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洞悉逻辑漏洞:世事无绝对.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25171096
  • 上传时间:2024-02-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3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世事无绝对”:不"致的逻辑谬误第一大类:不一致的谬误指的是,某一项言论或者思想做不到自圆其说就是所谓的“自己和自己打 架”• 谬误一: 自相矛 盾 ,同一时 间肯定 又否定同一件 事情• 谬误二 :自我 推翻 ,如果一 个说法 虽然不含有也 不隐含矛盾 ,当假设 它 为真时,却又能推出它为假• 谬误三: 双重标 准 ,错误地 使用不 同的标准去看 待事物与“中国的首都是广州”这样的事实性错误不同,逻辑谬误指的是一种思维 方式上的错误因 为逻辑谬误的种类繁多,为 了便于学习掌握,我 们把所 有的谬误分为四个大类,分别是:不一致、不相干、不充分以及不当预设本章内容】这一节课,我们先来介绍第一种,也就是“不一致的谬误” 不一致的谬误可以说是四大类谬误中最严重、最不能为我们所接受的一类 了不一致的谬误,指的是某一项言论或者思想做不到自圆其说,也就是 所谓的自己和自己打架接下来,我 们会具体介绍三项不一致的谬误,分别是自相矛盾、自我推翻 与双重标准我们首先从自相矛盾的谬误开始自相矛盾的意思是,同一时间肯定又否 定同一件事情与此相 关的成语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位楚国商人吹 嘘自己有一个坚不可摧,“没有东西能刺穿的”盾,和一个无坚不摧,“能刺 穿任何东西的”矛。

      试想一下,假设坚不可摧的的盾真的存在,那就意味着 不存在一个无坚不摧的矛回到故事开始,商人的吹嘘其实可以翻译为 世界上既存在一个无坚不摧的矛,又不存在一个无坚不摧的矛很明显 这个逻辑矛盾是任何理性人都无法接受的通过以上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一个说法含有或者暗含“既肯定你 又否定你”的意思,那便是犯了自相矛盾的谬误一般来讲,我们不可能会 说出像是“天在下雨并且天不在下雨”、“中国首都是北京又不是北京”这类 明显的矛盾语句,但我们也许会说出一些暗含自相矛盾的说法而不自知 比如下面 这个事 例就 是如此 美国最 高法 院曾在 1989 年作出 一项判决, 认为燃烧美国国旗是一种言论表达的方式,州政府不应该禁止人民用这种 方式表达意见这个判决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美国 的退伍军人协会,他 们对这一判决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严 厉到什么程度? 该协会的一位会员登上一个叫《 今日》的 电视节目,声 称法院的判决完全 弄错了,我 们应该立法禁止人民燃烧国旗才对于是,节目主持人问这位 会员:“国旗究竟象征着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国旗?”会员回答说:“国 旗象征着这个国家的人有权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个回答,便是犯了自相矛盾的谬误在 这位会员心中,既 然国旗象征着 国民有权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如果他们就是想以燃烧国旗的方式来表达意 见,你又有什么理由阻止他们?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说法若想拥有最 基本的说服力,首先就是要避免自相矛盾如果这位会员真的相信国旗象 征着自由,象征着国民有权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为了保持逻辑上的一致, 他就必须放弃自己的反对立场反过来讲,如果他真的要反对燃烧国旗 那么他对国旗象征意义的理解就不应该是自由,而应该尝试提出其他的价 值去突显国旗的神圣与庄严案例1、 一个年轻人对 bai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 du 想,那就是 我想 zhi 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爱迪生听罢,惊奇 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 一切物品吗?2、 会场上人声鼎沸,笑声轰鸣主持者振臂高呼:“都不要讲话!”懊,他忘 掉了自己也在讲新刷的黑板上醒目地写着四个大宇: “不准涂画咳, 那这四个字又是什么呢?3、 有一个体型肥胖的男子,拿着一本《祖传减肥秘芨》,正在闹市里向人们 吹嘘:“祖传减肥秘芨,肥胖者的福音包你看了有效,一周减重 3公斤, 一个月还你苗条身材。

