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3.pdf
21页高中地理教材分析( 上册部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一、知识基础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课标要求:A ( 较低要求,学习单元为一般知识内容,要求知晓主要地理事实和基本地理概念 )1、天体的概念2、最基本的天体 共同的特征3、主要天体的特征(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4、天体系统的层次5、太阳系的中心天体6、河外星云的成员7、宇宙年8、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远近的名称9、八大行星的共同特点10、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11、太阳辐射的形式12、太阳结构( 外层、内层)13、太阳大气的主要特征14、各层主要的太阳活动的标志1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16、太阳活动的周期17、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8、八大行星的分类19、地球成为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的条件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课标要求:B ( 介于A、C 级之间)20、月球的环境特点21、月球的地形特点22、月球公转周期、自转周期、方向23、地球的天然卫星24、熟悉月相的名称、各月相的出现的农历时间25、月相循环一个周期的时间、名称26、日食、月食出现的原因27、日食、月食时,月球、地球、太阳的三者位置28、日食、月食出现时的月相情况29、潮、汐的概念30、潮、汐出现的原因( 不必展开阐述)31、理解潮汐随月球而不是太阳的出没而出现潮起潮落的现象的原因32、连续两次涨潮的时间间隔33、大潮、小潮出现的月相农历时间34、潮汐与人类的关系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课标要求:A35、太空探索的意义、太空探索的历程专题4 地球的运动课标要求:C ( 较高层次,学习单元为主要知识内容,要求熟悉主要地理事实,领会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能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36、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个周期所需的时间、速度37、地轴北端的指向38、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 时间、参照物、成因)39、南、北两极上空所观察到的地球自转的方向40、什么是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41、时区划分的方法42、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的变化43、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的的规律( 南、北半球、赤道的区别)44、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45、黄赤交角的度数46、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的日期、节气47、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纬度和季节上变化的规律48、晨昏线的区分49、昼夜长短在纬度和季节上变化的规律极昼、极夜现象50、天文角度、传统上、气候上四季的划分二、能力要求1、能认识和填写天体系统的层次图2、能认识和熟识太阳系示意图3、能在太阳结构示意图上辩识太阳的三个层次的名称4、能分析太阳黑子活动与年降水量的关系5、运用图表资料( 和相关软件) ,说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6、能熟识月相成因示意图7、能在生活中辨认月相( 出现的规律)8、 学会看日食与月食的成因示意图, 掌握日食、月食发生的原因、出现的时间9、学会阅读月相与潮汐的关系示意图10、学会分析潮汐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潮汐的利用11、能计算时差,计算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变化12、能运用地球偏向力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13、熟识黄赤交角示意图14、学会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方法15、测量正午太阳高度16、学会计算太阳直射点在不同纬度时、不同地点太阳高度角的比较17、学会计算太阳直射点在不同纬度时、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的比较第二篇岩石与地貌专题5 板块运动课标要求:1、用于解释地壳运动的三大学说的名称: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2、 六大板块的名称: 太平洋板块( 几乎都在洋底) 、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南北跨度最大、跨纬度最大) 、南极洲板块( 东西跨度最大、跨经度最大)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①全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构成;②板块在软流层之匕滑动;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处运动活跃4、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地幔物质的对流5、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带、地震带和高大山系的分布板块运动形成举例碰撞运动( 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巨大山脉、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大 陆 板 块 ( 有大陆架)与大洋板块相碰撞海沟、 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西岸的海沟岛弧链大 陆 板 块 ( 无大陆架)与大洋板块相碰撞海岸山脉、海沟落基山脉张裂运动( 