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壕吏》知识点练习题中考鉴赏阅读试题.docx
7页石壕吏一、《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是朝诗人 杜甫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庄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其代表作有“三吏”指 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二、重点字词:暮:晚上 投:投宿 吏:差役 逾:越过 一何:多么前致词:走上前(对差役)说话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 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妪:老妇请:请让我 应:应征 犹得:还能够三、译文:晚上我投宿石壕村,有官吏夜里来捉人老翁越过墙跑了,老妇出门去查看小吏的喊声多么愤怒,老妇的哭声多么悲苦听我老妇走上前说话: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最近战死活人苟且活着,死者永远完结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离开,出门却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 营去,赶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准备早晨的饭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 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地哭泣。
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四、整体把握:1、前四句,老妇人“致词”的由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主体部分:老妇人“致词”分三层 :第一层(前六句):老妇人诉说三个儿子全部征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第二层(中间四句) :写老妇人家境贫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第 三层(最后两句):老妇人自请应役3、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五、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捕吏捉人是为了补充唐朝军队的兵力,那么为什么不写征兵、点兵,而要用“捉”字呢答:“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 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六:中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 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 赞扬老妇自请应役,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渴望,也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作了含蓄的揭露,对劳动人民所遭受的战争苦难表示的深切同情★七:赏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如:“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八、理解性默写(1)文中用对比手法写出了百姓的痛苦与无奈的一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暗示老妇人被抓走了的一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说明兵役之残酷及战争之惨烈的是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4)文中描写老妇人家中贫穷的句子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九、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答:“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十:《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体裁),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妇,事件是 应役十一、“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 “藏问于答”,诗人对差吏进行暗写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 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理解性默写(1)《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石壕吏》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3)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概括全诗的句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5)从侧面反映老妇被带走的句子: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6)描写战争需要大量人力的句子: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7)战争使人民生活贫困的句子: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练习题一、给下列的字注音。
1、妪()2、衰()3、泣()4 、咽()5、逾()6、戍()7、裙()二、文学常识1、杜甫是 朝伟大的 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 ,称他的诗为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 2、本诗的写作背景是“ 之乱”,这是指 和 两人发动的叛乱以此为背景,杜甫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 、、和“三吏”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 :、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字1、附书至()2、新战死()3、未去()4、犹得备晨炊()5 、老翁逾墙走()()6、死者长已矣()7、泣幽咽()8、老妪出门看()9 、听妇前致词()10、天明登前途()四、形似字注音并组词1)戍() 戌() 戎()(2) 衰() 哀() 衷()五、诗中老妪的话可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第一层 :第二层:第三层:六、用原文回答问题1)说明兵役之苛酷:(2)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七、翻译句子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八、“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练习题答案一、yfi shu a i q i yeyushuqun二、唐,现实,诗圣,诗史,杜工部安史 安禄山 史思明《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新安吏》《潼关吏》三、书:\t;新:最近;去:离开;犹得:还能够。
越过 逃跑 停止,在诗中引申为完结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老妇 对 说话 ⑩前面的路 四、⑴戍sh丘,戍守;戌xu ,壬戌;戎r 6 ng, 戎马一生2)衰shu a i ,衰老;哀a i ,悲哀 衷zhng,无动于衷五、第一层:三男戍边,二男战死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六、(1)三男邺城戍(2)二男新战死(3)出入无完裙(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5)听妇前致词 七、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 有了,隐约听到(有人)低声地哭八、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 可以为证一、填空: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妪),事件是(官吏夜捉人、老妇应兵役),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 (安史之乱)历史事件中作者(杜 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 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2 .“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 时间)和(地点)3 .“三吏” “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附书至(信)(2)新战死(最近)(3)未去(离开)(4)犹得备 晨炊(还能够)(5)老翁逾墙走(越过)(逃跑)(6)死者长已矣(完结)(7)泣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8)听妇前 致词(对……说话)(9)天明登 前途(前面的路)二、用原文回答问题: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2 .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3 .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4 .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5 .《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6 .《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 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7 .《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8 .《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 人已被抓走9 .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 .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 .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 .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 .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 .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15 .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 .能概括全诗内容的:听妇前致词三、阅读训练1.“有吏夜捉人”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有吏夜捉人”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2 .“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①写三男全被征;②家中情况;③老妇自请服役3 .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说明当时社会非常残酷4 .“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5 .“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说明国家急需兵源6 .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7 .“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8 .《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遭遇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9 .《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 主动请求从军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 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0 .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 “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11 .为什么不说“征兵” “招兵” “点兵”而说“捉人” “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12 .为什么夜间出动 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 “捉”至IJ;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