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矿山法隧道监测方案.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3633357
  • 上传时间:2021-10-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3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工程概况 21. 1工程施工范围 21.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21.2. 1地形地貌 21.2.2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21.2.3隧道围岩 41. 2. 4水文地质情况 51.3周边环境 52、 监测依据 63、 施工监测 63.1监测H的 63.2监测内容 63. 3监测点布置与监测方法 73. 3. 1沉降监测(地而及建、构筑物的沉降监测) 73. 3. 2拱顶沉降监测 83. 3. 3水平收敛监测 93. 4. 4支护内格栅钢架监测 93. 4. 5围岩与喷层间的应力 94、 施工监测管理 94.1监测信息反馈控制标准及监测频率 94.2监测信息反馈程序 101、工程概况1.1工程施工范围本标段暹岗站〜萝岗站盾构区间隧道左线在接入萝岗站前约90m范围内 (ZDK39+126. 851〜ZDK39+216. 1),主要在<9H>微风化花岗岩中穿行,局部为 <5H-2>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层设计采用矿山法开挖+喷锚初支+盾构空推 拼装管片的施工形式:由以锚杆、钢筋网、钢架及喷射混凝土组合而成的外层初 期支护和钢筋混凝土管片内层二次衬砌组成c1065. 65亦1061.577m左线矿山法隧道位■示意图1.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2. 1地形地貌本区间线路在开创人道下穿越,沿线建(构)筑物较少。

      本区域为丘陵地貌, 沿线为剥蚀残丘和丘间冲沟相间,因道路等工程建设,原地貌大多经过挖填木 段矿山法沿线地面标高约为32. 57米1.2.2岩土分层及其特征本区间左线矿山法隧道洞身主要穿越全断面〈9H>微风化花岗岩,局部为上软 下硬复合地层(位于矿山法隧道两端,隧道洞身上部为<5H-2>花岗岩残积土、下 部为〈91【>微风化花岗岩);矿山法隧道上方依次为〈91【>(全断面地段)、〈611>(全断 面地段)、<5H-2> (上软下硬地段)、<4一3>、<l>c Q?厂50Q +029.93弋MPo vjjc<4一3>Q"c5H-2>十25.27S. 97U5++<5H-+14.43/十+十 十+ 4-4- +MF22HL-564U1+ + 气十 + ++ + ■++ + -++ ++ +MF2Z3-XL-54+ 4lc=56.7MPo /V<9H>/>十 4- 十 4-*-3^3-3」..和5 \4/+a+ 4-+ •+5H-2三穴hMF223YL7IToi<1>2曲也-曲32.77fc=54.2MPo+N +s「9d+62〔z/20.2118.8116.5Mr2Z3-XL-6jj 賞n /Q?” 41MF2ZJ-LG-O23T^图2左线矿山法隧道地质情况示意图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第三版)的地铁 沿线岩土分层系统和沿线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和性质、风化状态等,将六号线二期 工程沿线岩土层划分为九大层,矿山法段隧道各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如下:1)人工填土层(Q4ml)本段人工填土层主要为杂填土和素填土,颜色较杂,主要为褐黄色、灰色、 灰褐色、褐红色等,素填土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粘土、中粗砂、碎石等, 杂填土则含有砖块、栓块等建筑垃圾或牛活垃圾,大部分稍压实〜欠压实,稍湿〜 湿本层分布广泛,沿线地段均有揭露本层在图表上代号为2) 坡积土层(Q3dl)呈褐黄色、灰黄色、褐红色等,主要由粉质粘土、粘土组成,含少量砂粒, 局部为稍密状粉土,主要呈可塑〜硬塑状。

      在图表上代号为3) 残积土层(Qel)由花岗岩风化作用而形成风化残积土,黄褐色、红褐色、灰白色、灰褐色、 黑褐色等色,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己风化成土状,可 见较多细片状黑云母,以粉粘粒为主,含较多中粗砂、砾石残积土遇水易软化 崩解根据室内颗粒分析试验结果和野外鉴别结果,在木线路内,其风化产物主 要为砂质粘性土、砾质粘性土,其中局部夹有粘性土,现将各残积土层分述如下:a •可塑状花岗岩残积土层主要由砂质粘性土组成,含风化残留石英颗粒,呈可塑状在图表上代号为b.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层组成物主要为砂质粘性土,局部为砾质粘性土及粘性土,呈硬須〜坚硬状 在图表上代号为Y5H-2>”4) 花岗岩全风化带(H穴)呈黄褐色、褐灰色、红褐色、黑褐色等,原岩组织结构已基本风化破坏,但 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夹强风化花岗岩碎块在 图表上代号为Y6H>”5) 花岗岩微风化带(口疔)呈浅灰色、灰色等,中粒、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化, 断口处新鲜,节理面稍被铁染,岩质坚硬,锤击声脆岩芯呈长柱状、短柱状 在图表上代号为1.2.3隧道围岩本区间隧道地质条件复杂,花岗岩残积土及全、强、中、微风化花岗岩在隧 道底板、边墙、拱顶均有大量分布。

