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282页)讲座.ppt
285页烦恼有何惧怕,既然躲不掉,就调好心态与它共存心向阳光,何惧风霜茫茫人海你我相遇就是缘分,欢迎下载!2021/8/121 神经病学神经病学2021/8/122第二章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 及病损的定位诊断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2021/8/123第一节第一节 中枢神经中枢神经 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第二节第二节 脑与脊髓的血管脑与脊髓的血管 第五节第五节 肌肉肌肉 第四节第四节 周围神经周围神经 第六节第六节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第三节第三节 脑神经脑神经 第八节第八节 反射反射 第一节第一节 中枢神经中枢神经 第二节第二节 脑与脊髓的血管脑与脊髓的血管 第四节第四节 周围神经周围神经 第三节第三节 脑神经脑神经 第二章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2021/8/124定位诊断定位诊断(病变部位诊断)(病变部位诊断)定性诊断定性诊断(病因诊断)(病因诊断)根据解剖学、生理学和病根据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及辅助检查结果理学知识及辅助检查结果对症状进行分析对症状进行分析 推断其发病部位推断其发病部位 确定病变的性质和原因确定病变的性质和原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概概 述述 2021/8/125Ø一是对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和病理的理解一是对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和病理的理解Ø二是对这些结构病损后症状的掌握二是对这些结构病损后症状的掌握Ø三是临床基本功的扎实运用三是临床基本功的扎实运用•定位诊断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第一步,定位诊断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第一步,正确完成定位诊断取决于三个因素:正确完成定位诊断取决于三个因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概概 述述 2021/8/126①① 缺损症状缺损症状 ②② 刺激症状刺激症状 u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u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的症状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的症状 概概 述述 2021/8/127③③ 释放症状释放症状 ④④ 断联休克症状断联休克症状 Ø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Ø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功能短暂丧失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的症状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的症状 概概 述述 2021/8/128第一节第一节 中枢神经中枢神经 2021/8/129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脑脑大大 脑脑 间间 脑脑 脑脑 干干 小小 脑脑 脊髓脊髓上、下行传导束上、下行传导束灰质灰质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概概 述述 2021/8/1210一、大脑半球一、大脑半球 二、内囊二、内囊 三、基底神经节三、基底神经节 四、间脑四、间脑 六、小脑六、小脑 七、脊髓七、脊髓 五、脑干五、脑干 2021/8/1211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4/9/16 2024/9/16 Monday, September 16, 2024•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4/9/16 2024/9/16 2024/9/16 9/16/2024 2:53:30 PM•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4/9/16 2024/9/16 2024/9/16 Sep-24 16-Sep-24•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4/9/16 2024/9/16 2024/9/16 Monday, September 16, 2024•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2024/9/16 2024/9/16 2024/9/16 2024/9/16 9/16/2024•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16 九月 20242024/9/16 2024/9/16 2024/9/16•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九月 242024/9/16 2024/9/16 2024/9/16 9/16/2024•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4/9/16 2024/9/16 16 September 2024•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2024/9/16 2024/9/16 2024/9/16 2024/9/162021/8/1212一、大脑半球一、大脑半球 ((Cerebral Hemisphere)) 图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2021/8/1213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岛叶岛叶 扣带回扣带回 边缘叶边缘叶 海马回海马回 钩回钩回 杏仁核杏仁核 丘脑前核丘脑前核 下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大大脑脑半半球球一、大脑半球一、大脑半球 概概 述述 2021/8/1214优势半球优势半球 Ø在语言、逻辑思维、分析综合及计算功能等方面占优势在语言、逻辑思维、分析综合及计算功能等方面占优势 Ø多位于左侧,只有一小部分右利手和约半数左利手者可多位于左侧,只有一小部分右利手和约半数左利手者可能在右侧能在右侧 非优势半球非优势半球 Ø多为右侧大脑半球,主要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多为右侧大脑半球,主要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间、几何图形和人物面容的识别及视觉记忆功能等方面占间、几何图形和人物面容的识别及视觉记忆功能等方面占优势优势 一、大脑半球一、大脑半球 概概 述述 2021/8/1215•占大脑半球表面的前三分之一,位于外侧占大脑半球表面的前三分之一,位于外侧裂上方和中央沟前方,是大脑半球主要功裂上方和中央沟前方,是大脑半球主要功能区之一(能区之一(图图2-1))(一)额叶((一)额叶(fron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6• 额叶的主要功能与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动有关。
其额叶的主要功能与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动有关其主要功能区包括:主要功能区包括:位于皮质运动区前方位于皮质运动区前方额中回后部额中回后部 ②② 运动前区运动前区③③ 皮质侧视中枢皮质侧视中枢位于中央前回;身体各部位代表位于中央前回;身体各部位代表区在此的排列由上向下呈区在此的排列由上向下呈“倒人倒人状状”①① 皮质运动区皮质运动区 ((图图2-4)) (一)额叶((一)额叶(fron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7④④ 书写中枢书写中枢优势半球的额中回后部优势半球的额中回后部 ⑤⑤ 运动性语言运动性语言中枢(中枢(Broca区)区)优势半球外侧裂上方和额下优势半球外侧裂上方和额下 回回后部交界的三角区后部交界的三角区⑥⑥ 额叶前部额叶前部与记忆、判断、抽象思维、情感与记忆、判断、抽象思维、情感和冲动行为有关和冲动行为有关(一)额叶((一)额叶(fron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81. 外侧外侧 面:面: 以脑梗死、肿瘤和外伤多见以脑梗死、肿瘤和外伤多见①① 额极病变:额极病变:Ø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 Ø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Ø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可有欣快或易怒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可有欣快或易怒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一)额叶((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9 ②②中央前回病变:中央前回病变: Ø对侧上、下肢或面部的抽对侧上、下肢或面部的抽 搐(搐(Jackson癫痫)癫痫) Ø继发全身性癫痫发作继发全身性癫痫发作 刺激性病灶刺激性病灶 破坏性病灶破坏性病灶 Ø多引起单瘫多引起单瘫 Ø上部受损产生对侧下肢瘫痪上部受损产生对侧下肢瘫痪Ø下部受损产生对侧面、舌或上肢的瘫痪下部受损产生对侧面、舌或上肢的瘫痪Ø 严重而广泛的损害可出现对侧偏瘫严重而广泛的损害可出现对侧偏瘫(一)额叶((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0(一)额叶((一)额叶(frontal lobe)) ③③额上回后部病变:额上回后部病变: 强握反射(强握反射(grasp reflex)) 摸索反射(摸索反射(groping reflex))Ø强握反射(强握反射(grasp reflex)是指物体触及患者病变对侧手)是指物体触及患者病变对侧手掌时,引起手指和手掌屈曲反应,出现紧握该物不放的掌时,引起手指和手掌屈曲反应,出现紧握该物不放的现象现象Ø摸索反射(摸索反射(groping reflex)是指当病变对侧手掌被物体)是指当病变对侧手掌被物体触及时,该肢体向各方向摸索,直至抓住该物紧握不放触及时,该肢体向各方向摸索,直至抓住该物紧握不放的现象的现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1④④ 额中回后部病变:额中回后部病变: 额中回更后部位病变额中回更后部位病变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双眼向病灶侧凝视双眼向病灶侧凝视刺激性病灶刺激性病灶 破坏性病灶破坏性病灶 产生书写不能产生书写不能(一)额叶((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⑤⑤ 优势额下回后部病变:优势额下回后部病变: 产生运动性失语产生运动性失语2021/8/12222. 内侧面:内侧面: Ø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前动脉闭塞Ø矢状窦旁脑膜瘤矢状窦旁脑膜瘤多见于:多见于: Ø对侧膝以下瘫痪对侧膝以下瘫痪 旁中央小叶(旁中央小叶(paracentral lobule)病变)病变Ø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而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而使其产生瘫痪,伴有尿便障碍使其产生瘫痪,伴有尿便障碍(一)额叶((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33. 底面:底面: Ø额叶底面的挫裂伤额叶底面的挫裂伤Ø嗅沟脑膜瘤嗅沟脑膜瘤Ø蝶骨嵴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多见于:多见于:Ø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 Ø对侧视乳头水肿对侧视乳头水肿 福斯特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肯尼迪综合征((Foster-Kennedy syndrome):):Ø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热、出汗和皮肤血管扩张等症状热、出汗和皮肤血管扩张等症状 病损主要位于额叶眶面病损主要位于额叶眶面(一)额叶((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4位于中央沟后、位于中央沟后、顶枕沟前和外顶枕沟前和外侧裂延线的上侧裂延线的上方。
方 图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二)顶叶((二)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5①① 皮质感觉区:皮质感觉区:((图图2-4人体各部位在感觉区的定位关系)人体各部位在感觉区的定位关系) Ø为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中枢为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中枢中央后回中央后回 Ø为深浅感觉的皮质中枢为深浅感觉的皮质中枢Ø接受对侧肢体的深浅感觉信息接受对侧肢体的深浅感觉信息顶上小叶顶上小叶 (二)顶叶((二)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6②② 运用中枢运用中枢 ③③ 视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 Ø位于优势半球的缘上回位于优势半球的缘上回 Ø与复杂动作和劳动技巧有关与复杂动作和劳动技巧有关 Ø又称阅读中枢又称阅读中枢 Ø位于角回,靠近视觉中枢位于角回,靠近视觉中枢 Ø为理解看到的文字和符号的皮质中枢为理解看到的文字和符号的皮质中枢 (二)顶叶((二)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7•顶叶病变主要产生皮层性感觉障碍、失用和失顶叶病变主要产生皮层性感觉障碍、失用和失认症等认症等1. 中央后回和顶上小叶病变:中央后回和顶上小叶病变: 破坏性病灶破坏性病灶 Ø病灶对侧肢体复合性感觉障碍病灶对侧肢体复合性感觉障碍Ø如实体觉、位置觉、两点辨别觉如实体觉、位置觉、两点辨别觉 和皮肤定位觉的减退和缺失和皮肤定位觉的减退和缺失(二)顶叶((二)顶叶(parie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8刺激性病灶刺激性病灶 Ø可出现病灶对侧肢体的部分性感可出现病灶对侧肢体的部分性感 觉性癫痫觉性癫痫Ø如扩散到中央前回运动区,可引如扩散到中央前回运动区,可引 起部分性运动性发作,也可扩展起部分性运动性发作,也可扩展 为全身抽搐及意识丧失为全身抽搐及意识丧失2. 顶下小叶(缘上回和角回)病变:顶下小叶(缘上回和角回)病变: ((1)体象障碍:)体象障碍: 顶叶病变可产生体象障碍顶叶病变可产生体象障碍 体象障碍的分类及特点详见第三章体象障碍的分类及特点详见第三章 (二)顶叶((二)顶叶(parie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9((2)古茨曼综合征()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 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 Ø 计算不能(失算症)计算不能(失算症) Ø手指失认手指失认 Ø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 Ø书写不能(失写症)书写不能(失写症) Ø有时伴失读有时伴失读 主要表现主要表现 ((3)失用症:)失用症: Ø优势侧缘上回病变时可产生双侧失用症优势侧缘上回病变时可产生双侧失用症 (二)顶叶((二)顶叶(parie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30位于外侧裂的下方,顶枕裂前方位于外侧裂的下方,顶枕裂前方颞上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中回颞下回颞下回 图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三)颞叶((三)颞叶(tempor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31①① 感觉性语言中枢(感觉性语言中枢(Wernicke 区):区): Ø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②② 听觉中枢:听觉中枢: Ø位于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位于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③③ 嗅觉中枢:嗅觉中枢: Ø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维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维的传入的传入(三)颞叶((三)颞叶(tempor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32Ø与记忆、联想和比较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与记忆、联想和比较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④④ 颞叶前部:颞叶前部: Ø此区域属边缘系统,海马是其中的重要结此区域属边缘系统,海马是其中的重要结构,与记忆、精神、行为和内脏功能有关构,与记忆、精神、行为和内脏功能有关⑤⑤ 颞叶内侧面:颞叶内侧面: (三)颞叶((三)颞叶(tempor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33•颞叶病变时主要引起听觉、语言、记忆及精颞叶病变时主要引起听觉、语言、记忆及精神活动障碍神活动障碍1. 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损害区)损害Ø患者能听见对方和自己说话的声音,但不能患者能听见对方和自己说话的声音,但不能理解说话的含义,即感觉性失语(理解说话的含义,即感觉性失语(Wernicke aphasia))(三)颞叶((三)颞叶(tempor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342. 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害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害Ø命名性失语(命名性失语(anomic aphasia):患者对于一):患者对于一个物品,能说出它的用途,但说不出它的名称个物品,能说出它的用途,但说不出它的名称 Ø可出现幻嗅和幻味,做舔舌、咀嚼动作,称可出现幻嗅和幻味,做舔舌、咀嚼动作,称为钩回发作为钩回发作3. 颞叶钩回损害颞叶钩回损害4. 海马损害海马损害Ø可发生癫痫,出现错觉、幻觉、自动症、似曾可发生癫痫,出现错觉、幻觉、自动症、似曾相识感、情感异常、精神异常、内脏症状和抽搐,相识感、情感异常、精神异常、内脏症状和抽搐,还可以导致严重的近记忆障碍还可以导致严重的近记忆障碍(三)颞叶((三)颞叶(tempor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35Ø可出现视野改变,表现为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可出现视野改变,表现为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向上象限盲5. 优势侧颞叶广泛病变或双侧颞叶病变优势侧颞叶广泛病变或双侧颞叶病变 Ø可出现精神症状,多为人格改变、情绪异可出现精神症状,多为人格改变、情绪异常、记忆障碍、精神迟钝及表情淡漠常、记忆障碍、精神迟钝及表情淡漠6. 颞叶深部的视辐射纤维和视束受损颞叶深部的视辐射纤维和视束受损 (三)颞叶((三)颞叶(tempor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36其后端为枕极,其后端为枕极,内侧面以距状裂内侧面以距状裂分成楔回和舌回分成楔回和舌回图图2-2 右侧大脑半球内侧面结构及功能区右侧大脑半球内侧面结构及功能区(四)枕叶(四)枕叶 ((occipi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37•围绕距状裂的皮质为视中枢,亦称纹状区,接受围绕距状裂的皮质为视中枢,亦称纹状区,接受外侧膝状体传来的视网膜视觉冲动外侧膝状体传来的视网膜视觉冲动Ø距状裂上方的视皮质接受上部视网膜传来的冲动距状裂上方的视皮质接受上部视网膜传来的冲动 Ø下方的视皮质接受下部视网膜传来的冲动下方的视皮质接受下部视网膜传来的冲动 Ø枕叶主要与视觉有关枕叶主要与视觉有关 (四)枕叶(四)枕叶 ((occipi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38•枕叶损害主要引起视觉障碍枕叶损害主要引起视觉障碍 1. 