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心电图快速学习.ppt

168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87906658
  • 上传时间:2024-09-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07MB
  • / 16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诊断学((diagnostics))—心心 电电 图图 (Electrocardiogram)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了解心电图的产生机理及描记了解心电图的产生机理及描记• 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掌握心电图的主要临床应用掌握心电图的主要临床应用 第一节第一节 心电的发生原理与心电的发生原理与心电向量心电向量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基础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基础心电向量的概念心电向量的概念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基础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基础1 1、极化阶段、极化阶段2 2、除极阶段、除极阶段 3 3、复极阶段、复极阶段+    ++    ++-     -+-     - •心电图代表整个心脏电激动的综合过程心电图代表整个心脏电激动的综合过程 一、心电图发生的原理与向量的概念(心电)心电图发生的原理与向量的概念(心电) Ø临临床床电电生生理理研研究究指指出出: :静静息息状状态态时时的的心心肌肌细细胞胞呈呈极极化化状状态态。

      细细胞胞膜膜外外为为正正荷荷,,细细胞胞内内为为负负电电荷荷,,两两侧侧保保持持平平衡衡,,不不产产生生电电位位变变化化..静静息息膜膜电电位位构构成成主主要要和和心心肌肌细细胞胞内内外外各各种种离离子子的的浓浓度度差差别别有有关关..当当心心肌肌细细胞胞一一端端的的细细胞胞膜膜受受到到一一定定程程度度的的刺刺激激,,对对钾钾、、钠钠、、钙钙、、氯氯离离子子的的通通透透性性发发生生改改变变,,使使细细胞胞膜膜内内为为正正电电荷荷,,膜膜外外为为负负电电荷荷正正负负离子发生逆转)即产生动作电位离子发生逆转)即产生动作电位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Ø这时受刺激部位与尚处于静止状态的临近细胞膜这时受刺激部位与尚处于静止状态的临近细胞膜构成一对电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此种电偶构成一对电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此种电偶向前移动,产生动作电流,甚至整个细胞完成除向前移动,产生动作电流,甚至整个细胞完成除极化Ø复极过程与除极过程一样复极过程与除极过程一样, ,可看成一对电偶在移可看成一对电偶在移动,刚开始复极的一点与其邻近尚未复极部分之动,刚开始复极的一点与其邻近尚未复极部分之间存在电位差,因而也有电流产生。

      不同于除极,间存在电位差,因而也有电流产生不同于除极,复极时电穴在前,电源在后这时如将检测电极复极时电穴在前,电源在后这时如将检测电极置于体表一定位置即得一定的电位变化,对向除置于体表一定位置即得一定的电位变化,对向除极方向时正电位,描出向上的波,背离测得负电极方向时正电位,描出向上的波,背离测得负电位,描出向下的波位,描出向下的波 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 +- -除除极极复复极极极化状态极化状态- - + +开始除极开始除极继续除极继续除极 - + + -- - + +除极完成除极完成  + +- -去极化状态去极化状态- - + +开始复极开始复极 + - - +继续复极继续复极 + +- -极化状态极化状态 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 +- -除除极极复复极极极化状态极化状态- - + +开始除极开始除极继续除极继续除极 - + + -- - + +除极完成除极完成  + +- -去极化状态去极化状态- - + +开始复极开始复极 + - - +继续复极继续复极 + +- -极化状态极化状态 动作电位曲线动作电位曲线 心电向量的概念心电向量的概念(一)向量(一)向量(二)瞬间综合心电向量(二)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心电向量心电向量( (Vector) )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ABC﹢﹢﹦﹦ABC﹣﹦﹦ABCØ心肌细胞除极或复极过程中产生电力心肌细胞除极或复极过程中产生电力( (电偶电偶) )。

