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年度重庆市焦炉调温工考试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docx
28页2022-2023年度重庆市焦炉调温工考试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煤气和空气是在焦炉的哪个部位进行混合燃烧的,() A. 炭化室 B. 燃烧室 C. 斜道区 D. 蓄热室 试题答案:B 2、一般情况下,结焦时间不应比周转时间短()min A. 20 B. 10 C. 15 试题答案:C 3、大型焦炉的热工效率为() A. 70,76% B. 70,75% C. 72,75% D. 72,78% 试题答案:B 4、大、中型焦炉斜道口放得舌形砖是() A. 硅砖 B. 粘土砖 C. 高铝砖 试题答案:A 5、荒煤气冷却用() A. 冷水 B. 盐水 C. 氨水 D. 煤焦油 试题答案:C 6、下面对K描述正确的是() 1A. K标志着推焦计划表中计划结焦时间与周转时间相吻合的情况 1B. K标志着推焦计划表中计划结焦时间与结焦时间相吻合的情况 1C. K用以评定班按推焦计划实际执行情况 1D. K用以评价焦化厂和炼焦车间在遵守规定的结焦时间方面的管理水平 1试题答案:B 7、生产中炉温过高,焦炭过碎,则()指标欠佳 A. 机械强度 B. 耐磨性 C. M40 试题答案:C 8、光学高温计的测量是改变高温计内(),使灯丝的亮度与被测物体相同。
A. 电流 B. 电压 C. 电阻 D. 灯丝温度 试题答案:C 9、推焦时,推焦杆前进速度应该是() A. 一直保持慢速 B. 一直保持快速 C. 先慢后快 D. 先慢后快再慢 试题答案:D 10、当干熄焦锅炉发生轻微超压事故时,首先开启的安全阀是() A. 汽包控制安全阀 B. 汽包工作安全阀 C. 二过出口安全阀 D. 主蒸汽管道安全阀 试题答案:D 11、坚持“谁拉电、谁送电”主要为了() A. 设备安全 B. 不脱岗 C. 人身安全 试题答案:C 12、1995年10月8日,从运输送来16个车皮煤,配煤工黄XX抄完车皮号后回到煤管值班室,先叫卸煤司机甘XX机卸煤,后用与联系核实煤种,但不通,当时三煤乙班的班长谢XX也在煤管值班室里,黄XX叫谢XX再帮联系一下,然后就到受煤坑去了甘XX接到卸煤通知后即开东头的1,煤旋机卸煤,14时30分左右当甘卸到第三个车皮的煤时,清理车皮余煤的一名家属清煤工跑来叫甘**说:”2,卸煤机出事了,快点去看看甘当时停下1,机下来,往2,机方向跑去,见配煤工黄XX躺倒在受煤坑南南侧通廊上头颈部伤势严重,即跑到受煤坑操作室打向值班调度及班长报告(经赶到的公司医院医务人员就地检查,由于黄头部受伤严重,伤后失血过多,确认已经死亡。
以下是事故原因分析,哪个是正确的,() A. 事故主要原因是配煤工黄XX操作卸煤机时速度太快,操作不熟练导致事故发生 B. 事故主要原因是卸煤机存在设备隐患及使用缺陷未及时整改,导致事故发生 C. 事故主要原因是黄XX擅离自己岗位,违章无证操作2,煤旋卸煤机,并违反卸煤机的安全操作规程,在过程中离开操作室瞭望,导致头部被驾驭室门壁角钢与受煤坑泥支柱形成的夹缝挤压头部致伤死亡 试题答案:C 13、我国湿法熄焦的主要除尘方式为() A. 采用密封结构熄焦,熄焦蒸汽经除尘后放散 B. 熄焦塔安装捕尘板 C. 无如何措施 试题答案:B 14、我国冶金焦强度指标M10一级应为() A. <8.0% B. <9.0% C. 10% 试题答案:A 15、干熄焦工艺一般采用()作为热载体 A. N 2B. CO 2C. O 2试题答案:A 16、焦炉煤气作为加热煤气,其优点为() A. 燃烧快、火焰短 B. 发热值高、用量少 C. 含碳氢化合物多 试题答案:C 17、测定粘结指数时烟煤和标准无烟煤混合配比为1:5或() A. 1:4 B. 1:6 C. 2:5 D. 3:3 试题答案:D 18、2002年7月28日,生物脱酚工时X到化验室领取淀粉溶液、硫酸锰溶液、碱性碘化钾溶液等试剂,当班生物脱酚分析员黄XX负责接待,当取、倒标有“碱性碘化钾,浓度:10%”瓶内溶液时,时X按正常方式将瓶内溶液倒入对应的空瓶(空瓶内残留有少量的碱性碘化钾溶液)中,当时X缓慢将瓶内溶液倒入约5mL时,瓶内冒大量烟雾,同时喷出溶液,时X躲闪不及,脸、右手及衣服均被喷射到,造成时X面部、双手化学烧伤。
