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赏析》教学案例.doc
5页一首诗小老师”带来的双向启发 ——语文九年级下册《凉州词》教学案例韶关市第十三中学 刘婕一、导言按理说,到了九年级,学生应该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赏析方法可是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带有浓厚的“功利性”,把依赖语文参考书,记诵标准答案作为目标,所以一切学习的过程就成了手段,也根本无意去掌握古诗词的赏析方法了曾经有一个学生对我说“我只要上网找个课件,然后拿着参考书,我也可以在课堂上当老师讲课了”,很明显,这位学生认为知识的掌握只需记住答案(是什么)即可,而对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和“怎么样得出这个答案”不需花心思研究这和语文新课标中提倡的“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目标是相悖的针对学生这种“只需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我认为应从学生的思想去着手改变,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设置情境,变换身份”简单说,就是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当一回“老师”,当学生置身于“教”的位置上,不得不从“教”的思维去思考时,他自然而然就能发现在课堂中仅教给学生答案是不够的,仅从参考书中直接照搬照套是不够的,也就能引发学生的思索了。
这和课标中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又是一致的《凉州词》是一首书写边塞军士生活的七言绝句,就篇幅而言不算长,在感情表达上也较容易理解,诗里有几处还能引发讨论,再加上学生之前也已接触过不少边塞诗词,因而选择此诗作为学生的“试刀之作”也算恰如其分二、教学思路本诗的教学策略是“设置情境,变换身份;从‘师’思‘教’,从‘教’悟‘法’”教师给学生创造授课机会,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考虑教学目标、内容甚至是重难点的设置,要考虑怎样才能让听课的同学更容易接受教授的知识,理解诗歌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如何面对听课同学的发问,对同学们的讨论如何处理等,通过做“一首诗小老师”理解赏析诗词方法的重要性,改变只求答案的错误观点三、课堂教学片段实录(课前已布置全班学生提前备课,提出形成详细讲案的要求学生毛遂自荐上台讲课,以全班同学理解《凉州词》一诗为完成标准)(第一位上台的是在导言中曾提及的那位学生,自带课件进行上课)小老师1:《凉州词》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厚的边塞军营生活色彩本诗在表达方式上是以赋的形式以了景写哀景,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但主题鲜明深刻,表现的是一种悲壮的豪迈。
诗文以边塞生活为体裁,但诗人对于所要表达的观点,却是从侧面衬托显示出来先写美酒宝杯,次写欲饮不能尽兴,由平静中一下转入紧张激昂的气氛中去了第三、四句的潜台词,诗人以豪迈的语言表达出沉痛的心情,显示出诗人旷达的胸怀此段文字小老师照读课件,听课学生做笔记)小老师1:本诗的名句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考试经常考的,大家记住生:为什么说这句是名句呢?小老师1:因为这句写得好咯一边在课件和参考书中找)即使喝醉了躺卧在沙场上,你们也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的将士有几个能够返回?今朝有酒就让自己痛饮沉醉,即使醉卧沙场也毫不在意.这是及时行乐的洒脱,也是对生命的达观,更有厌恶战争的悲愤.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边关将士们的豪放和为国战斗、视死如归的气概生:可是我觉得“古来征战几人回”读来很悲啊,应该是战士们对自己生命没有保障的一种哀叹吧?小老师1:怎么会呢?这句就是表现边关将士们视死如归的气概嘛……(学生们显然对小老师的解答很不满意,课室里一片议论的声音学生的发问让这位小老师招架不住了,因为参考书和课件只有答案,却没有告诉她为什么要这么理解)小老师1:老师,我讲不下去了,还是请另外的同学来讲吧!(第一位小老师在同学的发问中仓促“下课”)(第二位小老师上台)小老师2:如果想要解答同学们刚刚的疑问,我觉得我们还是要从几个方面去理解。
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些边塞诗词吗?生:《白雪歌》的“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生: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生: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小老师2:这些诗词都告诉了我们一些关于边塞的什么情况呢?生:边塞的环境恶劣,气氛又高度紧张小老师2:对,驻守边疆的战士们的职责就是保卫国土,保护百姓虽然环境很恶劣,但是他们都不怕,虽然很想回家,但是仗没打完就不能回……生:所以想要早点回家就得英勇杀敌,想要保护自己的家人就得不惜生命小老师2:这种精神不就是我们说的“视死如归”咯边塞诗虽然内容都不同,但是我想他们表达的感情和对边疆战士们的赞扬应该都是大同小异的生:嗯,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们连死都不怕了还怕喝醉酒倒卧被人笑吗?小老师2:这样一想,这句名句不就表达了战士们的豪放了吗?生:老师,我们看有的参考书上说“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话有几种解释呢,我们又该听取哪种呢?生:我觉得应该是正在喝酒之际,突然有敌情,“催”着将士们马上出发生:可是,如果是这么理解的话,又怎么会有“醉卧沙场君莫笑”这句呢?连不上呀。