      Ø由大小有方向的心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用箭由大小有方向的心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用箭头表示方向,用长度表示电位大小,(强度),头表示方向,用长度表示电位大小,(强度),按下列原理合成按下列原理合成“心电综合向量心电综合向量”,二个方向相,二个方向相同者,振幅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或用合力同者,振幅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或用合力原理,即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为综合向量原理,即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为综合向量                                                                              心室除极程序与各瞬间向量心室除极程序与各瞬间向量                                                   摸拟空间心向量环摸拟空间心向量环 (三)(三) 立体心电向量环立体心电向量环1 1、、P P向量环向量环 —— 心房除极心房除极2 2、、QRSQRS向量环向量环 —— 心室除极心室除极3 3、、T T向量环向量环 —— 心室复极心室复极 第二节第二节 心电图的导联以及心心电图的导联以及心电图的形成电图的形成 常规常规心电图导联心电图导联其他其他心电图导联心电图导联 常规常规心电图导联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的形成心电图的形成联接方式及导联轴联接方式及导联轴心电轴和钟向转位心电轴和钟向转位 常规十二导联常规十二导联双极肢体导联双极肢体导联心前区导联心前区导联加压单极导联加压单极导联 标准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双极肢体导联 正极正极 负极负极ⅠⅠ 左手腕左手腕 右手腕右手腕Ⅱ Ⅱ 左脚踝左脚踝 右手腕右手腕Ⅲ Ⅲ 左脚踝左脚踝 左手腕左手腕                                                                   标准双极导联的连接方式标准双极导联的连接方式 加压单极导联加压单极导联 正极正极 负极负极aVRaVR 右手腕右手腕 左手腕左手腕+ +左脚踝左脚踝 aVL aVL 左手腕左手腕 右手腕右手腕+ +左脚踝左脚踝 aVF aVF 左脚踝左脚踝 左手腕左手腕+ +右手腕右手腕                                                                加压单极导联的连接方式加压单极导联的连接方式 导联轴导联轴肢肢体体导导联联导导联联轴轴 心前区导联心前区导联 正极正极 负极负极 V V1 1 胸骨右缘第胸骨右缘第4 4肋间肋间 V V2 2 胸骨左缘第胸骨左缘第4 4肋间肋间V V3 3 V V2 2与与 V V4 4连线中点连线中点V V4 4 左锁骨中线第左锁骨中线第5 5肋间肋间V V5 5 左腋前线左腋前线V V4 4 水平处水平处V V6 6 左腋中线左腋中线V V4 4 水平处水平处 左手腕左手腕 + +右手腕右手腕 + +左脚踝左脚踝 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 心前区导联的连接方式心前区导联的连接方式 心电图导线连接心电图导线连接•红线红线---右上肢右上肢 黄线黄线---左上肢左上肢•绿线绿线---左下肢左下肢•黑线黑线---右下肢右下肢•白线带吸球白线带吸球---胸前区胸前区 心电图的形成心电图的形成• 立体心电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立体心电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 ——心电向量图形心电向量图形• 立体心电向量环的第二次投影立体心电向量环的第二次投影 ——心电图波形心电图波形 立体心电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立体心电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                                                              额面心量环与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关系额面心量环与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横面心向量环与胸导联心电图的关系横面心向量环与胸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心电轴和钟向转位心电轴和钟向转位心心电电轴轴钟钟向向转转位位 心电轴心电轴• 心电轴心电轴::心室除极时产生的总心室除极时产生的总QRS QRS 综合向量所指的方向。

