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药学”多种教学方式的探索100字.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27077775
  • 上传时间:2022-08-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4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药学”多种教学方式的探索100字   论文联盟编辑"中药学";多种教学方式的探索《中药学》是中等医药学校中药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内容涉及的中药种类繁多、功效主治杂乱、易混淆、难记忆,学生学习时感觉枯燥乏味,普遍存在畏难心理本文提出在《中药学》教学中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记忆和掌握中药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中药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等医药学校中药制药和中药经营专业的学生而言,中药学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成效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特别是方剂学的学习但由于教材中涉及的中药种类繁多、概念抽象不好理解,内容庞杂不好抓重点,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中学生强烈反映犹如乱麻一堆--无从下手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提出多种记忆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乐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就如何在《中药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教学,谈谈一些具体做法。

        1.精炼内容,突出"重";点  《中药学》这门课的教学重点是中药的药性理论和功效主治,而总论中综合了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的采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炮制、中药的应用等基本理论知识,由于内容多、涉及面广,给学生的记忆造成较大困难,容易造成顾此失彼,要想扭转这种局面,笔者采取的措施是在课堂上强化基础,精简内容,突出讲解中药的性能和应用,而"重中之重";又是"四气五味";和"七情配伍及配伍禁忌";,在此基础上以"性能--功效--主治";为纲,介绍各论部分各章节中重点药物的功效主治,将它们一线贯通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麻黄辛温,归肺和膀胱经味辛可发散,性温可祛寒,还可治肺经和膀胱经病变,故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对应主治:风寒表证,肺气壅遏咳喘和水肿又如大苦大寒的黄连,味苦可燥湿,性寒可清热,故主要功效为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尤善清中焦肠胃湿热而止泻痢,为首选药通过精讲重点,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相互比对,找出"共";点和"特";点  由于中药种类繁多,有些名称或功效相似相近,容易造成学生的记忆混乱,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出同类药物的共性和个药的特点,加以对比、分析,以增强学生记忆。

      如辛温解表药中的"麻黄和桂枝";共点为"发汗解表";且常相须为用;清热药中的"金银花和连翘";共点为"清热解毒和疏散风热";且常相须为用又有名称相近的"羌活和独活";共点为"解表和祛风湿";;"苍术和白术";共点为"燥湿和健脾";同能治疗鼻病的良药有"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均可清肝明目的药物有"夏枯草、桑叶、菊花、决明子";等另外还可同中求异,强调中药的功效特点,如"呕家圣药";--生姜;"疮家圣药";--连翘;"凉肝猛将";--龙胆;"驱虫良将";--使君子;"夏月麻黄";--香薷又如茵陈善治湿热黄疸;金钱草善治砂淋、石淋等此外,在学习完各论第四章祛风湿药、第五章芳香燥湿药和第六章利水渗湿药的内容后,由于它们均是可治疗湿邪病症的药物,学生感到较为混乱,此时可通过列表概括如下: 毕业     〖HT6SS〗〖BG(!〗〖BHG2,FK6,FK6,FK6,FK6,FK6〗  章 名〖〗性 味〖〗主要功效〖〗主 治〖〗作用部位  〖BHG6,FK6,FK6,FK6,FK6,FK6〗第四章  祛风湿药〖〗多辛苦温〖〗祛风湿止痹痛舒筋络强筋骨〖〗痹 症〖〗 肌肉、经络、  关节、筋骨。

