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善盟文化发展报告.doc
15页阿拉善盟文化发展报告“十一五”以来,我盟文化事业建设工作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拥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丰富文化资源的阿拉善不断推进文化建设,使世代传承的文化财富成为我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巨大动力 一、阿拉善盟文化发展概况和主要成绩(一)、文艺精品层出不穷阿拉善盟艺术创作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始终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原则,努力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制作精良、艺术精湛、特色浓郁、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打造了民族艺术品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十一五”时期,我盟艺术创作演出事业以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为龙头,统筹规划、加强指导,涌现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精品力作成功策划、编排了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建国60周年、建盟30周年大型晚会演出活动大型歌舞晚会《大漠之歌》、《神奇的阿拉善》在全区分获金奖和银奖2009年,精心组织、策划、排演了阿拉善民俗风情旅游歌舞晚会《金帐盛宴》,在我盟旅游景点推出,成为对外展示阿拉善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2010年,为庆祝建盟30周年排演的大型民族音舞诗画舞台剧《天赐阿拉善》成功在金色胡杨音乐厅进行了汇报演出额济纳旗乌兰牧骑和阿右旗乌兰牧骑分别在第五届和第七届全区乌兰牧骑艺术节中荣获金奖除创作上演一批大型歌舞晚会外,我盟专业艺术团体还在不同时期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舞蹈、器乐、声乐作品并在全区、全国获奖阿左旗乌兰牧骑获全区“十佳”乌兰牧骑称号,额济纳旗和阿左旗乌兰牧骑分别被评为全区一类、二类乌兰牧骑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事业的物质载体,是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一系列发展文化事业政策的出台,我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十七大以来,盟委、行署从“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新高度,把文化作为提升我盟综合竞争力和重塑地区文化形象的重要内容来抓,对文化设施进行了大投入、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完善先后实施了盟传媒中心、盟文体中心、盟博物馆、盟图书馆、金色胡杨音乐厅,盟歌舞团、群艺馆综合楼、阿右旗广播电视大楼、乌兰牧骑大楼,额济纳旗广电大楼、额济纳旗文化活动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了盟、旗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让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共享优质文化信息资源;完成了24个苏木镇文化站和155个“草原书屋”建设工程。
全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必将会增强各文化单位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和文化服务能力,健全城市文化功能,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娱乐性有机统一,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工作内容,创新形式,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服务深入持久地开展“三下乡”活动,坚持为农牧民送戏、送书、送电影院、送科技、送文化知识全盟“一团三队”每年下基层演出近1000余场,受益群众性达10余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农牧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农牧区电影放映工作每年在1000场上,阿左旗电影管理站、阿右旗农村电影放映队多次荣获“全国农村地区电影放映工作先进集体”、“优秀农村电影放映队”等荣誉称号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成立了夕阳红艺术团、心连心艺术团等10余个社区文艺组织;推出了各具特色、不同主题的广场文化、假日文化和社会文化活动;连续多年举办了阿拉善盟春节文艺晚会、马头琴大赛、民歌大赛等文化活动我盟各级文化部门从实际出发,承办的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大型的第六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额济纳旗胡杨文化旅游节、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节、阿左旗奇石节等重大节会的文化活动,受到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增强了地域文化的凝聚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了阿拉善的知名度。
四)、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成效显著我盟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盟博物馆、阿右旗文物所、额济纳旗文物所先后开展了2次文物普查工作文物保护“四有”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盟、旗、 苏木(乡镇)、嘎查(村)四级文物保护网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截止目前,我盟现有定远营古城、居延遗址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广宗寺、曼德拉山岩画等22处自治区级文保单位,旗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2006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我盟试点,2010年普查结束并于4月份完成验收,全盟共普查文物点1270处(阿左旗395处,阿右旗525处,额济纳旗350处)其中,新增文物点910处(阿左旗335处,阿右旗404处,额济纳旗171处),复查360处(阿左旗60处,阿右旗121处,额济纳旗179处),消失文物点18处(阿左旗5处,额济纳旗13处)经过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基本摸清了我盟文物资源家底为更好的保护定远营古城、居延遗址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定远营古城和居延大遗址保护规划目前正在制定中在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我盟也十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阿拉善盟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阿拉善民歌、服饰、养驼习俗、烤全养技艺、地毯织造技艺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中蕴含着阿拉善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各族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我盟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于2005年启动,开展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记录整理申报工作,现有6个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1个项目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4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56人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一系列申报工作的成功开展对保护和利用好我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构建和谐阿拉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文化市场蓬勃发展我盟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按照建设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的要求,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文化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市场统一启用了“12318”举报专线,聘请了社会各界人士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为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提供了条件文化综合执法部门不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开展了“扫黄打非”、出版物市场、网吧市场、娱乐场所阳光工程、音像市场、集中执法季、奥运保障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从盟到各旗建立健全了文化市场管理机构,配备了设施、设备,文化市场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文化单位活力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盟把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加快人才结构优化,提高队伍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内部活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以专业艺术团体为重点,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我盟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通过内部搞活,安置现有人员,招聘新演员等改革措施,调动和发挥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内部活力和竞争力,出效益、出精品,建设出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演出队伍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岗位体系并通过确定岗位结构,实现了在总量上对岗位和人才结构宏观调控,优化了人才资源配置和结构,基本形成岗位设置科学、结构层次合理的岗位体系;建立了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形成了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改变原有单一的固定用人方式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力度,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适应文化事业发展新形势,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结构,理顺管理体制,保证服务质量2007年,阿左旗结合文化系统事业单位结构设置现状,完成了文化系统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七)、广播电视宣传事业迈上新台阶阿拉善盟广播电视宣传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严守党的新闻宣传纪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全盟的两个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广播电视工作围绕盟委的中心工作,抓好战役报道;围绕经济工作重点,抓好重点报道;围绕重大典型,抓好系列报道;围绕改革开放的新事物,抓好现场报道通过正确舆论引导,把蕴藏在各族群众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和调动起来,达到了团结、稳定、鼓劲的目的近年来,我们还稳步推进了新闻宣传的改革,各级广播电视台(站)从增强宣传效果、提高节目质量、改进节目形式、扩大节目容量入手,使广播电视自办节目更加贴近了群众,贴近了实际阿拉善电视台实现了“天天上汉语新闻”,如今,阿拉善盟的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信心越来越足,步伐愈来愈坚定 二、文化发展中总结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发展中总结的经验1、坚持促进文化发展同促进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经济社会的发展缺乏智力和道德的支撑,是缺乏生命力的不可持续的发展只有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把它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使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共同发展,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努力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2、坚持政府引导同文化发展相结合十七大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昴扬向上文化建设应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合力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际考核内容,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3、坚持挖掘、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同进行文化创新相结合30年来,我盟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使得独具民族特性的文化得以散发光辉通过一系列民族民间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喜爱我盟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习者。
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推出更多既有丰厚文化底蕴,又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本质、符合群众审美要求的文化精品要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要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对台文化交流,做大做强文化品牌要着力推动文化建设与科技进步相结合,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发展高端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4、坚持文化体制改革同发展文化生产力相结合文化事业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加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建立健全以培养、使用、激励、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要配齐专职文化干部,形成一支由专业文化工作者、苏木乡镇专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