      综合向量所指的方向• 正常:正常:左下左下• 电轴偏移:电轴偏移:轻、中、重度左偏或右偏、轻、中、重度左偏或右偏、 电轴不确定电轴不确定 正正常常心心电电轴轴与与其其偏偏移移 心电轴心电轴• 判定心电轴的方法判定心电轴的方法:1 1、、目测法:目测法:根据肢体根据肢体I I、、IIIIII导联导联QRSQRS波群的主波方波群的主波方向,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向,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2 2、计算法:、计算法: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振振幅幅法法测测定定心心电电轴轴 钟向转位钟向转位• 钟向转位:钟向转位: 指心脏沿其长轴方向发生逆时针指心脏沿其长轴方向发生逆时针 或顺时针的转动或顺时针的转动 其他其他心电图导联心电图导联(一)(一) 监护导联监护导联(二)(二) 附加导联附加导联 思考题思考题• 解释导联、心电轴、心脏钟向转位的概念解释导联、心电轴、心脏钟向转位的概念• 列举常规心电图十二导联的连接方法列举常规心电图十二导联的连接方法 第三节第三节 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一)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1 1、、P P波波 2 2、、P-RP-R段段 3 3、、P-RP-R间期间期 4 4、、QRSQRS波群及命名波群及命名5 5、、STST段;段;T T波波 ØP P波:反映心房除极。

      波:反映心房除极ØP-RP-R段:心房复极及段:心房复极及AVNAVN,房室束,束支的电活动房室束,束支的电活动ØP+P-RP+P-R段=段=P-RP-R间期称心房除极到心室除极开始间期称心房除极到心室除极开始ØQRSQRS::心心室室除除极极全全过过程程,,统统一一命命名名先先出出现现负负向向波波Q Q波波,,先先出出现现正正向向波波为为R R波波,,R R波波后后负负向向波波为为S S波波,,S S波后正向波为波后正向波为R R′,,R R′后负向后负向S S′,整个负向波为,整个负向波为QSQS波ØQq,Rr,Ss,Qq,Rr,Ss,根据波幅大小而定根据波幅大小而定 ØSTST段段::QRSQRS波波群群与与T T波波之之间间连连接接部部称称为为STST段段,,反反映映心室除极终了和复极开始之间的电位变化心室除极终了和复极开始之间的电位变化ØT T波:心室复极电位变化波:心室复极电位变化ØU U波波::机机制制不不明明可可能能反反映映浦浦肯肯野野纤纤维维后后复复极极电电位位变化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1 1、、P P波:波:代表心房除极代表心房除极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Q QR RS S波波群群的的命命名名2 2、、QRSQRS波:波:代表心室除极代表心室除极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请为下列请为下列QRSQRS波命名:波命名: 3 3、、T T波:波:代表心室复极代表心室复极4 4、、U U波:波:5 5、、STST段段::心室除极结束到心室复极开始心室除极结束到心室复极开始6 6、、P-RP-R间期间期:激动从窦房结传到心室所需:激动从窦房结传到心室所需 的时间的时间7 7、、Q-TQ-T间期间期::心室除极、复极所需的总心室除极、复极所需的总 时间时间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心电电图图各各波波段段的的组组成成和和命命名名 走纸速度:走纸速度:25mm/s 横线每小格横线每小格0.04s定准电压:定准电压:1mv 纵线每小格纵线每小格0.1mv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 工具:工具:两脚规两脚规• 测量项目:测量项目:各波、段、间期的电压和时间各波、段、间期的电压和时间心率的计算心率的计算 电压、时间的测量电压、时间的测量• 波幅的测量波幅的测量                           • 波宽的测量波宽的测量                                • S-T S-T段移位的测量段移位的测量• 取取T-PT-P段为对照基线,段为对照基线,QRSQRS波起点为波起点为 对照点对照点• STST段移位时,取段移位时,取J J点后点后0.040.04--0.06S0.06S 为测量点为测量点 J J点点• S-T S-T段移位的测量段移位的测量 • 各段及间期的测量各段及间期的测量P P波起点到波起点到Q Q波起点波起点 P-RP-R间期间期Q Q波起点到波起点到T T波终点波终点 Q-TQ-T间期间期                                                                心率的计算心率的计算1 1、测定邻近、测定邻近2 2个个P-PP-P间隔的时间间隔的时间2 2、心率整齐时,则:、心率整齐时,则:心率=心率=60/P-P60/P-P或或R-RR-R间期间期((s s))3 3、心率不齐时:、心率不齐时: 测测5 5个心动周期的个心动周期的P-PP-P或或R-RR-R间距,取平均值代入上述公式间距,取平均值代入上述公式4 4、估算心率:、估算心率: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1 1、心率和心律:、心率和心律: 正常为窦性正常为窦性 频率范围:频率范围:6060—100100次次/ /分分 ØP P波波::代代表表左左右右心心房房除除极极电电位位变变化化,,形形状状;;圆圆钝钝或或轻轻度度切切迹迹,,P P波波方方向向::I I、、IIII、、avFavF、、V4-V6V4-V6向向上上,,avR avR 向向下下,,其其余余可可双双向向,,倒倒置置,,平平坦坦,,P P波波时时限限::PP<0.11s <0.11s 。

