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本教学计划.doc
52页校本教学计划 校本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课堂上他们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孩子们对于老师介绍的xx家乡风情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生活在xx乡镇的农村孩子对xx的方言有浓厚的兴趣,校本课程所涉及到的xx话——是地区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xx话——我们故乡的吴语,凝结着瓯越人民生活感情和人文理想,也显示了xx人的个性与精神校本课程有意识拓宽了孩子视野,增长了孩子的知识 我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我爱xx、xx是我家”的新xx人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影响了xx话的生存因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规定课堂上师生不能讲xx话,统一讲普通话,这样学生讲xx话的机会很少虽然中小学都设置了地方课程,但乡土教材也是以现代白话文编写、以普通话教学的,所以学生基本没机会学讲xx话 另外,外地来温打工的越来越多,xx”土著”外迁也越来越多这使得班级里的俚语参差不齐,于是大家便渐渐形成只用普通话交流的惯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和地方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以极大的热情,尝试着将xx童谣引进地方课程课堂,用以弥补教材的生硬和不足,拉近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地方课程教学更加风趣、更加生动,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根据我校学校、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自主教学,教学内容以“学说xx话”和“xx童谣”为主题,引导低年级的学生了解xx,我爱xx,了解xx话也是一份伟大的文化遗产,有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教学内容:共有三章,第一章人物称谓,人物称谓包括亲属称谓和职业称谓,根据教学需要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第二章数字教学内容,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重点学童谣《xx是个好地方》第三章时间和情景对话与童谣尽可能让孩子多学些xx童谣体会xx方言的优美以及文化意义,激发学生学说方言的兴趣以及爱xx方言、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本主题是“我爱xx、xx市我家”校本特色课程的一大主题在开展“xx小吃”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对xx的文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我们的家乡——xx,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和感情 然而,现在的xx孩子从小就开始学普通话,有已渐渐淡忘xx的方言该怎么说,有的甚至不会说xx话为了让孩子们从小不忘自己是xx人,或从小在xx长大xx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本学期我们以“xx童谣”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孩子们常随着似懂非懂似准非准地娓娓朗诵,但对其所描绘的内容和蕴含的意境又常常难以理解。
一为培养孩子对民间童谣的兴趣,有利于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二为孩子提供轻松学x的x话的良好氛围,使xx方言得以传承 1、使孩子了解xx的地形地貌,了解xx的历史,培养孩子爱xx的情感 2、了解xx话的特点上学说xx话的亲属称谓的含义学会发音 3、了解xx话的特点上,学说xx话之一的数字,并通过xx童谣及xx话民歌《叮叮当》和歌曲,体会xx的民俗风情 4、在了解xx话的基础上,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讲讲,唱唱xx童谣,掌握6一8首童谣 5、能用说说、唱唱、讲讲,演演、等方式创造性地表现xx童谣是孩子们初步感受xx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6、在颂唱童谣,做游戏过程中提升对xx方言的审美力,培养热爱xx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xx方言 2、初步体会xx童谣意境,理解民谣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课件、视频、录音机等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新知 2、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充分发挥学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x的x话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4、玩玩、做做、学学,切实提高学生劳动能力把科普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所需课时数 1始业教学 2亲属称谓(一)1课时 3童谣《吃馄饨》 5童谣《梅梅你真早》 9童谣《xx是个好地方》 10数字(一)11五一放假 12童谣《叮叮当》 校本教学计划2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名称:思维潜能开发—顿悟拓扑及规划运筹类类 2、课程范畴:蓝色科技类 3、课程内容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顿悟拓扑及规划运筹类类游戏器具的操作 4、开发依据: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游戏器具借鉴前几个学期老师们精心设计、反复修改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力求让参加的孩子们都能在动手中提高智慧,在玩乐间拓展思维 5、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熟练操作顿悟拓扑类的游戏器具,初步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让孩子们受到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思想教育 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把原有的图形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图形。
将游戏教学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初步渗透排列与组合、等量代换等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比较、拼摆,反复尝试、评价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敢于突破定势思维,寻求新的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的拼摆和重新组合,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开发学生大脑,有效缓解学生的压力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突破常规和定势、寻求发散思维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实施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比较自由、丰富,还没形成一些定势的东西,开展这类游戏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而且孩子们平时就很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摆弄一些学具,所以便于教师操作课堂的活动过程 2、具体实施内容 周次 课序 教学内容 课型 实施要求 1 1 五连方 交流课 认识器具 2 1 五连方 交流课 理解规则、目标 3 1 五连方 探究课 尝试拼摆 4 1 五连方 展示课 熟练拼摆 5 2 鲁班锁 交流课 认识器具、规则、目标 6 2 鲁班锁 探究课 尝试拆开并重新组装起来 7 2 鲁班锁 展示课 拆、拼比赛,交流体会 8 3 巧放圆形 交流课 认识器具、理解规则、策略 9 3 巧放圆形 探究课 尝试拼摆 10 3 巧放圆形 探究课 练习多种拼摆方法并熟练拼摆 11 3 巧放圆形 展示课 拼摆比赛,交流体会 12 4 鲁班三通 交流课 认识器具、规则、目标 13 4 鲁班三通 探究课 尝试拆开并重新组装起来 14 4 鲁班三通 展示课 拆、装比赛 15 5 神龙摆尾 交流课 认识器具、理解规则、目标 16 5 神龙摆尾 探究课 尝试拆开并重新组装 17 5 神龙摆尾 探究课 探究练习多种组装方法 18 5 神龙摆尾 展示课 展示多种组装方法及速度 三、成果展示形式及效果 1、成果展示形式:现场展示每款游戏的操作。
2、效果:学生边操作、边口述、边思考,达到手、口、脑的并用 校本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