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专题之《史记》专项训练.docx
18页内容要点梳理《史记》:①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二十八岁任太史令 ,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口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②《史记》虽然窃比《春秋》,却并不用那咬文嚼字的书法,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书里时有著者牢骚之辞,却增加了书的情韵后世论文的人也因此推尊《史记》③《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汉书》:①《史记》以后,续作很多,但不是偏私,就是鄙俗;班彪加以整理补充,著了六十五篇《后传》他详论《史记》的得失,大体确当不移这部书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儿子班固的《汉书》是用它作底本的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其妹班昭奉汉和帝命与马续参考皇家藏书,续写班固遗作②汉代是个辞赋的时代,所谓“华”, 便是辞赋化《史记》当时还用散行文字;到了《汉书》,便弘丽精整,多用排偶,句子也长了这正是辞赋的影响③班固首创断代史,删润旧文,“述而不作” 他删润的地方,颇有别裁,决非率尔下笔。
有阙略的,有隐晦的,经他润色,便变得详明异同:①《史记》“文直而事核”, 《汉书 》“文瞻而事详”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 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但是就史论史,班固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②《史记》《汉书》二书,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地位:《史记》创了“纪传体” ,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断代成书;二十四史里,《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这些也都被称为“正史”《史记》、《汉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同步训练一、填空1.《史记》由汉朝 所著,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汉书》由班固所著,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2.《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 到 共三千多年的史事,全书共 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3.《史记》、《汉书》,可以说都是“ ”的源头,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古典。
4.唐朝以后喜欢《史记》的多,而 两代尤然5.《史记》最初被汉人称为《太史公书》、《 》等, 间才简称为《史记》,《史记》便成了定名6.《史记》记 较详,固然是史料多,也是司马迁意主尊汉的缘故7.《史记》虽然窃比《 》,却并不用那 的书法,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8.《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 的十 ,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 ,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 ,类记各方面人物9.《史记》以后, 加以整理补充,著了六十五篇《后传》10.班固的 《汉书》是用《 》作底本的11.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其妹 奉汉和帝命与 参考皇家藏书,续写班固遗作12.所谓“华”是指汉代是个 的时代,便是辞赋化《史记》当时还用 文字;到了《汉书》,便弘丽精整,多用 ,句子也长了这正是辞赋的影响13.《史记》、《汉书》可以说是各自成家就史论史, (人名)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
14.《汉书》采用了《 》的体制,却以 为断,后来的史书全用《 》的体制,断代成书答案】1.司马迁纪传 断代 2.黄帝汉武帝 1303.正史4.明、清5.太史公 魏、晋6.汉事7.春秋 咬文嚼字8.编年表 世家 列传9.班彪10.《后传》11.班昭 马续12.辞赋散行 排偶13.班固14.史记汉事 汉书二、选择15.下面对《史记》的陈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C )A.司马迁早期的游历不但增扩了他的见闻,也增扩了他的胸襟;他在《史记》中的叙述和描写往往特别亲切有味,行文又极其抑扬变化之致,都有这方面的原因B.司马迁以其“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史记》,被公认为中国史书的典范C.《史记》里有议论,是著者牢骚之辞,与司马迁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入狱有关,这也贬低了这部著作的价值和影响力D.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解析:《史记》里也有议论,那不过是著者牢骚之辞,与大体是无关的,这增加了他的书的情韵后世论文的人推尊《史记》,一个原因便在这里故选C.16.下面对《史记》与《汉书》的陈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B )A.《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
B.《史记》“文赡而事详”,《汉书》“文直而事核”C.班固删润旧文,正是所谓“述而不作”史书叙汉事,有阙略的,有隐晦的,经他润色,便变得详明,这是他的独到处D.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解析:《史》、《汉》可以说是各自成家《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三、问答题班级正开展《经典常谈》阅读交流会,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17.“《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诸子第十》篇回答18.唐代以前,一般文人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则偏爱《史记》原因是什么?19.朱自清说:“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请你结合《周亚夫军细柳》中对将军周亚夫的描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公众号:语文命题研究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选自《史记》)20.《史记》《汉书》这两部书都是文学的古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请你简要概括二者的异同答案】17.因为墨家坚守"非攻"主义,反对侵略的打仗,只帮助被侵略的弱小国家做防卫的工18.在文辞上,《汉书》比《史记》更华丽整齐唐代以前的人崇尚文,唐代以后崇尚散文,所以才有了这种现象大意对即可)19.本文着重运用对比、侧面描写来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公众号:语文命题研究20.①《史记》“文直而事核”, 《汉书 》“文瞻而事详”。
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 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但是就史论史,班固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②《史记》《汉书》二书,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 拓展阅读(一)【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节选《陈涉世家》)【乙】项籍字羽,下相人也家世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去梁①怒之籍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于是梁奇其意,乃教以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梁尝杀人,与籍避仇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梁下每有大徭役及丧,梁常主办,阴②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以知其能秦始皇帝东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无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二寸,力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惮籍[注]①梁:项梁,项羽的叔父②阴:暗中选自《汉书》有删改)1.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辍耕之垄上”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B.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C.何陋之有(《陋室铭》)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B.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C.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书足记姓名而已D.梁以此奇籍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 4.[甲]文选材有详有略,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这样写有何好处? 5.请概括出陈胜和项羽身上都具备的与众不同之处答案】1. D 2. B 3. (1)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2)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4. 详写起义的准备,特别是陈胜的谋划,略写陈胜少时与人佣耕的经历,这样有详有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