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煤炭概况及发展历程.docx
6页大同煤炭概况及发展历程大同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经过56 年的勘探开发大规模的基本建设,煤炭工业得到了崭新发展目前探明储量 380.4 亿吨,到2006 年底大同市共有地方煤矿271 个煤炭产品除用于本市外,大量调往全国各地,并出 口国外煤炭工业不仅是大同市的支柱产业,且对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大同煤炭工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煤田大、储量多双纪”煤田遍布四县二区,含 煤面积1827 平方公里,地质储量 380.4 亿吨,其中侏罗纪67.5亿吨,石炭二迭纪312.9 亿吨二、 煤层平缓、埋藏浅,地质构造简单,赋存稳定,易于开采在探明18—24 个煤层中,埋深均在160—364 米之内,便于立井、斜井开拓,工期短见效快三、煤种优良,适宜冶炼、发电、交通、石油工业 侏罗纪弱粘结煤,以低硫、低灰、发热量高驰名中外四、交通条件较好,国营地方国营重点矿区均 有铁路专线和公路,经口泉、云冈两大支线通往京包、同蒲、大秦铁(公)路干线至外省和港口 五、大中小结合,土洋并举,自我发展的地方煤矿(含乡镇)约占 90%,原煤产量约占五分之二,为 搞活地方和农村经济,建设重化工能源基地出了力。
六、大同市地方煤矿拥有煤炭职工近5 万人,掌 握着越来越精良的技术装备,为建设现代化煤炭工业奠定了基础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同煤炭企业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造、整 顿、提高”方针,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制定调整采掘比例和进行环节改造为重点市地方 煤矿对5处矿井进行补欠配套和环节改造,生产能力由 135万吨增至213万吨/年军办、社队煤矿 在不断整顿中提高抗灾能力,煤炭生产稳步提高1980年大同市原煤产量612.66 万吨,实现总产值 13172.26万元,比1976 年提高34.6%和28.7%,1976—1980 年5 年原煤总产量和煤炭总产值平均递 增率分别为 7.7%和 6.5%1981—1985 年,大同煤炭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80 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建设山西能源基 地的决策,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对大同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进行研究和论证 1983 年2月,根据《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综合规划》,提出大同煤炭工业发展战略目标,贯彻 中央“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全面加速矿井建设大同矿务局、地方煤 矿及乡镇重点煤矿列入国家建设计划,多种渠道给予投资、贷款和政策扶持,展开大规模的矿井扩建 和技术改造。
5年内,大同市改扩建和新建矿井192处,总设计能力3633 万吨,净增1261万吨,完 成基建和技术改造投资 112528.05 万元,比“五五”计划时期提高 45%其中市地方煤矿改扩建和新 建矿井21处,总设计能力447 万吨,净增96 万吨,完成基建和技改投资7498.4 万元,比“五五” 计划时期提高16.2%军办煤矿改扩建和新建矿井18 处,总设计能力135 万吨,净增59万吨,完成 投资470 万元乡镇煤矿(包括劳动服务公司)在国家政策和贷款的扶持下,改扩建和新建矿井 136 处,设计能力701 万吨,净增 276 万吨,使用山西省“换油煤”返还资金低息贷或其他贷款(含自筹) 资金 6659.55 万元,比“五五”计划时期提高 50.96%1985 年大同市原煤产量达 4680.15 万吨,比 1980 年增长 52.7%,其中市地方煤矿 552.29 万吨,比 1980 年增长 78.4%,总产值 11874.24 万元, 比 1980 年增长 78.39%;军办煤矿 103 万吨,比 1980 年增长 28.75%,总产值 2214.5 万元,比 1980 年增长28.33%;乡镇煤矿(包括街道和服务公司)944.36 万吨,比1980 年增长323.9%,总产值20303.74 万元,比 1980 年增长 323.9%。
1980—1985 年地方煤矿累计产量 2492.4 万吨,年均递增 11.8%;军 办煤矿503.33 万吨,年均递增2.2%;乡镇煤矿(包括街道和劳动服务公司)2999.62万吨,年均递 增 24.2%5 年大同市地方煤矿实现煤炭工业总产值 53586.67 万元,年均递增 11.8%;军办煤矿 10821.6 万元,年均增递增 2.2%;乡镇煤矿 10821.6 万元,年均递增 64491.84 万元,年均递增 24.2 万元1986 年起,在山西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大同市对地方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进行了以安全为 中心的全面整顿,对私开乱挖的乡镇煤矿进行关闭,同时要求各煤矿建立采掘作业规程;各工种操作 规程;安全工程等三大工程,要求所有生产矿井淘汰落后生产方式,进行采煤方法改革在治理整顿 中,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煤矿在核实成本的基础逐步调整了煤价,1989 年 3 月,国务院决定山 西地方煤矿在价外向用户增收吨煤 10 元的生产补贴款,用于安全补欠和技术改造,1990 年,国家物 价局规定从8 月25 日起,山西煤炭价格吨煤提高20 元,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地方煤矿的技术改造提 供了保障。
大同市地方煤炭工业经过“六五”时期的迅速发展和“七五”时期的大力整顿,基本形成了具有 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地方煤炭工业体系至 1990 年底,共有各类地方煤矿287 座,其中,市营煤矿5 座,区营煤矿12 座,司法局矿2 座,乡镇煤矿166 座,街镇煤矿39 座,二轻煤矿2座,系统内煤矿 8 座,系统外煤矿 19 座,军办煤矿 34 座原煤产量从 1978 年开始,突破 2000 万吨1990 年生产原 煤2185万吨,其中市营煤矿生产350.8 万吨,区营煤矿生产259.2万吨,乡镇煤矿1267 万吨;拥有 固定资产(原值)43598.6 万元,其中市营煤矿17995.4 万元,区营煤矿7584.5万元,乡镇煤矿18018.7 万元,建设有铁路专用线 4 条,长42.6 公里,发煤站点44处,年发运能力达到2500 万吨1990 年 铁路发运煤炭1348.6 万元,十年来,还陆续建设了煤炭运销公司,煤炭进出口公司、煤矿机修厂、 煤矿电器配件厂、煤矿建井公司、矿药厂、变电站、矿山救护队、煤矿职工中专学校、煤矿设计室和 职工医院等十几个为煤矿生产服务的企事业单位七五”期间地方煤炭工业生产原煤 10389.16 万吨,比“六五”期间增加产量 4602 万吨,增长 80%,平均每年增长 16%。
