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语文三-1)天山景物记课堂教学安排.doc
6页1《天山景物记》课堂教学安排教学步骤: 第 1 课时一、导入提问:什么是游记?我们过去学过哪几篇游记?游记可分哪几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明确:学过《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长江三峡》、《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还有同一单元的《雨中登泰山》等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它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来反映游览中的见闻(如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和名胜古迹等)和感受游记有以记述为主的,如《桃花源记》;有以抒情为主的,如《岳阳楼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游褒禅山记》;也有带科学考察性质的,如《雁荡山》、《三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天山景物记》(板书)就是一篇以山川景物为内容的抒情色彩很浓的优美的游记散文二、作者简介及题解(一) 碧野(1916 —2008 ),原名黄潮洋,广东省大埔县人早年,他曾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从事文学创作1948 年春,他来到解放区,投身于革命洪流,继续从事文学创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他的作品较多,先后出版中、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散文和报告文学集数十本长篇小说《阳光灿烂照天山》和散文集《月亮湖》是其代表作。
他曾两次去新疆深入生活第一次在新疆深入生活两年后,于 1956年秋回到北京,应《人民文学》编辑部的约稿,他写了这篇《天山景物记》 (二)《天山景物记》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游记散文"天山" 两字限制描写范围,"景物"两字确定描写内容,题目朴实、明确既然作者乐意做导游,那么我们就跟着他去游一趟雄伟瑰丽的天山,去领略那里的迷人的自然风光和认识多种珍奇的生物吧! 三、阅读“学习提示”,初步浏览课文(一)、学习生字词横亘:横卧,横跨亘:连续不断 弛骋(chěng):骏马奔驰 膘(biāo )壮:牲畜长得肥壮膘:牲畜的肥肉 暮霭(ǎi):傍晚的云雾 遐(xiá)思: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飘曳(yè):随风摇动或飞扬的意思 曳:拉 玉琢(zhuó ):向玉雕出琢:雕刻玉石,使成器物 柔静多姿:柔美文静,千姿百态 (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全文由哪几部分组成?名部分的作用如何?2.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总结:21、全文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前言交代天山的地理位置和概写天山的壮丽景色,使读者对天山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主体部分按小标题分成四段第一段"雪峰·溪流·森林·野花" ,从大处着墨,描绘天山的自然风光,是一幅境界开阔、优美动人的风景画,从而给读者留下"边疆可爱" 的深刻印象,激发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第二段"迷人的夏季牧场",集中地反映了千里牧场的迷人景色和哈萨克牧民的幸福生活,是一幅感人至深的幸福生活图,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第三段有重点地介绍了天山的奇珍异品,第四段摄取了天然湖(水利资源)和野果子沟这两个特写镜头:这两段告诉人们天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待我们去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四段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天山景物的某一侧面,又有机地组成了天山景物的长轴,既能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结尾总结全文,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2、小标题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有提纲挈领、使文章眉目清楚的作用 第 2 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学习课文 (一)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归纳中心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结: 本文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 .热情歌颂了祖国西北边疆 .富饶美丽.雄奇壮观的自然风光和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二).要求学生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三).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指导学习第一部分“雪峰·溪流·森林·野花” 1、指名朗读(或听录音)2、提问:1).作者写“雪峰·溪流·森林·野花”各抓了哪些特点?2).这部分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明确:1).写雪峰主要抓住寒、高大、美这三个特点,写溪流是从水源、水面、水中和水底这四个方面来体现它的急、美、清、幽的特点,森林和野花的特点让学生填写2).主要运用了映衬和比喻手法。
特别是博喻,具有淋漓尽致地表现事物特征和创造意境的作用,极有表现力,希望同学们注意体会和运用3).由外到内,由高到低,从蓝天、白云、雪峰写到溪流、森林、野花,顺序井然,层次清晰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加深体会三、布置作业第 3 课时教学步骤指导学习第二、三部分,以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致、生动的描绘为教学重点一、检查作业二、指导学习第二部分“迷人的夏季牧场”3(一)指导学习第 8 自然段1.指名朗读2.提问:这个自然段在内容上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分析,明确:第一段中写到的雪峰在第 8 自然段中成了千里牧场的屏障,这是写牧场的外围;第一段中写到的森林、野花给牧场镶上双重富丽的花边,这是写牧场的边缘;溪流、酥油草、蒙古包和下面写到的牧群、牧民构成了这牧场的主体,这是写牧场的内部作者由外而内,依次把上段出现的景物都作为牧场的有机体来描写,从而完成了一幅完整而迷人的牧场风光(边分析,边板书)(二)指导学习第 9 自然段提问:作者是怎样写牧群的多、壮、美这三个方面的?学生思考、回答明确:用“成千上百”这个词语说明畜群之多;用“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这个比喻兼夸张的句子来突出畜群的膘肥体壮;最后用“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这个比喻,把那些黄牛、花牛、白羊、红羊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鲜明的景象描绘得非常形象生动、优美贴切。