      PP波波电电压压::在在肢肢导导<0.25mv,<0.25mv,胸导胸导<0.20mv<0.20mvØP-RP-R间间期期::代代表表心心房房最最早早开开始始除除极极至至心心室室最最早早开开始始除除极极的的时时间间在在0.12-0.20ms0.12-0.20ms之之间间小小孩孩短短, ,老人稍长不超过老人稍长不超过0.22s0.22s ØQRS:QRS: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时间时间:0.06:0.06~~0.10s0.10s不超过不超过0.11s.0.11s.----波形振幅波形振幅:v:v1 1,v,v2 2呈r呈rS S型型,Rv,Rv1 1<1.0mv<1.0mvv v5 5,v,v6 6呈呈 qqR Rss,R,Rs,R,RsRvRv5 5<2.5mv<2.5mv v3,v4v3,v4与与S S波大致相波大致相 等等.v1 -V6.v1 -V6R逐渐R逐渐↑↑,S,S波逐渐波逐渐↓↓. v1 R/S<1; v. v1 R/S<1; v5 5 R/S>1; RavR<0.5mv, RavL<1.2mv,RavF<2.0mv, R/S>1; RavR<0.5mv, RavL<1.2mv,RavF<2.0mv, 各肢导各肢导QRSQRS绝对值绝对值>0.5mv,>0.5mv,胸导胸导>0.8mv.>0.8mv.--Q--Q波波:Q<0.04s, Q<1/4R(III, avR, avL:Q<0.04s, Q<1/4R(III, avR, avL可超过可超过). ). V V1 1不应有不应有Q Q波波, ,但可以呈但可以呈QSQS型型. . ØJ J点点:QRS:QRS终末与终末与STST段交点可抬高段交点可抬高R R压低压低. .一般在等电线上一般在等电线上. .ØSTST段段: : 压压低低<0.05mv, <0.05mv, v v1 1,v,v2 2抬抬高高不不超超过过0.3mv, 0.3mv, v4-v6v4-v6不不超过超过0.1mv0.1mv。

      ØT T波波: : 表示心肌复极电位改变表示心肌复极电位改变 ----方向与主波方向一致方向与主波方向一致, v, v1 1-v-v3 3可向上可向上, ,双向双向, ,向下向下, ,但但v v1 1向向 上上, v, v2 2-v-v6 6不应向下不应向下 ----振振幅幅: : 除除III, III, avR, avR, avL, avL, v v1 1-v-v3 3外外, ,其其余余导导联联T T波波 >1/10R(>1/10R(同导同导),T),T可高可高, 1.2mv-1.5mv, 1.2mv-1.5mvØQTQT间间期期: :心心肌肌除除极极与与复复极极全全过过程程.60-100/min,.60-100/min,在在0.32-0.32-0.44s.U0.44s.U波波后后继继电电位位与与T T波波方方向向一一致致, ,在在T T波波之之后后0.02-0.02-0.04s0.04s出出现现, ,低低小小振振幅幅v v3 3清清晰晰, , U>TU>T波波考考虑虑低低钾钾, ,正正常常0.1mv0.1mv以下 2 2、、P P波:波: ⑴ ⑴ 形态:钝圆形,可有轻度切迹,峰距<形态:钝圆形,可有轻度切迹,峰距<0.04s0.04s ⅠⅠ、、ⅡⅡ、、ⅤⅤ5 5~~ⅤⅤ6 6导联导联——直立直立, , Ⅴ1导联导联双向双向 (+-)-).导联导联——倒置倒置aVR.aVR. ⑵ ⑵ 时间时间 :一般<:一般<0.11s0.11s,多在,多在0.06-0.10s0.06-0.10s ⑶ ⑶ 电压电压 ::<<0.25mv0.25mv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窦性窦性P P波波 3 3、、P-RP-R间期间期 时间:时间:0.12-0.20 s0.12-0.20 s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4 4、、QRSQRS波波• Q Q波:波:• 主波向上的导联:主波向上的导联:q q波应小于同导联波应小于同导联R R波的波的1/41/4• 时间:时间:小于小于0.04S0.04S• 坏死性坏死性Q Q波(异常波(异常Q Q波、病理性波、病理性Q Q波)波)心梗的典型体征心梗的典型体征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4 4、、QRSQRS波波• 主波形态:主波形态:• ⅠⅠ、、ⅡⅡ、、aVFaVF、、ⅤⅤ4 4~~ⅤⅤ6 6导联主波向上导联主波向上• ⅤⅤ1 1~~ⅤⅤ6 6 ::R R波逐渐增高,波逐渐增高,S S波逐渐变浅波逐渐变浅• 时间:时间:0.06-0.10s0.06-0.10s之间,<之间,<0.11s0.11s•电压:电压:R RⅤ5、、RⅤ6<<2.5mv.电压电压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6 6、、STST段:段:• 正常:位于基线上,可有轻度偏移正常:位于基线上,可有轻度偏移• S-TS-T段压低:在段压低:在R R波为主的导联上不应超过波为主的导联上不应超过 0.05mv0.05mv S-T S-T段抬高:不应超过段抬高:不应超过0.1mv0.1mv(除胸导联(除胸导联 可抬高不超过可抬高不超过0.3mv0.3mv外)外) 7 7、、T T波:波:  ⑴⑴. .