视觉中枢病变视觉中枢病变Ø出现闪光、暗影、色彩等出现闪光、暗影、色彩等幻视现象幻视现象 Ø可出现视野缺损,视野缺可出现视野缺损,视野缺损的类型取决于视皮质损害损的类型取决于视皮质损害范围的大小范围的大小 刺激性病灶刺激性病灶 破坏性病灶破坏性病灶 (四)枕叶(四)枕叶 ((occipi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39Ø产生皮质盲,表现为全盲,视物不见,但对产生皮质盲,表现为全盲,视物不见,但对光反射存在光反射存在①① 双侧视觉中枢病变双侧视觉中枢病变 Ø可产生偏盲,特点为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可产生偏盲,特点为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而中心视力不受影响,称黄斑回避(而中心视力不受影响,称黄斑回避(macular sparing))②② 一侧视中枢病变一侧视中枢病变 ③③ 距状裂以下舌回损害距状裂以下舌回损害 Ø 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 ④④ 距状裂以上楔回损害距状裂以上楔回损害 Ø 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四)枕叶(四)枕叶 ((occipi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402. 优势侧纹状区周围病变优势侧纹状区周围病变 Ø患者并非失明,但对图形、面容或颜色等都失去患者并非失明,但对图形、面容或颜色等都失去辨别能力,有时需借助于触觉方可辨认辨别能力,有时需借助于触觉方可辨认Ø如给患者看钥匙不能认识,放在手上触摸一下即如给患者看钥匙不能认识,放在手上触摸一下即能辨认,称之为视觉失认能辨认,称之为视觉失认Ø 可出现视物变形可出现视物变形Ø 患者对所看物体发生变大、变小、形状歪斜及颜患者对所看物体发生变大、变小、形状歪斜及颜色改变等现象,这些症状有时是癫痫的先兆色改变等现象,这些症状有时是癫痫的先兆3. 顶枕颞交界区病变顶枕颞交界区病变 (四)枕叶(四)枕叶 ((occipi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41•又称脑岛(又称脑岛(insula),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 刺激性病灶刺激性病灶 破坏性病灶破坏性病灶 Ø可以引起内脏运动改变,如唾液可以引起内脏运动改变,如唾液分泌增加、恶心、呃逆、胃肠蠕动分泌增加、恶心、呃逆、胃肠蠕动增加和饱胀感等增加和饱胀感等Ø多引起内脏运动和感觉的障碍多引起内脏运动和感觉的障碍 (五)岛叶((五)岛叶(insular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42•包括隔区、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旁回和钩回包括隔区、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旁回和钩回(图(图2-2、、2-3))杏仁核杏仁核 丘脑前核丘脑前核下丘脑下丘脑 中脑被盖中脑被盖岛叶前部岛叶前部 额叶眶面等结构额叶眶面等结构边缘系统边缘系统 边缘叶边缘叶 •边缘系统与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有广泛联系,参与边缘系统与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有广泛联系,参与高级神经、精神(情绪和记忆等)和内脏的活动高级神经、精神(情绪和记忆等)和内脏的活动(六)边缘叶(六)边缘叶 ((limbic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43•边缘系统损害时可出现情绪及记忆障碍、行为边缘系统损害时可出现情绪及记忆障碍、行为异常、幻觉、反应迟钝等精神障碍及内脏活动障异常、幻觉、反应迟钝等精神障碍及内脏活动障碍碍 (六)边缘叶(六)边缘叶 ((limbic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44图图2-5 行经内囊的纤维束行经内囊的纤维束 二、内二、内 囊囊internal capsule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之间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451.完全性内囊损害完全性内囊损害“三偏三偏”综合征:综合征: Ø病灶对侧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病灶对侧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 2. 部分性内囊损害部分性内囊损害Ø由于前肢、膝部、后肢的传导束不同,不同部由于前肢、膝部、后肢的传导束不同,不同部位和程度的损害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位和程度的损害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偏身共济失调、一侧中枢性面舌瘫或运动性盲、偏身共济失调、一侧中枢性面舌瘫或运动性失语中的失语中的1~2个或更多症状个或更多症状 二、内二、内 囊(囊(internal capsul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46•亦称基底节亦称基底节((basal nucleus),),位于大位于大脑白质深部,其主脑白质深部,其主要由尾状核、豆状要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屏状核、杏仁核组成(图核组成(图2-6、、2-7)) 三、三、 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图图2-6 基底节组成图基底节组成图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47基基底底节节杏杏仁仁核核 旧纹状体旧纹状体 纹纹状状体体 屏屏状状核核 尾尾状状核核豆豆状状核核 苍苍白白球球 壳壳核核 新纹状体新纹状体 古纹状体古纹状体 图图2-7基底节的构成基底节的构成 三、三、 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48•运动异常(动作增多或减少)运动异常(动作增多或减少) •肌张力改变(增高或降低)肌张力改变(增高或降低) 1. 新纹状体病变新纹状体病变肌张力减低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运动过多综合征 壳核病变壳核病变 舞蹈样动作舞蹈样动作尾状核病变尾状核病变手足徐动症手足徐动症丘脑底核病变丘脑底核病变偏身投掷运动偏身投掷运动此类综合征可见于:此类综合征可见于: 风湿性舞蹈病风湿性舞蹈病 遗传性舞蹈病遗传性舞蹈病 肝豆状核变性等肝豆状核变性等三、三、 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492. 旧纹状体及黑质病变旧纹状体及黑质病变 张力增高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运动减少综合征 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动作减少缓慢的静止性震颤缓慢的静止性震颤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常见病:常见病: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 帕金森综合症帕金森综合症三、三、 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50 丘脑(丘脑(thalamus))上丘脑(上丘脑(epithalamus))下丘脑(下丘脑(hypothalamus))底丘脑(底丘脑(subthalamus))四四 间间 脑脑Diencephalon 图图2-8 间脑间脑 2021/8/1251 图图2-9 丘脑丘脑 前核群前核群内侧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外侧核群 腹前核腹前核 腹外侧核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腹后内侧核 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 (一)丘脑(一)丘脑((thalamus))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52丘脑综合征丘脑综合征 对侧的感觉缺失和对侧的感觉缺失和/或刺激症状或刺激症状 对侧不自主运动对侧不自主运动 并可有情感与记忆障碍并可有情感与记忆障碍 1. 丘脑外侧核群尤其是腹后外侧核和腹后内侧核丘脑外侧核群尤其是腹后外侧核和腹后内侧核受损产生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具有如下特点受损产生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具有如下特点 ①① 各种感觉均发生障碍各种感觉均发生障碍 ②② 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重于浅感觉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重于浅感觉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一)丘脑(一)丘脑((thalamus)) 2021/8/1253③③ 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 ④④ 可有深感觉障碍所导致的共济失调可有深感觉障碍所导致的共济失调 ⑤⑤ 感觉异常感觉异常 ⑥⑥ 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 Ø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血压增高或血糖增高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血压增高或血糖增高 Ø疼痛部位弥散、不固定疼痛部位弥散、不固定 Ø疼痛的性质多难以描述疼痛的性质多难以描述 Ø疼痛可因各种情绪刺激而加剧疼痛可因各种情绪刺激而加剧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一)丘脑(一)丘脑((thalamus)) 2021/8/1254Ø产生面部表情分离性运动障碍,即当患者大哭产生面部表情分离性运动障碍,即当患者大哭大笑时,病灶对侧面部表情丧失,但令患者做随大笑时,病灶对侧面部表情丧失,但令患者做随意动作时,面肌并无瘫痪意动作时,面肌并无瘫痪2. 丘脑至皮质下(锥体外系统)诸神经核的纤维联丘脑至皮质下(锥体外系统)诸神经核的纤维联系受累系受累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一)丘脑(一)丘脑((thalamus)) 2021/8/1255Ø产生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可出现舞蹈样动产生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可出现舞蹈样动作或手足徐动样动作作或手足徐动样动作Ø产生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及强哭强笑产生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及强哭强笑3. 丘脑外侧核群与红核、小脑、苍白球的联系丘脑外侧核群与红核、小脑、苍白球的联系纤维受损纤维受损 4. 丘脑前核与下丘脑及边缘系统的联系受损丘脑前核与下丘脑及边缘系统的联系受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一)丘脑(一)丘脑((thalamus)) 2021/8/1256下丘下丘脑的脑的核团核团分区分区①① 视前区视前区 视前核视前核体温调节体温调节②② 视上区视上区 视上核视上核水代谢水代谢 室旁核室旁核 糖代谢糖代谢 ③③ 结节区结节区 腹内侧核腹内侧核 背内侧核背内侧核 ④④ 乳头体区乳头体区 产热保温产热保温 下丘脑后核下丘脑后核 乳头体核乳头体核 脂肪代谢脂肪代谢 性机能性机能 (二)下丘脑(二)下丘脑((hypothalamus))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57视上核、室旁核及其纤维束视上核、室旁核及其纤维束中枢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散热和产热中枢散热和产热中枢体温调节障碍体温调节障碍饱食中枢和摄食中枢饱食中枢和摄食中枢摄食异常摄食异常视前区与后区网状结构视前区与后区网状结构发作性睡眠综合征发作性睡眠综合征 腹内侧核和结节区腹内侧核和结节区生殖与性功能障碍生殖与性功能障碍后区和前区后区和前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二)下丘脑(二)下丘脑((hypothalamus))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58主要结构有:主要结构有:①①松果体松果体②②缰连合缰连合③③后连合后连合(三)上丘脑(三)上丘脑 ((epithalamus))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59①① 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 ②② 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特别是向上的凝视麻痹(上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特别是向上的凝视麻痹(上 丘受损)丘受损) ③③ 神经性聋(下丘受损)神经性聋(下丘受损) ④④ 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可出现由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引起的帕里诺综合可出现由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引起的帕里诺综合征(征(Parinaud syndrome):):(三)上丘脑(三)上丘脑 ((epithalamus))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常见于:松果体肿瘤常见于:松果体肿瘤 2021/8/1260丘脑底核丘脑底核苍白球和额叶运动前区苍白球和额叶运动前区 出现对侧以上肢为重的舞蹈运动,表出现对侧以上肢为重的舞蹈运动,表现为连续的不能控制的投掷运动现为连续的不能控制的投掷运动苍白球苍白球黑质黑质 红核红核 中脑被盖中脑被盖偏身投掷运动(偏身投掷运动(hemiballismus):):损害损害(四)底丘脑(四)底丘脑 ((subthalamus)) 2021/8/12611. 脑干神经核:脑干神经核: 为脑干内的灰质核团为脑干内的灰质核团 Ø中脑有第中脑有第Ⅲ、、Ⅳ对脑神经核对脑神经核Ø脑桥有第脑桥有第Ⅴ、、Ⅵ、、Ⅶ、、Ⅷ对脑神经核对脑神经核Ø延髓有第延髓有第Ⅸ、、Ⅹ、、Ⅺ、、Ⅻ对脑神经核对脑神经核Ø除上述脑神经核以外还有传导深感觉的中除上述脑神经核以外还有传导深感觉的中继核(薄束核和楔束核)及与锥体外系有关继核(薄束核和楔束核)及与锥体外系有关的红核和黑质等的红核和黑质等五、脑五、脑 干干 Brain Stem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62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图图2-10 脑干内颅神经核团(背面)脑干内颅神经核团(背面) 2021/8/1263图图2-11 脑干内颅神经核团(侧面)脑干内颅神经核团(侧面) 2021/8/12643. 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 2. 脑干传导束脑干传导束Ø深浅感觉传导束深浅感觉传导束Ø锥体束锥体束Ø锥体外通路锥体外通路Ø内侧纵束等内侧纵束等网状结构(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Ø脑干中轴内呈弥散分布的胞体和纤维交错排列脑干中轴内呈弥散分布的胞体和纤维交错排列的的“网状网状”区域区域Ø其中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为网状核其中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为网状核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五、脑干(五、脑干(Brain Stem))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65Ø与大脑皮质、间脑、脑干、小脑、边缘系统与大脑皮质、间脑、脑干、小脑、边缘系统及脊髓均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及脊髓均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神经调节中枢神经调节中枢Ø心血管运动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Ø血压反射中枢血压反射中枢Ø呼吸中枢呼吸中枢Ø呕吐中枢等呕吐中枢等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五、脑干(五、脑干(Brain Stem))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66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上行网状激活系统Ø网状结构的一些核团接受各种信息,又传至网状结构的一些核团接受各种信息,又传至丘脑,再经丘脑非特异性核团中继后传至大脑丘脑,再经丘脑非特异性核团中继后传至大脑皮层广泛区域,以维持人的意识清醒皮层广泛区域,以维持人的意识清醒Ø如网状结构受损,可出现意识障碍如网状结构受损,可出现意识障碍五、脑干(五、脑干(Brain Stem))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67((1))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2)延髓中腹侧损害:)延髓中腹侧损害: 延髓内侧综合征延髓内侧综合征((Dejerine syndrome)) 1. 延髓(延髓(medulla oblongata)) 五、脑干(五、脑干(Brain Stem))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68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表现为:①①前庭神经核损害:前庭神经核损害: 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②②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 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及咽反射消失③③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球损害: 病灶侧共济失调病灶侧共济失调④④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 Horner综合征综合征⑤⑤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 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温觉缺失 脊髓丘脑侧束损害: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图图2-12延髓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延髓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 2021/8/1269延髓内侧综合征延髓内侧综合征表现为:表现为:①①舌下神经损害:舌下神经损害: 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缩萎缩②②锥体束损害:锥体束损害: 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③③内侧丘系损害:内侧丘系损害: 对侧上下肢触觉、位置对侧上下肢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图图2-12延髓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延髓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 2021/8/1270((1)脑桥腹外侧综合征)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 ((2)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Raymond-Cestan syndrome)) 2. 