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课堂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一例一议教育教学论文.doc
3页历史课堂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一例一议_教育教学论文 如何把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三者统一起来,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有新意、突显时代特征,是广大一线历史教师新课程改革和实践的课题之一我举一个教学实例,与各位同仁共享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案例(部分) 教师:在中国近代史上,除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外,地主阶级中也涌现出了大批反对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志士应该说,他们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将退出历史舞台,根本无法挽救民族危亡但是,我们并不排斥这个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在反侵略斗争中以民族利益为重做出的有益贡献 课件展示: 1.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制定进疆策略,平定阿古柏,收复新疆 2.曾纪泽在与俄国人的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虎口夺食,收回伊犁 教师:就阶级属性而言,左宗棠、曾纪泽应该属于什么阶级? 学生:封建地主阶级 教师:对而且,他们还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重要人物请思考,他们的阶级利益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否一致? 学生:不一致 教师:试举例说明 学生:左宗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教师:说的对但是,他们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或不畏强暴,或不卑不亢,坚决反对外来侵略势力,为国家民族争取权益在这个意义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有一致的地方为什么? 课堂讨论: 结论一:因为敌人进犯我们的领土,破坏我们的家园,屠杀我们的同胞,致使我们主权近失,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国家的尊严何在?做人的尊严何在?所以,只要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有一点民族气节的中国人,都会这样做的 结论二:因为外国列强的入侵,不但损害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造成深重的社会灾难,使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危及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所以,在外敌入侵、国破家亡的背景下,统治阶级中一些富有民族气节的人,便举起了反侵略的旗帜,成为维护国家主权的一只重要力量 教师:请思考,这些正义举动或爱国行为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学生:爱国主义 教师:正确我们怎样理解“爱国主义”?通过以上教学活动,我们懂得了爱国主义不是空洞无物的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团体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左宗棠、曾纪泽的爱国主义就是在民族危亡之际,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和团体利益之上,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一种进步思想。
他们的爱国行为凝结着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浩然正气,是近代爱国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我们还懂得了爱国主义除了民族气节以外,还有一个阶级利益问题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是可以不受阶级限制的此所谓“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不论阶级” 观看录像: 1.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民进党党魁陈水扁胜出,势力抬头,台海局势紧张 2.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国民党党魁马英九胜出,认可九二共识,与大陆关系缓和 学生:怎样定义“”? 教师:“”特指台湾地区的独立势力或破坏台湾和祖国大陆交往,阻止祖国实现统一的一股政治势力 学生:怎样理解“九二共识”? 教师:九二共识,是用于概括台湾海峡两岸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的见解及体认的名词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请思考,爱国主义对于当前台海局势的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发言) 学生甲:就是分裂祖国,不得人心 学生乙:就是台海局势紧张的捣乱分子 学生丙:爱国主义是实现台海局势缓和的一面旗帜 学生丁:中华民族,爱国一家 教师:从以上两段录像对比中,我们发现,爱国主义是海峡两岸人民心系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共同心理,是缓和台海紧张局势,维护台湾地区现状的一块试金石,对于实现祖国真正统一,促进民族融合与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与左宗棠、曾纪泽时代的爱国主义有何不同? 教师:时代不同了,爱国主义的内容也有了很大变化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两个主要内涵一是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二是与拥护祖国统一具有一致性所以,我们尊重历史现状,解决台湾问题便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 事实证明,历史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课堂教学之中,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努力强化广大师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到对历史和人生负责的高度上来当前,世界政治格局调整频繁,三股势力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斗争激烈;国内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边疆省份的分裂分子气焰嚣张,在新时期对青年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现实意义巨大 2.要充分利用好现行教科书或乡土教材,不断挖掘教材相关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围绕教材重心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在专题知识或教材图例中捕捉爱国主义的闪光点,绝不能脱离教材另搞一套,把爱国主义教育与课堂教学分离开来,致使爱国主义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要自觉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理论教条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今昔爱国主义不同内涵的对比和联系结合起来,加强爱国主义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努力做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化、常态化,真正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里,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要不断渗透新课程改革和实践的理念,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得爱国主义教育细雨润物,萌发生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体验,形成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意识,巩固其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优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效果的教学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