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煤矿工人好”范文.docx
3页天道酬勤“(煤矿)工人好〞1956年7月,小说家张恨水(1895—1967)随中国文联组织的作家、艺术家访问团到西北地区进行参观考察访问团由冯至任团长,同行者还有朱光潜、钟敬文、常任侠、孙福熙、周怀民、周元亮、陶一清、张文新等张恨水应邀参加这样的活动,自然十分快乐22年前,即1934年5月,他曾作过西北行,考察了陕西、甘肃两省而今共产党掌了权,人民当家做主,国家建设日新月异,他居于北京,参加学习,笔耕不辍,领导关心,但毕竟没有解放前在几个报刊上同时连载几部小说的那种“兴旺〞景象了因此很愿意外出转转正如他所写的那样:“我们准备访问的地区,包括西安、铜川、延安、兰州、玉门、敦煌和酒泉来去真不算近,有一万七八千里的路,在三伏天,有这样远的行程,也可以说一声豪举了〞张恨水在这次旅行参观中,感想颇多,途中及回京后写了长篇散文西北行,发表于乡土杂志1957年第三至六期上,另有西北行拾零,发表于香港文艺世纪1960年3月号上西北行中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亮点,就是他在铜川矿务局参观,访问了煤矿工人之后的感受,这集中反映在西北行之二铜川和之三工人好两篇散文中作为一个专写现实社会的小说家,对于煤是熟悉的,对煤矿工人亦有所了解。
但在他的作品中,还没有直接访问考察煤矿的记录正因为如此,他对到煤矿参观十分兴奋7月18日他们一到西安,就安排了去铜川参观煤矿他说:“我们〞“到铜川看看煤矿,此间当局是极其认真的〞搭上火车,于当日下午四点钟,就到了铜川了〞他还进一步讲,“铜川,对于陕西以外的旅客,好似还是很陌生的,其实,这煤矿有工人六万多,我们是不应该陌生啊〞“不应该陌生〞,说明他对于访问煤矿、了解矿工生活是十分重视与向往的一到铜川,这个煤矿所在地就给他留下了深刻而新鲜的印象张恨水写道:“铜川,从前不叫銅川,叫同官县〞我们到了铜川,这里矿务局非常欢迎,就把我们招待到他们局里住〞这里已通了铁路,“沿着铁路,靠山建立了矿务局那是三层楼房,还在建筑中〞,“两面山的中间也建了一块工人家属住的地方,大概住了二三百户人家〞他突出地感到煤矿开展太快了,“工人不断招进来,矿务局住宅没盖好,要房子住的人,就早定满了,所以铜川,盖房子问题是个重大的问题〞这说明煤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恨水先生对此印象突出,深感国家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煤矿工人的种种情形,张恨水有精彩而兴奋的描写,他的各种感受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好〞!他在铜川煤矿“参观煤井〞“找工人直接谈话〞“访问了老工人〞,看了“工人家属村落〞,得到许多前所未有的见闻。
一是,煤矿工人房子虽不够住,“但工作一点儿都不松懈,他们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工人的住房“是弄堂式,排着一排排的房子走了进去,一间住房一间厨房,尚有电灯一盏,玻璃窗户,房子里要用的东西也很齐全〞,这样的住房条件比解放前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了三是,煤矿工人们在这里生活很愉快他写道:“他们告诉我们说,我们工作是八小时但工作以外,还学文化此外还有娱乐,生活得很愉快至于工资,当然要比以前好得多,大概有六七十元(那时工资尚未调整)三四口人家大概够了〞四是,虽然条件艰苦一些,但矿工十分满足,很愿意当矿工工人们告诉张恨水:“这里的矿务局同事,都待我们如兄弟一般这里的娱乐有电影、有球赛、还有各地来的戏曲表演生病有医院,还有学文化的时机,我们都感到满意了但是有一层,我们总是感到时间不够哩你们这么多人来参观,那更是给我们很大的鼓舞〞这就是张恨水笔下的煤矿工人张恨水所讲皆为亲眼所见,所记都是工人们的大实话在张恨水的笔下,尽管没有对矿工直接的赞美之言,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这是多么好的煤矿工人啊!有谁能不说我们的煤矿工人好呢?张恨水的“工人好〞,不仅是他对煤矿工人种种印象的总汇、他个人考察所得出的结论,也充分表达出他对煤矿工人由衷的敬意。
不仅如此,张恨水还用比照的方法,把解放前的好汉窑与现在铜川煤矿的状况相比较,说明了新旧社会煤矿工人处境的根本不同,煤矿工人真正成了煤矿的主人他引用了矿工说的情况:“那时私人开设了窑,看到年轻力壮的人,就把他骗到窑下去,连那些用具,也都投落下窑井去可是你想上来,那就几个月、几年,或者一辈子都不能上来,干脆你就死在这里了所以每个井里有几十个尸骨存着那是常事直到煤井被封了,人家才晓得人是死了你有冤向哪里去申?何况把你骗下了井,你的家人亲戚,根本不知道啊!〞恨水此处所记不虚,那确实是旧社会铜川矿区普遍的现象而现在的铜川煤矿那么与之有天壤之别现在的矿工能回家看看吗?〞“自然可以啊!不但是看看家属可以,就是你要接家眷来,只要有房子住,矿务局也是极其欢迎的只要是房子问题解决了,这里人口还要大增〞经恨水先生这么巧妙地一比较,结论自然就会得出来:“现在的矿,跟好汉窑一比,那简直天上地下〞张恨水此文取材之准确,文字之朴实,比照反差效果之好,令我们折服他写社会小说的专长在这里又得到一次小小的施展张恨水讲煤矿“工人好〞,当然是他发自内心的感受,是他对煤矿工人感情的流露,尽管文字是平淡的,但情真意切,使人读后受到触动。
我们还应当注意的是,张恨水先生前后两次西北行,从新旧两个方面使他受到极大的教育1934年的西北游后,他写了一本小说燕归来,又写了长达4万字的西游小记而22年后所写的西北行突出反映出他思想上的升华这点从其前后的两首诗中可以得到证明1934年的西北行时,他在诗中写道:死聚生离怎两全?卖儿卖女岂徒然!武功人市廉价甚,十岁娃娃十块钱而在1956年的西北行后,他的诗那么是另外一番景象:门后清清万树枝,门前渭水涨天池辟成彩霞三千道,正是斜阳欲落时前后两首诗正是张恨水截然不同的感想使然,为我们研究张恨水的心路变化和思想轨迹提供了佐证张恨水,安徽潜山人自幼接受家教塾学,偏爱历史与掌故考据,“经史子集〞无不涉猎,诗词书画无所不能他的小说,连同杂文、随笔、散文、诗词,应不少于三千万字,产量之丰,销量之多,令人惊叹!他可以同时为多家报刊撰写不同的长篇连载小说,并为报刊随时写新闻、杂记、评论和补白,其思路之清晰、如泉涌出之笔触,都给人留下难忘印象他自成一家,开创了章回小说新的流派,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不仅当年风行一时,且现今还在大量印销张恨水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他的这篇煤矿散文,以及对矿工的描写和对矿工的感情也是值得我们留意的,实有研究的必要。
写于2022年5月,改于2022年11月14日)吴晓煜:河北滦县人,1944年3月生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煤炭工业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总纂已出版华夏与海国游记欧非见闻录中国古代咏煤诗夜耕村杂记学林漫笔纠正错别字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中国煤矿史读本(古代局部)中国煤矿平安史话煤史钩沉修志指要矿业史事杂俎中国煤炭碑刻名人与煤炭酒史钩沉瘟疫纵横谈向善的轨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