形状:形状:     ⑵⑵. .方向:多与方向:多与QRS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⑶ ⑶. .时间:时间:0.05-0.25s0.05-0.25s 振幅:大于同导联振幅:大于同导联R R波的波的1/101/10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T T波形状波形状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8 8、、U U波:波:• 时间:时间:0.16-0.25s0.16-0.25s• 电压:<电压:<0.05mv0.05mv• 方向:与方向:与T T波一致波一致9 9、、Q-TQ-T间期:间期:• 时间:时间:0.32-0.44s0.32-0.44s 思考题:思考题:1.1.解释下列概念:解释下列概念:QRSQRS波、波、STST段、段、Q Q--T T 间期、异常间期、异常Q Q波、肺型波、肺型P P波、波、P-RP-R间期、间期、 二尖瓣型二尖瓣型P P波波2.2.QRSQRS波的命名原则波的命名原则3.3.P P波、波、P-RP-R间期和间期和QRSQRS波的正常值波的正常值 第四节第四节 异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 房室肥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常见心律失常尤其房室肥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常见心律失常尤其 是房颤、期前收缩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是房颤、期前收缩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 正确解释二尖瓣型正确解释二尖瓣型P P波、肺型波、肺型P P波、窦性心律、波、窦性心律、 代偿间歇代偿间歇( (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 、多源性室性、多源性室性 期前收缩、房颤、逸搏、文氏现象、预激综合期前收缩、房颤、逸搏、文氏现象、预激综合 征等征等• 正确阅读并识别上述异常心电图正确阅读并识别上述异常心电图 心房、心室心房、心室 肥肥 大大 心房肥大心房肥大心室肥大心室肥大左心房肥大左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双心房肥大双心房肥大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大双心室肥大双心室肥大 左心房肥大左心房肥大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 双峰型双峰型双峰型双峰型P P P P波波波波,,,,峰距峰距峰距峰距≥≥≥≥0.04s0.04s0.04s0.04s ,,,, P P P P波时间波时间波时间波时间 >0.11s>0.11s>0.11s>0.11s,电压正常,电压正常,电压正常,电压正常,以在,以在,以在,以在ⅠⅠⅠⅠ、、、、ⅡⅡⅡⅡ、、、、aVFaVFaVFaVF 导联上最为显著,导联上最为显著,导联上最为显著,导联上最为显著,• 典型者多见于典型者多见于典型者多见于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故称为,故称为,故称为,故称为“二二 尖瓣型尖瓣型P P波波” 左左心心房房肥肥大大 右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 P P波尖而高耸,振幅波尖而高耸,振幅≥≥0.25mV0.25mV,在,在IIII、、IIIIII、、 aVFaVF导联表现最突出,称为导联表现最突出,称为“肺型肺型P P波波”• 常见于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及某些先天性心 脏病脏病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 右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 双心房肥大双心房肥大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 异常高大,又增宽呈双峰型的异常高大,又增宽呈双峰型的P P波波•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 心脏病心脏病 双心房肥大双心房肥大 (一)左室高电压的表现(一)左室高电压的表现(一)左室高电压的表现(一)左室高电压的表现 1 1 1 1、、、、 R R R RV5V5V5V5>2.5mV >2.5mV >2.5mV >2.5mV 或或或或Rv6>2.5mvRv6>2.5mvRv6>2.5mvRv6>2.5mv R R R RV5V5V5V5+ S+ S+ S+ SV1V1V1V1>4.0mV>4.0mV>4.0mV>4.0mV(男性)或(男性)或(男性)或(男性)或>3.5mV>3.5mV>3.5mV>3.5mV(女性)(女性)(女性)(女性) 2、R2、R2、R2、RaVLaVLaVLaVL>1.2mV>1.2mV>1.2mV>1.2mV或R或R或R或RaVF aVF aVF aVF >2.0mV>2.0mV>2.0mV>2.0mV 3 3 3 3 、R、R、R、RIIII>1.5mV >1.5mV >1.5mV >1.5mV 或或或或 R R R RIIII+ S + S + S + S ⅡⅡⅡⅡ>2.5mV>2.5mV>2.5mV>2.5mV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 (二)(二)(二)(二)QRSQRSQRSQRS总时间总时间总时间总时间>0.10s>0.10s>0.10s>0.10s(三)额面心电轴左偏,但一般不超过(三)额面心电轴左偏,但一般不超过(三)额面心电轴左偏,但一般不超过(三)额面心电轴左偏,但一般不超过-30°-30°-30°-30°(四)(四)(四)(四)ST-TST-TST-TST-T改变改变改变改变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 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 右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大(一)右心室高电压的表现(一)右心室高电压的表现(一)右心室高电压的表现(一)右心室高电压的表现 1 1 1 1、、、、R R R RV1V1V1V1>1.0mV >1.0mV >1.0mV >1.0mV 或或或或 R R R RV1V1V1V1+ S+ S+ S+ SV5V5V5V5>1.2mV>1.2mV>1.2mV>1.2mV 2 2 2 2、、、、V1V1V1V1导联导联导联导联R/S≥1R/S≥1R/S≥1R/S≥1 3 3 3 3、、、、aVRaVRaVRaVR导联导联导联导联R/S >1R/S >1R/S >1R/S >1或或或或R >0.5mVR >0.5mVR >0.5mVR >0.5mV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右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大(二)(二) QRSQRS时限多正常,时限多正常,VATVATV1V1>>0.03s0.03s(三)(三) 额面平均电轴额面平均电轴≥≥90°90°(重症可(重症可>110°>110°))(四)(四) ST-TST-T改变改变 右心室肥大及心肌劳损右心室肥大及心肌劳损 双心室肥大双心室肥大• 大致正常的心电图大致正常的心电图• 一侧心室肥大图形:多为左室肥大的图形一侧心室肥大图形:多为左室肥大的图形• 同时表现为双侧心室肥大同时表现为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 双侧心室肥大双侧心室肥大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 心肌血供下降心肌血供下降 心肌除极和心肌除极和复极复极影响影响STST段改变段改变心电图表现心电图表现T T波改变波改变 T T波改变波改变• T波高大直立波高大直立——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T T波改变波改变• T波倒置波倒置——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冠状冠状T T波波 • T波低平或双向波低平或双向—— 双侧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双侧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心肌同时缺血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心肌同时缺血T T波改变波改变 STST段改变段改变• STST段移位段移位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STST段下移段下移≥≥0.05mv0.05mv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STST段抬高段抬高>>0.1-0.3mv0.1-0.3mv 水平型或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下斜型下移弓背向上型弓背向上型 缺血型缺血型STST段的形态段的形态水平型水平型 下斜型下斜型 低垂型低垂型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 基本图形基本图形缺血型改变缺血型改变损伤型改变损伤型改变坏死型改变坏死型改变T T波倒置波倒置STST段抬高段抬高坏死型坏死型Q Q波波可逆可逆不可逆不可逆 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 早期(超急性期或梗塞前期)早期(超急性期或梗塞前期)• 急性期急性期• 充分发展期(也称近期)充分发展期(也称近期)• 陈旧期(愈合期)陈旧期(愈合期) 急性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急性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规律示意图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规律示意图 