当班班长卢XX随即取标有“碱性碘化钾,浓度:10%”瓶内溶液用滤纸进行炭化试验和滴定试验,同时根据其较粘稠和溶于水发热的现象确认标有“碱性碘化钾,浓度:10%”瓶内装的不是碱性碘化钾溶液,而是浓硫酸溶液以下是事故原因分析,哪个是正确的,() A. 试剂瓶标识错误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化验室对一般危险化学品及外来人员领用药品管理不善,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 B. 试剂瓶摆放位置不当,取用过程容易混乱 试题答案:A 19、下列操作可避免打盖引起“放炮”() A. 缓缓打开炉盖 B. 快速打开炉盖 C. 先打开炉盖,后拉上升管盖 试题答案:A 20、停风时,自动调节翻板应() A. 固定 B. 自动 C. 手动 试题答案:C 21、熄焦车行车过程中将身体或头部伸向炉台一侧或站在操作室外,有被()错位碰伤的可能 A. 焦侧炉台 B. 拦焦车 C. 炉门修理站 D. 熄焦塔 试题答案:B 22、燃气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化学性质、热力学性质和() A. 燃气热值 B. 爆炸浓度极限 C. 燃烧特性 D. 着火温度 试题答案:C 23、按9-2串顺进行操作时,在正常情况下,当推完21号时,下一个应推()号。
A. 11号 B. 31号 C. 22号 D. 32号 试题答案:B 24、标准温度是指机、焦侧测温火道平均温度的() A. 实测值 B. 控制值 C. 计算值 D. 理论值 试题答案:B 25、直行温度是指() A. 燃烧室各立火道温度 B. 机焦侧测温火道温度 C. 机焦侧测温火道的平均温度 试题答案:B 26、用焦炉煤气加热时,对流量影响最大的是() A. 煤气的热值 B. 煤气的压力 C. 煤气的温度 试题答案:C 27、推焦执行系数是() A. K1 B. K2 C. K3 D. K4 试题答案:B 28、2000年5月3日,三焦丙班按推焦计划出完39,炉的焦炭,关炉门时,由于炉门安全扦销未到位,炉门工宋XX叫推焦车司机松一点方头螺丝,以便把扦销扦好,但司机陆XX没有按照宋XX的要求去做,未等宋XX扦好扦销就退出了移门机宋见移门机退出来,也跟着退出炉台,站到推焦车平台上边打手势边喊扦销未扦上这时,另一名推焦车司机蒙XX在未与陆XX打招呼的情况下便走到39,炉门处看横栓状况,而陆XX又在既不清楚蒙XX的站位,又没有得到信号的情况下重新推进移门机致使蒙XX的头部被移门机夹在炉柱上,后送往医院抢救治疗,颅骨骨折、颅脑损伤(重伤)。
以下是事故原因分析,哪个是正确的,() A. 事故原因是推焦车司机蒙XX安全意识不强,处理问题选择站位不当 B. 事故原因是推焦车司机蒙XX安全意识不强,危险辨识能力差,在未与陆XX打招呼的情况下便走到39,炉门处看横栓状况,跨岗位作业,对别人岗位的危险情况不清楚,把头伸入移门机与炉柱间危险地方而被夹 试题答案:B 29、焦炉使用()煤气加热时,炼焦耗热量会减小 A. 焦炉煤气 B. 高炉煤气 C. 脱氢煤气 D. 气化炉煤气 试题答案:A 30、全炉温度用机焦侧测温火道平均温度来代表,它的稳定性()表示 A. K 均B. K 横C. K 安D. K 3试题答案:C 31、煤是由()转变而来 A. 动物 B. 植物 C. 微生物 试题答案:B 32、蓄热室结构中不包括() A. 格子砖 B. 小烟道 C. 分烟道 试题答案:C 33、焦炭的工艺分析包括() A. 水份、灰份、硫份、挥发份 B. 水分、灰份、挥发份、磷份 C. 水份、灰份、挥发份、硫份、磷份、固定碳 D. 水份、灰份、挥发份、固定碳 试题答案:D 34、为检查沿燃烧室长向温度分布的合理性,要进行测量的是() A. 直行温度 B. 横排温度 C. 全炉温度 D. 边火道温度 试题答案:B 35、高炉煤气加热时,主管压力低于()Pa时,应停止加热。
A. 1000 B. 500 C. 300 试题答案:C 36、铁件工作中,横拉条大弹簧吨位应该控制在()范围 A. 5-8吨 B. 8-9吨 C. 10-11吨 试题答案:C 37、用以完成启闭机侧炉门、推焦和平煤的焦炉机械是() A. 拦焦车 B. 装煤车 C. 推焦车 试题答案:C 38、热电偶属于() A. 接触式温度计 B. 非接触式温度计 C. 辐射式温度计 试题答案:A 39、炉柱的曲度通常采用()测量 A. 垂直法 B. 三线法 C. 两点法 试题答案:B 40、我国大、中型高炉用焦的配合煤胶质层厚度大致控制在()mm A. 10,12 B. 14,20 C. 20,25 D. 25,28 E. 28,32 试题答案:B 41、煤结焦时在炭化室内存在()特点 A. 块状结焦 B. 层状结焦 C. 片状结焦 D. 粒状结焦 试题答案:B 42、推焦过程中发生故障,则应该() A. 切断连锁,继续推焦 B. 先将控制器拉回零位,拉下电源开关 C. 先通知车间领导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试题答案:B 43、靠废气盘侧的篦子砖孔型为() A. 上大下小 B. 下大上小 C. 上下一样 试题答案:B 44、看火孔的压力应为()。
A. 0-5Pa B. 5-10Pa C. 10Pa D. 20Pa 试题答案:A 45、减速机、齿轮啮合不好,这时电机电流会() A. 升高 B. 不变 C. 降低 D. 都可能 试题答案:A 46、推焦总系数的意义为() A. 标志每班执行推焦计划的情况 B. 标志每班推焦计划中,计划结焦时间于规定结焦时间相吻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