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WORD.doc
21页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及解答 陈正伟 2010-05-26第一章 投入产出法概论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名词解释、填空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名词解释、填空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名词解释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 贷款利息支出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获得的捐赠物质 B 国家的奖金 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补贴7、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名词解释8、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 )亿元A 3000 B 2000 C 1000 D 5000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C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 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1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简答12、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矩阵)棋盘式表格名词解释13、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各种产品生产的( )A 投入来源 B 使用去向 C 棋盘式表 D T型结构表 E 上下结构表14、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名词解释、填空15、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能够反映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简答16、投入产出表的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品 ;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17、价值性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是( )A 中间使用+最终产品=总产品(实物) B 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C 增加值=最终使用 D 总产出=增加值E 中间投入=中间消耗18、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如下:-简答1)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2)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3)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
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系数是:直耗系数、完耗系数-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19、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特点有( )A 整体性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C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 D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E 不能进行动态分析20投入产出方法的最重要的基本特点是( )A 整体性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C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D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21、投入产出法是一般均衡模型的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简答(1)投入产出法将瓦尔拉斯模型体系中不胜枚举的方程式(或函数式)和变量,简化到可以实际应用和计量的程度即用分类合并的统计方法,将成千上万种产品及更多的生产单位合并为有限数量的产品部门或行业,使方程式和变量的数目大大减少,从而解决了实际计算的困难2)在投入产出模型中省略了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即假设生产要素的供给是相等的,这就进一步大大减少了一般均衡模型联立方程的数目。
同时,还省略了价格对消费需求构成、中间产品流量以及对劳动等生产要素供给调节的影响另外,在投入产出模型中,仍沿袭了一般均衡模型中的假设,即假设各种投入系数是固定不变的22、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填空23、投入产出方法的创立者是( )A 威廉·配第 B 瓦尔拉斯 C 列昂惕夫 D 斯通24、投入产出方法产生时间是20世纪的( )A 80年代 B 90年代 C 30年代 E 40年代25 列昂惕夫创立投入产出方法的第一篇代表性论文的名称是( )A 《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 B 《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C 《美国经济结构研究》 D 《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26、以1936年他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为代表;并于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到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
-填空27、列昂惕夫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填空28、列昂惕夫称:“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所使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来自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瓦尔拉斯在《纯粹经济学要义》一书中首次提出(1874年))-简答29、列昂惕夫自称投入产出模型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方案”-填空第二章 投入产出法原理(一)30、静态投入产出模型:是指不包括时间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模型中时间因素的意义和复杂性)-名词解释31、根据计量单位划分投入产出表(模型)可以分为( )A 实物模型 B 价值模型 C 实物-价值模型 D 动态模型 E 静态模型 投入产出表(模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实物形态的投入产出表 32、 根据计量单位不同划分 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 实物-价值投入产出表产品投入产出表 劳动投入产出表 33、 根据内容的不同划分 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 …特殊生产要素投入产出表 全国投入产出表 地区投入产出表 34、 根据范围的不同划分 部门投入产出表 企业投入产出表 ……… 报告期投入产出表 35、 根据用途的不同划分 计划期投入产出表 静态投入产出表36、 根据是否考虑时间变量划分 动态投入产出表 -简答、填空、单选、多选 37、实物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为( )。
A、总产出=总投入 B 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 = 总产品 C、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D 增加值=最终使用 38、实物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一般用表示,其定义是:每生产单位j产品需要直接消耗i产品的数量填空 38-1、价值表的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经济系数,一般用表示,其定义是:每生产单位j产品需要直接消耗i产品的数量名词解释、填空39、实物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 A B C D 40、实物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填空 41、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每生产单位j种(部门)最终产品要直接、各种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i种(部门)产品的数量一般用来表示,用B来表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填空42、证明: 已知 证明:证明:因此, 两边右乘,我们得到 43、最终产品系数:也叫列昂惕夫逆矩阵系数一般把矩阵中的元素称为最终产品系数或追加需要系数即最终产品系数为:-名词解释、简答 44、最终产品系数的经济解释:从列来看:矩阵中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一般来说都大于1(),这表明i部门要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其部门的生产总量必须达到的数量,具体地说,要保证i部门能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首先其生产总量就要有一个单位的产品,然后由于其自身和国民经济间的相互消耗关系,使得i部门的总产量要超过一个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