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2025届高考选必3《逻辑与思维》核心考点整理(分单元编排).doc
7页《逻辑与思维》核心考点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的思维观念一、走进思维的世界★1.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2)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3)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2.思维的基本形态及各自含义、特征、相互关系(1)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2)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3)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二、把握逻辑要义1.对狭义逻辑学、广义逻辑学及形式逻辑的理解(自己看课本即可)★★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
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2)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错误叫作“自相矛盾”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典型题目]甲说: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因而同一律要求人们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乙说: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是变化发展的,同一律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在思维活动中起阻碍作用。
三、领会科学思维1.科学思维的含义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2.科学思维的特征(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3.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一、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1.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构成结构: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会判断)方法:种差+属概念★★2.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1)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2)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①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②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否则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③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④ 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只是对被定义项作了生动形象说明,并没有准确揭示本质属性★二、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三、性质判断的换质位推理、三段论推理1.换质推理必须遵循的规则: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③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2.换位推理必须遵循的规则: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是否定的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四、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及推理):1.联言判断的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联言判断的结构: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3.联言判断的真假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都(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方法:分解式和合成式五、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相容选言判断: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
②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2)不相容选言判断: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情况并存②在日常语言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4.选言判断的真假判断 :(1)相容选言的判断: ①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②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选言判断就是假的2)不相容选言的判断: ①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②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六、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条件判断)——假言判断推理的方法:(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的判断——有之必然常用联结项:“若……则……”“如果……那么……”“只要……就……”等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前件真,后件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①肯定前件式: 如果肯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后件②否定后件式: 如果否定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前件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反映事物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无之必不然用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不……就不……”“没有……就没有……”等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①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后件②肯定后件式:如果肯定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前件3)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必无后件七、归纳推理——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形式1.类型:(1)完全归纳推理: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2)不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2.归纳推理的方法(1)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2)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度)(★★★)①考察和列举的对象越多,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为考察的对象越多,遗漏反例的可能性越小②考察的范围越广,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为考察范围越广,遗漏反例的可能性就越小③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的因果关系:求同法——“异中求同” 求异法——“同中求异” 共变法——“除不变求量变”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八、类比推理1. 人们用已经认识的某个或某类事物去推断尚未认识的另一个或一类事物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2.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1)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2)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3)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与结论属性相一致)如果类比的根据中出现了与推论相排斥的属性,那么,即使相同或相似属性再多,推理也必须放弃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一、全面认识辩证思维及其特征1.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2.整体性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3.动态性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来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4.辩证思维的对立统一关系: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1.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①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②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③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2.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1)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2)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三、认识质量互变规律1.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2.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1)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2)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3.遵循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要求: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