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华饮食文化2[精选].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u****
  • 文档编号:190296444
  • 上传时间:2021-08-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4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爱课程网络课程”大作业班级: 姓名: 学号:课程名称:中华饮食文化作业题目:筷子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饮食文化的影响摘要:筷子,看似简单的两根长形条棍,在中国却已历经了几千年的打磨、历炼及演变,作为一种独特的存在,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筷子称谓由来、使用方法、禁忌等构成了独特的筷子文化,几千年来筷子在饮食文化上的发展演变几乎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筷子文化的传承发展足以窥见到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关键词:筷子 筷子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筷子文化在中国也上演了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饮食文化及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异,单从吃饭用具上来看,中国人吃饭使用筷子,西方人进餐用刀叉,各有各的习惯刀叉和筷子,别看这两者只是小小的进餐用具,却大大地反应了东西方人进食习惯的不同,以及东西方人生活观念的不同东西方饮食文化沿承至今,各有之特色细究我国的饮食文化,筷子文化占据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筷子的使用,不仅解决了我国几千年来的饮食用具问题,同时也反应了中国人注重力求万事万物合于自然之理,即“合乎之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筷子,别看只是两根细细的长木棍,从饮食文化的角度来讲,它对我们的影响无处不在作为一种进餐工具,筷子除了影响我们的饮食之外,其包含的文化内涵更值得我们深究、了解、继承和发扬然而,近些年来,筷子文化在我国的年轻一代中似乎并没有得到完整的继承及发扬,相反地,在不知不觉中,筷子文化正慢慢地在流失该如何挽救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去深思下面就这一问题来浅谈个人一些微不足道的见解1.筷子的称谓由来我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使用筷子历史悠久,以筷子进餐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筷子的名称在古代并不叫“筷”,而是叫“箸”或“梜”或“筯”在中国先秦文献中称为“梜”,有时作“筴”;秦汉时期叫“箸”;隋唐时期又称为“筋”,意为“助人就餐之工具”《韩非子・喻老》云:“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饰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此外,在《史记・宋微子世家》、《淮南子・说山训》、《论衡龙虚篇》、《新书连语》等文献中均有“纣王象箸”的说法到了宋代才开始有“筷子”的称呼,也有说始于明代为何又改“箸”、“筯”为“筷”呢?古人讲究忌讳,因“箸”、“筋”皆与“住”谐音,听感上有“停滞不前”的意思,不符合人们祈望兴旺发达的民族心理,故谓不吉利之语,特别是行船,更是讳言。

      明代陆容《菽园杂记》说:“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以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故反其意改“住”为“快”,加之,这物件多以竹子为材料的,所以又在“快”字头上冠以“竹”头,而名“筷”,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筷子文化筷子是中国的一大发明,比起西方人的刀叉餐具,筷子使用起来要灵活便捷得多,凡是手指能做的动作,筷子都能,能夹、能戳、能撮、能挑、能扒、能拿、能剥,灵活无比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比较起来,西方人大概到十六世纪才发明刀叉,但刀叉又哪能跟筷子相比呢?”筷子作为一种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代表着一种文明气息筷子文化以其不朽的品格,成为华夏文化里的一只奇葩今天的筷子,已经不单作为一种就餐工具,更是代表着一种文明的气息及独有的文化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筷”与“快乐”的“快”谐音,因此,筷子也成为人们礼品馈赠的佳品——象征着人们对快乐幸福生活的向往筷子的制作工艺的日趋精美更使得筷子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成为了研究、欣赏、馈赠、收藏相结合的艺术品在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在民间传说或民间风俗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上,都能找到筷子的文化踪迹。