脑桥(脑桥(pons)) 五、脑干(五、脑干(Brain Stem))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71 图图2-13 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 脑桥腹外侧综合征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表主要表现:现: ①①展神经麻痹:展神经麻痹: 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 面神经核损害:面神经核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②②锥体束损害锥体束损害 对侧中枢性偏瘫对侧中枢性偏瘫③③ 内侧丘系和脊髓丘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损害:脑束损害: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阻塞阻塞2021/8/1272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表现为:表现为:①① 前庭神经核损害:前庭神经核损害: 眩晕、恶心、呕吐、眼球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震颤②②展神经损害:展神经损害: 病侧眼球不能外展病侧眼球不能外展③③面神经核损害:面神经核损害: 病侧面肌麻痹病侧面肌麻痹④④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损害:损害: 双眼患侧注视不能双眼患侧注视不能⑤⑤三叉神经脊束损害:三叉神经脊束损害:图图2-13 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 2021/8/1273 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面部痛、温觉缺失 脊髓丘脑侧束损害: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丧失⑥⑥内侧丘系损害:内侧丘系损害: 对侧偏身触觉、位置觉、对侧偏身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振动觉减退或丧失⑦⑦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 病侧病侧Horner征征⑧⑧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和脊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和脊髓小脑前束损害:髓小脑前束损害: 病侧偏身共济失调病侧偏身共济失调图图2-13 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脑桥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 2021/8/1274((3)脑桥腹内侧综合征,又称福维尔综合征)脑桥腹内侧综合征,又称福维尔综合征((Foville syndrome)) ①① 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麻痹)及周围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核损害)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核损害)②② 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损害)纵束损害)③③ 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损害),多见于脑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损害),多见于脑桥旁正中动脉阻塞桥旁正中动脉阻塞五、脑干(五、脑干(Brain Stem))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75((4)闭锁综合征()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又称),又称去传出状态去传出状态 Ø主要见于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主要见于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 Ø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功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功能保留),眼球水平运动障碍,不能讲话,双侧面瘫,能保留),眼球水平运动障碍,不能讲话,双侧面瘫,舌、咽及构音吞咽运动均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舌、咽及构音吞咽运动均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常被误认为昏迷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常被误认为昏迷 Ø出现双侧中枢性瘫痪(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出现双侧中枢性瘫痪(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五、脑干(五、脑干(Brain Stem))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763. 中脑中脑((mesencephalon)) ((1)大脑脚综合征()大脑脚综合征(Weber syndrome))((2)红核综合征()红核综合征(Benedikt syndrome))五、脑干(五、脑干(Brain Stem))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77大脑脚综合征大脑脚综合征多见于:多见于: 小脑幕裂孔疝小脑幕裂孔疝表现为:表现为:①①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 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瞳孔散大②②锥体束损害:锥体束损害: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痪上下肢瘫痪图图2-14 中脑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中脑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2021/8/1278红核综合征红核综合征表现为:表现为:①①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 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瞳孔散大②②黑质损害:黑质损害: 对侧肢体震颤、强直对侧肢体震颤、强直红核损害:红核损害: 舞蹈、手足徐动及共舞蹈、手足徐动及共济失调济失调③③内侧丘系损害:内侧丘系损害: 对侧肢体深感觉和精对侧肢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细触觉障碍图图2-14 中脑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中脑综合征损伤部位及表现2021/8/1279(一)小脑的结构(一)小脑的结构 图图2-15 小脑的结构小脑的结构 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叶三个主叶三个主叶前叶前叶后叶后叶六、小六、小 脑脑Cerebellum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80四个小脑核四个小脑核 由内向外依次为由内向外依次为 顶核顶核 球状核球状核 栓状核栓状核 齿状核齿状核 图图2-15 小脑的结构小脑的结构 六、小六、小 脑(脑(Cerebellum))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81Ø①① 脊髓小脑束脊髓小脑束 Ø②② 前庭小脑束前庭小脑束 Ø③③ 脑桥小脑束脑桥小脑束 Ø④④ 橄榄小脑束橄榄小脑束 (二)小脑的纤维及联系(二)小脑的纤维及联系1. 传入纤维传入纤维 六、小六、小 脑(脑(Cerebellum))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82①① 齿状核红核脊髓束齿状核红核脊髓束 参与运动的调节参与运动的调节 ②② 齿状核红核丘脑束齿状核红核丘脑束 参与锥体束及锥体外系的调参与锥体束及锥体外系的调节节 ③③ 顶核脊髓束顶核脊髓束 小脑顶核发出纤维经小脑下脚至延髓网状结构小脑顶核发出纤维经小脑下脚至延髓网状结构和前庭核,一方面经网状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至和前庭核,一方面经网状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至脊髓前角细胞,参与运动的调节,另一方面经前脊髓前角细胞,参与运动的调节,另一方面经前庭核与内侧纵束和眼肌神经核联系,参与眼球运庭核与内侧纵束和眼肌神经核联系,参与眼球运动的调节动的调节2. 传出纤维传出纤维 六、小六、小 脑(脑(Cerebellum))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83维持躯体平衡维持躯体平衡控制姿势和步态控制姿势和步态调节肌张力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的准确性协调随意运动的准确性 (三)小脑的功能(三)小脑的功能上半部分代表上肢上半部分代表上肢下半部分代表下肢下半部分代表下肢 蚓部则代表躯干蚓部则代表躯干代表区代表区 功能功能 六、小六、小 脑(脑(Cerebellum))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84Ø四肢强直四肢强直 Ø角弓反张角弓反张 Ø神志不清神志不清 •小脑病变最主要的症状为共济失调小脑病变最主要的症状为共济失调 小脑占位性病变压迫脑干,可发生阵发性强直小脑占位性病变压迫脑干,可发生阵发性强直性惊厥出现去大脑强直状态(称小脑发作):性惊厥出现去大脑强直状态(称小脑发作): 六、小六、小 脑(脑(Cerebellum))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85Ø躯干不能保持直立姿势,站立不稳、向前躯干不能保持直立姿势,站立不稳、向前或向后倾倒及昂伯征(或向后倾倒及昂伯征(Romberg sign)阳)阳性。
呈醉酒步态睁眼并不能改善此种共性呈醉酒步态睁眼并不能改善此种共济失调济失调 Ø但肢体共济失调及眼震很轻或不明显,肌但肢体共济失调及眼震很轻或不明显,肌张力常正常,言语障碍常不明显张力常正常,言语障碍常不明显 ①① 小脑蚓部损害小脑蚓部损害 Ø出现躯干共济失调,即轴性平衡障碍出现躯干共济失调,即轴性平衡障碍 Ø 多见于儿童小脑蚓部的髓母细胞瘤等多见于儿童小脑蚓部的髓母细胞瘤等六、小六、小 脑(脑(Cerebellum))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86Ø肢体共济失调肢体共济失调Ø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试验笨拙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轮替试验笨拙Ø常有水平性也可为旋转性眼球震颤常有水平性也可为旋转性眼球震颤Ø往往出现小脑性语言往往出现小脑性语言Ø多见于小脑脓肿、肿瘤、脑血管病、遗传多见于小脑脓肿、肿瘤、脑血管病、遗传变性疾病等变性疾病等②② 小脑半球损害小脑半球损害 六、小六、小 脑(脑(Cerebellum))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87•小脑慢性弥漫性变性患者,蚓部和小脑半球小脑慢性弥漫性变性患者,蚓部和小脑半球虽同样受损,但临床上多只表现躯干性和言虽同样受损,但临床上多只表现躯干性和言语的共济失调,四肢共济失调不明显,此由语的共济失调,四肢共济失调不明显,此由于新小脑的代偿作用所致。
急性病变则缺少于新小脑的代偿作用所致急性病变则缺少这种代偿作用,故可出现明显的四肢共济失这种代偿作用,故可出现明显的四肢共济失调调六、小六、小 脑(脑(Cerebellum))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88(一)脊髓外部结构(一)脊髓外部结构31对脊神经对脊神经 颈神经颈神经8对对胸神经胸神经12对对腰神经腰神经5对对骶神经骶神经5对对尾神经尾神经1对对 七、脊七、脊 髓髓Spinal Cord 图图2-16 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关系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关系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89脊髓的主要结构脊髓的主要结构Ø颈膨大颈膨大C5-T2 支配上肢支配上肢 Ø腰膨大腰膨大L1-S2 支配下肢支配下肢Ø脊髓圆锥脊髓圆锥S3-5 Ø马尾马尾L2—C0共共10对神经根组成对神经根组成脊髓表面有六条纵行的沟裂脊髓表面有六条纵行的沟裂 Ø前正中裂深达脊髓前后径的前正中裂深达脊髓前后径的1/3,,Ø后正中沟伸入脊髓,将后索分为对称的左右两部分后正中沟伸入脊髓,将后索分为对称的左右两部分Ø前外侧沟与后外侧沟左右各一,脊神经前根由前外前外侧沟与后外侧沟左右各一,脊神经前根由前外侧沟离开脊髓,后根由后外侧沟进入脊髓侧沟离开脊髓,后根由后外侧沟进入脊髓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90脊脊髓髓膜膜Ø硬脊膜硬脊膜 硬脑膜在椎管内的延续,在骶髓硬脑膜在椎管内的延续,在骶髓节段水平,硬脊膜形成盲端节段水平,硬脊膜形成盲端 Ø蛛网膜蛛网膜 Ø软脊膜软脊膜 最内层为富有血管的薄膜,紧最内层为富有血管的薄膜,紧包于脊髓的表面包于脊髓的表面 脊椎骨膜脊椎骨膜 硬膜外腔硬膜外腔 硬膜下腔硬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 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91T T6 6 ==== T4C C3 3==== C3C C7 7==== C6T T10 10 ==== T7C C1 1----C C4 4C1--C4====1 1 T T9 9----T T12123 3 T T1 1----T T8 8 2 2 全部全部腰神经腰神经腰神经腰神经T T1010----T T1212====全部全部骶神经、尾神经骶神经、尾神经骶神经、尾神经骶神经、尾神经 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对应关系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对应关系例例:C C5 5----C C8 8一对脊神经根丝所连的那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节段一对脊神经根丝所连的那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节段 L1L1====图图2-16 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关系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关系2021/8/1292脊髓的灰质:脊髓的灰质: 前角、后角和侧角前角、后角和侧角图图2-17 脊髓横断面感觉脊髓横断面感觉运动传导束的排列运动传导束的排列(二)脊髓内部结构(二)脊髓内部结构2. 脊髓的白质脊髓的白质Ø上行纤维束上行纤维束 ①① 薄束和楔束薄束和楔束 ②② 脊髓小脑束脊髓小脑束 ③③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 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93图图2-17 脊髓横断面感觉脊髓横断面感觉运动传导束的排列运动传导束的排列Ø下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 ①①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②② 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③③ 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④④ 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 ⑤⑤ 顶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 ⑥⑥ 内侧纵束内侧纵束 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94(三)脊髓反射(三)脊髓反射 1. 牵张反射牵张反射 Ø骨骼肌被牵引时,引起肌肉收缩和肌张力增高骨骼肌被牵引时,引起肌肉收缩和肌张力增高2. 屈曲反射屈曲反射 Ø当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屈肌快速收缩,当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屈肌快速收缩,以逃避这种刺激,为一种防御反射以逃避这种刺激,为一种防御反射 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95脊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脊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下行传导通路的中继站一、下行传导通路的中继站 二、反射中枢二、反射中枢 (四)脊髓的功能(四)脊髓的功能 脊髓反射脊髓反射 躯体反射躯体反射 内脏反射内脏反射 牵张反射牵张反射 屈曲反射屈曲反射 浅反射浅反射 竖毛反射竖毛反射 膀胱排尿反射膀胱排尿反射 直肠排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 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96(一)不完全性脊髓损害(一)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1. 前角损害前角损害 节段性下运动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神经元性瘫痪2. 后角损害后角损害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脊髓前角灰质炎脊髓前角灰质炎 损害部位损害部位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常见疾病常见疾病常见脊髓空洞症常见脊髓空洞症 髓内胶质瘤早期髓内胶质瘤早期 分离性感觉障碍:分离性感觉障碍: 病灶侧相应皮病灶侧相应皮节出现同侧痛温觉节出现同侧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缺失、触觉保留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97损害部位损害部位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常见疾病常见疾病3. 中央管附近的中央管附近的损害损害双侧对称的分离性感觉双侧对称的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减弱或消障碍,痛温觉减弱或消失,触觉保留失,触觉保留 脊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中央管积水或出血脊髓中央管积水或出血 4. 侧角损害侧角损害 颈颈8~腰腰2侧角侧角 颈颈8~胸胸1病变病变 骶骶2~4侧角侧角 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泌汗障碍泌汗障碍营养障碍营养障碍 Horner征:征: 眼裂缩小眼裂缩小 眼球轻微内陷眼球轻微内陷 瞳孔缩小瞳孔缩小 伴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伴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 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 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2021/8/12985. 前索损害前索损害 6. 后索损害后索损害 脊髓丘脑前束受损脊髓丘脑前束受损对侧病变水平以下粗触觉障碍对侧病变水平以下粗触觉障碍刺激性病变刺激性病变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散性疼痛,常伴感觉过敏散性疼痛,常伴感觉过敏薄束楔束损害薄束楔束损害出现振动觉、位置觉障碍,感觉出现振动觉、位置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由于精细触觉障碍性共济失调,由于精细触觉障碍不能辨别在皮肤书写的字和几何不能辨别在皮肤书写的字和几何图形图形后索刺激性病变后索刺激性病变相应的支配区可出现电击样剧痛相应的支配区可出现电击样剧痛对侧肢体病变水平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和痛温觉障碍对侧肢体病变水平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和痛温觉障碍 7. 侧索损害侧索损害 损害部位损害部位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99薄束楔束损害薄束楔束损害深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锥体束损害锥体束损害中枢性瘫痪中枢性瘫痪脊髓小脑束损害脊髓小脑束损害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9. 脊髓半侧损害脊髓半侧损害 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 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8. 脊髓束性损害脊髓束性损害 损害部位损害部位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001. 高颈髓(颈高颈髓(颈1~4))(二)脊髓横贯性损害(二)脊髓横贯性损害Ø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四肢呈上运动神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括约肌障碍,四肢和躯干多无汗经元性瘫痪,括约肌障碍,四肢和躯干多无汗 Ø常伴有枕部疼痛及头部活动受限常伴有枕部疼痛及头部活动受限 Ø颈颈3~5节段受损将出现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节段受损将出现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弱或消失 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01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 副神经核受累副神经核受累 病变由枕骨大孔波及颅后窝病变由枕骨大孔波及颅后窝 Ø同侧面部外侧痛、温度觉丧失同侧面部外侧痛、温度觉丧失 Ø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无力和萎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无力和萎 缩缩 Ø引起延髓及小脑症状,如吞咽困难、饮水引起延髓及小脑症状,如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等呛咳、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等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02Ø颈颈8~胸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产生节段侧角细胞受损产生Horner征征 2. 