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写作规范1.doc
12页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 一、 论文的组成部分及其装订顺序论文的组成部分及其装订顺序 一本装订好的毕业论文(设计),应包含以下部分,其顺序如下: 论文封面 目录 摘要 Abstract 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不需要者可不列出) 致谢 以上各项各自独立成为一部分,每部分从新的一页开始 二、 论文各部分格式要求论文各部分格式要求 (一)(一)论文封面 1、论文题目 写论文中文题目 ,严格控制在 20 个汉字内题名使用加粗 三号黑体 字,若分两行,行距固定值 35 磅,居中 2、系部 写经济管理系,黑体,小四号 3、专专业业名名称称 物流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黑体,小四号) 4、班班级级 黑体,小四号 5、姓名 填写本人姓名黑体,小四号 6、学号 黑体,小四号 7、指导教师 填写导师姓名 黑体,小四号 1 8 8、、 封面的页面设置及纸张要求 页边距:上:2.5 厘米,下:2.5 厘米,左:3.5 厘米,右:3.5 厘米 装订线:0 厘米,居左 (二)(二)目录 目录是论文的提纲,是论文各组成部分标题按顺序的排列。
目录” 二字黑体小二居中目录内容采用宋体,小四号字,两端对齐,行距固定值 1.5 倍 为醒目,正文一级标题一律用黑体小四加粗 目录标题采用章标题的格式,左对齐,标题不加句号正文中各级节标 题在章标题下居左目录中的节标题尽量控制在四级以内,不要太繁 以“一、(一)、 1、(1)”格式写节编号,后直接跟写节标题,不 空字符 (三)(三)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 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 “摘要”二字,黑体三号居中摘要内容用小四号字书写,两端对齐,汉 字用宋体,外文字用 Times New Roman 体,标点符号一律用中文输入状态下的 标点符号(即输入法状态框中空心状态的句号与逗号)摘要控制在 200―300 汉字(符) 内摘要中不要出现图片、图表、表格或其他插图材 料 论文的关键词 ,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 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 ,不要超过 5 个关键词: ”二字及冒号加粗 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小四号宋体 (四)(四) AbstractAbstract 英文摘要的标题为 “Abstract”,Arial 体三号字加粗。
内容用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 体字,两端对齐,标点符号用英文标点符号Key Words:”加粗,与中文摘要部分的关键词对应, 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 (五)(五)正文 此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包括引言及以后各部分引言应包括研究的目的和 意义、问题的提出、选题的背景、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等正文是论文作 者的研究内容,是论文的核心论文应有突出、明确、精练、完整、准确的结 论,着重阐述作者的创造性工作,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2 正文文字全部采用固定值 20 磅行距,两端对齐页边距:上 2.5cm,下 2.5cm,左 3.0cm,右 3.0cm文章题目 与下面内容之间空 1 行 后接写正文除标题外,正文首行缩进2 个汉字字符 采用小四号字,汉字用宋体,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体,汉字标点符号 用中文输入状态下的标点符号段落首行左缩进 2 个汉字符(空 4 个空格) 固定值 20 磅行距(段落中有数学表达式时,可根据表达需要设置该段的行距), 两端对齐页边距:上 2.5cm,下 2.5cm,左 3.0cm,右 3.0cm段前空 0 磅, 段后空 0 磅正文中使用的外国人名,要求尽可能在其后加括号注明此人的英 文名,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六)(六)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 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一般应限 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未公开发表 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 页的下方对某些特殊文献或书籍,作者、出版社、页码等不全者,可参考 基本格式,尽量列出文献已知信息 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排列,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部位,须 用格式→字体→上标标注[参考文献序号] [参考文献序号]与参考文献内容之 间空 1 格参考文献”四字黑体三号参考文献的正文部分用五号字,汉字 与英文统一用 Times New Roman 体,文献中的标点符号统一用英文状态输入 英文标点符号与后边英文字符间空 1 格行距采用固定值 20 磅,段前 0 行,段 后 0 行 一条文献若需分两行或多行,第二行及以后各行与第一行相比需缩进 1 个 汉字符(即空 2 个空格),以突出参考文献序号 根据规定,以字母方式标识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具体如下: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及举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1] 刘国钧, 陈绍业, 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 15-18. [2] 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A 集[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3] 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 [4] 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 LBB 分析[R]. 北京: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 究院, 1997. b. 期刊文章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 [5] 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 1998, (3): 167-173. [6] 金显贺, 王昌长, 王忠东, 等. 一种用于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 清华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 33(4): 62-67. 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原文献题名[C]. 出版 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 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468-471. d. 报纸文章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8]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 1998-12-25(10). e. 国家、国际标准国家、国际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9]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 专利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 专利号, 出版日期. [10]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 中国专利: 881056073, 1989-07-26. g. 电子文献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 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 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998-08-16/1998-10-04. [12] 万锦堃.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 英文版[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 出版社, 1996. h. 其它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其它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 标识字母MCNJDRSP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 标识字母DBCPEB 对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具体如下: 非纸张文献类 型 联机网上数据 库 磁带数据库光盘图书磁盘软件网上期刊 网上电子公告 标识字母DB/OLDB/MTM/CDCP/DKJ/OLEB/OL 3 (七)附录 有些材料(图表)编入文章主体会有损于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或有碍于 文章结构的紧凑和突出主题思想等,可将这些材料作为附录编排于全文的末尾 附录的格式与正文相同附录按正体大写字母编号,即附录 A、B…… 只有一个附录时,也要编号,即附录 A附录应有标题,编号与附录标题之 间空 1 个汉字符,附录后不加句号 (八)(八)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该文章的形成作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载, 语言要诚恳、恰当、简短致谢”二字用黑体三号字居中书写正文下行首 行缩进 2 个汉字字符后用宋体小四号,1.5 倍行距,两端对齐 4 三、页面设置、页眉与页码页面设置、页眉与页码 (一)(一)页面设置 页面设置的数据为:页边距:上—2.5 厘米,下—2.5 厘米,左—3.0 厘米, 右—3.0 厘米,装订线 0 厘米页码范围:普通 (二)页码(二)页码 从摘要开始按阿拉伯数字(1,2,3,……)连续编排,目录不编页码 页码位于页面底端,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 体数字居中书写。
页 码数字两侧不要加 “-”等符号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5 (此处填写题目:三号字.黑体) 系系 部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专 业业 名名 称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班 级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姓 名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学 号号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年 月月 日日 目 录 中文摘要………………………………………………………………………………1 Abstract………………………………………………………………………………2 前 言…………………………………………………………………………………3 一、魏玛德国的失业问题……………………………………………………………4 (一) “失业”的概 6 念…………………………………………………………………4 (二)失业的类型……………………………………………………………………5 (三)战后初期的失业问题…………………………………………………………6 二、战后初期的失业问题……………………………………………………………7 (一)1918-1922 年复员时期失业问题 ……………………………………………7 (二)广义经济现代化理论与综合经济现代化路径………………………………9 (三)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对我国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启 示…………………………12 结 语 ………………………………………………………………………………15 参考文献 ……………………………………………………………………………16 附 录 ………………………………………………………………………………17 致 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