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高考生物高频重点考点复习讲解- 神经调节.docx
23页解密09 神经调节考点热度 ★★★★★内容索引核心考点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核心考点2 反射与反射弧核心考点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与传导的原理核心考点4 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原理核心考点5 系统的分级调节核心考点6 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预测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021全国乙卷)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021浙江卷)12.神经元(2021北京卷)8.兴奋剂与毒品(2021 海南卷)9.神经递质(2021 河北卷)11.神经调节综合(2021湖北卷)17.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2021辽宁卷)16.兴奋的传导方向(2021湖南卷)11.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2021天津卷)2.突触(2021浙江卷)3有关兴奋传导的实验(2021 广东卷)18.反射弧(2021湖北卷)23. 反射弧热点预测与趋势分析考察内容:①重点是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必考)②人教版新增内容:a、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b、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c、兴奋剂与毒品;d、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e、情绪题型:重点内容还是传统的兴奋产生与传导的原理以及反射弧功能,题型上以选择题为主由于变化内容很多,因此在考题上一定会有所体现,重点是概念的选择题。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椎管内)脑(位于颅腔内)大脑下丘脑小脑脑干含有许多神经中枢Ø 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Ø 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与脑相连):12对脊神经(与脊髓相连):31对特点:注意区别:中枢神经:脑和脊髓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的区域,叫作神经中枢如脊髓中的膝跳反射中枢、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等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神经: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末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简介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感觉)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条件反射必需有大脑皮层参与)语言、学习、记忆左半球:语言功能、逻辑思维右半球:形象思维音乐绘画空间识别下丘脑Ø 体温调节中枢Ø 水平衡的调节中枢Ø 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Ø 摄食调节中枢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Ø 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Ø 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心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Ø 眨眼反射的中枢脊髓:Ø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Ø 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Ø 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l 主要分布在头面部l 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脑神经(12对):l 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l 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31对):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定义: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作用通常相反交感神经(人在兴奋状态时,活动加强)Ø 使瞳孔扩张Ø 使支气管扩张Ø 使心跳加快Ø 使血管收缩Ø 抑制胃肠蠕动,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人在安静状态时,活动加强)Ø 使瞳孔收缩Ø 使支气管收缩Ø 使心跳减慢Ø 促进胃肠蠕动, 消化液的分泌加强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模式图:常见的三种类型:常见的简化示意图:神经胶质细胞:Ø 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Ø 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Ø 在外周神经系统中,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Ø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作反射Ø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Ø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对信号进行分析和综合传出神经效应器:Ø 由传入神经末梢特化而成Ø 将刺激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注意:辨认方向时,根据神经节或突触结构神经节是感觉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神经节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Ø 神经系统的兴奋也叫神经冲动(动作电位)Ø 其他细胞有的也能产生兴奋,但不是动作电位Ø 膝跳反射中,兴奋还会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但产生感觉一般不叫反射注意: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l 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数量有限);l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几乎是无限的)以巴甫洛夫的铃声刺激引起狗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实验为例非条件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食物)无关刺激:没有经过训练的狗听到铃声不分泌唾液(铃声为无关刺激)条件刺激:经过训练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铃声为条件刺激)l 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就是将无关刺激转变成条件刺激的过程l 条件反射建立后需要用非条件刺激强化,否则会逐渐消退l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条件反射的意义: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传导形式: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原理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要高,K+浓度比膜内低。
钠钾泵活动的结果:静息电位Ø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Ø 原因:K+外流动作电位Ø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Ø 原因:Na+内流局部电流Ø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Ø 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相邻部位Na+内流)(在刺激超过阈强度后,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所能达到的最大值,就不再依赖于所给刺激的强度大小了特点:实验状态下,可以沿着神经纤维双向传导发生反射活动时,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Ø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Ø 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突触: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Ø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处,有许多突触小泡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Ø突触小泡:Ø 主要有乙酰胆碱、氨基酸类(如谷氨酸、甘氨酸)、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Ø 兴奋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加强Ø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降解或回收Ø神经递质:传导过程:兴奋(电信号)轴突末梢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电信号)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化学信号)Ø 单向传递:传递特点: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反过来原因: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Ø 较慢: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Ø 如果是在效应器部位的突触:引起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兴奋剂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作用兴奋剂: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兴奋剂和毒品等也大多是通过突触来起作用的: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140多亿个神经元)大脑皮层:表面积大有着丰富的沟回(沟即为凹陷部分,回为隆起部分),表面积大如果将大脑的沟和回全部展开,一个成年人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可达2200cm2结构特点: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功能:Ø 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感觉)Ø 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条件反射必需有大脑皮层参与)Ø 语言、学习、记忆(左:逻辑、语言;右:形象思维(音乐、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