颈膨大(颈颈膨大(颈5~胸胸2))Ø两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两下肢呈上运两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两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动神经元性瘫痪 Ø病灶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可有肩部和上肢病灶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可有肩部和上肢的放射性痛,尿便障碍的放射性痛,尿便障碍 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033. 胸髓(胸胸髓(胸3~12))Ø胸胸4~5脊髓节段是血供较差而最易发病的部位脊髓节段是血供较差而最易发病的部位 Ø损害时,该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双下损害时,该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截瘫)及括约肌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截瘫)及括约肌障碍,受损节段常伴有束带感障碍,受损节段常伴有束带感 Ø比弗(比弗(Beevor)征)征 病变位于胸病变位于胸10~11时可导致腹直肌下半部时可导致腹直肌下半部无力,当患者于仰卧位用力抬头时,可见无力,当患者于仰卧位用力抬头时,可见脐孔被腹直肌上半部牵拉而向上移动脐孔被腹直肌上半部牵拉而向上移动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044. 腰膨大(腰腰膨大(腰1~骶骶2))Ø受损时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受损时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及会阴部位各种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下肢及会阴部位各种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 Ø腰膨大上段受损时,神经根痛位于腹股沟区腰膨大上段受损时,神经根痛位于腹股沟区或下背部,下段受损时表现为坐骨神经痛或下背部,下段受损时表现为坐骨神经痛Ø损害平面在腰损害平面在腰2~4则膝反射往往消失,如病则膝反射往往消失,如病变在骶变在骶1~2则踝反射往往消失则踝反射往往消失 Ø如如 骶骶1~3受损则出现阳痿受损则出现阳痿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055. 脊髓圆锥(骶脊髓圆锥(骶3~5和尾节)和尾节) Ø支配下肢运动的神经来自腰膨大,故脊髓圆锥支配下肢运动的神经来自腰膨大,故脊髓圆锥损害无双下肢瘫痪,也无锥体束征损害无双下肢瘫痪,也无锥体束征Ø肛门周围和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肛门周围和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 Ø髓内病变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髓内病变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Ø脊髓圆锥为括约肌功能的副交感中枢,因脊髓圆锥为括约肌功能的副交感中枢,因此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此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Ø见于外伤和肿瘤见于外伤和肿瘤 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066. 马尾神经根马尾神经根 Ø马尾神经损害时症状和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马尾神经损害时症状和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 Ø根性疼痛和感觉障碍位于会阴部、股部和小腿,根性疼痛和感觉障碍位于会阴部、股部和小腿,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括约肌障碍常不明显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括约肌障碍常不明显Ø见于外伤性腰椎间盘脱出(腰见于外伤性腰椎间盘脱出(腰1、、2以下)和马以下)和马尾肿瘤尾肿瘤七、脊髓(七、脊髓(Spinal Cord))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07第二节第二节 脑与脊髓的血管脑与脊髓的血管 2021/8/12108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一)脑的动脉(一)脑的动脉 ①① 眼动脉眼动脉 ②② 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前动脉 ③③ 后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 ④④ 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 ⑤⑤ 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 1. 颈内动脉颈内动脉 •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图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图2-18 脑的动脉供应脑的动脉供应A、、B、、C))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092. 椎动脉椎动脉 ((1)椎动脉的主要分支)椎动脉的主要分支 ①① 脊髓前、后动脉脊髓前、后动脉②② 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 ((2)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 ①① 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前动脉 ②② 迷路动脉(内听动脉)迷路动脉(内听动脉)③③ 脑桥动脉脑桥动脉 ④④ 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 ⑤⑤ 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 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10图图2-19 Willis环的组成及分支环的组成及分支 3. 大脑动脉环(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环) Ø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Ø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颈内动脉末端Ø两侧大脑后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Ø前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Ø两侧后交通动脉两侧后交通动脉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112. 大脑深静脉大脑深静脉 图图2-20 脑的静脉脑的静脉b 图图2-20 脑的静脉脑的静脉a (二)脑的静脉(二)脑的静脉 1. 大脑浅静脉大脑浅静脉 Ø大脑上静脉大脑上静脉 Ø大脑中静脉大脑中静脉 Ø大脑下静脉大脑下静脉 Ø大脑内静脉大脑内静脉 Ø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 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12•可出现病侧单眼一过性黑矇、病侧可出现病侧单眼一过性黑矇、病侧Horner征、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受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累可出现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障碍 (一)颈内动脉主干受累(一)颈内动脉主干受累 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13①① “三偏三偏”症状症状 ②② 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③③ 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可出现体象障碍(二)大脑中动脉受累(二)大脑中动脉受累1. 主干主干 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142. 皮层支皮层支 ①① 上分支病损:出现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面上分支病损:出现对侧偏瘫和感觉缺失,面部及上肢重于下肢,部及上肢重于下肢,Broca失语(优势半球)和失语(优势半球)和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②② 下分支病损:出现下分支病损:出现Wernicke失语、命名性失失语、命名性失语和行为异常等,常无偏瘫语和行为异常等,常无偏瘫 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二)大脑中动脉受累(二)大脑中动脉受累2021/8/12115①① 对侧中枢性偏瘫,上下肢均等,可有面舌瘫对侧中枢性偏瘫,上下肢均等,可有面舌瘫②②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偏身感觉障碍③③ 可有对侧同向性偏盲可有对侧同向性偏盲④④ 优势半球可出现皮质下失语,常为底节性失语,优势半球可出现皮质下失语,常为底节性失语,表现自发性言语受限,音量小,语调低表现自发性言语受限,音量小,语调低3. 深穿支深穿支 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二)大脑中动脉受累(二)大脑中动脉受累2021/8/121161. 主干主干(三)大脑前动脉受累(三)大脑前动脉受累 ①① 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以面舌瘫及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以面舌瘫及下肢瘫为重,可伴轻度感觉障碍下肢瘫为重,可伴轻度感觉障碍②② 尿潴留或尿急尿潴留或尿急③③ 精神障碍如淡漠、反应迟钝、欣快、始动障精神障碍如淡漠、反应迟钝、欣快、始动障碍和缄默等,常有强握与吸吮反射碍和缄默等,常有强握与吸吮反射④④ 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上肢失用,也可出现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上肢失用,也可出现Broca失语失语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17 2. 皮层支皮层支 ①① 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可伴感觉障碍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可伴感觉障碍②② 对侧下肢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对侧下肢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3. 深穿支深穿支 ①①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轻瘫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轻瘫②② 肌张力增高,呈强直性肌张力增高,呈强直性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三)大脑前动脉受累(三)大脑前动脉受累 2021/8/12118(四)大脑后动脉受累(四)大脑后动脉受累 1. 主干主干 Ø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丘脑综合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丘脑综合征,优势半球病变可有失读征征,优势半球病变可有失读征2. 皮层支皮层支 ①① 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而黄斑视力保存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而黄斑视力保存(黄斑回避现象),双侧病变可出现皮质盲(黄斑回避现象),双侧病变可出现皮质盲②② 优势侧颞下动脉受累可见视觉失认及颜色失认;优势侧颞下动脉受累可见视觉失认及颜色失认;顶枕动脉受累可有对侧偏盲,视幻觉痫性发作,顶枕动脉受累可有对侧偏盲,视幻觉痫性发作,优势侧病损可有命名性失语优势侧病损可有命名性失语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193. 深穿支深穿支 ①① 丘脑穿通动脉受累产生红核丘脑综合征,出现病丘脑穿通动脉受累产生红核丘脑综合征,出现病灶侧小脑性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舞蹈样不自主灶侧小脑性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及对侧感觉障碍运动及对侧感觉障碍②② 丘脑膝状体动脉受累可见丘脑综合征,表现为对丘脑膝状体动脉受累可见丘脑综合征,表现为对侧感觉障碍(深感觉为主)、自发性疼痛、感觉过侧感觉障碍(深感觉为主)、自发性疼痛、感觉过度、共济失调和不自主运动,如舞蹈症、手足俆动度、共济失调和不自主运动,如舞蹈症、手足俆动症和震颤等症和震颤等③③ 中脑支受累出现中脑支受累出现Weber综合征或综合征或Benedikt综合征综合征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20(五)基底动脉受累(五)基底动脉受累 1. 主干主干 Ø引起脑干广泛性病变,累及脑神经、锥体束及引起脑干广泛性病变,累及脑神经、锥体束及小脑小脑Ø出现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四肢出现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四肢瘫痪、肺水肿、消化道出血、昏迷和高热等,甚瘫痪、肺水肿、消化道出血、昏迷和高热等,甚至死亡至死亡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213. 内听动脉内听动脉 2. 基底动脉尖部基底动脉尖部 ①① 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②② 对侧偏盲或皮质盲对侧偏盲或皮质盲③③ 严重的记忆障碍严重的记忆障碍④④ 少数患者可有脑干幻觉,表现为大脑脚幻觉及少数患者可有脑干幻觉,表现为大脑脚幻觉及脑桥幻觉脑桥幻觉⑤⑤ 甚至意识障碍甚至意识障碍Ø表现为病灶侧耳鸣、听力减退、眩晕、呕吐及表现为病灶侧耳鸣、听力减退、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眼球震颤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224. 中脑支中脑支 Ø可出现可出现Weber综合征或综合征或Benedikt综合征综合征 5. 脑桥支脑桥支 Ø可出现可出现Millard-Gubler综合征综合征 6. 脑桥旁正中动脉脑桥旁正中动脉 Ø可出现可出现Foville综合征综合征 7. 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 Ø可出现脑桥上部外侧综合征可出现脑桥上部外侧综合征 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23(六)椎动脉受累(六)椎动脉受累 •小脑下后动脉起于椎动脉,此两动脉受累可出现小脑下后动脉起于椎动脉,此两动脉受累可出现Wallenberg综合征综合征一、脑的血管一、脑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24二、脊髓的血管二、脊髓的血管(一)脊髓的动脉(一)脊髓的动脉 1. 脊髓前动脉脊髓前动脉 2. 脊髓后动脉脊髓后动脉 3. 根动脉根动脉 (二)脊髓的静脉(二)脊髓的静脉图图2-21 脊髓的血液供应脊髓的血液供应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25(一)脊髓前动脉损害(一)脊髓前动脉损害 为供应脊髓前为供应脊髓前2/3区域的脊髓前动脉发生闭塞所致区域的脊髓前动脉发生闭塞所致 主要表现为病灶水平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瘫,主要表现为病灶水平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瘫,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深感觉正常)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深感觉正常)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二、脊髓的血管二、脊髓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26(二)脊髓后动脉损害(二)脊髓后动脉损害 为供应脊髓后为供应脊髓后1/3区域的脊髓后动脉闭塞所致区域的脊髓后动脉闭塞所致Ø主要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的深感觉障碍,可伴主要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的深感觉障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轻度膀胱直有不同程度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轻度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肠功能障碍脊髓后动脉综合征脊髓后动脉综合征二、脊髓的血管二、脊髓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27(三)中央动脉损害(三)中央动脉损害 Ø病变水平相应节段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病变水平相应节段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减低,肌萎缩,多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损张力减低,肌萎缩,多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损害害中央动脉综合征中央动脉综合征二、脊髓的血管二、脊髓的血管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28第三节第三节 脑神经脑神经 2021/8/12129•脑神经(脑神经(cranial nerves)为与脑相连的周围神)为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经,共12对对图图2-22 12对颅神经进出脑的部位对颅神经进出脑的部位 2021/8/12130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图图2-11 脑干内颅神经核团脑干内颅神经核团 2021/8/12131图图2-11 脑干内颅神经核团(侧面)脑干内颅神经核团(侧面) 2021/8/12132②② 感觉性神经(第感觉性神经(第Ⅰ、、Ⅱ、、Ⅷ对)对)•12对脑神经除面神经核下部及舌下神经核只受对对脑神经除面神经核下部及舌下神经核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外,其余脑神经运动核均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外,其余脑神经运动核均受双侧支配侧支配脑神经按功能可分为:脑神经按功能可分为:①① 运动性神经(第运动性神经(第Ⅲ、、Ⅳ、、Ⅵ、、Ⅺ、、Ⅻ对)对)③③ 混合性神经(第混合性神经(第Ⅴ、、Ⅶ、、Ⅸ、、Ⅹ对)对)有些脑神经(第有些脑神经(第Ⅲ、、Ⅶ、、Ⅸ、、Ⅹ对)中还含有副交对)中还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感神经纤维2021/8/12133一、嗅神经(一、嗅神经(ⅠⅠ))Olfactory Nerve 图图2-23 嗅觉传导径路嗅觉传导径路嗅细胞(嗅细胞(Ⅰ级神经元)级神经元) 嗅球(嗅球(Ⅱ级神经元)级神经元) 颞叶钩回颞叶钩回海马回前部海马回前部杏仁核)杏仁核) 嗅中枢嗅中枢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34(一)嗅中枢病变(一)嗅中枢病变嗅觉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因左右两侧有嗅觉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因左右两侧有较多的联络纤维较多的联络纤维 刺激性病灶刺激性病灶 引起幻嗅发作引起幻嗅发作患者常发作性地嗅到特殊患者常发作性地嗅到特殊的气味,如臭皮蛋、烧胶的气味,如臭皮蛋、烧胶皮的气味皮的气味可见于颞叶癫痫的先兆期或颞叶海马附近的肿瘤可见于颞叶癫痫的先兆期或颞叶海马附近的肿瘤 一、嗅神经(一、嗅神经(Ⅰ))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35(二)嗅神经、嗅球及嗅束病变(二)嗅神经、嗅球及嗅束病变(三)鼻腔局部病变(三)鼻腔局部病变Ø颅前窝颅底骨折累及筛板,可撕脱嗅神经造颅前窝颅底骨折累及筛板,可撕脱嗅神经造成嗅觉障碍,可伴脑脊液流入鼻腔成嗅觉障碍,可伴脑脊液流入鼻腔Ø额叶底部肿瘤或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额叶底部肿瘤或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导致一侧或两侧嗅觉丧失可导致一侧或两侧嗅觉丧失Ø见于鼻炎、鼻部肿物及外伤等见于鼻炎、鼻部肿物及外伤等 Ø往往产生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与嗅觉传往往产生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与嗅觉传导通路无关导通路无关一、嗅神经(一、嗅神经(Ⅰ))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36二、视神经(二、视神经(ⅡⅡ))Optic Nerve (距状裂两侧的楔回和舌回)(距状裂两侧的楔回和舌回) 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感光细胞感光细胞双极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视视网网膜膜视神经视神经((Ⅰ级神经元)级神经元) ((Ⅱ级神经元)级神经元) 视杆细胞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视锥细胞 视交叉视交叉 视束视束 ((Ⅲ级神经元)级神经元) 视放射视放射 枕叶视皮质中枢枕叶视皮质中枢内囊后肢内囊后肢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37Ø视网膜为视觉冲动感受器视网膜为视觉冲动感受器Ø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构成视网膜最深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构成视网膜最深层层Ø视网膜双极细胞通过树突与视杆细胞视网膜双极细胞通过树突与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联络和视锥细胞联络Ø神经节细胞发出轴索、穿过视神经神经节细胞发出轴索、穿过视神经乳头,构成视神经乳头,构成视神经视网膜双极细胞视网膜双极细胞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视视放放射射视视中中枢枢视视神神经经视交叉视交叉视交叉之后,同侧视视交叉之后,同侧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与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与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合成视束纤维合成视束中止于外侧膝状体中止于外侧膝状体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2021/8/121381. 