生长边界)海岭大西洋中脊海洋大西洋裂谷东非大裂谷6、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图例7、地震时先感到上下颠簸,再是左右摇晃,理由: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8、震源、震中距、震中、震源深度等地震要素9、震级: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大30倍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则不一样10、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的交界处,所以是一个多地震国家12、世界四大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 喜马拉雅- 印度尼西亚火山带、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洋底火山带能力要求1、能看图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分清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2、能在有关地图上,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火山带、地震带、高大山系、海沟的分布3、能在海底扩张示意图上识别海底的各种地形类型4、能在震源和震中示意图上认识地震的各个要素5、能在有关地图上画出世界主要的地震带和火山带6、能辩证地分析地震和火山与人类的关系专题6 岩石和矿物1 .岩石的类型2 .岩石圈的主体是岩浆岩,陆地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是沉积岩,大洋底部几乎全部都是玄武岩3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与转化过程分类标准岩石分类特征代表岩石成因i-u uzz w石•浆石( 火成岩)侵入岩晶体颗粒较粗花岗岩喷出岩( 火山岩)晶体颗粒细小或没有、 有气孔玄武岩沉积岩碎屑类层理构造、 含有动植物化石砂岩等化学类石灰岩等生物类煤炭变质岩片理构造大理岩4.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 0 )、硅( Si)、铝( A1)、铁(Fe)专题7 地貌基础知识:1 .主要的地貌类型名称2 .内力作用使地表隆起和凹陷,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3 .河流不同河段的地貌、成因成 因 ( 主要作用)地貌人类活动上游侵蚀深切而狭窄的V型河谷水能开发中游侵蚀、堆积曲 流( S型河道,凹、凸岸)防治水患下游堆积三角洲平原水运4.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广泛分布在石灰岩地区,我国主要在西南各省区( 云贵高原) ②地表和地下的主要喀斯特地貌类型地表喀斯特:石 芽 ( 石林) 、溶蚀盆地、落水洞、孤 峰 ( 峰林)地下喀斯特:溶 洞 ( 石钟乳、石笋、石柱) 、地下河( 湖)③喀斯特地貌的利用( 利、弊)利:旅 游 价 值 ( 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四川九寨沟)弊: 地下空洞、落水洞等对工程建设不利 溶洞内易漏水、易坍塌该地区土壤不保水、土层薄、肥力差,农业发展困难5.海岸地貌类型我国的主要分布海岸线特点利用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杭州湾以南,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山地丘陵海岸、水深坡陡适宜建 港口海积地貌沙 滩 、 沙洲、沙堤杭州湾以北,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开阔、坡度较小晒盐6 .①风成地貌的形成:风力对地表的侵蚀、搬运、堆积所成②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的类型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积地貌:沙漠、沙丘、黄土等③治理沙漠的主要手段:植树种草、防风固沙7 .①黄土高原属于风积地貌,黄土地貌的成因(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壁)是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后的结果。
②黄土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③ 主 要 类 型 :黄土埸[ 、黄土梁、黄土血④黄土地貌地区的综合开发治理利:黄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矿物,有利农作物生长弊:黄土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冲走的黄土河底沉积、淤塞河道,导致洪灾治理: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进行小流域治理;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等8 .雅 丹 地 貌 ( 属于风蚀地貌) 、丹霞地貌、黄土地貌以我国为典型产地命名的9 .五种地貌类型的特点及等高线的特点基本地形海拔高度相对高度等高线特征平原<200 米稀疏丘陵<500 米<200 米较疏山地>500 米>200 米密集、弯曲高原>500 米顶疏、边密盆地无固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10 .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高寒、缺氧、冻土三大难题,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11 .三峡大坝的选址放弃石灰岩地区而选择花岗岩地区的原因——花岗岩地区地质基础坚硬 水库大坝、高层建筑、铁路、公路都要求地质基础坚硬 )1 2 .典型问题的选址及其理由选址原则理由水库河流最窄处及上游为盆地地形( “ 嘴 ”小 “ 肚 ”大,口袋型洼地的出口处) 但要考虑城镇淹没情况地处盆地峡谷地带,工程量小;水库容量大道路沿等高线坡缓,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道路修建后平稳引水工程有一定的高差( 自高而低)顺 流 而 下 ( 自流)梯田等高线稀疏地区,坡度不超过25° ,离水源近坡缓,水土不易流失;便于灌溉港口海港:海蚀地貌区河港:凹岸水深坡陡能力要求:1、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出所示的地形类型2、 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出山峰、洼地、鞍部、山脊、山谷、陡坡、缓坡等3、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能判断出农业选择、工程选址、旅游开发等具体经济活动。