煤炭铁路外运 6710 万吨,比“六五”期间多发运 2569 万吨,增长了 62%, 平均每年增长12.4%五年总计出口煤炭912.5 万吨,创汇30000 万多美元通过公路、铁路外运和 出口煤炭收缴能源基地建设基金 100000万多元,占全省将近三分之一地方煤矿整顿,到1990 年底, 先后关闭违法私开矿井 12 处列入整顿的191 座矿井,经过整顿,达到一类的有60 座,占32%;达 到二类的有 94 个,占 49%矿井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矿、路、电、储、装、运逐步 配套,“七五”期间,大同市地方煤矿技术改造共投入 8197 万元,增加综合生产能力 90 万吨到 1991 年底,落里湾、新高山、上深涧三大集运站批准建成投运大同市地方煤矿安全状况明显改善百万吨综合死亡率由 1985 年的3.63人下降到1990年的1.97 人;乡镇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由 1985 年的3.54 人下降到1990年的1.18人企业升级和文明矿井,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加快,到 1990 年底,市矿药厂、青磁窑煤矿晋升为 国家二级企业;市姜家湾煤矿、南郊区高峰煤矿晋升为全国煤炭行业的二级企业;市杏儿沟煤矿、新 荣区唐山沟煤矿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市吴官屯煤矿、南郊区城关联营煤矿、青磁窑服务公司煤矿为 质量标准化矿井,市吴官屯变电站为质量标准化变电站。
还有一批矿井被评为文明生产矿井1993年7 月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后,大同市地方煤矿工业储量增加,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大同市共有各类地方煤矿 552 座其中:市营煤矿7座、区营煤矿22座、乡镇煤矿472 座、武 警煤矿5座、其他煤矿46 座大同市地方煤矿共占有井田面积545 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7 亿吨,矿 井总设计能力为3500 万吨,实际生产能力达到4000 万吨全行业从业人员达7万人其中市煤炭局 直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有 31个,7 个市营煤矿,还有矿药厂、煤矿机修厂、煤矿电器配件厂、煤矿 建设总公司、煤矿建井工程公司、煤矿供销公司、变电站、煤矿职工中专学校、职工医院、矿山救护 队、地质队、煤矿设计室等20 多个为煤矿生产和建设服务的单位1993 年大同市地方煤矿共生产煤 炭4220.52 万吨,完成计划的115.63%,比上年增长6.84%;完成工业总产值185000 万元,完成年计 划的105%;外运煤炭3935 万吨,比上年增长1.44%,其中铁路外运1873 万吨,公路外运2062 万吨; 煤炭局直属企业完成销售收入 20475.3万元,实现利润2169.23万元,上缴利润1036.5 万元,实现 利税总额 4416 万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 108.1%、103.29%、110.21%和 112.25%。
从 1978 年至 1998 年,大同市改革开放 20 年,煤炭产业急剧膨胀,非煤产业严重萎缩,大同市 各类煤矿超过 800 座,产量连年超过 8000 吨,使煤炭供过于求的问题突显,1998 年上半年,因销售 困难,大同市煤炭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 14.92%,净减产量600万吨,这个问题不仅是大同市一家, 而且波及全国,为此,1998 年国务院根据煤炭市场和煤炭生产情况,作出了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 煤矿的决定到1999年度,全国将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 25800余座,年压产25000万吨,山 西省将关井2908 座,年压产6980万吨大同市将关井291座,年压产1477万吨实行关井压产有 利于调整煤炭工业结构和产量结构,解决煤炭总量过剩的问题;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 为国有煤矿摆脱困境,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推动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 性转变,实现安全生产,提高煤炭工业的整体素质1998 年 12 月 9 日,大同市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工作会议在雁北宾馆召开,这次会议的中 心议题是,传达贯彻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关闭非法和不合理布局煤矿工作的决定,安排部署本市关井 压产工作。
1998年,大同市地方煤矿共销售煤炭2712万吨,其中铁路外运2063 万吨,公路外运649万吨; 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189000 万元;市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 33400 万元,实现利税 4925 万元;全行业百万吨死亡率为0.37,比1997 年下降64.42%;大同市共取缔无证矿井195 座,压减煤 炭产量 607 万吨1999年—2001 年,大同市煤炭经济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这一时期煤炭销售不畅,企业亏损严 重,2002 年,大同市地方煤矿经济出现了大的转机,大同市煤炭产业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 优化布局、扩大出口、提高效益”的方针,狠抓了地方煤炭的经济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可喜成绩, 大同市地方煤矿共完成原煤产量 3573.87 万吨,同比增长81.5%,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31856.66 万 元,同比增长 129.29%十五”期间是大同市地方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大同市煤炭工业坚持 走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在资源整合、 关小建大、煤矿标准化建设、取消畜力运输、采煤方法改革、关井压产、产业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方 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大同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