视神经损害视神经损害 2. 视交叉损害视交叉损害 3. 视束损害视束损害 4. 视辐射损害视辐射损害 5. 枕叶视中枢损害枕叶视中枢损害图图2-24 视觉传导径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视觉传导径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一)视神经不同部位损害所产生的视力障碍与视(一)视神经不同部位损害所产生的视力障碍与视野缺损野缺损二、视神经(二、视神经(Ⅱ)()(Optic Nerv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39图图2-24 视觉传导径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视觉传导径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 Ø常由视神经本身病变、受压迫常由视神经本身病变、受压迫或高颅压引起或高颅压引起 突然失明突然失明 Ø眼动脉或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眼动脉或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 视力障碍及中央部视野缺损视力障碍及中央部视野缺损(中心暗点),视力障碍由(中心暗点),视力障碍由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 Ø视神经乳头炎或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炎或球后视神经炎 二、视神经(二、视神经(Ⅱ)()(Optic Nerve)) 1. 视神经损害视神经损害 2021/8/12140周边部视野缺损及生理盲周边部视野缺损及生理盲点扩大点扩大 Ø高颅压所致视乳头水肿高颅压所致视乳头水肿 不规则的视野缺损,最终产不规则的视野缺损,最终产生视神经萎缩及全盲生视神经萎缩及全盲 Ø视神经压迫性病变视神经压迫性病变 重度周边视野缺损称管状视重度周边视野缺损称管状视野野 Ø癔病和视觉疲劳癔病和视觉疲劳 图图2-24 视觉传导径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视觉传导径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二、视神经(二、视神经(Ⅱ)()(Optic Nerve)) 1. 视神经损害视神经损害 2021/8/12141视交叉外侧部病变引起同视交叉外侧部病变引起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图侧眼鼻侧视野缺损(图2-24b))Ø见于颈内动脉严重硬化压迫见于颈内动脉严重硬化压迫视交叉外侧部视交叉外侧部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图双眼颞侧偏盲(图2-24c))Ø常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和常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和其他鞍内肿瘤的压迫等其他鞍内肿瘤的压迫等整个视交叉损害,可引起整个视交叉损害,可引起全盲全盲Ø如垂体瘤卒中如垂体瘤卒中图图2-24 视觉传导径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视觉传导径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二、视神经(二、视神经(Ⅱ)()(Optic Nerve)) 2. 视交叉损害视交叉损害 2021/8/12142Ø 一侧视束损害出现一侧视束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偏盲侧瞳孔直偏盲,偏盲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接对光反射消失Ø常见于颞叶肿瘤向内常见于颞叶肿瘤向内侧压迫时(图侧压迫时(图2-24d))图图2-24 视觉传导径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视觉传导径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3. 视束损害视束损害 二、视神经(二、视神经(Ⅱ)()(Optic Nerve)) 2021/8/12143视辐射全部受损,出现两视辐射全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图(图2-24e)) 视辐射下部损害,出现两眼视辐射下部损害,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图(图2-24f)) 视辐射上部受损,出现两眼视辐射上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下象限盲对侧视野的同向下象限盲(图(图2-24g)) Ø颞叶后部肿瘤或血管病颞叶后部肿瘤或血管病 Ø顶叶肿瘤或血管病顶叶肿瘤或血管病 Ø病变累及内囊后肢病变累及内囊后肢 4. 视辐射损害视辐射损害 二、视神经(二、视神经(Ⅱ)()(Optic Nerve)) 图图2-24 视觉传导径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视觉传导径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2021/8/12144Ø一侧枕叶视皮质中枢局限一侧枕叶视皮质中枢局限性病变,可出现对侧象限盲性病变,可出现对侧象限盲Ø一侧枕叶视中枢完全损害,一侧枕叶视中枢完全损害,可引起对侧偏盲,但偏盲侧可引起对侧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有黄斑回避对光反射存在,有黄斑回避现象(图现象(图2-24h))Ø枕叶视中枢刺激性损害,枕叶视中枢刺激性损害,可使对侧视野出现闪光型幻可使对侧视野出现闪光型幻视视Ø枕叶前部受损引起视觉失枕叶前部受损引起视觉失认认Ø多见于脑梗死、枕叶出血多见于脑梗死、枕叶出血或肿瘤压迫等或肿瘤压迫等5. 枕叶视中枢损害枕叶视中枢损害 二、视神经(二、视神经(Ⅱ)()(Optic Nerve)) 图图2-24 视觉传导径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视觉传导径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2021/8/12145 1. 视乳头水肿(视乳头水肿(papilledema)) 二、视神经(二、视神经(Ⅱ)()(Optic Nerve)) (二)视乳头异常(二)视乳头异常 2021/8/121462. 视神经萎缩(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 表现为:视力减退或消失,瞳孔扩大,对光反射表现为:视力减退或消失,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外侧膝状体后和视辐射的病变不出减弱或消失外侧膝状体后和视辐射的病变不出现视神经萎缩现视神经萎缩原发性原发性视乳头苍白而视乳头苍白而界限清楚,筛界限清楚,筛板清晰 视神经受压视神经受压球后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变性疾病变性疾病继发性继发性视乳头苍白,视乳头苍白,边界不清,不边界不清,不能窥见筛板能窥见筛板视乳头水肿视乳头水肿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乳头炎的晚期的晚期表现于表现于表现于表现于二、视神经(二、视神经(Ⅱ)()(Optic Nerve)) (二)视乳头异常(二)视乳头异常 2021/8/12147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ⅢⅢ、、ⅣⅣ、、ⅥⅥ)) 图图2-25 眼球运动神经眼球运动神经(一)动眼神经(一)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二)滑车神经(二)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三)展神经(三)展神经((abducent nerve))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48Ⅲ.动眼神经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滑车神经上斜肌上斜肌脚间窝脚间窝(中脑中脑)眶眶 上上 裂裂上直肌上直肌 、上睑提肌、上睑提肌内、下直肌,下斜肌内、下直肌,下斜肌下支下支瞳孔括约肌瞳孔括约肌睫状睫状肌肌Ⅵ.展神经展神经外直肌外直肌 海海 绵绵 窦窦 睫状睫状N节节 前髓帆前髓帆(下丘下方下丘下方)滑车滑车N N核核展展N N核核桥延沟桥延沟(内侧内侧)外侧核外侧核 正中核正中核 E-W核核 动动眼眼N 核核2021/8/12149图图2-27 右眼各眼外肌运动方向右眼各眼外肌运动方向图图2-26 动眼神经各亚核示意图动眼神经各亚核示意图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50((1)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 (一)不同部位的眼肌损害(一)不同部位的眼肌损害 1. 周围性眼肌麻痹(周围性眼肌麻痹(peripheral ophthalmoplegia)) Ø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由于外直肌及上斜肌的作用),不能向上、视(由于外直肌及上斜肌的作用),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向内、向下转动,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调节反射均消失Ø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肿瘤等肿瘤等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51((2)滑车神经麻痹)滑车神经麻痹 ((3)展神经麻痹)展神经麻痹 Ø单纯滑车神经麻痹少见,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单纯滑车神经麻痹少见,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 Ø其单纯损害表现为眼球位置稍偏上,向外下其单纯损害表现为眼球位置稍偏上,向外下方活动受限,下视时出现复视方活动受限,下视时出现复视Ø常见于鼻咽癌颅内转移、桥小脑角肿瘤或糖常见于鼻咽癌颅内转移、桥小脑角肿瘤或糖尿病等尿病等Ø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或不能,伴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或不能,伴有复视有复视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522. 核性眼肌麻痹(核性眼肌麻痹(nuclear ophthalmoplegia))①① 双侧眼球运动障碍双侧眼球运动障碍 Ø动眼神经核紧靠中线,病变时常为双侧动动眼神经核紧靠中线,病变时常为双侧动眼神经的部分受累,引起双侧眼球运动障碍眼神经的部分受累,引起双侧眼球运动障碍 ②② 脑干内临近结构的损害脑干内临近结构的损害 Ø展神经核病变常损伤围绕展神经核的面神展神经核病变常损伤围绕展神经核的面神经纤维,故同时出现同侧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经纤维,故同时出现同侧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同时累及三叉神经和锥体束,出现三叉痹,同时累及三叉神经和锥体束,出现三叉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53③③ 分离性眼肌麻痹分离性眼肌麻痹 Ø核性眼肌麻痹可表现为个别神经核团选择性损害核性眼肌麻痹可表现为个别神经核团选择性损害Ø如:动眼神经核亚核多且分散,病变时可仅累及如:动眼神经核亚核多且分散,病变时可仅累及其中部分核团而引起某一眼肌受累,其他眼肌不其中部分核团而引起某一眼肌受累,其他眼肌不受影响,称为分离性眼肌麻痹受影响,称为分离性眼肌麻痹 •动眼神经核性麻痹需与核下性麻痹相鉴别,见动眼神经核性麻痹需与核下性麻痹相鉴别,见表表2-3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54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55((1)前核间性眼肌麻)前核间性眼肌麻((2)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痹)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痹 ((3)一个半综合征)一个半综合征((one and a half syndrome)) 3. 核间性眼肌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56双眼向对侧注视时,患侧双眼向对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可外展,伴单眼眼震可外展,伴单眼眼震 两眼同侧注视时,患两眼同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内收正常侧眼球内收正常 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有水平眼震但有水平眼震 图图2-28 核间性眼肌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 2021/8/121574. 核上性眼肌麻痹(核上性眼肌麻痹(upp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图图2-29 侧视麻痹示意图侧视麻痹示意图③③ 反射性运动仍反射性运动仍保存保存 核上性眼肌麻痹临核上性眼肌麻痹临床上有三个特点:床上有三个特点: ①① 双眼同时受累双眼同时受累 ②② 无复视无复视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58 ①① 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受损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受损 可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共同可引起双眼向病灶对侧共同偏视(如癫痫)偏视(如癫痫) 可产生两眼侧视麻痹可产生两眼侧视麻痹 刺激性病灶刺激性病灶 破坏性病灶破坏性病灶 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麻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麻痹,故表现双眼向病灶侧共痹,故表现双眼向病灶侧共同偏视(如脑出血)同偏视(如脑出血) ((1)水平注视麻痹)水平注视麻痹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59Ø位于展神经核附近的副外展神经核及旁中线网状位于展神经核附近的副外展神经核及旁中线网状结构,发出的纤维到达同侧的展神经核和对侧的结构,发出的纤维到达同侧的展神经核和对侧的动眼神经内直肌核,支配双眼向同侧注视,并受动眼神经内直肌核,支配双眼向同侧注视,并受对侧皮质侧视中枢控制对侧皮质侧视中枢控制②② 脑桥侧视中枢受损脑桥侧视中枢受损 Ø此处破坏性病变可造成双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此处破坏性病变可造成双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向病灶对侧共同偏视向病灶对侧共同偏视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60帕里诺综合征(帕里诺综合征(Parinaud syndrome)) ((2)垂直注视麻痹)垂直注视麻痹 Ø上丘上半损害时,双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上丘上半损害时,双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 Ø常见于松果体区肿瘤常见于松果体区肿瘤 动眼危象动眼危象 Ø上丘上半刺激性病变可出现发作性双眼上丘上半刺激性病变可出现发作性双眼转向上方转向上方Ø上丘下半损害时,可引起两眼向下同向上丘下半损害时,可引起两眼向下同向注视障碍注视障碍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61Ø一侧外直肌麻痹时一侧外直肌麻痹时 眼球偏向内侧,虚像位于实像外侧眼球偏向内侧,虚像位于实像外侧Ø一侧内直肌麻痹时一侧内直肌麻痹时 眼球偏向外侧,虚像位于实像内侧眼球偏向外侧,虚像位于实像内侧Ø支配眼球向上运动的眼肌麻痹时支配眼球向上运动的眼肌麻痹时 眼球向下移位,虚像位于实像之上眼球向下移位,虚像位于实像之上Ø支配眼球向下运动的眼肌麻痹时支配眼球向下运动的眼肌麻痹时 眼球向上移位,虚像位于实像之下眼球向上移位,虚像位于实像之下(二)不同眼肌麻痹导致的复视((二)不同眼肌麻痹导致的复视(diplopia)) 复视成像的规律是:复视成像的规律是: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62正常直径约正常直径约3~4mm小于小于2mm为瞳孔缩小为瞳孔缩小大于大于5mm为瞳孔散大为瞳孔散大1. 瞳孔的大小瞳孔的大小 图图2-30 眼交感神经径路眼交感神经径路 (三)不同部位损害所致的瞳孔改变(三)不同部位损害所致的瞳孔改变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63((1)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Ø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常导致瞳孔缩小,见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常导致瞳孔缩小,见于于Horner综合征综合征Ø如果损害双侧交感神经的中枢径路,则出现如果损害双侧交感神经的中枢径路,则出现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见于脑桥出血、脑室出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见于脑桥出血、脑室出血压迫脑干或镇静安眠药中毒等血压迫脑干或镇静安眠药中毒等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64((2)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 Ø常导致瞳孔散大常导致瞳孔散大Ø由于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在神经的表由于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在神经的表面,所以当颞叶钩回疝时,可首先出现瞳孔散面,所以当颞叶钩回疝时,可首先出现瞳孔散大而无眼外肌麻痹大而无眼外肌麻痹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65图图2-31 对光反射通路对光反射通路2. 