      关于筷子的民间故事有如“一双金筷一条命”“柳筷奇案”“铁筷王闹婚”等关于筷子的谜语像“兄弟双双,身子细长,只爱吃菜,不爱喝汤”“小足圆圆头四方,进进出出总成双,日里人捉两三次,夜里罚站到天亮”等等关于民间风俗既有“用乌木筷医喉痛、用紫檀木筷治肠胃”的说法,还有在北方大部分农村的新婚之夜,定要在洞房的地上扔几双筷子,意为“快生贵子”,图个吉利之意筷子的书法也很别致,竹筷(俗称筷笔)乃万笔之祖,后筷书渐渐衰落,直到解放初,有些地方仍有用筷子写字的,称之为筷子书细究筷子的外形构成,不难发现其实筷子结构本身也蕴含了《易经》文化作为群经之首,《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提起它,让人不免有种神秘莫测或者晦涩难懂的印象,但是筷子本身结构却把它阐释得形象可人,惟妙惟肖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两根筷子的组合就像一个太极,主动的一根为“阳”,从动的另一根为“阴”;在上的那根为“阳”,在下的那根为“阴”,这就是两极之象细看筷子,一头方一头圆,方的象征着地,圆的象征着天,在中国的八卦文化里,方形属坤卦,圆形为乾卦,如此形成乾坤之象手拿筷子,用筷头夹菜,坤在上乾在下,和顺畅达,吉祥之象筷子的制作材料种类多样,这就是变易,尽管材料多变化,但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的情况始终未变,这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易。

      简易、变易、不易,这体现于《易经》的三易之理中⑦4从筷子文化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筷子文化只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小部分,然而,从我们对筷子文化的“窥视”中,不免让人对如何继承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产生担忧就像筷子的历经过程一样,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扬弃,已经深深融入中华子孙的思想及行为规范之中,但是近些年来年轻一代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受多元文化冲击的现实,又让人们担忧,新一代的成长能否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这涉及到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筷子文化源自饮食文化,大部分体现于家庭饮食之中,该如何继承筷子文化,笔者认为,将其与家庭教育融合起来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细究起来,筷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实也属于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当今社会,为什么产生越来越多的“崇洋媚外”现象,或是引发了青少年丢失祖国传统文化的危机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现代家庭的很多父母没有重视传统文化,或是父母本身也有“嫌弃祖国传统文化”故而“崇洋媚外”的怪现象家庭教育重在言传身教,父母本身的文化素养如何,在教育子女过程的初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文化偏向”意识,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地也会影响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否。

      筷子的使用规则要求执筷子既要方便、灵活,还要牢靠、雅观看一个人持筷、用筷便可知他的出身教养、品格个性以及脾气涵养、行当职位等,深言之,就是一个人的用筷礼节就能体现出他的家庭教养加之,就筷子本身使用结构而言,其暗含“一曰要直,二曰要齐,三曰要和”的为人处事道理,若为人父母的将这些传统道理加以仔细揣摩,就不难看出这与我们传统道家思想提倡的“大和”思想不谋而合了,由点带面,由表及里,一举多得,一顿饭的时间,即让孩子了解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又让他们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岂不乐哉?由此,重视筷子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就变成了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了这样一来,一个看似比较宏观的国家传统文化继承问题,就细化到每一个中国家庭的教育问题上了当然,在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家庭环境过程中,也要发挥学校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阵地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而教师作为传统文化传播主体,除了要充分掌握利用好传统文化载体——文本的讲解与教学外,也要求教师从理论上准确把握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内在气质,还要求从实践中掌握或搜集大量的素材以作说明和论证,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怎样将“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影响转化于有形的文字讲解从而准确地传达给学生才是关键所在。

      对于学生在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选择性上的盲目性,教师能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指正,从而更深一层地懂得怎样用传统文化弥补多元文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传统文化继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重视家庭和学校的作用,社会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开设“家长课程”以改变中国传统的典型家长制教育方式的缺陷,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各种媒介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养成全社会对传统文化关注和学习的风潮在这一点上,一些电视节目如“百家讲坛”“说文解字”“国学堂”等就涵盖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精神,引领了中国百姓的文化品位新潮流,也起到了普及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注释参考文献[1] 蔡德贵,田辰山.三极世界文化差异(上)——筷子、手指和刀叉的视角[J].东方论坛,2007(2).[2] 马红梅.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J].大众科学,2007(9).[3] 高成鸢.筷子与中国饮食文化[J].科技潮,1999(3).[4] 崔普权.名人与筷子[J].北京档案,2000(11).[5] 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王明德,王子辉.中国风俗文化集萃——中国古代饮食[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7]杜莉.西方饮食文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