      轻松减肥不是梦,一书在手定成功 ”有人笑问这 位男子:“如果真有效果,为什么你还这么胖呢?”这位男子被问得无言以 对4、 一面抽烟喝酒泡吧bai熬夜,一面花du大价钱买护肤品美容听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自相矛盾真的是不可接受的吗?譬如 我们说,“他这个人真不是人!”,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难道这句话 也含有谬误吗?这其实是一个逻辑初学者常有的问题,说明大家对于自相 矛盾的理解还不够准确他这个人真不是人”这句话,虽然在字面上看有 矛盾,但在语意上并没有矛盾在日常语境中,当我们说“这个人真不是人”的时候,第一个“人”指的是生物 学意义上的人,也就是他属于“人”这种动物;第二个“人”是指道德意义上的 人,说的是他做出了不道德的行为换 句话说,尽 管这句话用了两个同样 的“人”字,但前后两字所指的意思完全不同,因此并不构成自相矛盾再比如说,大学毕业时很多人会说自己的心情既高兴,又 难过这个说法 当然也不算是自相矛盾,因为其中“高兴”和“难过”的并不是同一个东西,他 们的所指并不在同一个意义上高兴”大概是指终于拿到学位的兴奋,“难 过”则是指对大学同学的不舍所以,字面上的表面矛盾并不能代表语意上的实质矛盾。

      当我们想指出别 人犯了自相矛盾的谬误时,一定要注意鉴别对方的话语里是否存在实质的 矛盾,千万不要匆忙断案,冤枉好人讲完了自相矛盾,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谬误——自我推翻如果一个说法 虽然不含有也不隐含矛盾,但当假设它为真时,却又能推出它为假,这便 犯了自我推翻的谬误比如,有些喜欢故弄玄虚的所谓“思想大师”们往往一鸣惊人,他们说:“语 言不能表达真理”这句话乍一听似乎很高深很厉害,但请大家细想一下: 如果语言不能表达真理,那么“语言不能表达真理”这句话由于也是语言, 自然也不会是真理了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自我推翻”再比如,在当今这样一个崇尚多元的社会,“极端相对主义的思潮”特别值 得我们警惕那就是当我们指出对方观点的毛病时,对方回答说:“你有你 的观点,我有我的态度,为什么我一定要接受你的观点呢?”又或者,当我 们坚持自己的某项主张时,有的人跳出来指责说:“世事无绝对,任何观点 都不是绝对真理,你又何必那么固执呢?”我们很多时候会被这种看似温和 中立的说法给噎住,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反应,好像如果我们再继续坚持, 反倒显得太过霸道,有失风度对付这种思潮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指出它实际上犯了自我推翻的谬误。

      例如,既然说“世事无绝对”,那么“世事无绝对”这个观点本身也应当是“无 绝对”的,只不过是一种观点而已既然说“绝对真理并不存在”,那么“绝对 真理并不存在”本身也不是绝对真理这样一来,极端相对主义相当于自己 在跟自己打架,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除了极端相对主义之外,当今社会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思潮,叫“精致的利 己主义”,它也存在自我推翻的谬误精致的利己主义,意味着凡事机关算 尽,处处以自身利益为先,而 把他人乃至社会的利益抛诸脑后社会舆论 往往从道德说教的角度去批评精致利己主义,但如果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 我们完全可以从利害关系的角度去规劝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因为长 期下去,这 些利己主义者们往往惹人生厌,使得没有人愿意与之合作,而 这显然与利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精致的利己主义往往存在着自 我推翻的巨大风险也 就是说,即便出于最自私的考量,我们也不应该做 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应该做一个共赢主义者接下来,是这节课的最后一个谬误——双重标准所谓双重标准,指的是 错误地使用不同的标准去看待事物比如,一位丈夫对妻子发脾气说:“我不会准许你去夜店玩的,这完全不是 一位妻子该干的事!”妻子反问道:“那为什么你自己可以去夜店玩呢?”丈 夫说:“我跟你不一样。

      这个例子中,丈夫便犯下了一个双重标准的谬误 因为在娱乐消遣的权利上,夫妻双方应该一视同仁才对再 比如,我们所 反对的性别歧视( 像是男女同工不同酬)、种族歧视(例如黑人曾经被剥 夺选举权)都算是公认的双重标准谬误但是,请 大家注意,并 不是说只要有区别对待,就 一定犯了双重标准的谬 误例 如,只 有买了票的人才能坐火车,没买票的人就不能,也是一种区 别对待所以,判断某一种区别对待犯没犯双重标准的谬误,关键在于分 析这种区别对待是否合理有趣的是,这样的分析有时会引起争议举个 例子,在一个追求男女平等的社会里,假 设有一个停车场给女司机设立专 门的停车位,这究竟有没有犯双重标准的谬误?这是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中分享看法总结一下,这节课讲的是自相矛盾、自我推翻与双重标准这三项不一致的 谬误自相矛盾告诉我们要注意检查言论是否有前后不一;自 我推翻启发 我们可以先假设言论为真,看它是否会适得其反;双 重标准提醒我们在用 不同标准看待事物时,反思一下是否有充足的理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