4、 理解地貌与人类的辩证关系,人类如何合理利用各种地貌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基础知识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微小尘埃组成的混合物3、分层温度变化热量来源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关系散逸层热层( 电离层)随高度升高而矛鬲离子态的气体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极光; 无线电短波通讯中间层( 高空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垂直对流平流层( 同温层)随高度升高而汨鬲臭氧吸收较多的太阳紫外线辐射水平流动高空飞行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地面辐射垂直对流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4、对流层中集中了大部分的水汽与尘埃,它们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5、对流层大气平均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约6.5C ( 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辐射)6、 对流层厚度:夏季较厚,冬季较薄; 热带较厚,寒带较薄 与温度有关)7、水汽、尘埃、二氧化碳对对长波辐射有很强的吸收能力8、有大气“ 保温被”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二、能力要求1、理解大气对地球生命保护的三个作用: “ 防弹衣” 、 “ 遮阳伞” 、 “ 保温被” 2、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以及地面接受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变化规律专题9行星风系一、基础知识1、导致气压变化的直接原因:地表气温变化引起的大气密度变化。
2、风的形成:各地所受的太阳辐射不均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形成了风3、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4、形成大气环流的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海陆间热力差异、地转偏向力5、行星风系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以及位置6、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规律: 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7、主要气候类型的比较 见下页)二、能力要求1、 理解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的示意图 ( 右图)2、能区别高气压系统和低气压系统3、 理解随着太阳折射点的南北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4、理解高原山地气候的气候垂直变化低气压 < - - - - - - - - - - - - - - 高气压- - - - - - - - - - - - - -►低气压收缩下沉膨胀上升收缩下沉风 风高气压- - - - - -- - - - - - - ►低气压v ——-- - - - - 高气压地面受热主要气候类型的比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形成原因大致分布气压带控制下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旱纬度较低,副热带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南北回归线一南北纬30。
之间的大陆中部和西部极地气候终年严寒少雨纬度高,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南北极圈一南北极点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纬度低,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赤道一南北纬1 0 °之间风带控制下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控制南北纬40° —南北纬6 0 °之间的大陆西岸( 以欧洲西部最为典型)气压带风带交 替 控制下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终年IW J温, 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纬度低,旱季受到干旱的内陆信风控制,降水少;雨季,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南北纬10° 一南北回归线之间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润西风控制,降水多;夏季,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南 北 纬30° —4 0 °之间的大陆西岸 ( 地中海地区最典型)专 题 10 季风一 、基础知识1、季风的概念: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2、东亚和南亚季风比较东亚南亚夏季冬季夏季冬季上要:风向东南偏北西南东北zdk中心亚欧大陆印度 低 压 ( 亚洲 低 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太平洋夏威夷高压阿留申低压季风性质湿热干冷湿干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5、 季风对农业的影响:有 利 :雨热同期不 利 :降水过于集中,季节分配不均,容 易 造 成 旱 涝 灾 害 (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南涝北旱)冬季风强盛低温冷害华北地区春旱6、 季 风 加 剧 了 我 国 气 温 的 年 较 差 ( 夏更热,冬 更 冷 ) 。
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较)二 、能力要求1、理解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形成原因专 题 11 台风、寒潮和梅雨一 、基础知识1、 气 旋 、反气旋和锋面是天气系统;台风、寒潮和梅雨是常见的天气现象2、 气旋与反气旋比较气 旋 ( 低气压、低压)反 气 旋 ( 高气压、高压)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示意图金O水平气流逆时针, 四周向中心辐合顺时针, 四周向中心辐合顺时针,中心向四周辐散逆时针,中心向四周辐散中 心 垂 直气流卜 . 升下沉天气现象阴雨晴朗干燥主要实例台风、热带风暴冷性:寒潮;暖性:伏旱3、台风和寒潮台风寒潮形成地区北 纬5° —2 0 °之间的热带洋面蒙古、西伯利亚影响我国的时间夏秋季节冬春季节影响狂风暴雨;缓解旱情低温冷害,杀灭害虫预防台风预报;建立台风防御机制;制定防灾减灾的应急措施寒潮预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制定防灾减灾的应急措施3、 锋面类型比较概念移动方向天 气 状 况 ( 过境后)实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暧气团移动冷f暖气温下降、 气压上升,转晴/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f冷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转晴/准静止锋锋面移动缓慢或长时间在一地方摆动冷三暖梅雨4、梅雨过后,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为伏旱天气.二、能力要求1、 理解台风、寒潮、梅雨、锋、锋面的定义2、 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规律①4-5月,雨带在南岭一代,北方春旱②6-7月,江淮出现梅雨③ 梅雨过后至8 月,江淮伏旱④7-8月,雨带在华北、东北专 题 1 2 人类活动与气候一、基础知识1、全球变暧的现状、危害、原因以及相应对策。