        〖BHG4,FK6,FK6,FK6,FK6,FK6〗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化湿健脾〖〗湿阻中焦证〖〗脾、胃     〖BHG4,FK6,FK6,FK6,FK6,FK6〗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多甘淡〖〗利水消肿  利尿通淋  利湿退黄   〖〗各种水湿病证 〖〗肾、膀胱〖BG)〗  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区分各类药物的不同功用通过以上各种不同的归类比对形式,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提高了教学效果  3.现代教学,突出"药";点  传统的《中药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挂图+中药标本展示";三方面结合进行教学,但是由于挂图的准确性和中药标本的局限性,会对教师的讲授起到制约的作用一方面挂图要求绘图者绘画水平较高,否则会出现较大失真,不利于学生的辨认;另一方面药材标本有些经过加工炮制,与其原貌有了很大的区别,更增加了学生的辨认难度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互联网、自拍图片等各种方式获取相关的图片资料,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注意突出中药的外观特点并结合图片对应讲解其功效主治,借助现代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对各味中药的性状等内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避免了学生记忆中药功效时出现对不上号,"张冠李戴";的现象。

        4.编制图谱,突出"看";点  目前的《中药学》教科书中,对中药材的描述仅以文字形式表达,而没有任何图谱,学生因此感到非常枯燥乏味,一版版的黑色铅字让人看了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毫无生气,这也是造成学生怕学厌记的原因之一为此我校教师将常见常用的重点类药材整理编制为一本彩色图谱,并在上面将每味药的原植物、原药、饮片和性状、功效主治等资料真实地反映出来由于这些彩色图谱色彩艳丽,一目了然,与一般教科书无图谱且是黑白印刷字体相比,学生视觉空间受到强烈充击,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个个爱不释手,使学生更乐于在空暇时间里多翻多看毕业,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对中药材功效主治记忆的机会  5.直观展示,突出"特";点  直观记忆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笔者充分利用我校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中药鉴定室和标本室的作用,利用中药干品标本、浸制标本、蜡叶标本等个药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感官刺激,使他们在了解药物的形态、性状、颜色、来源、采集时间和方法的同时,掌握药物的主要功效和主治此外,在教学条件许可和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下,根据教学进度,按教学章节需要,考虑给每个教学班发放一定数量的中药饮片,并进行班与班的轮换,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能接触到更多的"药味";。

      通过对中药饮片的观察,进一步体会中药的气味与功用的关系,思考中药发挥药效的一般规律,为掌握重点药物的功效、应用、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6.歌诀典故,突出"记";点   中药歌诀和中草药典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文化魄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人类医药学宝库的共同财富,具有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作用采用歌诀和典故的记忆,是学习中医中药学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特点是效率高且经久不忘  中药歌诀已有《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赋白话解》等,笔者教学中除引导学生效仿背诵强化记忆外,还指导学生用谐音歌诀增强记忆,如性能歌的"麻黄发汗散风寒,利水宣肺能平喘";、"有汗不得用麻黄(汤),无汗不得用桂枝(汤)";、"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等等,还用"将军也会骂小人!";这句话帮助学生记忆第三章攻下药及润下药中的六味中药--大黄、番泻叶、芦荟、火麻仁、芒硝、郁李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此外,中草药不仅有着神奇的疗效,而且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內涵,尤其它的命名独具特色,有以入药部位命名的;有以其突出疗效命名的,也有用人名命名的。

      追溯历史,每味药几乎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如《山楂的故事》、《白芍的故事》、《使君子的故事》、《阿胶的故事》、《车前草的故事》、《何首乌的故事》等等每当笔者上课讲到这些典故时,同学们个个都很安静,注意力特别集中,过后对这些药物的功效主治也特别难忘这种不拘泥于形式又生动有趣的歌诀和故事,极大地加深了学生们的记忆实践证明,在《中药学》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还是传统的板书式讲授,如果适当引入中药文化内容,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亲和力与人气,还能在传承文化中继承创新,寓教于史,使学生视野开拓,亲身体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中药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一所医药专业的学校,为了辅助教学,普及中药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中医药的兴趣,还可开展诸如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竞赛、中药故事演讲、中药歌诀诵、中草药标本制作比赛等具有专业特色的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找乐,在快乐中学习,既能增长知识,又有机会表现自己,做到学有兴致,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对活学活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他们个性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凝聚力,利于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建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