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物品清洗消毒灭菌指南(试行).doc
10页保健院清洁消毒与灭菌一、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一〕凡是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用后必须集中归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规范处理,科室不得自行处理,消毒供应中心对科室自行包装下送的物品包有责任拒收并重新作为污物回收后进行规范处理.〔二〕被朊病毒、气性坏疽与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或/和灭菌后再进行规范处理. 〔三〕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方法.〔四〕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五〕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一〕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4.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二〕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1.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源传播疾病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或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三〕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1.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2.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3.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4.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5.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常用物品清洁、消毒、灭菌方法汇总表〔一〕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方法〔一用一灭菌〕灭菌对象清洗与清洁方法灭菌方法注意事项1.一般科室常用器械如各类镊、剪刀、钳、盘、盒罐、碗、开口器、持针器、舌钳、导管、穿刺针、介入器械、活检器械、各专科器械包等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规范处理1.压力蒸汽灭菌2.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明显血液、分泌物污染的器械使用科室应立即进行冲洗或擦拭后保湿〔禁用N S擦拭〕,放入专用器械回收箱内密闭保存2.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的物品〔如油剂、粉剂等〕干热灭菌法或使用小包装成品包装一经打开,有效期≤24小时3.盛装酒精或碘伏消毒液的玻璃瓶弃掉剩余消毒液,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压力蒸汽灭菌每周灭菌后更换2次4.各种手术室、新生儿室、产房等用后布类一用一清洗,用后由洗浆房回收清洗,然后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包装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感染性病例使用的布类应集中密闭包装,标识清楚,单独转运、清洗、消毒5. 各类纱布类、棉球类纱布类、棉球类为一次性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或使用小包装成品包装一经打开,有效期≤24小时6.手术用器械与物品如各类手术器械包〔盒〕、手术缝线、精密锐利手术器械〔刀、锯、眼科、耳鼻喉科、显微外科与各专科精密器械〕麻醉器材、各种导管、外科手术刀具、整复手术材料等1.机械清洗或手工清洗2.复杂与管腔器械使用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清洗3.镀铬器械、眼科精细器械不适宜采用超声波清洗1.压力蒸汽灭菌2.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3.眼科精细器械依据产品说明选择压力蒸汽灭菌或低温等离子灭菌1.一次性无菌物品不得重复使用2.所有手术缝线不允许重复灭菌3.严禁使用戊二醛浸泡灭菌锐利器械与手术缝线4.卡式快速灭菌仅限紧急应急时使用7.植入性产品植入性产品一次性使用1.压力蒸汽灭菌〔同时生物监测,合格后放行〕2.根据厂家要求进行紧急情况用5类化学指示物,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二〕医疗器械和物品的清洁消毒方法〔一用一消毒〕消毒对象清洗与清洁方法消毒方法注意事项8.体温表流动水清洗、擦干75%酒精浸泡≥30min消毒液每日更换,浸泡盒保持清洁,加盖密闭9.止血带〔压脉带〕1.流动水清洗、消毒、晾干2.一次性止血带不得重复使用用后回收,送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后,分装成小包装备用各科室依据病人数量,有计划地领取,保障一人一用一消毒10.可复用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罐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湿化液用灭菌注射用水,每天更换11.可复用氧气湿化瓶、氧气连接管、氧气面罩、麻醉喉镜片等1.清水吸洗吸引管内残留吸液2.流动水清洗、晾干〔擦干〕3.一次性呼吸气囊、麻醉面罩、吸氧、吸引、口含嘴、引流装置等不得重复使用4.离心机管的清洁按照设备维护保养说明进行5.有水垢,可用食醋〔白醋〕少量浸泡1-2min即可除去1."第11、12项"物品应送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2."第13、14、15项"物品先清洁再用有效氯含量≥500mg/L加盖浸泡消毒30min3.配备有便器清洗消毒机时则按机器说明进行操作4.离心机管的消毒按照设备处置说明进行1.不同物品分类浸泡,浸泡容器固定专用,标识清楚2.浸泡后的物品,清水冲洗,晾干备用,密闭保存3.