      微风化花岗岩为II级围岩,岩质较好,强度 高,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RQD值为50〜100%,隧道采用A型断而支护花岗 岩残积土层富含地下水,为VI级围岩,呈松散或松软状,隧道开挖后遇水极易软 化坍解,隧道浅埋时易坍塌至地表,隧道采用B型断而支护1.2.4水文地质情况本次详细勘察所揭露的地下水水位埋藏变化较大,初见水位埋深为1.40〜4. 30m,平均埋深为2.61m,标高为26. 72〜37. 46m,平均标高为30. 83m;稳定 水位埋深为1・60〜7. 50m,平均埋深为2. 98m,标高为26.42〜34. 56m,平均标 咼为 30. 46m地下水按赋存方式分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块状基岩裂隙水①松散土层孔隙水第四系冲积〜洪积砂层为主要潜水含水层,由于冲积〜洪积砂层含粘粒较 多,富水程度较差山沟谷口处,补给条件稍好,富水性中等;局部地段粉质粘 土层覆盖砂层,地下水具承压性⑵块状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燕山期花岗岩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中,为承压水,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不均一,主要与岩性、岩石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等有关C1.3周边环境暹萝区间左线矿山法隧道位于萝岗站端头,对应地面位置为一山丘边缘(隧道垂直对应地面部位山体已被挖除),周边场地开阔,矿山法隧道平面距离最近建筑物为保利香雪园小区,其最小距离为112.2米。

      OJDY81• VPa熾錄利香雪A ttiiiA.n .图3左线矿山法隧道周边环境示意图2、监测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9《广州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第三版)《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矿山法隧道施工监测图其它相关规范、强制性标准规定及地方法规3、施工监测本隧道采用与围岩密贴喷的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等施工,积极利用围岩 本身的支撑能力,量测工作是监视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始终伴随施工的 全过程,因此,监测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3.1监测目的通过对围岩、地面沉降、管线及水位的平衡动态观测监测,判断支护结构的 稳定及施工方法的效果,并把该过程及结果反馈到施工中去,以便及时修正和提 高施工精度3.2监测内容量测项H根据施工需要选择,主要内容见下表所示表1矿山法隧道施工监测项目表序 弓监测项目控制值仪器断面间距监测频率小于5m5-15m大于15m1观测肉眼观测和罗 盘、地质锤测量10m每个循环2地面沉降30mm锢钢尺、精密水 准仪5m1・2次/天1次/天1次/2天3洞内20nm收敛仪10m1・2次/天1次/天1次/2天序监测控制值仪器断面间距监测频率收4拱顶 下沉50rwi锢钢尺、精密水 准仪10m1・2次/天1次/天1次/2天5管线 沉降20nm锢钢尺、精密水 准仪5m1・2次/天1次/天1次/2天3.3监测点布置与监测方法3. 3.1沉降监测(地面及建、构筑物的沉降监测)(1) 沉降监测点的布设A、 工作基点埋设在基坑外相对稳定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点埋设基点2-3个,利用各基点相 互检核其稳定性,基点采用深埋。

      向上的表面加工成半球形B、 监测点的埋设%1 周边建筑(构)物沉降监测点:在建筑物的拐角处,离地而20cm,且避开 雨水管、窗台线、电器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一定距离C%1 周边土体沉降监测点:沉降观测点应埋设原状土层中,加设保护装置沉 降观测点稳定后,方可进行初始观测2) 沉降监测的方法A、 布设水准控制路线工作基点埋设后根据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首先沿监测点规划一条水准路线, 采用闭合水准路线结点网在水准观测之前用钢尺量距确保前后视距差满足二级 精度要求,并用红油漆和钉子在地而标志出每站仪器和尺建的安放位置,固定观 测路线,同时满足变形监测的“三定”要求(路线固定、仪器固定、人员固定)B、 建(构)筑物各沉降点观测根据水准控制线路测量出的各沉降点高程数据,观测周围的各建(构)筑物 沉降点、支撑立柱沉降点,采用闭合线路建筑物沉降点观测时,各观测点也可 采用支点观测,但支点站数不得超过2站,且支点观测必须进行两次观测为保 证高程基点的可靠性,每次观测前应对基准点进行检测,并作出分析判断,以保 证观测成果的可靠C、 使用仪器使用仪器高精度数字水准仪(0.3mrn/hn)进行观测。

      作业开始后一周内应 每天检校i角一次,若i角稳定吋,以后每周检校一次D、 数据记录及处理观测数据采用DINI12数字水准仪IH动记录所有观测数据,都按规范规定 要求的各项限差进行控制监测系统对监测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改正、平差计算、 牛成监测报表和变形过程曲线图、计算各点的高程及沉降量、累积沉降量3. 3. 2拱顶沉降监测(1)拱顶沉降监测布设基点及测点埋设基点埋设在受施工扰动的范围以外的结构物JL,方便吋可用 隧道内加密导线点开挖完成,初支拱架架设时在拱顶位路预埋钢筋头,钢筋头 埋入土体30^50 cm ,并保证喷射混凝土凝固后钢筋头露出3^5 cm;然后在钢筋 头之上焊接带钩螺栓(如下图所示),每10m布设一测点图例:-支拥繡钢紺力淋—關碾鼬艮力厭—水平儡测点v輔下沉飾淋V地面下赢点图4隧道洞内监测点布置小意图(2 )监测方法采用水准仪按照沉降监测的方法、耍求观测倒挂在预先埋好的带25钩螺栓 上的钢尺,获得拱顶沉降测点的高程值,以此來监测拱顶沉降变化值3. 3. 3水平收敛监测(1) 测点布设沿隧道断面10m-个断面,和拱顶沉降监测点相应每个断面设一个对称 测线(如图1-1所示),在初支拱架上焊接带钩螺栓,保证喷射混凝土凝固后螺 栓露出2飞cm,长度不够可用钢筋接长。

      2) 量测及计算量测吋间应在每次开挖后12小吋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小时,且在下一 环开挖前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