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下壁侧壁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膈面)• 以以“异常异常Q Q波波”出现的导联为定位标准出现的导联为定位标准• V1V1V1V1、、、、 V2V2V2V2、、、、 V3V3V3V3导联导联导联导联----------------前壁、前间壁前壁、前间壁前壁、前间壁前壁、前间壁 V1- V6V1- V6V1- V6V1- V6导联导联导联导联----------------广泛前壁广泛前壁广泛前壁广泛前壁 ⅡⅡⅡⅡ、、、、ⅢⅢⅢⅢ、、、、 aVFaVFaVFaVF导联导联导联导联----------------下壁心梗下壁心梗下壁心梗下壁心梗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 心脏的传导体系心脏的传导体系 分分 类类 (一)(一)• 激动起源异常激动起源异常q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 过速、过缓、不齐、停搏、病窦过速、过缓、不齐、停搏、病窦q异位心律:异位心律:q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扑动与颤动q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以及逸搏心律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以及逸搏心律 • 激动传导异常激动传导异常分分 类类 (二)(二)q 传导障碍:传导障碍:q 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q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q 房内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q 室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q异常传导途径:异常传导途径:q 预激综合症预激综合症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正常窦性心律① P① P波规律出现,波规律出现,ⅠⅠ、、ⅡⅡ、、avFavF导联直导联直 立、立、avRavR导联倒置导联倒置② ② 频率频率6060~~100100次次/min/min③ ③ 同一导联同一导联P-PP-P间隔之差小于间隔之差小于0.12s0.12s凡具备凡具备①①、、②②条可确定为窦性心律条可确定为窦性心律• 特点:特点: 正常窦性心律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1.1. 频率:频率:成人成人>100>100次次/min/min     1 1岁以内岁以内>150>150次次/min/min 1 1--6 6岁岁>120>120次次/min/min2. 2. 其他波形值在正常范围内其他波形值在正常范围内• 特点:特点: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 常见于:常见于:• 生理:生理:运动或情绪激动、过量烟、酒、运动或情绪激动、过量烟、酒、 浓茶及咖啡浓茶及咖啡• 病理:病理:发热、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休克、发热、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休克、 心力衰竭、心肌炎、或应用肾上腺素、心力衰竭、心肌炎、或应用肾上腺素、 阿托品、硝甘油等药物后阿托品、硝甘油等药物后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 特点:特点:1.1. 频率:频率:<<6060次次/min/min2. 2. 其他波形值在正常范围内其他波形值在正常范围内 • 常见于:常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 生理:生理:运动员、老人或睡眠情况下运动员、老人或睡眠情况下• 病理:病理:颅内压增高、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青颅内压增高、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青 光眼、低温麻醉、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光眼、低温麻醉、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 下、洋地黄过量及应用下、洋地黄过量及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受体阻滞剂 • 特点:特点:1.1. 同一导联同一导联P-PP-P间隔之差间隔之差>0.12s>0.12s2. 2. 