光反射径路损害光反射径路损害 光反射径路光反射径路光线光线视网膜视网膜 视神经视神经 视交叉视交叉 视束视束 上丘臂上丘臂 上丘上丘中脑顶盖前区中脑顶盖前区双侧双侧E-W核核动眼神经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瞳孔括约肌 传导径路上传导径路上任何一处损害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瞳孔均可引起瞳孔光反射消失和光反射消失和瞳孔散大瞳孔散大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66Ø调节反射丧失见于白喉(损伤睫状神经)及脑炎调节反射丧失见于白喉(损伤睫状神经)及脑炎(损伤中脑)(损伤中脑)Ø辐辏反射丧失见于帕金森综合征(由于肌强直)辐辏反射丧失见于帕金森综合征(由于肌强直)及中脑病变及中脑病变3. 辐辏及调节反射径路损害辐辏及调节反射径路损害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67 4. 阿阿-罗瞳孔(罗瞳孔(Argyll-Robertson pupil)) Ø由于顶盖前区内支配瞳孔光反射和调节反射的神由于顶盖前区内支配瞳孔光反射和调节反射的神经纤维并不相同,所以调节反射仍然存在经纤维并不相同,所以调节反射仍然存在Ø表现为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表现为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Ø是由于顶盖前区的光反射径路受损所致,常见是由于顶盖前区的光反射径路受损所致,常见于神经梅毒、偶见于多发性硬化及带状疱疹等于神经梅毒、偶见于多发性硬化及带状疱疹等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685. 艾迪瞳孔(艾迪瞳孔(Adie’s pupil)) 又称强直性瞳孔(又称强直性瞳孔(tonic pupil))Ø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异常间接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异常 Ø在普通光线下检查病变瞳孔光反射消失,但在暗在普通光线下检查病变瞳孔光反射消失,但在暗处强光持续照射,瞳孔可出现缓慢的收缩,光照停处强光持续照射,瞳孔可出现缓慢的收缩,光照停止后瞳孔又缓慢散大止后瞳孔又缓慢散大 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69Ø伴有全身腱反射(特别是膝反射和跟腱反射)减伴有全身腱反射(特别是膝反射和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若同时伴有节段性无汗及直立性低血弱或消失若同时伴有节段性无汗及直立性低血压等,称为压等,称为艾迪综合征(艾迪综合征(Adie’s syndrome))Ø调节反射也同样反应缓慢,以一般方法检查瞳孔调节反射也同样反应缓慢,以一般方法检查瞳孔不缩小,但让患者较长时间注视一近物后,瞳孔不缩小,但让患者较长时间注视一近物后,瞳孔可缓慢缩小,而且比正常侧还小,停止注视后可可缓慢缩小,而且比正常侧还小,停止注视后可缓慢恢复缓慢恢复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70四、三叉神经(四、三叉神经(ⅤⅤ))Trigeminal Nerve (一)感觉神经纤维(一)感觉神经纤维 1. 眼神经(第眼神经(第1支)支) 2. 上颌神经(第上颌神经(第2支)支) 3. 下颌神经(第下颌神经(第3支)支)(二)运动神经纤维(二)运动神经纤维图图2-32 三叉神经传导径路三叉神经传导径路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71 角膜反射是由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与面神经共同完角膜反射是由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与面神经共同完成的。
当三叉神经第成的当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或面神经损害时,支(眼神经)或面神经损害时,均可出现角膜反射消失均可出现角膜反射消失(三)角膜反射通路(三)角膜反射通路 刺激角膜通过以下通路引起闭眼反应:刺激角膜通过以下通路引起闭眼反应:角膜角膜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两侧面神经核两侧面神经核面神经面神经眼轮匝肌(出现闭眼反应)眼轮匝肌(出现闭眼反应)四、三叉神经(四、三叉神经(Ⅴ))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72(一)三叉神经周围性损害(一)三叉神经周围性损害 1. 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神经根的病变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神经根的病变 2. 三叉神经分支的病变三叉神经分支的病变 (二)三叉神经核性损害(二)三叉神经核性损害 1. 感觉核感觉核 ①① 分离性感觉障碍分离性感觉障碍 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 觉存在觉存在 ②② 洋葱皮样分布洋葱皮样分布 2. 运动核运动核 四、三叉神经(四、三叉神经(Ⅴ))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73五、面神经(五、面神经(ⅦⅦ))Facial Nerve (一)运动神经(一)运动神经(二)感觉纤维(二)感觉纤维 1. 味觉纤维味觉纤维 2.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三)副交感神经纤维(三)副交感神经纤维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74图图2-33 面神经分支及分布面神经分支及分布 2021/8/12175Ø病变在一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延髓束病变在一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延髓束Ø临床仅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面部表情肌瘫痪,即临床仅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面部表情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轻度下垂,而上部面肌(额鼻唇沟变浅、口角轻度下垂,而上部面肌(额肌和眼轮匝肌)不受累,皱眉、皱额和闭眼动肌和眼轮匝肌)不受累,皱眉、皱额和闭眼动作均无障碍(图作均无障碍(图 2-34)。
常见于脑血管病等)常见于脑血管病等(一)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一)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五、面神经(五、面神经(Ⅶ)()(Facial Nerve))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76图图2-34 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021/8/121771. 面神经管前损害面神经管前损害 ((1)面神经核损害)面神经核损害 ((2)膝状神经节损害)膝状神经节损害 亨特(亨特(Hunt)综合征)综合征 2. 面神经管内损害面神经管内损害 3. 茎乳孔以外病变茎乳孔以外病变 (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五、面神经(五、面神经(Ⅶ)()(Facial Nerve))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78图图2-35 面神经各节段示意图面神经各节段示意图 膝状神经节损害 膝状神经节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鼓索受累),可伴有听觉过唾液腺分泌障碍(鼓索受累),可伴有听觉过敏(镫骨肌支受累);亨特(敏(镫骨肌支受累);亨特(Hunt)综合征,)综合征,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只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只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有舌前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有舌前2/3味觉味觉障碍及唾液腺分泌障碍,为鼓索神经受累;障碍及唾液腺分泌障碍,为鼓索神经受累;伴有听觉过敏,病变多在镫骨神经以上伴有听觉过敏,病变多在镫骨神经以上面神经核损害 面神经核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在脑桥。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在脑桥 常见于脑干肿瘤及血管病常见于脑干肿瘤及血管病2021/8/12179五、面神经(五、面神经(Ⅶ)()(Facial Nerve))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80六、六、 前庭蜗神经(前庭蜗神经(ⅧⅧ)) Vestibulocochlear Nerve 前庭蜗神经前庭蜗神经(位听神经位听神经)蜗神经蜗神经前庭神经前庭神经传导听觉传导听觉 反射性调节机体的平衡,反射性调节机体的平衡,调节机体对各种加速度的调节机体对各种加速度的反应反应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81图图2-36 蜗神经传导径路蜗神经传导径路双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Ⅰ级神经元)级神经元) 内耳螺旋器(内耳螺旋器(Corti器)毛细胞器)毛细胞 周围突周围突中枢突中枢突 蜗神经蜗神经 蜗神经前后核(蜗神经前后核(Ⅱ级神经元)级神经元) 经斜方体经斜方体至对侧至对侧 一部分在同侧上行,一部分在同侧上行,形成外侧丘系形成外侧丘系 四叠体的下丘四叠体的下丘(听反射中枢)(听反射中枢)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Ⅲ级神经元级神经元颞横回皮质听觉中枢颞横回皮质听觉中枢 听辐射听辐射 2021/8/12182(二)前庭神经((二)前庭神经(vestibular nerve))图图2-37 前庭神经传导径路前庭神经传导径路椭圆囊、球囊和壶腹椭圆囊、球囊和壶腹 双极细胞(双极细胞(Ⅰ级神经元)级神经元) 周围突周围突 中枢突中枢突 前庭神经前庭神经 前庭神经核群(前庭神经核群(Ⅱ级神经元)级神经元)(内侧核、上核和脊髓核)(内侧核、上核和脊髓核)外侧核外侧核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叶 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同侧前角细胞同侧前角细胞 内侧纵束内侧纵束 眼球运动神经核眼球运动神经核上颈髓上颈髓 调节躯体平衡调节躯体平衡 调节眼球及颈肌反射性活动调节眼球及颈肌反射性活动 部分纤维部分纤维2021/8/12183眩晕眩晕 眼球震颤眼球震颤 平衡障碍平衡障碍(一)蜗神经(一)蜗神经 听力障碍和耳鸣听力障碍和耳鸣(二)前庭神经(二)前庭神经六、六、 前庭蜗神经(前庭蜗神经(Ⅷ))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84七、舌咽、迷走神经七、舌咽、迷走神经((ⅨⅨ、、ⅩⅩ))1. 感觉神经感觉神经 ①①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②②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③③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图图2-38 舌咽神经的分支和分布舌咽神经的分支和分布(一)舌咽神经(一)舌咽神经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852.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3. 副交感纤维副交感纤维 起自延髓疑核,经颈静脉孔出颅,支配茎突咽起自延髓疑核,经颈静脉孔出颅,支配茎突咽肌,功能是提高咽穹隆,与迷走神经共同完成肌,功能是提高咽穹隆,与迷走神经共同完成吞咽动作吞咽动作 起自下泌涎核,经鼓室神经、岩浅小神经,终起自下泌涎核,经鼓室神经、岩浅小神经,终止于耳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分布于腮腺,司腮止于耳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分布于腮腺,司腮腺分泌腺分泌 七、舌咽、迷走神经(七、舌咽、迷走神经(Ⅸ、、Ⅹ))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86迷走神经是行程最长、迷走神经是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脑神分布范围最广的脑神经经1. 感觉纤维感觉纤维 ①①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②②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2.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3. 副交感纤维副交感纤维 图图2-39 迷走神经的分支及分布迷走神经的分支及分布(二)迷走神经(二)迷走神经 七、舌咽、迷走神经(七、舌咽、迷走神经(Ⅸ、、Ⅹ))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87(一)舌咽、迷走神经共同损伤(一)舌咽、迷走神经共同损伤 真性球麻痹真性球麻痹 假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 七、舌咽、迷走神经(七、舌咽、迷走神经(Ⅸ、、Ⅹ))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88七、舌咽、迷走神经(七、舌咽、迷走神经(Ⅸ、、Ⅹ))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89(二)舌咽、迷走神经单独受损(二)舌咽、迷走神经单独受损 咽部感觉减退或丧失咽部感觉减退或丧失咽反射消失咽反射消失舌后舌后1/3味觉丧失味觉丧失咽肌轻度瘫痪咽肌轻度瘫痪声音嘶哑声音嘶哑构音障碍构音障碍软腭不能提升软腭不能提升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咳嗽无力咳嗽无力心动过速心动过速舌咽神经麻痹舌咽神经麻痹 迷走神经麻痹迷走神经麻痹 七、舌咽、迷走神经(七、舌咽、迷走神经(Ⅸ、、Ⅹ))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90八、副神经(八、副神经(ⅪⅪ))Accessory Nerve Ø为运动神经包括为运动神经包括躯体运动躯体运动特殊内脏运动特殊内脏运动Ø由延髓支和脊髓支两部分组成由延髓支和脊髓支两部分组成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91图图2-40 副神经的分支及分布副神经的分支及分布2021/8/12192(一)一侧副神经核或其神经损害(一)一侧副神经核或其神经损害 同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萎缩,患者向病变对侧转颈同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萎缩,患者向病变对侧转颈不能,患侧肩下垂并耸肩无力不能,患侧肩下垂并耸肩无力 (二)双侧副神经核或其神经损害(二)双侧副神经核或其神经损害 双侧胸锁乳突肌均力弱,患者头前屈无力,直立困难,双侧胸锁乳突肌均力弱,患者头前屈无力,直立困难,多呈后仰位,仰卧位时不能抬头多呈后仰位,仰卧位时不能抬头八、副神经(八、副神经(Ⅺ))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93九、舌下神经(九、舌下神经(ⅫⅫ))Hypoglossal Nerve •舌下神经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舌下神经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 •为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舌肌运动为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舌肌运动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94Ø常见于脑血管病等常见于脑血管病等(一)舌下神经核上性病变(一)舌下神经核上性病变Ø一侧病变时,伸舌偏向病灶对侧一侧病变时,伸舌偏向病灶对侧Ø若一侧颏舌肌肌力减弱,则健侧肌运动将舌推向若一侧颏舌肌肌力减弱,则健侧肌运动将舌推向偏瘫侧,无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称中枢性舌下偏瘫侧,无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称中枢性舌下神经麻痹神经麻痹 九、舌下神经(九、舌下神经(Ⅻ))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95Ø一侧病变表现为患侧舌肌瘫痪,伸舌偏向患侧一侧病变表现为患侧舌肌瘫痪,伸舌偏向患侧Ø两侧病变则伸舌受限或不能,同时伴有舌肌萎缩两侧病变则伸舌受限或不能,同时伴有舌肌萎缩Ø舌下神经核的病变可伴有肌束颤动,见于肌萎缩侧舌下神经核的病变可伴有肌束颤动,见于肌萎缩侧索硬化或延髓空洞症等索硬化或延髓空洞症等(二)舌下神经及核性病变(二)舌下神经及核性病变 九、舌下神经(九、舌下神经(Ⅻ))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196第四节第四节 周围神经周围神经 2021/8/12197•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e)) Ø脑神经(脑神经(cranial nerves))Ø脊神经(脊神经(spinal nerves))Ø躯体神经(躯体神经(somatic nerves))Ø内脏神经(内脏神经(visceral nerves))第四节第四节 周围神经周围神经 概概 述述 2021/8/12198一、脊神经一、脊神经31对脊神经可分为对脊神经可分为5部分:部分: 8对颈神经对颈神经 12对胸神经对胸神经 5对腰神经对腰神经 5对骶神经对骶神经 1对尾神经对尾神经 脊神经在皮肤的阶段性分布:脊神经在皮肤的阶段性分布: 胸胸2分布于胸骨角水平分布于胸骨角水平 胸胸4分布于乳头平面分布于乳头平面 胸胸6分布于剑突水平分布于剑突水平 胸胸8分布于肋弓下缘分布于肋弓下缘 胸胸10分布于脐水平分布于脐水平 胸胸12和腰和腰1分布于腹股沟水平分布于腹股沟水平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199图图2-41脊神经在皮肤的节段性分布脊神经在皮肤的节段性分布2021/8/12200①① 肌束震颤肌束震颤 ②② 肌痉挛肌痉挛 ③③ 肌肉痛性痉挛肌肉痛性痉挛 (一)脊神经病变导致的运动障碍(一)脊神经病变导致的运动障碍 1. 刺激性症刺激性症 状状 ①① 肌力减弱或丧失肌力减弱或丧失 ②② 肌萎缩肌萎缩 2. 麻痹性症状麻痹性症状 一、脊神经一、脊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01(二)脊神经病变导致的感觉障碍(二)脊神经病变导致的感觉障碍 Ø脊神经病变可出现分布区内的感觉障碍脊神经病变可出现分布区内的感觉障碍 Ø后根损害为节段分布的感觉障碍,常有剧烈根痛后根损害为节段分布的感觉障碍,常有剧烈根痛 Ø神经丛和神经干损害为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常伴神经丛和神经干损害为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常伴有疼痛、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疼痛、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Ø神经末梢损害为四肢远端对称分布的手套神经末梢损害为四肢远端对称分布的手套-袜套样袜套样感觉障碍,常伴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常伴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脊神经一、脊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02(三)脊神经病变导致的反射变化(三)脊神经病变导致的反射变化 Ø可出现浅反射及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出现浅反射及深反射减弱或消失Ø腱反射消失为神经病的早期表现,尤以踝反射腱反射消失为神经病的早期表现,尤以踝反射丧失为最常见丧失为最常见Ø在主要损伤小纤维的神经病可至后期才出现腱在主要损伤小纤维的神经病可至后期才出现腱反射消失反射消失一、脊神经一、脊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03(四)脊神经病变导致的自主神经障碍(四)脊神经病变导致的自主神经障碍 Ø可出现多汗或无汗、粘膜苍白或发绀、皮温降低、可出现多汗或无汗、粘膜苍白或发绀、皮温降低、皮肤水肿、皮下组织萎缩、角化过度、色素沉着、皮肤水肿、皮下组织萎缩、角化过度、色素沉着、皮肤溃疡、毛发脱落、指甲光泽消失、甲质变脆、皮肤溃疡、毛发脱落、指甲光泽消失、甲质变脆、突起增厚及关节肿大突起增厚及关节肿大Ø其他可有性功能障碍、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其他可有性功能障碍、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及泪腺分泌减少等直立性低血压及泪腺分泌减少等Ø自主神经症状在病程较长或慢性多发性周围神自主神经症状在病程较长或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较为常见,如遗传性神经病或糖尿病性神经病中较为常见,如遗传性神经病或糖尿病性神经病经病一、脊神经一、脊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04(五)脊神经病变导致的其他症状(五)脊神经病变导致的其他症状 ①① 动作性震颤动作性震颤 ②② 周围神经肿大周围神经肿大 ③③ 畸形畸形 ④④ 营养障碍营养障碍 Ø见于某些多发性神经病见于某些多发性神经病 Ø见于麻风、神经纤维瘤、雪旺细胞瘤、遗传性见于麻风、神经纤维瘤、雪旺细胞瘤、遗传性及慢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及慢性脱髓鞘性神经病 Ø出现马蹄足、爪形手和脊柱侧弯等出现马蹄足、爪形手和脊柱侧弯等 Ø可出现手指或足趾无痛性缺失或溃疡,常见可出现手指或足趾无痛性缺失或溃疡,常见于遗传性感觉性神经病,可出现于遗传性感觉性神经病,可出现Charcot关节关节 一、脊神经一、脊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05二、自主神经二、自主神经•自主神经支配内脏器官(消化道、心血管、呼自主神经支配内脏器官(消化道、心血管、呼吸道及膀胱等)及内分泌腺、汗腺的活动和分吸道及膀胱等)及内分泌腺、汗腺的活动和分泌,并参与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泌,并参与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06图图2-42自主神经系统组成自主神经系统组成2021/8/12207(一)中枢自主神经(一)中枢自主神经 •包括大脑皮质、下丘脑、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包括大脑皮质、下丘脑、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团以及脊髓各节段侧角区团以及脊髓各节段侧角区大脑皮质各区均有自主神经的代表区:大脑皮质各区均有自主神经的代表区:Ø旁中央小叶与膀胱、肛门括约肌调节有关;旁中央小叶与膀胱、肛门括约肌调节有关;Ø岛叶、边缘叶与内脏活动有关岛叶、边缘叶与内脏活动有关Ø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的皮质下中枢,前区是副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的皮质下中枢,前区是副交感神经代表区,后区是交感神经代表区,共交感神经代表区,后区是交感神经代表区,共同调节机体的糖、水、盐、脂肪代谢,以及体同调节机体的糖、水、盐、脂肪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呼吸、血压和内分泌的功能温、睡眠、呼吸、血压和内分泌的功能二、自主神经二、自主神经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08(二)周围自主神经(二)周围自主神经 1. 