现状:全球变暖趋势明显且速度变快危害:①海平面上升;②全球气候和干湿情况 变 化 ( 高纬度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增加,变得适合温带作物生长;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增发增加,变得干旱,使草原、荒漠面积扩大;中低纬度海区,气温升高,台风频度和轻度增加,台风源地扩展) ;③加剧传染病的流行原因:①人类生产生活中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石油、煤炭、天然气) ;②毁林;③生物的呼吸作用对策:①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 水能、太阳能、风能等) ,提高能源利用率;②植树造林;③加强国际合作2、酸雨的现状、危害、原因以及相应对策现状:全球西欧、北美、东亚三大地区受酸雨威胁危害:①危害生物健康;②破坏生物生存环境( 土壤、淡水等酸化) ;③腐蚀建筑等原因:人类生产生活大量排放硫和氮的氧化物对策: ①加强国际合作: ②改变能源结构, 采用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③提高烟气净化技术3、臭氧洞的现状、危害、原因以及相应对策现状:平流层臭氧减少,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洞危害: ①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②损害生物健康和正常生长;③产生光化学烟雾;④加快橡胶制品等的老化原因:人类生产生活中氟氯堤的泄漏对策:①加强国际合作;②研发氟氯燃的替代品4、城市热岛与雨岛的现状、危害、原因以及相应对策现状:城市中心地区的气温与降水量高于郊区危害:降低人们工作效率;诱发多种疾病;加剧大气污染,破坏自然环境原因: ①人为大量排放热量; ②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 增温强③城市不易散热;④城市高层建筑多,导致局部风速小,通风不良;⑤城市中缺少绿地;对策:①增加城市绿化和水域面积;②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合理规划城巾,提倡绿色生活专 题1 3 水循环一、基本知识1 ,水圈的构成: 水圈的主体——海洋、陆地水的主体——河水、地球淡水的主体- - - - 冰川。
2、水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通过七个环节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3、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① 蒸 发 ②水汽输送 ③ 降 水 ④植物蒸腾⑤地表径流 ⑥ 下 渗 ⑦ 地下径流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主要环节① ② @ @ ⑤ ⑥ ⑦①②③①②③④⑤⑥⑦下垫面海洋、陆地海洋陆地4、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1 )水循环各环节的动力太阳辐射——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地球重力——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 )三类水循环共同具有的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3 )人类目前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地表径流J① 水 库 ( 长江三峡)I②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4 )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海陆间循环5、水循环意义( 1)水 体 的 “ 纽带”、 “ 调节器”、 “ 雕塑家”、 “ 传送带”(2)补充和更新陆地上的淡水资源6、河水补给(1)六种主要的河水补给形式:降水、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2)雨 水 补 给 ( 最主要补给形式)一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冰川和积雪融水补给一径流量则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地区补给类型汛期图例东南降水夏汛XEatHla«aJ'邛「 『-1 1 1 , • • »• • «««*Ti3 1)东北积雪融水、降水春汛、 夏 汛 ( 主汛), 仙1 2 J 4 S • TV•' • ior ifu 2、阅读水循环示意图,说出类型、主要环节、意义:① 三 种类型中最重要的大循环——海陆间循环②比较三种水循环在环节、范围、下垫面条件的区别、三种循环类型共同具有的环节3、阅读P125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图①根据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特征,说出河水主要补给类型②说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特点③说出以冰川和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变化特点④我国西北内陆河流补给类型及冬季断流的原因我国东北地区河流一年两次补给不同之处我国东南地区河流补给类型及径流变化专 题 1 4 珍贵的淡水资源一、基础知识1、水 资 源 概 念 ( 通常):主要包括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2、水资源的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3、世界水资源的分布(1 ) 世界水资源最丰富地区:三大热带雨林气候区( 亚马孙河流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 2)严重缺乏地区:非洲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西亚和中亚、北美洲西南部,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气候特点:炎热干燥)( 3)大洲:径流总量最多——亚洲、人均最多——大洋洲、人均最少——亚洲、单位面积平均径流量最多( 最湿润) ——南美洲、单位面积平均径流量最少( 