我觉得应该是劝酒词,琵琶的节奏很快,劝人家喝酒时弹奏可以起到一种渲染气氛的作用,“催”字应该是催大家赶快干杯学生又开始在下面进行争论了,讲台上的小老师对这争论似乎有点手足无措)生:老师,你觉得呢?难道是我们买的参考书中有错误吗?那该听谁的呀?小老师2:老师说过,当出现这种争论的时候,应以教材为准我们还是把“催”当作是劝酒词,渲染了酒宴间欢快又紧张的气氛吧有些持反对观点的学生还有点不理解,无奈小老师已作了最后的定论,只能讪讪止住)……(老师对本节课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凉州词》经过了这么多位小老师的共同努力,同学们终于有了满意的理解不知道经过这节课后,小老师们和听课的同学们都有些什么样的体会呢?小老师1:我原来以为只要有参考书,有课件,谁都可以做老师没想到原来上课不能只照读答案!我自己得先提前把为什么弄清楚小老师2:经过这次讲课才发现,原来老师平时教我们的赏析诗词的方法并不是无用的如果一首诗词的理解,不从时代背景,诗人生平,诗词内容等多方面去联系理解的话,是没有办法透彻弄懂一首诗的我觉得自己刚解决第一个问题时能联系“边塞诗”,很不错以后赏析诗词时我一定会好好地归纳方法,依“法”而“悟”了。
……生:原来学生和老师的地位也可以转换,老师也可能被学生问倒那以后得经常动脑筋,把大老师给问倒才行了生:我觉得我们刚才的讨论如果只是拿参考书的答案来进行争论的话,那这讨论就显得没有意义了因为说的争的都不是我们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生:看来尽信参考书还不如无参考书呢!……四、教学反思以往学生总是懒于预习,懒于动脑,觉得靠着那本参考书,把考试要背的背下来就万事大吉了在他们的心目中,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升中考是水火不容的为了纠正他们这种错误的观点我也尝试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收效总不够大我进行了思考,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问题,对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的学生而言,很多时候与其讲道理不如让创造机会让他们亲身经历,很多道理都是亲身经历过后方才终身难忘的于是在学习古诗词时想到了让他们做“一首诗小老师”,实践后发现效果还不错,对老师和学生双方都有启发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这种做法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在扭转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之余,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节课结束后我也觉得很兴奋一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换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的高度自主性,让我体会到了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所产生的魅力。
二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理解到学习方法和学习学习的形成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这一认识将不只影响古诗词的学习,还有语文学习甚至其他科目的学习三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自主理解和解读,有意识地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使得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三是教师与学生组成了“学习共同体”,学生的自主解读和教师的点拨小结结合,教师教的成份明显比传统式少多了,教师也轻松了许多四是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锻炼真正是“一举多得”当然,这种“小老师”的做法是否适用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中,我觉得要再考虑因为初中学生的水平有其局限性,因而不能胜任过于复杂过于冗长的指导学习不过,在复习过程中专题复习中应该也会适用,这对于学生自主归纳答题技巧或是学习方法我想都有积极的作用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一是由同学做小老师,课堂的秩序也会多少受点影响,这又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小老师的人数还是过少,很多同学有心尝试,却没有毛遂自荐的胆量,不过,这些只要我们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创造机会,多多提点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