有效氯消毒液现用现配,含量需用G-Ⅰ浓度试纸检测,必须达到规定浓度12.雾化器与连接管、各种口含嘴、离心机管等13.吸引瓶、瓶塞连接管、引流瓶等14.血压计袖带、擦手小毛巾、各类小布袋等15.各类容器、尿壶、便器、污物桶等16.可视喉镜流动水冲洗擦干接触主机部分采用75%酒精擦拭,接触患者部分用邻苯二甲醛或戊二醛加盖浸泡5—10min浸泡后用灭菌注射用水冲洗干净,无菌巾擦干备用〔三〕医院环境与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消毒对象清洗与清洁方法消毒方法注意事项17.空气1.非洁净房间每日开窗通风2.洁净房间通过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3.室内回风口过滤网、上排风口和各类空气消毒机维护、保养、清洁由医学装备部按照规定或说明进行1.非洁净房间可采用人机共存式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消毒,无人状态下可用紫外线消毒器消毒2.洁净用房采用空气洁净技术3.各类空气消毒机滤网更换与消毒由医学装备部进行1.各消毒器表面保持清洁,如有明确污染用75%酒精擦拭消毒2遍,由科室完成2.空气洁净设备和空气消毒设备各过滤器、过滤网的清洁、消毒、更换由医学装备部依据国家相关规范执行,并有记录18.血压计、听诊器、各类导线与仪器外表面随时保持清洁75%酒精擦拭2遍,作用3min1. 感染高风险科室每日消毒,多重耐药菌感染、特殊感染病例每班消毒2.一般科室每周消毒,受污染时随时消毒,床单元终末消毒3.暖箱内保湿水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19.患者床单元:如床、床头柜、桌子、椅子、柜子、热水瓶、呼叫器、输液架、床旁诊疗仪器等1.每日湿式清洁2.不同患者床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抹布,一床一巾一更换3.不同物品间的抹布应彻底清洁或更换1.配制有效氯含量为500mg/L消毒液擦拭30min后,再用清水擦拭2.多重耐药菌感染、特殊感染患者的处理流程见我院"医院感染管理手册"20.各物体表面与地面如:暖箱、新生儿辐射台、轮椅、各类推车、各台面、病历夹、水龙头等21.患者床上用品、工作服、病员服洗浆房回收清洗热力清洗消毒1.多重耐药菌感染、特殊感染患者用后物品单独收集、标识清楚:科室、物品名称与数量、感染类别等2.遇有特殊感染病例污染的一般物品可以直接作为感染性医疗废物妥善收集,交由市医疗废物回收中心处理3.有明确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单独回收,与时清洗消毒22.枕芯、棉絮、床垫定期更换,遇污染与时更换紫外线双面照射30-60min或暴晒6小时或床单元消毒机消毒,时间按产品说明23.病房窗帘、隔帘、屏风常规每季度清洗,有污染与时清洗、消毒热力清洗消毒 24.卫生洁具清洁擦拭用抹布、小毛巾等用后与时清洗、消毒,悬挂晾干或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处置按照污染程度使用不同剂量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冲净晾干分区使用拖帕、地巾〔四〕各类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方法消毒灭菌对象清洗与清洁方法消毒与灭菌方法注意事项25.腹腔镜、膀胱镜、关节镜、胸腔镜、脑室镜、宫腔镜等腔镜与附件〔灭菌水平内镜〕1.所有腔镜都必须拆卸到最小单位进行清洗2.按照最新规范在流动水槽内手工清洗、酶洗、清洗、干燥3.内镜孔道必须刷洗并高压水枪充分冲洗4.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的必须按照要求先进行手工清洗5.内镜附件按照规范在流动水槽内手工冲洗、超声清洗机中加入酶洗液超声清洗5-10min、高压水枪冲洗、高压气枪吹干6.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灭菌水平的内镜与附件:1.压力蒸汽灭菌2.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3.环氧乙烷灭菌4.2%戊二醛加盖浸泡≥10小时灭菌水平的内镜与附件:1.一用一灭菌2.胆道镜不宜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方法26.内镜附件:活检钳、高频电刀、导丝、网篮、导管、细胞刷、异物钳、圈套等27.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喉镜、鼻腔镜、胆道镜、支气管镜等〔消毒水平内镜〕消毒水平内镜:1.2%戊二醛加盖浸泡≥10min,当日内镜终末处理加盖浸泡消毒≥30min2.全自动内镜消毒器消毒按产品说明书消毒水平内镜:1.清洗用具一用一消毒2.清洗纱布一次性使用3.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28.其它:口含嘴、注水瓶、连接管、吸引管、吸引瓶等按照规范在流动水槽内手工冲洗〔酶洗、清洗、干燥〕有效氯含量500mg/L加盖浸泡≥30min可复用口含嘴一用一消毒;吸引器连接管等每日消毒更换〔五〕皮肤粘膜消毒方法消毒对象清洗与清洁方法消毒与灭菌方法注意事项29.工作人员手1.手部有可见污染时应洗手后进行卫生手消毒2.手部揉搓≥15秒,步骤为:内外夹弓大立腕〔每步≥5次〕.3.外科洗手:摘除手部饰物,指甲长度不超过指尖,用适量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流动水冲净,无菌毛巾擦干1.无肉眼可见污染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2.外科手消毒:取适量免洗外科手消毒液均匀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取液量、揉搓时间与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1.戴手套不能代替手消毒2.外科手消毒应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之间、手套破损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全步骤3.在整个外科手手消毒过程中保持双手位于胸前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30.手术部位皮肤病情允许:术前2日连续沐浴,清洁皮肤;病情危重者:采用床上局部擦浴,彻底清洁术野皮肤1.0.5%碘伏消毒液涂擦2遍,作用≥2min2.2%碘酊直接涂擦皮肤,待干后75%酒精脱碘3.75%酒精直接涂擦皮肤2遍,作用时间3min1.皮肤消毒时应从切口中心部位由内至外螺旋形涂擦,不得留有盲区2.消毒范围:手术部位:以切口中心点直径≥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