最干旱)——非洲( 4)国家:径流总量最多的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印度人均最多——加拿大4、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1)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缺水最严重地区①特点:东南多,西北少②调节地区分布不平衡——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③缺水最严重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流域(2)中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①特点:东部季风区的水资源季节变化特点: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西北内陆地区的水资源夏季最多,冬季最少:②调节水资源时间上的不均衡——建立蓄水工程;③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大于南方地区5、水资源危机( 1)现状:水资源危机不仅存在于干旱地区,许多湿润地区水质型缺水现状也II趋严重( 2)原因: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人为因素人口的过度增长,产业的发展;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质污染严重( 3)危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危及国家安全和民族的生存( 4)对策:跨流域调水;修水库;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利用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二、能力要求1、阅读“ 世界七个水资源总量较多国家的径流资源比较表” ,说出世界水资源最丰富国家、人均水资源最多国家.2、阅读“ 世界各大洲水资源” 表格,说出世界径流量最多的大洲——亚洲;最少——大洋洲I ; 单位面积径流量最多——南美洲3、通过分析有关材料,说出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自然原因: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均径流量少;人为原因:工农业发展较快,人口增长较快,污染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4、黄河断流专 题 15海洋一、基本知识1、洋流概念:海洋表层海水常年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2、洋流的分类:按水温划分:暖流:水温高,一般为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水温低,一般为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按成因分:风海流、密 度 流 ( 直布罗陀海峡) 、补 偿 流 ( 秘鲁寒流)(1)风海流一一大气运动和行星风系是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 主要成因类型)(2)密度流一一温度、盐度的不同造成海水的密度差异从密度小的海区流向密度大的海区( 3)补偿流一一某海区海水减少时,相邻海区海水流过来补充水平补偿流、垂直补偿流( 涌升流、沉降流)3、洋流分布模式① 热 带 、副热带海区一一顺时针②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一一逆时针③南极大陆外围海区一一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海区一一季风洋流( 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4 、世界洋流分布(1)中、低纬度大洋环流( 以副热带为中心) 一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东岸暖流、西岸寒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为中心) 一北太平洋、北大西洋,逆时针一东岸寒流、西岸暖流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以赤道为中心) 一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 逆时针;夏季盛行西南风,流向相反4)南极绕极环流一西风漂流( 南纬30 〜60 海域) , 纬度更高的极地东风漂流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一一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摩尔曼斯克一一北极圈内不冻港(69°N)②渔场分布寒暖流交汇——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涌升流( 补偿流) ——秘鲁渔场③海洋污染——加速海区污染物净化;扩大海区的污染范围④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流——速 度 快 逆 流 ——速度慢6、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海区水温存在着西高东低的现象 1 ) 厄尔尼诺①含义: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偏高的现象以及由此引起气候异常的事件②成因:东南信风减弱一 t 南赤道暖流减弱―一秘鲁沿海涌升流减弱③对气候的影响:太平洋西部一一干旱,台风减少太平洋东部一一暴雨、洪涝灾害,鱼类大量死亡( 2 ) 拉 尼 娜 (La Nina)①含义:指太平洋东部海水水温比正常年份还要低的现象②对气候的影响:太平洋西部一一暴雨、洪涝灾害,台风增多太平洋东部一一干旱7、海底的矿产资源( 石油、天然气) 主要分布在大陆架。 8、海洋空间包括:海面、海底、海洋水体和海岸地带9、海洋权益①海洋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意义:交通价值、资源价值、军事价值②海洋的政治地理空间划分:领海:宽度——12海里沿海国享有全部主权专属经济区: 领海基线起200海里, 在领海之外连接领海的海域 沿海国对海域内的自然资源享有专属权及其管辖权, 他国享有海上航行、飞行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公海:专属经济区以外广大的海域任何国家对公海都不拥有主权二、能力要求1、比 较 《 行星风系图》和 《 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分析洋流成因,说出洋流类型2、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说出洋流名称、概括分布规律①热带和副热带海区、②北半球中高纬海区③南半球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海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