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柳州融水元宝山.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33681562
  • 上传时间:2018-02-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柳州融水元宝山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城北,方圆 250 平方公里山体陡峭雄伟,主峰海拔 2101 米,天然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清澈的贝江,全长 146 公里穿流于峰峦间,峰回水曲,飞瀑倾泻,两岸杉、竹夹岸,苗寨木楼若隐若现,每年“放排”季节,大批竹、木排顺江而下,破浪飞驰,篙师的勇敢和智慧令人惊叹不已! 元宝山和贝江一带自然景观具有雄、奇、险、幽、秀、野的特点这里是天然的动植物园,第四纪冰川的孑遗植物“广西冷杉”200 余株,是新发现的稀有珍贵树种这一带主要景点有 30 余处在离城 19 公里处的贝江铁索桥附近,新建了四荣乡第一座民族旅游村村内主要道路修整畅通,改建了芦笙坪、斗马坪,新建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接待木楼全村居住着 70 多户人家都是苗族,在风俗习惯、民房建筑、语言、服饰等方面都保持着浓郁的苗族特色几年来,这里留下了许多中外游客的足迹柳城概况柳城县历史悠久,建县于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 537 年) ,原名龙城县,宋景德三年(公元 1006 年)始更名柳城县1949 年 11 月 24 日,柳 城宣告解放,先后属柳州专区、宜山专区、柳州地区辖县,1984 年 2 月改属柳州市辖县县治大埔镇,距柳州市 48 公里。

      地理位置 柳城县位于广西中部偏北,东经 108 ° 36'至 109 ° 50',北纬 24 ° 26'至 24 ° 25'之间东与鹿寨县毗邻,西与罗城县、宜州市接壤,南与柳州市郊区、柳江县相连,北与融安、融水两县交界县境内东西最大横距 79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47 公里全县总面积 2109 平方公里,折合 316.4 万亩,其中陆地面积301.2 万亩,占 95.3%,水域面积 15.2 万亩,占 4.7%,耕地面积 67.2 万亩,森林面积 70.95 万亩自然气候柳城县是一个低丘谷地岩溶低山交错的半丘陵地区融江自北向南流,将县境划为东西两大块,东部为丘陵和山地,西部系岩溶石山和丘陵交错地区西北部地势较高,由东、西两面向中部融江递降中部融江沿岸以低丘平原为主,地势平缓,海拔 200 米以下柳城县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区,夏热冬寒,四季明显,光照能量和水量丰富年日照总时数 1789小时,年平均气温 20.7℃,年平均降水量 1095 毫米,年无霜期 307 天 行政规划柳城县辖大埔、龙头、太平、沙埔、东泉、凤山、六塘、冲脉、寨隆 9 个镇和社冲、马山、古砦 3 个乡,下设 120 个村委会,12 个社区居委会,1391 个村民小组。

      县城大埔镇城区 13124 户,人口 4.18 万人柳城县居住有壮、汉、仫佬、瑶、苗、侗、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满、高山、土家、布依、畲、白、藏、锡伯、维吾尔、蒙古、傣、阿昌等 27 个民族2004 年末,柳城总人口 406053 人,其中壮族 213577人,汉族 179407 人,仫佬族 8060 人,其他少数民族 5009 人县境内有宗教活动场所 28 处,其中,基督教 24 处,佛教 4 处,基督教八十年代初传入柳城并迅速发展,信教群众有 3000 多人左右,4 个佛教寺庙是九十年代按宗教政策恢复重建的,其中凤山开山寺,系广西四大名寺之一,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柳州 一个工业城市的三农情结广西柳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全市的工业产值占全区的四分之一,2004 年达到 640 亿元,2005 年预计可达 800 亿元然而,全市辖 6 县 4 区,人口 350 万,城市人口 100 万人,农村人口却有 250 万人这就是工业城市柳州具有深厚三农情结的原因之一以工促农全市现有工业企业 3300 多户,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化工、制药、林纸、制糖、建材、烟草、纺织等产业并存发展的工业体系。

      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几年来越做越大,糖料蔗基地跨两个地级市 6 个县,到2004 年糖料蔗种植面积已达 116 万亩,带动种蔗农户 14.6 万户,82.3 万人(占所在县农业人口的 48%),蔗区农民户均种蔗收入 6000 元为确保农民利益和企业的稳定发展,凤糖公司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价格联动方式,对订单合同进行完善,增加了蔗价随糖价上升联动的内容,明确原料价随糖价波动上升,食糖售价低于基准价的,仍按原保底价收购在保底收购价相对应的糖价基础上,食糖售价每增加 100 元,按每吨原料返还 5元给农民,与农民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2000 年以来,全市农民纯收入连续 4 年实现年增 200 多元,主要来自种植甘蔗的收入柳州市经委副主任韦永长告诉记者,市里面大力扶持产业企业的发展,尤其对能够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如市农业局 2005 年 4 月专门出台了一个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明文规定:对重点龙头企业采用财政扶持与其它政策扶持相结合的方式2005 年财政部门就安排了500 万元专项资金扶持 18 家龙头企业,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年来,政策的扶持的的确确产生了很大的效果:中药材产业,年增加加工药材 1700 多吨,带动农户 6500 多人,农民人均增收约 400 元。

