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得外部形态学与功能.docx
4页昆虫得外部形态学与功能昆虫的外部形态学与功能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但昆虫仍有其共同的基本结构 了解昆虫的形态不仅是识别昆虫、对昆虫进行系统分类和进化研究的基础,而且是研究昆虫生物学、有害昆虫控制、有益昆虫保护和利用,以及仿生学等必要的前提 第一节、昆虫的头部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一个体段,位于体躯最前端,由数个体节愈合而成;头壳坚硬,以保护脑和适应取食时强大的肌肉牵引力 头壳上着生有触角、复眼、单眼等感觉器官和取食的口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一、昆虫头部的主要器官主要包括:触角复眼单眼口器触角的结构触角位于额区两复眼间的一对触角窝内 柄节Scape: Venation,昆虫种类不同,翅脉的多少和分布形式变化很大 纵脉是由翅基部伸到边缘的脉 包括:前缘脉Costa亚前缘脉Subcosta径脉Radius中脉Media肘脉Cubitus臀脉Analis轭脉Jugalis其缩写符号分别为C、Sc、R、M、Cu、A、J横脉横脉是横列在纵脉间的短脉 常见的有:肩横脉h径横脉r分横脉s径中横脉rm中横脉m中肘横脉mcu翅脉的变化翅脉的常因愈合、消失而减少,因分枝的增加、产生新的纵脉而增多。
蛇蛉在原两纵脉间新增加、不和原纵脉联系的纵脉为间脉或闰脉Intercalaryvein 在其前面纵脉名缩写符前加I、II命名,如IMIIM2 两条或多条脉分段相接为一条脉时称系脉Serialvein,在原两脉缩写符间加“&、+、”命名、如R+M 在原有纵脉上产生的分支为副脉Subsidiaryvein,在原纵脉缩写符后加小写字母a、b、c命名,如Cu1a、Cu1b 翅室翅脉在翅面上划出的小格称翅室Cell:闭室Closedcell、开室Opencell 翅室密集成网状时则失去了分类的价值 用其前面的纵脉名前加3命名,如1R2R3R3 3.翅的类型膜翅鞘翅半鞘翅鳞翅复翅缨翅平衡棒毛翅4.翅的连锁昆虫的前后翅具有5种常见的连锁方式以形成飞行中的连动装置 (1)翅僵连锁(2)翅轭连锁(3)翅钩连锁(4)翅贴(抱)连锁(5)翅褶连锁第三节昆虫的腹部生殖节Genitalsegments,生殖后节Postgenitalsegments,生殖前节Visceralsegments 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9-11节(包括尾节),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按机能的分:腹节由背板和腹板两块骨板组成,两侧均为膜质,由于背板下延,侧面的膜质部分常不可见。
相邻两节常相互套叠,整个腹部有很大的伸缩性,这有助于昆虫的呼吸、交配、产卵等活动 一、腹部的构造腹部除末端数节具尾须和外生殖器外,有翅亚纲成虫一般无附肢 18腹节两侧常具气门1对 现存昆虫的腹部节数的减少是由于前后两端的相互合并或退化所致 腹部的形状变化较大,但受呼吸机能的限制,多数昆虫的腹部是延伸而不是变的太粗 雌虫的外生殖器即着生于第9腹节上的产卵器(也称真产卵器)Ovipositor 二、腹部的附器(一)雌性外生殖器产卵器由这两节的附肢特化而成 第8腹节的称腹(第一)产卵瓣Ventralvalvu;第9腹节的称内(第二)产卵瓣Innervalvu;背(第三)产卵瓣Dorsalvalvu是第二负瓣片的延伸物 生殖孔开口于9腹节之间的腹面 产卵器通常只由其中的两对产卵瓣组成,其余的一对则退化,或特化成保护产卵器的构造 无上所述产卵器的昆虫,腹末数节相互套叠形成能够伸缩的管状构造的伪产卵器Pseudoovipositor 昆虫种类不同,产卵环境与方式也不同,因此产卵器的外形也有很多变化 真产卵器常刺破寄主表皮产卵于寄主组织中。
伪产卵器只能产卵于寄主表面、各类缝隙中 昆虫产卵器的常见形式如下结构较复杂并高度特化,是区分种类常用的依据 通常包括阳具Phallus、抱握器Harpagenes两部分 (二)雄性外生殖器Copulatoryorgan尾须Cerci(三)其它附器尾须是第11节的附肢、1对 如果有第3个尾丝,则是第11节背板的延伸构造蛾、蝶幼虫常有5对腹足,生于36腹节及10腹节(臀足),均有趾和趾钩 叶蜂幼虫腹部68对腹足,有趾、而没有趾钩 气管鳃部分水生昆虫腹部有由附肢演变的气管鳃 结束 4Word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