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探电影《倩女幽魂》对原著的现代诠释影视文学论文.doc
3页初探电影《倩女幽魂》对原著的现代诠释_影视文学论文 初探电影《倩女幽魂》对原著的现代诠释,摘 要:1987年香港导演程小东及监制徐克几经波折拍摄的影片“倩女幽魂”通过对中国古典文言小说聊丰厚的精神甘露本文通过对影片的解读以及和原著的对比,从中提炼出影片对原著的现代意识诠释,从而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原著和电影改编的关系关键词:电影;改编;现代;意识正如郭沫若评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作为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并没有因为时空的阻隔而失掉昔日的魅力反之,蒲松龄的“精神”在现代人的头脑中生根发芽1987年徐克﹑程小东执导的《倩女幽魂》便是以《聊斋志异》原著为蓝本改编为电影的成功之作其中以视听艺术,画面镜头语言赋予原著新的生命力,将现代人的意识形态融入电影,使得古典文学艺术得到了传承并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从而与时俱进,为现代人的情感价值观服务一﹑符合现代人心理审美的情节升级人物出场顺序的重新组合原著《聊斋志异之聂小倩》开头便道“宁采臣,浙人,性慷慨,廉隅自重,每对人言,生平无二色”短短几句将宁采臣忠厚老实,质朴无华的人物形象展漏无疑原著将第一个出场的人物给了宁采臣,在作者所处的时代文人书生的形象无疑是社会特有的产物。
作者便是其中的一员,主人公本是小倩,却以宁开头,既是衬托又为后文小倩的出场埋下伏笔同样,这样的顺序亦符合男权社会的主导地位而在影片中的第一个镜头给的确是聂小倩正在吸取人的精魄的画面衣袂飘飘,风流妩媚被吸引的何止是画面中的男子,还有众多观众是眼球电影决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商业产品,它同时也是一种隐藏着的意识形态语言”「1」这样安排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态度,在1987年改革开放这样的大潮下,人的开放需要,女性的地位转变等条件共同决定了影片对原著主人公出场顺序的重新组合和改编原著中的人物出场顺序分别为宁采臣—燕赤霞—姥姥,妇人—小倩—宁母,主人公虽然未出场,但其实已经是呼之欲出,如姥姥与妇人对话“小倩何久不来?”曰“殆好至矣”而影片中出场顺序分别为:小倩—宁采臣—燕赤霞—姥姥—黑山老妖等几个主要人物其中添加了黑山老妖,乡民等人物最富有戏剧性的当然是姥姥将小倩许配给黑山老妖而宁采臣何燕赤霞至地府救小倩一节经历生死二人回到人间,但最终人鬼殊途,小倩终于轮回转世,凄美悲凉但人鬼本就无法结合,这是在现代科学时代的基本常识,与原著中最终二人人鬼结合,生儿育女的封建思想形成对比原著更具我国古代传统“才子佳人” 式的基本模式,封建色彩显而易见。
宁采臣的“平生无二色” 却在见到小倩“肌映流露,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丽尤艳”后最终纳小倩为妾并且,在妻子病重时带小倩回家,文中结尾处点到:“后数年,宁果登进士,举一男纳妾后,又各生一男,皆仕进有声” 二﹑刻画更加饱满的“现代人” 形象首先,电影的视觉形象感官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直观和丰富了原著的人物形象,而原著的语言文本却可以给电影艺术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小说与电影像两条相交的直线,在某一点上会合然后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在相交的那一点上小说和电影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当两条线分开之后,它们就不仅仅能彼此转换,而且失去了一切的相似之处「2」现在,我们来看聂小倩在原著中的形象小倩,姓聂氏,十八夭殂,葬于寺侧,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腆颜向人,实非所乐还有前者媼笑曰:“小娘子端好事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要被摄取可以看出此女子年轻貌美却受控于姥姥而无法反抗,言听计从的古代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其次,影片对宁采臣的刻画更加的人性化兰若寺内孤男寡女,美丽妖艳的小倩主动投怀送抱,宁没有像原著所说的:“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非义之物,污我囊囊而是最终接受小倩得知小倩是鬼时,宁采臣的第一反应是“逃跑下山”。
这是一个人最真实的状态,而不是道德上的标杆,从而体现影片对原著更加人性化的细节处理 三﹑多种元素混合而成的视听效果九十年代初,“对电影创新问题,电影观念问题,电影的文学性问题,电影的民族性问题的讨论与争鸣不断”「3」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织下《倩女幽魂》就这样诞生了首先,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对影片产生极大的影响开放的西方思想同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指导如:源于西方的蒙太奇手法的传入,对镜头语言的呈现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而香港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的大都市,中西汇聚产生了独特的香港文化这两种文化意识形态在电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倩女幽魂》以传统为基石,借鉴西方电影技术另辟蹊径—从影片场景的选取来看如:荒草丛生的兰若寺,燕赤霞口中念的:“道,道,道”等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家思想的体现,包含中国元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开西方世界的许多电影元素如:片中被吸干精血的僵尸为后来美国《吸血鬼》提供了前车之鉴还有“姥姥的舌头”在没有任何特技效果的制作下,十几个人抬着一只大舌头完成了拍摄,同样予以西方电影强烈的视觉震撼当然所有的元素配合最终都要服务主题思想影片以宁聂二人的爱情为主题,结局的处理完全与原著背道而驰。
现代意识强烈原著中小倩最终做了宁采臣的小妾,看似大圆满,其实不然宁早年曰:“生平无二色”可后来却违背了誓言见小倩貌美而不舍观全文可看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占有和女性固有的服从意识而在影片中处二人生死离别,为了成全彼此而选择放弃爱情,这是对爱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行动—爱是克制,喜欢才放肆更加符合现代人对爱情的理解,与封建社会三妻四妾有着本质的区别参考文献:[1]周浩﹒潜隐在好莱坞类型片中的意识形态【J】电影文学2010年 第十九期 第十七页[2]【美】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1年版 第69页[3]章柏青 贾磊磊《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年版 第5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