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留守儿用教育问题调查.doc
3页农村留守儿用教育问题调查创建时间:2006-07-18 08:32:53.0 发布人:省移动管理员随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杲涌入城市,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 家庭收入做出贡献的同时,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己暴露出來外出打工农民大多是青壮年,子女正值幼学 阶段,多数被丢给爷爷妈妈或亲戚照顾,这部份女子被称为“留守子女”,这些“留守子女”的教育状 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现将在邳州市戴庄镇所作的专题调研情况综述如下一、“附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戴庄镇位于邳州市西北部,辖16个行政村,人口久9力,劳动力2.1万人,5万亩可耕地,是一个 经济薄弱的农业镇,农民收入以外出打工•为主,全镇长期外出打工经营人员为10700人,全镇在校就读 中小学生5500多人,在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829人,在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456人其中双亲均外出打 工的为514人春节过后,各村民工又离家别子踏上外出打工的征程,带走的是新一年的希望和憧憬,留下的是故 土家园和一家老小幣守儿童”的现象比较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 农村孩了学习有成的机率不高,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冇上,将孩了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 工上。
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过少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 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和熟人监护的仅占& 6亂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 体差,文肓半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实在有效的帮助和,而且山于年龄一般 相隔近4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 要承担家务劳动和出间农活,根木没有时间和特力去关注孩(的学习二) 性格缺陷山于外HI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冋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 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恃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 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附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 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无暇管,舍不得管,幣守孩子几乎生活 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 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榕变化越大,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快.(三) 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山于父母 不在身边,翱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同 时,根据调査和座谈的恬况看,大多数留守儿锻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 母常年在外打丁,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在戴庄镇初级中学的调研显示,随著父母探亲频率降低,联系次数减少,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性格、 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四) 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有事情 需要交流时,昭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同伴,第二为教师,第三才是监护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 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 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 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峻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 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五) 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霓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 能力很差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 都采取认可态度,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
调查中发现, 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机辈教导,在学校道徳品徳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 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京、网吧和游戏厅,其至与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 一起,对昭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六) 价值扭曲山于外出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家庭的经济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这是不 争的事实,但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徳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 少,待别是部分“留守儿莖”的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 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拥有零花的数帚增加,使用自山度提髙,极易形成孩(功利丄义价值观和 亨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他们产生“读书无用 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七) 安全隐患于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但山于学校、家庭之间安全衔接上存在“真空”,学校不可能面血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 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二、对策与建议农村劳动力外出务丁对留守了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正面來看,外出务丁增强了农村家庭对子女 受教育的支付能力,形成了一些家长对子女接受教育的正确态度等;从负面來看,外出务工使家庭教育 缺位,对于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对此,必须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充分发挥外出 务工者对“留守子女”教育的积极作用,抑制其不良影响,以保证农村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在留子女较多的农村 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较差,共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 在家庭教1T缺乏的情况2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得不到更冇效的发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 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尽杲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成成长环境的农 村惭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惭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附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 关爱,减少盼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其实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冋家的时机,召开留守 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 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K (监护人)联系,『解孩子在家的恬况,以便及时帮 助留守学生;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 缺的感情。
二)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村(社区)的教冇作用儿童少年的教冇历 來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贾任,H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山于绝大部分村(社区)没有建立相关 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得村(社区)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随若农 村进城务丁•人11越來越多,I口的家庭成员长期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已经打破,新的家庭成员经常性缺位 的家庭结构LA经开始形成原來那种稳定的山家长亲自伴孩子走过儿童少年的时代C经一去不复返了, 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來來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贵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 校的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而其它时间大部分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 因而,在家庭教仔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逍指导站等村(社区)教育机构就U得尤为迫 切"同时,现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一是因为基层党政机关 人员育大量富余人员,中小学校有大杲退休人员,他们大都能胜任中小学生监护、教育和生活料理等工 作二是部分外出务T经衙人员家庭经济相对较富裕,他们希望冇关部门能够建立某种机构,來管理和 监护其子女,使他们能安心在外务工。
因此,在农村建立社会教冇和监护体系,可以山基层学区、学校 和妇联三家牵头,联合共诗团、工会、村委会和派出所,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 体系这必将对留守儿子女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三)从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了沟通方式从调杳材料可以看出,如果 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建 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己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 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 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匕学,便于教冇: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 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菲常熟悉 具体來说,一是在沟通时间的分配上,故好做到毎个星期能给孩子打一次,与孩子交流一次如果 经济允许,可以一个学期中间冋來一次,寒爭假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与机会 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考试,要更多的关心他们的 生理、心理与情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
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联系外, 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方血对于孩了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我们在调查时发现,冇些学生通常是通 过写日记的方式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心的秘密与不满,如果父母经常与子女以书信交往,子女就可以把 父母作为一种倾诉的对象另外除了耳孩了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外,还要与孩了的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 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