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 Ø节前纤维起始于颈节前纤维起始于颈8~腰腰2脊髓侧角神经元,经脊髓侧角神经元,经脊神经前根和白交通支到脊髓旁交感干的椎旁神脊神经前根和白交通支到脊髓旁交感干的椎旁神经节和腹腔神经节并换元经节和腹腔神经节并换元Ø节后纤维随脊神经分布到汗腺、血管、平滑肌,节后纤维随脊神经分布到汗腺、血管、平滑肌,而大部分节后纤维随神经丛分布到内脏器官而大部分节后纤维随神经丛分布到内脏器官Ø交感神经兴奋时引起机体消耗增加、器官功能交感神经兴奋时引起机体消耗增加、器官功能活动增强活动增强二、自主神经二、自主神经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092. 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 Ø 节前纤维起自脑干和骶节前纤维起自脑干和骶2~4脊髓侧角核团,发出脊髓侧角核团,发出纤维在其支配的脏器附近或在脏器内神经节换元纤维在其支配的脏器附近或在脏器内神经节换元Ø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颌下腺、舌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颌下腺、舌下腺、泪腺、鼻腔粘膜、腮腺、气管、支气管、下腺、泪腺、鼻腔粘膜、腮腺、气管、支气管、心脏、肝、胰、脾、肾和胃肠等心脏、肝、胰、脾、肾和胃肠等Ø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作用互相拮抗,兴奋时可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作用互相拮抗,兴奋时可抑制机体耗损、增加储能抑制机体耗损、增加储能二、自主神经二、自主神经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10•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系统病损可表现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神经系统病损可表现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而副交感神经病损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而副交感神经病损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症状二、自主神经二、自主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11Ø可出现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表现为瞳可出现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表现为瞳孔缩小、唾液分泌增加、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孔缩小、唾液分泌增加、心率减慢、血管扩张、血压降低、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增加、肝糖原血压降低、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增加、肝糖原储存增加以增加吸收功能、膀胱与直肠收缩促进储存增加以增加吸收功能、膀胱与直肠收缩促进废物的排除废物的排除Ø可见于任何可导致交感神经功能降低或副交感可见于任何可导致交感神经功能降低或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疾病神经功能亢进的疾病(一)交感神经病损(一)交感神经病损 二、自主神经二、自主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12(二)副交感神经病损(二)副交感神经病损 Ø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表现为瞳孔散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表现为瞳孔散大、眼裂增宽、眼球突出、心率加快、内脏和皮肤大、眼裂增宽、眼球突出、心率加快、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道蠕动分泌功能抑制、血糖升高及周围血容量增肠道蠕动分泌功能抑制、血糖升高及周围血容量增加等加等Ø可见于任何可导致副交感神经功能降低或交感神可见于任何可导致副交感神经功能降低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疾病经功能亢进的疾病二、自主神经二、自主神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13三、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三、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一)华勒变性(一)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二)轴突变性(二)轴突变性((axonal degeneration))(三)神经元变性(三)神经元变性((neuronal degeneration))(四)节段性脱髓鞘(四)节段性脱髓鞘((segmental demyelination))2021/8/12214华勒变性华勒变性 轴突变性轴突变性 神经元变性神经元变性 节段性脱髓鞘节段性脱髓鞘 损伤远端轴损伤远端轴索索&髓鞘变性髓鞘变性脱髓鞘自远脱髓鞘自远端向近端发展端向近端发展轴索轴索&髓髓鞘变性鞘变性轴索可轴索可无损害无损害正常正常图图2-43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2021/8/12215Ø是指任何外伤使轴突断裂后,远端神经纤维发生是指任何外伤使轴突断裂后,远端神经纤维发生的一切变化的一切变化Ø神经纤维断裂后,由于不再有轴浆运输提供维持神经纤维断裂后,由于不再有轴浆运输提供维持和更新轴突所必需的成分,其断端远侧的轴突自和更新轴突所必需的成分,其断端远侧的轴突自近向远发生变化和解体近向远发生变化和解体Ø接近细胞体的轴突断伤则可使细胞体坏死(图接近细胞体的轴突断伤则可使细胞体坏死(图2-43B))三、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三、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 华勒变性华勒变性 ((Wallerian degeneration))(一)华勒变性(一)华勒变性 2021/8/12216Ø是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病理改变,可由中毒、代谢是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病理改变,可由中毒、代谢营养障碍以及免疫介导性炎症等引起营养障碍以及免疫介导性炎症等引起Ø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为轴突的变性、破坏和脱失,病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为轴突的变性、破坏和脱失,病变通常从轴突的远端向近端发展,故有变通常从轴突的远端向近端发展,故有“逆死性逆死性((dying back)神经病)神经病”之称(图之称(图2-43C))Ø其轴突病变本身与华勒变性基本相似,只是轴突的其轴突病变本身与华勒变性基本相似,只是轴突的变性、解体以及继发性脱髓鞘均从远端开始变性、解体以及继发性脱髓鞘均从远端开始轴突变性(轴突变性(axonal degeneration))三、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三、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 (二)轴突变性(二)轴突变性 2021/8/12217Ø是神经元胞体变性坏死继发的轴突及髓鞘破坏,是神经元胞体变性坏死继发的轴突及髓鞘破坏,其纤维的病变类似于轴突变性,不同的是神经元其纤维的病变类似于轴突变性,不同的是神经元一旦坏死,其轴突的全长在短期内即变性和解体,一旦坏死,其轴突的全长在短期内即变性和解体,称神经元病(称神经元病(neuronopathy)(图)(图2-43D))Ø可见于后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病变,如有机汞中可见于后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病变,如有机汞中毒、大剂量维生素毒、大剂量维生素B6中毒或癌性感觉神经病等;中毒或癌性感觉神经病等;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损,如急性脊髓灰质炎和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损,如急性脊髓灰质炎和运动神经元病等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元变性(神经元变性(neuronal degeneration))三、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三、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 (三)神经元变性(三)神经元变性 2021/8/12218Ø髓鞘破坏而轴突相对保存的病变称为脱髓鞘。
髓鞘破坏而轴突相对保存的病变称为脱髓鞘可见于炎症、中毒、遗传性或后天性代谢障碍可见于炎症、中毒、遗传性或后天性代谢障碍Ø病理上表现为神经纤维有长短不等的节段性髓病理上表现为神经纤维有长短不等的节段性髓鞘破坏,雪旺细胞增殖(图鞘破坏,雪旺细胞增殖(图2-43E)在脱髓鞘性)在脱髓鞘性神经病时,病变可不规则地分布在周围神经的远神经病时,病变可不规则地分布在周围神经的远端及近端,但长的纤维比短的更易于受损而发生端及近端,但长的纤维比短的更易于受损而发生传导阻滞,因此临床上运动和感觉障碍以四肢远传导阻滞,因此临床上运动和感觉障碍以四肢远端为重端为重三、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三、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 (四)节段性脱髓鞘(四)节段性脱髓鞘 节段性脱髓鞘节段性脱髓鞘 ((segmental demyelination))2021/8/12219第五节第五节 肌肉肌肉 2021/8/12220肌肉(肌肉(muscle)根据构造不同可分为)根据构造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平滑肌心肌心肌 骨骼肌骨骼肌 第五节第五节 肌肉肌肉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21图图2-44 神经和支配的肌肉神经和支配的肌肉 一个运动神经一个运动神经元发出一根轴突,元发出一根轴突,在到达肌纤维之前在到达肌纤维之前分成许多神经末梢,分成许多神经末梢,每根末梢到达一根每根末梢到达一根肌纤维形成神经肌肌纤维形成神经肌肉接头(突触),肉接头(突触),这样,一个运动神这样,一个运动神经元同时支配许多经元同时支配许多肌纤维肌纤维 第五节第五节 肌肉肌肉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22(一)神经肌肉接头损伤(一)神经肌肉接头损伤 Ø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 Ø癌性类肌无力综合征癌性类肌无力综合征 Ø高镁血症高镁血症 Ø肉毒及有机磷中毒等肉毒及有机磷中毒等第五节第五节 肌肉肌肉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23(二)肌肉损伤(二)肌肉损伤 •肌肉本身病变多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对称肌肉本身病变多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对称性肌肉萎缩和无力,可伴肌肉假性肥大:性肌肉萎缩和无力,可伴肌肉假性肥大: Ø由于特定肌肉萎缩和无力出现特殊的体态(翼由于特定肌肉萎缩和无力出现特殊的体态(翼状肩)及步态(鸭步),可见于肌营养不良状肩)及步态(鸭步),可见于肌营养不良Ø伴有肌肉酸痛可见于肌炎伴有肌肉酸痛可见于肌炎 Ø伴有肌强直可见于强直性肌病伴有肌强直可见于强直性肌病 Ø伴有皮炎或结缔组织损害见于多发性皮肌炎伴有皮炎或结缔组织损害见于多发性皮肌炎 第五节第五节 肌肉肌肉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24 第六节第六节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2021/8/12225Ø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Ø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 Ø肌肉肌肉 Ø锥体外系统锥体外系统 Ø小脑组成小脑组成图图2-45锥体束传导径路锥体束传导径路运动系统(运动系统(movement system))第六节第六节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26 注意:注意: 除面神经核下部及舌下神经核受对侧皮质除面神经核下部及舌下神经核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支配外,余脑干运动神经核均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外,余脑干运动神经核均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脑干束支配(一)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一)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皮质脑干束皮质脑干束第六节第六节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27(二)下运动神经元(二)下运动神经元 Ø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Ø它是接受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它是接受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通路,其功能是将这些冲动组合起来,通过唯一通路,其功能是将这些冲动组合起来,通过周围神经传递至运动终板,引起肌肉的收缩周围神经传递至运动终板,引起肌肉的收缩 第六节第六节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28锥体系统锥体系统 锥体外系统锥体外系统 小脑系统小脑系统脊髓前角细胞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骨骼肌骨骼肌 周围神经传递至运动终板周围神经传递至运动终板肌肉的收缩肌肉的收缩 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第六节第六节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二)下运动神经元(二)下运动神经元 2021/8/12229(三)锥体外系统(三)锥体外系统 Ø广义的锥体外系统(广义的锥体外系统(extrapyramidal system)是)是指锥体系统以外的所有躯体运动的神经系统结构,指锥体系统以外的所有躯体运动的神经系统结构,包括纹状体系统和前庭小脑系统包括纹状体系统和前庭小脑系统Ø目前锥体外系统的解剖生理尚不完全明了,其结构目前锥体外系统的解剖生理尚不完全明了,其结构复杂,纤维联系广泛,涉及脑内许多结构,包括大复杂,纤维联系广泛,涉及脑内许多结构,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丘脑底核、中脑顶盖、红脑皮质、纹状体、丘脑、丘脑底核、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前庭核、小脑、脑干的某些网状核、黑质、脑桥、前庭核、小脑、脑干的某些网状核以及它们的联络纤维等核以及它们的联络纤维等第六节第六节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30锥体外系统多条复杂的神经环路:锥体外系统多条复杂的神经环路: ①① 皮质皮质-新纹状体新纹状体-苍白球苍白球-丘脑丘脑-皮质环路皮质环路 ②② 皮质皮质-脑桥脑桥-小脑小脑-皮质环路皮质环路 ③③ 皮质皮质-脑桥脑桥-小脑小脑-丘脑丘脑-皮质环路皮质环路 ④④ 新纹状体新纹状体-黑质黑质-新纹状体环路新纹状体环路 ⑤⑤ 小脑齿状核小脑齿状核-丘脑丘脑-皮质皮质-脑桥脑桥-小脑齿状核环路小脑齿状核环路 第六节第六节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三)锥体外系统(三)锥体外系统 2021/8/12231Ø 狭义的锥体外系统主要指纹状体系统,包括纹狭义的锥体外系统主要指纹状体系统,包括纹状体(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红核、黑质状体(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红核、黑质及丘脑底核,总称为基底节及丘脑底核,总称为基底节第六节第六节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三)锥体外系统(三)锥体外系统 2021/8/12232Ø大脑皮质(主要是额叶)发出的纤维,止于新纹大脑皮质(主要是额叶)发出的纤维,止于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核),由此发出的纤维止于旧状体(尾状核和壳核),由此发出的纤维止于旧纹状体(苍白球),旧纹状体发出的纤维分别止纹状体(苍白球),旧纹状体发出的纤维分别止于红核、黑质、丘脑底核和网状结构等处。
