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工作模式之心理社会治疗模式.doc
7页社会工作模式之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一、理论背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个案社会工作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其最早可追溯到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首次使用了“心理社会”这个概念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汉密尔顿在“社会工作基本概念”一文中首次系统阐明了该学派的有关理论,标志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形成1951年,汉密尔顿又出版了《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一书,书中观点认为人是心理和社会共同作用下的个体,必须用整体的观点去诊断和治疗案主的问题,从而进一步阐明了该学派的理论,标志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正式形成20世纪60年代,霍利斯(Hollis)出版了《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治疗》一书成为该派的代表性著作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最初受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很大,后来一些学者不断加以修正,逐步吸收了社会学的角色理论、人类学理论、沟通理论、学习理论、家庭理论、系统理论,危机理论等等,在此基础上,由此提出了该模式的一些基本假设和原则二、基本假设和原则(一)基本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基本假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在情景中心理社会”这个名词是指人是由生理、心理及社会各部分组成,而其中的互动作用更促成各部分之间不断的彼此影响。
人在情景中”认为人不能被看作一个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研究一个人,一定要同时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即是他的家庭、学校、朋友、工作场所等社会组别因互动所产生的状态2、个人的成长经历对当前状况的影响个人过去所经历的事物,所持的观念,所学习得到的技巧、知识和态度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着个人当前的一切因此了解案主的早年经历对了解他的现状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心理社会治疗法亦强调了个人的自我调节功能,即是说不单探索问题的背景和成因,也重视案主人格的强度,由此可见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3、个人与其环境的互动,他的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影响,对超我和自我理想的建立都有着重大意义沟通是不可缺少的媒介物,了解案主沟通的能力与技术有助于理解案主的问题以及做出正确的诊断4、每个人都被视为有价值和有待发展潜质的个体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宗旨是协助个人达到健康的发展和充分运用个人的潜力5、人类的行为不仅可以被了解,而且也可以用预测的方法来加以影响和改变,从而产生系统性的影响二)基本原则1、个别化原则即是将案主看成独特的个人,重视案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感受与看法2、接纳的原则即是要承认案主有自由表达情感的权利,工作者应投入的聆听,既不阻止,也不责备。
3、案主自决的原则即是承认案主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4、非评判的原则工作者的角色是了解和帮助案主,而不是对案主做出是非对错的评判5、真诚或表里一致的原则即是指工作者在和案主建立的专业关系中一直保持着开放和诚实的态度6、保密的原则即是要保守案主在专业关系中所显露的秘密7、受控制的情绪反应的原则即是指工作者的情绪要受到理性和专业的控制,正确处理好“移情”,不让自己产生“反移情”三、理论运用之治疗过程一般把心理社会治疗过程氛围接案——开始接触、心理社会研究、诊断与治疗四个阶段一)开始接触首先是初次会谈初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案主前来求助的动机,尽可能找出案主面临的问题,作出是否给予帮助的决定其次是建立关系工作者能否与案主建立关系取决于工作者能否取得案主的信任在治疗的早期——关系建立的阶段,工作者的态度和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案主与工作者最初接触时往往会受他过去的偏见和早年经验所影响根据心理分析学派所提供的理论观念,工作者要留意自己和案主之间所发生的“移情”和“反移情”的现象最后是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澄清服务的方法、服务的性质、明确案主、工作者、机构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初步的治疗计划等方面。
二)心理社会研究心理社会研究的第一步是资料的收集即全面收集与案主有关的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料,包括了解案主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是否尝试处理过这些问题,追溯案主的童年及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价值观念及如何看待自己等第二步是了解案主各种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上的满足和不满足的不同感受第三步是协助案主进行自我发现,了解自己在行为方面可能存在的缺陷及这些缺陷对面临问题的影响三)诊断根据霍利斯(Hollis)的观点,诊断是指整理、归纳、分析有研究中所收集的资料以便对问题的性质做出一些评估和推理的过程她强调诊断并非只是给案主一个标签,而应该是一个科学化的过程她把诊断分成三种:(1)心理动态诊断:研究形成案主性格的三大动力即超我、自我和本我之间的互动心理学认为上述三者保持均衡,则人格发展正常;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即会产生神经症而自我调节功能的强弱——即理解力、判断力、冲动控制力、防卫技能、与别人的关系是否成熟等,都会影响到个人对问题的应变能力个人的自我防卫机制是调节功能的一个重要表现,从中可以解读出个人自我调节功能的强度当一个人在心理上受到挫折或困难时,会产生焦虑,如何去应付与适应呢?心理学提出用“心里防御机制”来解决问题。
这些机制包括压抑、投射、合理化、反向、转移等策略2)病原诊断上述的心理动态诊断是一平面的方式诊断案主的现状,而病原诊断是从案主过去的经历中研究当今问题的原因3)分类式诊断就是把案主个人方面的功能按生理状况、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进行分类,并分别做出临床评估四)治疗心理社会模式下的治疗是指结合案主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及相互之间的互动作用,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促进案主问题的解决和个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四、治疗目标五、方法与技巧心理社会治疗法把治疗分为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两种类型针对案主本身的叫直接治疗,针对案主周围环境的叫间接治疗一)直接治疗技术1、非反映沟通动力技术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三种方式1)支持支持在开始接触阶段,由显重要支持的第一步是减轻案主的不安和焦虑情绪工作者通过了解、接触、同情、信任和帮助的态度来帮助案主减轻求助时的不安和焦虑,并进而与其建立起信任的关系支持的第二步是保证即肯定案主的某些行为作出必要的治疗效果的承诺等但在工作者做出保证前,一定要对案主完成目标的能力做出恰当的估计2)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指工作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表示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以推动或劝阻案主的某些行为。
3)探索—描述—宣泄探索就是引导案主叙述与其问题有关的情况而只有通过案主的描述以及描述中的情绪反应,工作才能了解案主方面的情况,所以描述是搜集资料的过程,同时又是工作者协助案主毫无障碍地表达其负面情绪的过程常见的负面情绪包括愤怒、憎恨、悲伤、内疚感、焦虑等2、反映沟通动力技术又称反映讨论反映沟通是应用评语、问题和解释等技术来探讨案主的处境和心态的过程反映讨论的目的是发展案主的洞察力反映讨论包括人在情景中反映讨论、心里模式动力反映讨论、人格发展讨论三种类型1)人在情景中反映讨论主要用来协助案主了解其现状或近况,了解案主对其现状、近况的反应2)心理模式动力反映心理模式动力反应在于了解案主内心的反映模式和倾向个人的早年经历往往为我们营造了一些对人对事的反应模式和倾向,这些反应模式和倾向有时是无意识的,案主本人并没有意识到如果工作者通过某一件实际事件,以问题方式引导案主思索他对类似事件的不同反映方式,这种技巧对案主了解自己的问题会有相当的帮助3)人格发展反映鉴于早年经验对个人的影响如此深远,在治疗中协助案主认识和修正自己对早年经验的反应是相当有用的二)间接治疗技术间接治疗也叫环境技术这种方法不是直接通过与案主会谈进行治疗,而是通过作用于案主的生活环境而达到治疗案主的目的。
案主的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与他的生活发生关系的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包括重要他人与并行者重要他人是指案主的父母、亲戚、朋友等以感情联系为主的人,并行者是指如房东、雇主、警察、教师、邻居等与案主以工作关系为主的人,他们都是系统的一部分重要他人与并行者的态度、愿意伸出援手的程度、对问题的了解等,都会对整个治疗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