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一句,夸张得合情合理,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三)指导学习第 10 自然段1.指名朗读2.提问:(1)这个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牧女的?(2)作者为什么要写“轻轻地挥鞭”这个容易被人们疏忽过去的细微的动作?学生思考、回答、明确:(1)是从服饰(坠满银饰) 、身姿(健美) 、性格(欢笑、嬉逐)和幸福(挥鞭歌唱)这四方面来写的2)“轻轻地挥鞭”这个细节,写出了牧女沉浸在自由幸福之中的心境,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既含蓄,又富有表现力,也体现了作者的观察精细和描写细腻上面三个自然段由牧场引出牧群,从牧群写到牧女,行文自然,承接紧密四)指导学习第 11 至 15 自然段提问:(1)这五个自然段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写法上各有什么特色?(2)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浏览、思考、回答明确:(1)分四层第一层(11 自然段)写阵雨前后,是抓住雨前(包括雨时)雨云低飞和雨后清新明朗的特点来写的写雨前用映衬手法,以雨云衬牧群,以牧群衬雨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气氛浓郁;写雨后用“巨大的蓝宝石”比清新碧绿的草原,用“数不清的金刚钻”喻“缀满草尖上的水珠” ,把阵雨刚过的草原景色特点描画得非常鲜明。
第二层(12自然段)写牧场的黄昏,是抓住色彩特点来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写出了景色的变化:落日前,金碧辉煌;落日后,暮霭笼罩第三层(13、14 自然段)写牧场初夜的情景,从牧民的热情好客和狂欢大嚼写出他们豪爽的性格;又从款待客人的丰盛的奶制食品和冬不拉的弦音、牧女婉转嘹亮的歌声写出他们的幸福生活读了这段文字,有身临其境与牧民共享幸福之感,这是描绘细腻真切的效果第四层(15 自然段)写宁静而安详的草原之夜寥寥数笔,似诗如画,意境优美动人,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祖国、赞美边疆的深情4(2)这四个层次是按时间顺序写的:白天→黄昏→初夜→深夜五)本段小结:1.本段有时描绘自然风光,有时描写社会生活,从牧场景色写到牧畜兴旺再写到牧民的幸福生活;从雨前写到雨后,从白天写到黄昏,从初夜写到深夜,内容丰富而又富于变化作者或按空间顺序(第 8 至第 10 自然段) ,或按时间顺序(第 11 至第 15 自然段) ,把这些材料组织得井然有序,衔接自然紧密,足见匠心2.本段有时描绘画面(第 8 自然段) ,有时刻画心境(第 10 自然段) ,或者渲染气氛(第 11 自然段) ,或者创造意境(第 15 自然段) ,艺术手段灵活多变,绘形、绘声、绘色,描写细腻含蓄,语言形象生动。
总之,写景状物具体、真切、鲜明,足见艺术功力三、指导学习第三部分“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本段介绍天山的“奇珍异品” ,寓科学知识于艺术描绘之中,可以作为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精美的科学小品文来欣赏作者介绍“奇珍异品”主要是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环境)和功用这三个方面来写的可设计表格第 4 课时四、指导学习第四部分“天然湖与果子沟”(一)指名朗读第 20 至第 22 自然段提问:(1)作者描写天然湖笔法细腻,请划出第 20 自然段的层次,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2)写泪滴成湖的古代传说有什么作用?(3)这部分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1)(2)跟“今天已经变为实际的幸福湖”作对比,以过去的苦难,反衬今天的幸福3)见第 21、22 自然段中有关语句二)指名朗读第 23 至第 26 自然段提问:(1) 作者是怎样从天然湖写到野果子沟的?(2) 作者是怎样写“飞练”的?(3) 找出写野果子沟中的两组对偶句,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4) 第 26 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1)顺着从天然湖泻落的“飞练”的流向去写的,由高到低,依次写来,极为自然。
2)先由高到低,从“飞练”的源头天然湖湖水泻落的情景写到千丈以下水练冲激涧石溅起水雾的壮观景象;再由远而近,从在十里外看见“飞练”的白光写到“脚下就会受到一种惊心动魄的震憾” ;最后写涧边“像水洗的玉石那么洁白”的蒙古包作者写“飞练” ,时而变换观察角度,时而移动观察位置,绘形(飞练) 、绘色(白光) 、绘声(惊心动魄的震憾)细腻入微,因此景象完整具体、给人以如临其境的感觉3)一组是“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 “开遍 ”、 “压满”极写自然资源的丰饶,既为下文写开始开发利用辅垫,又暗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灿烂前景另一组是“春天,五百里的苹果花开无人知;秋天,五百里的累累的苹果无人采” (多了一个“的”字,可看作宽式对偶) “无人知” 、 “无人采”既写出作者对资源浪费深为惋惜之情,也激起读者建设边疆、造福人民的热切愿望这两组对偶句文字洗炼,极有表现力,值得我们5玩味4)写天山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已经” 、 “开始 ”指明了现状,递进连词“而且”带出今后的“计划” ,展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美好前景五、总结全文,加深理解一)提问:结尾部分哪些文字起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明确:“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你要我说可真说不完”中的三个“不论” 、两个“处处”紧扣题目“天山”两字,包括了整个描写范围:“丰饶的物产” 、 “奇丽的美景”概括了全部描写内容,照应了题目“景物”二字。
这段文字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二)归纳中心思想(提示:请从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读者的教育意义这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学生归纳,教师作补充,明确:本文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热情歌颂了景色奇丽、物产丰饶的祖国边疆,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深情三)归纳写作特点(教师诱导、点拨,师生共同总结):1.要把景物真切、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首先要对景物作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本文在这方面是体现得非常突出的从整体来看,作者是从天山的无数的景物中,筛选出最能表现天山特色的景物来进行细腻入微的描绘的如:秀丽静穆的雪峰,雪水飞泻、浪花上抛的溪流,蜿蜒无尽的原始森林,喷芳溢彩的野花,镶有双重富丽花边的千里牧场,天鹅悠游的天然湖, “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的野果子沟等,既是天山风光的特色,也是天然资源的特色;像水洗的玉石那么洁白的蒙古包,别具一格的饮具,丰盛的奶制食品,牧民的热情好客,冬不拉的弦音和牧女婉转嘹。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