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 孟子二章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61839220
  • 上传时间:2018-1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孟子二章》教学设计教材说明:《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这两篇短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不无关系章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双重否定,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固国不以……威天下不以……”层递排比,更有气势章二开首列举历史人物,用的是并列排比;而“人恒过……”用的则是句式排比足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两篇短文中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蕴藉闪烁着哲理的光华教学设想:这两篇短文的注解也很丰富,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来大致疏通文意基于教材特点,我想在教学中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来品味排比、句式整齐等修辞的表达效果,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难点语句的文意和了解作者的主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品味语言特色,背诵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2、理解“人和”思想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理清“人和”与“得道”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教学重难点:反复朗读,品味语言特色,背诵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由学生介绍孟子(关于孟子的地位、主张、著作特色、时代背景):孟子,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 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也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节用爱人的思想,主张轻徭薄赋,征发徭役要不违农时仁政”的基础是“制民之产”,让老百姓有生活上的基本保障, 但仁政的核心是政治方面的重民孟子具有古代民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思想他反对暴政,称历史上的暴君为独夫民贼,赞成“汤放桀”、“武王代纣”的正义行动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二、完成预习检测,疏通文意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案(预习检测),如遇有不懂的词句翻译,可以小组内商议解决,或提出由全班同学商议释疑三、研读课文,品析语言,了解孟子思想:1、老师范读课文(或放范读录音),然后请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孟子的主张?(人和 施道)2、“人和”与“施道”之间是什么关系?(可以追问:怎样才能做到“人和”?)请大家结合课文,用原文和现代汉语结合来谈谈作者是怎样来论述“人和”“道”的? (教师引导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背诵课文,加强解释某些词语的意思:如“域民”的“域”“界”“威”“兵革”等词语)3、品析语言孟子一生游历各国,长于论辩,除了说理严密外,他的语言也很有特色老师范读“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等语句,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赛读、评读来体会语言的特点在朗读的基础上由学生来评说本文的语言特点层递排比,富有气势加强肯定的语气,强调“得道”的重要性如果学生说不出,还可让学生将文中的双重否定句改成肯定句式,反复朗读,比较它们的不同。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双重否定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地利条件的优越强调地利不如人和)四、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五、小结:可由学生进行小结,谈谈学完这篇课文之后的收获如:掌握了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积累了一些名言警句,了解了孟子的一些主张等六、拓展:你能说出有关“和”的成语、俗语或典故吗?“和”字在当代社会又具有了怎样的新内涵?板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地利<人和 孟子主张 得道(施行仁政)学生介绍孟子完成检测,疏通文意 “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则 “多助”,“多助”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 《陈涉世家》或者: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到了取信于民 《曹刿论战》参考:成语有“和气生财”、“一团和气”、“和气致祥”、“和衷共济”等;俗语有“家和万事兴”;典故有“将相和”等在当代社会,“和”字不仅仅是指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而且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理解内容而本篇课文注解丰富,所以,让学生提前自学课文,以完成预习检测来疏通文意预习检测还可以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本环节中的设计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孟子的主张学生通过朗读一般都能提炼出“人和”或“得道”,当学生提出后,可以追问,为什么“人和”这个词重要,然后,让学生梳理“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人和”与“得道”之间的关系在梳理这些词语之间关系的过程中要求用原文和现代汉语相结合来表述,可以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并背诵课文,积累名言警句本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是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文言文,融会贯通设计意图:由学生来小结自己的收获,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目标:1. 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2. 在引导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名言警句 3. 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在引导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名言警句教学难点: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导入:讲述“史上最牛校长”小故事绵阳安县桑枣中学校长,汶川地震后被称作“史上最牛校长”的叶志平,他是个英雄:从1997年起,多次将学校一栋没有验收的教学楼加固;2005年起,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5·12地震后,该校90多位教师、2200名学生全部冲到操场,用时1分36秒,全校师生无一伤亡……在今年的汶川大地震中,死亡近九万人,因校舍倒塌而死亡的学生更是那些父母心中的永远的痛但这位校长却能让一所本不坚固的校舍在地震中保全下来,学生教师无一伤亡,这位校长除了责任心外,还有什么意识呢?(忧患意识)  古语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提醒人们要常存忧患意识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也是如此,而这个道理在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早已进行了深刻的阐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完成学案(预习检测),疏通文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读课文,边翻译,如有不理解,小组商议,或提请全班同学解决第三小节“人恒过,然后能改……”由于内容在理解上有困难,所以在预习检测上没有练习,留待课堂上学习。

      三、研习课文,朗读品味语言,理解内容:1、请学生先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2、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孟子》意语言上的特色: “排比铺陈,气势充沛,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形成不可阻挡之势”,这一特点在本章开头就有明显体现,请同学们读列举这六位名人的语句,看是否读出这种气势,并思考:列举这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3、学习第三小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一小节A、过渡:作者列举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点,同学们刚才用自己的话概括了,其实作者在文章中有语句概括了他们的共同点,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语句,并大声朗读B、一开始学生朗读时的节奏和重点可能把握不准,教师可范读:……必先苦/其心志”,并分析:“苦”字要重读,一个人在使他的内心受苦,经受住磨练后,就可以锻炼出稳重的性情,所以“苦”字要中重读学生朗读,并谈自己的理解劳”字要重读,一个人在使他的筋骨劳累后,可以锻炼出健康的体魄一个人在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后,可以造就他坚强的韧性一个人在使他资财缺乏,经受贫困之苦后,可以帮助他树立正确的钱财观一个人在使他做事不顺,经受困苦后,可以造就他不屈的斗志C、让学生当堂背诵这一小节。

      可以在黑板上只留下“苦、劳、饿、空乏、行拂、所以”等词语,引导学生背诵4、第3节的翻译理解都是难点,尤其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先有节奏的朗读,然后两两结对,一人读原句,一人翻译然后设置几个问题辅助理解提问:A、为什么人在犯错以后才能改正?(经过了主观思想斗争)B、文中哪句话是形容这种斗争的情形的?(困于心、衡于虑)C、这种思想斗争的情况可以通过什么来了解?(色、声)教师归纳:由此可见,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观点,不仅重视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强调人的主观因素D、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可以设想: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誎的臣子,那国君就会怎样?(胡作非为,独断专行……)国外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那国君就会怎样?(安于享乐,骄奢荒淫……)如果这样,那国家必将怎样?(灭亡)所以,国君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得怎样?(用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E、作者写这一节的作用是什么?思考、回答为了从个人与国家两个方面正反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赛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背诵的程度。

      6、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四、学生小结学完本篇课文后的收获五、拓展:同《论语》一样,《孟子》语言的生命力更强,其中大量的语言转化成今天的格言、成语和俗语这里收录几条,供学生借鉴板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 个人(正)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评测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新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变色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热爱生命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件 新人教版.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热爱生命》课件 新人教版.ppt 心脏超声形态学基础1.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那树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6《公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庄子》故事两则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地下森林断想》课件 新人教版.ppt 2018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板块二六向量小题三招搞定课件理.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鱼我所欲也》课件 新人教版.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概述及资金时间价值.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公输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力与运动第四讲万有引力与航天课件.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