由红于红核、黑质、丘脑底核和网状结构等处由红核发出的纤维组成红核脊髓束,由网状结构发出核发出的纤维组成红核脊髓束,由网状结构发出的纤维组成网状脊髓束,均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的纤维组成网状脊髓束,均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调节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胞,调节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第六节第六节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三)锥体外系统(三)锥体外系统 2021/8/12233图图2-46纹状体系统纤维联系纹状体系统纤维联系 红核红核 丘脑底核丘脑底核 脊髓脊髓 网状结构网状结构 黑质黑质 苍白球苍白球 新纹状体新纹状体 大脑皮质大脑皮质 2021/8/12234(四)小脑系统(四)小脑系统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维持躯体平衡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协调随意运动 小脑受损小脑受损 共济失调共济失调 平衡障碍平衡障碍 第六节第六节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35 •运动系统病变时,临床上常常产生:运动系统病变时,临床上常常产生:Ø瘫痪瘫痪Ø肌萎缩肌萎缩Ø肌张力改变肌张力改变Ø不自主运动不自主运动Ø共济失调共济失调第六节第六节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36 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2021/8/12237痛觉痛觉温度觉温度觉触觉触觉运动觉运动觉 位置觉位置觉 振动觉振动觉实体觉实体觉 图形觉图形觉 两点辨别觉两点辨别觉 定位觉定位觉 重量觉等重量觉等浅感觉浅感觉 深感觉深感觉 复合感觉复合感觉 (皮质感觉)(皮质感觉) 一一般般感感觉觉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381. 痛觉、温度觉传导径路痛觉、温度觉传导径路 图图2-46浅感觉传导径路浅感觉传导径路 (一)各种感觉传导径路(一)各种感觉传导径路 周围突周围突 经脊神经经脊神经 中枢突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经后根入脊髓 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经内囊后肢 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前连合交叉前连合交叉 皮肤感受器皮肤感受器脊神经节脊神经节Ⅰ级神经元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细胞脊髓后角细胞Ⅱ级神经元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腹后外侧核Ⅲ级神经元级神经元中央后回中央后回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392. 触觉传导径路触觉传导径路周围突周围突 经脊神经经脊神经 中枢突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后索经后根入脊髓后索 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经内囊后肢 脊神经节脊神经节Ⅰ级神经元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细胞脊髓后角细胞Ⅱ级神经元级神经元薄束核、楔束核薄束核、楔束核Ⅱ级神经元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腹后外侧核Ⅲ级神经元级神经元内侧丘系内侧丘系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皮肤感受器皮肤感受器中央后回中央后回2021/8/122403. 深感觉传导径路深感觉传导径路 图图2-48深感觉传导径路深感觉传导径路周围突周围突 经脊神经脊神 经经 中枢突中枢突经后根入脊髓成后索经后根入脊髓成后索 内侧丘系内侧丘系 交叉交叉 丘脑皮质束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经内囊后肢 脊神经节脊神经节Ⅰ级神经元级神经元 薄束核、楔束核薄束核、楔束核Ⅱ级神经元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腹后外侧核Ⅲ级神经元级神经元 肌肉、肌腱、骨肌肉、肌腱、骨膜、关节感受器膜、关节感受器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后回中上部旁中央小叶后部旁中央小叶后部中央前回中央前回 2021/8/12241图图2-49 各种感觉传导径路简易动画各种感觉传导径路简易动画 2021/8/12242(二)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二)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图图2-50 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2021/8/12243图图2-51 脊神经节段皮肤分布脊神经节段皮肤分布 (三)节段性感觉支配(三)节段性感觉支配 2021/8/12244(四)周围性感觉支配(四)周围性感觉支配 Ø若干相邻的脊神经前支在颈部和腰骶部组成神若干相邻的脊神经前支在颈部和腰骶部组成神经丛,如颈丛、腰丛和骶丛经丛,如颈丛、腰丛和骶丛Ø再通过神经纤维的重新组合和分配,从神经丛再通过神经纤维的重新组合和分配,从神经丛发出多支周围神经,每支周围神经含多个节段的发出多支周围神经,每支周围神经含多个节段的脊神经纤维,因此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脊神经纤维,因此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的节段性分布不同的节段性分布不同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45(一)神经干型感觉障碍(一)神经干型感觉障碍 Ø受损害的某一神经干分受损害的某一神经干分布区内各种感觉均减退或布区内各种感觉均减退或消失消失Ø如桡神经麻痹、尺神如桡神经麻痹、尺神经麻痹、腓总神经损伤经麻痹、腓总神经损伤和股外侧皮神经炎等单和股外侧皮神经炎等单神经病神经病图图2-53 股外侧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 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46(二)末梢型感觉障碍(二)末梢型感觉障碍 Ø见于多发性神经病等见于多发性神经病等图图2-54 手套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袜套样感觉障碍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47(三)后根型感觉障碍(三)后根型感觉障碍 Ø为单侧节段性感觉障碍,为单侧节段性感觉障碍,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根的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根的分布一致。
常伴有剧烈的分布一致常伴有剧烈的放射性疼痛(神经痛)放射性疼痛(神经痛)Ø 如腰椎间盘脱出、髓如腰椎间盘脱出、髓外肿瘤等外肿瘤等图图2-55 节段型感觉障碍节段型感觉障碍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48(四)髓内型感觉障碍(四)髓内型感觉障碍 Ø见于脊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见于脊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等等1. 后角型后角型 Ø损伤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损伤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出现病变侧痛温觉障碍,而触觉出现病变侧痛温觉障碍,而触觉和深感觉保存这是由于痛、温和深感觉保存这是由于痛、温度觉纤维进入后角,而一部分触度觉纤维进入后角,而一部分触觉和深感觉纤维不经过后角直接觉和深感觉纤维不经过后角直接进入后索进入后索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492. 后索型后索型 Ø后索的薄束、楔束损害,则受损平面以下深感觉后索的薄束、楔束损害,则受损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和精细触觉障碍,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障碍和精细触觉障碍,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Ø见于糖尿病、脊髓痨或亚急性联合变性等见于糖尿病、脊髓痨或亚急性联合变性等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503. 侧索型侧索型 Ø因影响了脊髓丘脑侧束,表现病变对侧平面以下痛、因影响了脊髓丘脑侧束,表现病变对侧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存(分离性感觉障碍)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存(分离性感觉障碍)4. 前连合前连合 Ø见于脊髓空洞症和髓内肿瘤早期见于脊髓空洞症和髓内肿瘤早期Ø受损部位双侧节段性分布的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受损部位双侧节段性分布的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为温、痛觉消失而深感觉和触觉存在表现为温、痛觉消失而深感觉和触觉存在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51Ø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亦称脊髓半切综合征失,亦称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5. 脊髓半切型脊髓半切型 Ø见于髓外占位性病变、脊见于髓外占位性病变、脊髓外伤等髓外伤等图图2-57 脊髓半切型感觉障碍脊髓半切型感觉障碍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52Ø即病变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即病变平面以下所有感觉(温、痛、触、深)均缺失或(温、痛、触、深)均缺失或减弱,平面上部可能有过敏带减弱,平面上部可能有过敏带Ø如在颈胸段可伴有锥体束损如在颈胸段可伴有锥体束损伤的体征,表现为截瘫或四肢伤的体征,表现为截瘫或四肢瘫、大小便功能障碍瘫、大小便功能障碍6. 横贯性脊髓损害横贯性脊髓损害 Ø常见于脊髓炎和脊髓肿瘤常见于脊髓炎和脊髓肿瘤等等图图2-58 脊髓横贯性脊髓损害感觉障碍脊髓横贯性脊髓损害感觉障碍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53Ø主要为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呈鞍状感觉缺失,马主要为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呈鞍状感觉缺失,马尾病变出现后根型感觉障碍并伴剧烈疼痛尾病变出现后根型感觉障碍并伴剧烈疼痛7. 马尾圆锥型马尾圆锥型 Ø见于肿瘤、炎症等见于肿瘤、炎症等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54(五)脑干型感觉障碍(五)脑干型感觉障碍 延髓外侧和桥脑下部一侧病变延髓外侧和桥脑下部一侧病变 损害脊髓丘脑侧束及三叉神经损害脊髓丘脑侧束及三叉神经脊束和脊束核,出现同侧面部和对脊束和脊束核,出现同侧面部和对侧半身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侧半身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存在),如失而触觉存在),如Wallenberg综综合征合征等等 图图2-59 交叉型感觉障碍交叉型感觉障碍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55延髓内部病变损害延髓内部病变损害 损害内侧丘系引起对侧的深感损害内侧丘系引起对侧的深感觉缺失,而位于延髓外侧的脊髓丘觉缺失,而位于延髓外侧的脊髓丘脑束未受损,故痛、温度觉无障碍,脑束未受损,故痛、温度觉无障碍,即出现深、浅感觉分离性障碍即出现深、浅感觉分离性障碍 图图2-59 交叉型感觉障碍交叉型感觉障碍(五)脑干型感觉障碍(五)脑干型感觉障碍 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56脑桥上部和中脑损害脑桥上部和中脑损害 Ø内侧丘系、三叉丘系和脊髓丘脑束已合并在一内侧丘系、三叉丘系和脊髓丘脑束已合并在一起,损害时出现对侧面部及半身各种感觉均发生起,损害时出现对侧面部及半身各种感觉均发生障碍,但多伴有同侧脑神经麻痹,见于炎症、脑障碍,但多伴有同侧脑神经麻痹,见于炎症、脑血管病、肿瘤等血管病、肿瘤等 (五)脑干型感觉障碍(五)脑干型感觉障碍 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57(六)丘脑型感觉障碍(六)丘脑型感觉障碍 Ø丘脑为深浅感觉的第丘脑为深浅感觉的第3级神经元起始部位,损级神经元起始部位,损害时出现对侧偏身(包括面部)完全性感觉缺害时出现对侧偏身(包括面部)完全性感觉缺失或减退失或减退Ø其特点是深感觉和触觉障碍重于痛温觉,远其特点是深感觉和触觉障碍重于痛温觉,远端重于近端,并常伴发患侧肢体的自发性疼痛端重于近端,并常伴发患侧肢体的自发性疼痛(丘脑痛)(丘脑痛)Ø多见于脑血管病多见于脑血管病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58(七)内囊型感觉障碍(七)内囊型感觉障碍 Ø为偏身型感觉障碍,即对为偏身型感觉障碍,即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缺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缺失或减退,常伴有偏瘫及偏失或减退,常伴有偏瘫及偏盲,称三偏综合征盲,称三偏综合征Ø见于脑血管疾病见于脑血管疾病 图图2-59偏身型感觉障碍偏身型感觉障碍 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59(八)皮质型感觉障碍(八)皮质型感觉障碍 Ø出现病灶对侧的复合觉(精细感觉)障碍,如实出现病灶对侧的复合觉(精细感觉)障碍,如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和对各种感觉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和对各种感觉强度的比较障碍,而痛温觉障碍轻强度的比较障碍,而痛温觉障碍轻Ø皮层感觉区范围广,如部分区域损害,可出现对皮层感觉区范围广,如部分区域损害,可出现对侧一个上肢或一个下肢分布的感觉缺失或减退,称侧一个上肢或一个下肢分布的感觉缺失或减退,称为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
如为刺激性病灶,则出现为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如为刺激性病灶,则出现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发作性感觉异常)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发作性感觉异常)第七节第七节 感觉系统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60 第八节第八节 反反 射射 2021/8/12261 感受器感受器→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传出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出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周围神经(运动纤维)(运动纤维)→效应器官(肌肉、分泌腺等)效应器官(肌肉、分泌腺等)•反射的解剖学基础是反射弧反射的解剖学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是:反射弧的组成是:第八节第八节 反反 射射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621.深反射(深反射(deep reflexes)) •是刺激肌腱、骨膜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肌肉迅是刺激肌腱、骨膜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肌肉迅速收缩反应,亦称腱反射或肌肉牵张反射速收缩反应,亦称腱反射或肌肉牵张反射 临床上常做的腱反射有:临床上常做的腱反射有:Ø肱二头肌反射(颈肱二头肌反射(颈5~6)) Ø肱三头肌反射(颈肱三头肌反射(颈6~7)) Ø桡骨膜反射(颈桡骨膜反射(颈5~8)) Ø膝腱反射(腰膝腱反射(腰2~4 )) Ø跟腱反射(骶跟腱反射(骶1~2)) 第八节第八节 反反 射射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63Ø腹壁反射(胸腹壁反射(胸7~12)) Ø提睾反射(腰提睾反射(腰1~2)) Ø跖反射(骶跖反射(骶1~2)) Ø肛门反射(骶肛门反射(骶4~5)) Ø角膜反射角膜反射 Ø咽反射咽反射2. 浅反射(浅反射(superficial reflex)) •是刺激皮肤、粘膜及角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是刺激皮肤、粘膜及角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
临床上常用的有:反应临床上常用的有:第八节第八节 反反 射射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2021/8/12264图图2-60 深反射(膝腱反射)传导径路深反射(膝腱反射)传导径路 图图2-61 浅反射(腹壁反射)传导径路浅反射(腹壁反射)传导径路 2021/8/12265 Hoffmann征和征和Rossolimo征的本质应属牵张反射,征的本质应属牵张反射,阳阳 性时可认为是生理牵张反射亢进现象,只有在锥体性时可认为是生理牵张反射亢进现象,只有在锥体束束 损伤或一侧出现时方有意义损伤或一侧出现时方有意义 1.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2. 深反射增强深反射增强 3. 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浅反射减弱或消失第八节第八节 反反 射射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66反射检查法反应肌肉神经节段定位下颌反射轻叩微张的下颌中部下颌上举咀嚼肌三叉神经下颌支脑桥肩胛反射叩击两肩胛间胛骨向内移动大圆肌、肩胛下肌肩胛下神经颈5~6肱二头肌反射叩击置于肱二头肌腱上的检查者的手指肘关节屈曲肱二头肌肌皮神经颈5~6肱三头肌反射叩击鹰嘴上方肱三头肌腱肘关节伸直肱三头肌桡神经颈6~8桡骨膜反射叩击桡骨茎突肘关节屈曲、旋前和手指屈曲桡肌肱三头肌旋前肌肱二头肌正中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颈5~8膝反射叩击膝盖下髌韧带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股神经腰2~4跟腱反射叩击跟腱足向跖面屈曲腓肠肌坐骨神经骶1~2Hoffmann征弹刮中指指盖其余各指屈曲指深屈肌正中神经颈7~胸1Rossolimo征叩击足趾基底部跖面足趾向跖面屈曲足底肌胫神经腰5~骶12021/8/122672021/8/12268Chaddock征征、、Oppenhiem征征 Gordon征、征、Schaeffer征、征、Gonda征征4.病理反射.病理反射Ø是锥体束损害的确切指征,常与下肢腱反射亢是锥体束损害的确切指征,常与下肢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同时存在进、浅反射消失同时存在ØBabinski(巴宾斯基)征是最重要的病理征(巴宾斯基)征是最重要的病理征Ø有时巴宾斯基征虽为阴性,但可引出其他形式有时巴宾斯基征虽为阴性,但可引出其他形式的病理反射,常用的有:的病理反射,常用的有:第八节第八节 反反 射射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69• 脊髓自动反射,它是巴宾斯基征的增强反应,脊髓自动反射,它是巴宾斯基征的增强反应,又称防御反应或回缩反应又称防御反应或回缩反应Ø表现为刺激下肢任何部位均可出现双侧巴宾斯表现为刺激下肢任何部位均可出现双侧巴宾斯基征和双下肢回缩(髋膝屈曲、踝背曲)基征和双下肢回缩(髋膝屈曲、踝背曲)Ø若反应更加强烈时,还可合并大小便排空、举若反应更加强烈时,还可合并大小便排空、举阳、射精、下肢出汗、竖毛及皮肤发红,称为阳、射精、下肢出汗、竖毛及皮肤发红,称为总体反射总体反射 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 第八节第八节 反反 射射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2021/8/12270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2021/8/12271 图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2021/8/12272图2-2 右侧大脑半球内侧面结构及功能区2021/8/12273图2-2 右侧大脑半球内侧面结构及功能区2021/8/12274图2-3 边缘叶分区2021/8/12275图2-4 人体各部位在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的定位关系FLASH2021/8/12276图2-4 人体各部位在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的定位关系FLASH2021/8/12277图2-18 脑的动脉供应2021/8/12280图2-18 脑的动脉供应2021/8/12281图2-18 脑的动脉供应2021/8/12282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4/9/16 2024/9/16 Monday, September 16, 2024•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4/9/16 2024/9/16 2024/9/16 9/16/2024 2:54:35 PM•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4/9/16 2024/9/16 2024/9/16 Sep-24 16-Sep-24•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4/9/16 2024/9/16 2024/9/16 Monday, September 16, 2024•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2024/9/16 2024/9/16 2024/9/16 2024/9/16 9/16/2024•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16 九月 20242024/9/16 2024/9/16 2024/9/16•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九月 242024/9/16 2024/9/16 2024/9/16 9/16/2024•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4/9/16 2024/9/16 16 September 2024•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2024/9/16 2024/9/16 2024/9/16 2024/9/16谢谢大家谢谢大家2021/8/12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