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大全2000字.docx
13页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大全2000字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生活中的数据一、科学记数法:一般地,一个绝对值较小的数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是负整数二、近似数和有效数字:1、近似数: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2、有效数字: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三、形象统计图: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 概率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二、游戏是否公平: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三、摸到红球的概率:1、概率的意义P(摸到红球=2、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率:(1)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2)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P(不可能事件)=0(3)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 ,那么0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2、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 ”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 ABC”,读作“三角形ABC”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4、三角形的内角的关系:(1)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5、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6、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7、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性质: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3)三角形的高线:定义: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性质: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它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是它的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它的外部;8、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二、全等图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三、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及有关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边边边: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4)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斜边和一条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1、变量、自变量、因变量:2、函数的三种表示法:(1)关系式法(2)列表法(3)图像法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第二篇: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3400字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点】1. 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平行就相交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3. 垂直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4. 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5. 6. 垂线段最短;7.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8.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9.10.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P17 4题11. 平行线的判定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2. ★命题:“如果+题设,那么+结论三角形和多边形1.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2. 构成三角形满足的条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方法:在△ABC中,a、b为两短边,c为长边,如果a+b>c则能构成三角形,否则(a+b?c)不能构成三角形(即三角形最短的两边之和大于最长的边)3. 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三角形的任一边:小于两边之和,大于两边之差(的绝对值) 【重点题目】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7,则三角形的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4. 等面积法:三角形面积?1?底?高,三角形有三条高,也就对应有三条底边,任取其中一组底和高,21三角形同一个面积公式就有三个表示方法,任取其中两个写成连等(可两边同时?2消去)底?高2?底?高,知道其中三条线段就可求出第四条。
例如:如图1,在直角△ABC中,?ACB=900,CD是斜边AB上的高,则有AC?BC?CD?AB【重点题目】P70 8题例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则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___ 5. 等高法:高相等,底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如成比例或相等)【例】AD是△ABC的中线,AE是△ABD的中线, S?ABC?4cm2,则S?ABE=_____________ 6. 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_____________ 【重点题目】P69 5题 7. 外角:【基础知识】什么是外角?外角定理及其推论 【重点题目】P75 例2 P76 5、6、8题8. n边形的★内角和_____________★外角和_______√对角线条数为_____________【基础知识】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相等;正n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 【重点题目】P83、P84 练习1,2,3 ;P84 3,4,5,6;P90 4、5题 9. √镶嵌:围绕一个拼接点,各图形组成一个周角(不重叠,无空隙)单一正多边形的镶嵌:镶嵌图形的每个内角能被360整除:只有6个等边三角形(60),4个正方形(90),3个正六边形(120)三种n??m??3600:表示n个内角度数为?的正多边形与00m个内角度数为?的正多边形围绕一个拼接点组成一个周角,即混合镶嵌。
例】用正三角形与正方形铺满地面,设在一个顶点周围有m个正三角形、n个正方形,则m,n的值分别为多少?平面直角坐标系▲基本要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 给出一点,能够写出该点坐标 2. 给出坐标,能够找到该点▲建系原则:原点、正方向、横纵轴名称(即x、y)√语言描述:以…(哪一点)为原点,以…(哪一条直线)为x轴,以…(哪一条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基本概念: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称为(有序数对) 【三大规律】 1. 平移规律★点的平移规律(P51归纳)例 将P(2,?3)向左平移3个单位,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Q,则Q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图形的平移规律(P52归纳)重点题目:P53 练习; P54 3、4题; P55 7题 2. 对称规律▲关于x轴对称,纵坐标取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取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同时取相反数例:P点的坐标为(?5,7),则P点(1.)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_____________ (2.) 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_____________ (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_____________ 3.位置规律★重点题目:P44 2题填表▲;P45 4题求A、B、C、D、E各点坐标★; ★P59 1题;★P46 10题; P46 8题归纳为√(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统计调查】1. ▲统计调查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所采取的方式(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P177“一、本章知识结构图” 2.▲会用表格整理数据3. ▲常见的统计图有哪几种?理解各自的适用范围及画法 P160 7题;★P179 5题;P180 9题 【例】某校学生来自甲、乙、丙三个地区,其人数比为2:7:3 ⑴如果来自甲地区的人数为180人,求这个学校的学生总数; ⑵若用扇形图描述数据,求出扇形各圆心角的度数。
4.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P158归纳 P159 3题 5.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6.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分成几个层,然后再在各个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获得的样本与样本的结构基本相同,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这种抽样能更好的反映总体P158 练习1;P160 8 7. ★抽样调查的几个概念及其应用: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重点题目】P159 4题 【直方图】▲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步骤(即做直方图的步骤)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 决定组距与组数√原则: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 组距: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 3. 列频数分布表√频数:各小组内数据的个数称为频数 4.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5. 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纵轴为频数等距分组时,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即纵组距轴为“频数”6.:①取每个小长方形的上边的中点,以及x轴上与最左、最右直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