      蚕丝产业,带动农户 17000 户,农民人均增收 200 多元茶叶产业,带动农户 9000 户,从茶叶生产中人均增加纯收入 250 元以上粮食产业,增加带动 9 万多户农户发展无公害稻谷 13.5 万亩,人均增加纯收入 180 元以上甘蔗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2400 万元,企业增收 700 万元,财政增收 400 万元香料产业,带动农民 2 万人,人均增收 1633 元蔬菜产业,带动种植户 5980 户,人均增收 740 元畜牧产业,带动农户 2.5 万户,人均增收 300 元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带动了优势产业的发展,使柳州市初步形成了粮食、甘蔗、蔬菜、桑蚕、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牧等 8 大农业优势产业,2005 年扶持的 18 家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 53 万户,预计人均增收 410 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柳州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了龙头企业的带农促农作用,并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他们分析了当前龙头企业的状况后认为,目前龙头企业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规模经营总体偏小,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档次低、经营机制不灵活、核心竞争力不强,名牌产品少,产业链不长,扶持资金不够多,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

      对此,市里决定, “十一五”期间,要在“ 再造一个工业柳州 ”的总体发展战略指导下,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带领更多的农民增加收入以城带乡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而且将它放在“五个统筹”之首;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 两个趋向” 论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并把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002 年底,原柳州地区撤地建市,原柳州地区融水县、三江县、融安县和鹿寨县划入柳州市除鹿寨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稍好,与柳江、柳城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外,融水和三江县是国定贫困县,融安县是区定贫困县,全市六县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占全市七成人口的县域仅占有全市经济总量的三成可见农村地区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相当落后,经济总量极小,发展速度严重滞后 柳州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和论证后,当年就果断做出开展全市农村“三项会战”的重大决策会战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艰苦奋战,会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效果截至 2005 年 10 月底,完成总投资 3.89 亿元,完成通乡油路 9 条 200 公里,通村四级路 96 条643 公里,沼气池 12.79 万座、配套改厕 8.5 万座。

      重点村镇和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成项目 49 个通过“三项会战” ,柳州市农村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随着大会战项目相继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农村的行路难、生态恶化、城镇聚集力弱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原来封闭和信息不灵状况,增强了农村地区的经济聚集能力 农村公路建设,完善了全市六县的路网结构预计 2005 年底完成通乡油路 21 条 450 公里,通村四级路 158条 1039 公里交通项目的实施,结束了 26 个乡镇无油路历史,通油路乡镇总数上升为 87 个,占总数的88.78%,超过了自治区规划的 “十五”期末 70%乡镇通油路的目标近 19 个百分点,2006 年完成 11 条路的上油路工程后,柳州市全部乡镇通油路率将达 100%,实现乡乡通油路的最终目标交通项目的建成,使全市六县的路网结构更趋完善,推动了公路沿线产业开发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培植,改善了投资环境,加快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解决了农民行路难和运输难问题,直接受益 394 个行政村、受益群众达 90 多万人生态项目建设效果显著总投资 2.08 亿元,建成沼气池 12.7 万座,使柳州市农村沼气入户率由 15.7%提高到 42%以上,比全区“十五”期末规划目标 30%高出 12 个百分点。

      沼气池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使全市六县农户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促进了生态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带动了农民走“规模化养殖———沼气———标准化种植———现代化加工”之路,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特别显著据统计,至目前,发展沼气与种养结合达 11.07 万座,带动养猪 35.42 万头,沼肥养鱼 13.2 万亩,沼肥种菜 11.58 万亩,沼肥种果 17.42 万亩,受益人口 51.04 万人,直接带动农民人年均增收 235 元,每年可节柴 25 万多吨,相当于每年保护 32 万亩森林免遭砍伐沼气池的投入使用,既带动了农民增收,又保护了森林,既可减少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而且还改善了卫生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活质量,村容村貌发生大的改观,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三项会战” 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 年末,全市六县 GDP105.7 亿元,财政收入8.53 亿元,人均 GDP4159 元,人均财政收入 336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954 元,到 2004 年末,六县 GDP126.51亿元,财政收入 10.33 亿元,人均 GDP4919 元,比 2002 年增长了 18.27%,农民人均纯收入 2250 元,比 2002年增长了 15.15%。

      柳州市以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以政策和重点基础投入促进农村发展的做法,为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城乡发展失衡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他们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在农业和工业之间,为富余农民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第三空间”实践表明,农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前进的推动者,因而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社会进步成果的分享者 柳州市委副书记彭晓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柳州市委、市政府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心上,多年来一直重视全市城乡互动,协调发展2002 年以来进行的“三项会战”就是一个集中表现总结几年来城乡经济发展的经验,主要有三条:政策上推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关注农民的就业、增收和培训问题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制药、桑叶、畜牧养殖、蔬菜、粮食、甘蔗、香料等优势产业柳州市汇利丰茧丝绸有限公司 2005 年共收购农户鲜茧 7789 吨,为 8 万多农户户均增收 5200 元这是记者2005 年 12 月 21 日在公司蚕丝加工车间拍摄到的场景李传珠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