓解状态,柱塞凹槽沟通23a→2h通路,局减室通向大气副阀柱塞缓解位,工作风缸,降压风缸与列车管相通 (4)作用阀呈缓解位,制动缸压力空气经空心杆中心口排向大气,机车制动后缓解 2.单独制动阀运转位、自动制动阀运转位 (1)自动制动阀:缓解柱塞切断总风经柱塞尾端通过充管及过充风缸通路,过充风缸内压力空气经过过充风缸0.5mm排风口缓解排出,排风时间不得小于120s (2)中继阀:在过充压力逐渐降低,过充柱塞逐渐左移,中继阀膜板两侧压力平衡带动顶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