其他波形值在正常范围内其他波形值在正常范围内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 常见于:常见于:• 生理:生理:青少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更年期青少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更年期 综合症综合症• 病理:病理: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 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 快速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1.提前出现提前出现P波,其形态与窦性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稍有波稍有差异差异2. P-R间期间期≥0.12s3.期前期前P波后的波后的QRS波群通常正常波群通常正常4. 房性早搏后多有一房性早搏后多有一不完全性代偿间歇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期前收缩期前收缩• 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1.1. 提前出现的提前出现的QRSQRS波群波群2.2. QRSQRS波前、后可见波前、后可见P P- -波波3.3. 完全性代偿间歇完全性代偿间歇 房室交界性早搏呈三联心律房室交界性早搏呈三联心律 • 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期前收缩期前收缩1.1.提前出现提前出现QRS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间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间 为为>0.12s>0.12s,其前无,其前无P P波波2.T2.T波方向与波方向与QRSQRS波的主波方向相反波的主波方向相反3.3.室性期前收缩后有一完全性的代偿间欺室性期前收缩后有一完全性的代偿间欺4.4.“二联律、三联律二联律、三联律” 室性早搏室性早搏 期前收缩期前收缩•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生理:情绪激动、饱餐、过劳和烟茶过量生理:情绪激动、饱餐、过劳和烟茶过量• 病理:器质性心脏病人(心功能不全),心外疾患病理:器质性心脏病人(心功能不全),心外疾患• 偶发的期前收缩,发生在无心脏病的年青人,多无严重性偶发的期前收缩,发生在无心脏病的年青人,多无严重性 频发的(每分钟频发的(每分钟>8>8次),多源性的期前收缩常为病理性表现次),多源性的期前收缩常为病理性表现 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当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或形成折返当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或形成折返 激动,连续发生快速的激动三次或三次激动,连续发生快速的激动三次或三次 以上以上• 根据冲动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室上性(房根据冲动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室上性(房 性、交界性)与室性性、交界性)与室性 ① ① 突然发作,突然停止突然发作,突然停止② ② 发作时心率一般在发作时心率一般在160160~~220220次次/min/min③ ③ 心律大多规则心律大多规则④④ 发作持续时间短,一般为数秒,数分至数小发作持续时间短,一般为数秒,数分至数小 时,但也有少数病人持续数天时,但也有少数病人持续数天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特点:特点: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以早搏形式出现连续以早搏形式出现连续3 3个或个或3 3个以上快速个以上快速 匀齐的匀齐的QRSQRS波,形态为室上性波,形态为室上性2. 2. 频率为频率为160160--240240次次∕∕分分左右左右3. 3. 常有继发性常有继发性STST、、T T改变改变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1.以早搏形式出现连续以早搏形式出现连续3 3个或个或3 3个以上宽大个以上宽大 畸形的畸形的QRSQRS波波2.2.节律整齐,频率约为节律整齐,频率约为150150--220220次次∕∕分分3.3.有时可见正常节律的窦性有时可见正常节律的窦性P P波波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扑动和颤动扑动和颤动• 是一种较阵发性心动过速频率更快的异位是一种较阵发性心动过速频率更快的异位 快速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 频率常在频率常在250250--600600次次/ /分分 心房扑动心房扑动1.P1.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样且形态一致波消失,代之以锯齿样且形态一致F F波波,, 频率频率240240~~400400次次/min/min    2.QRS2.QRS波群呈室上性型波群呈室上性型3.3.房室传导比例位房室传导比例位2:12:1--4:14:1,固定或不固定,固定或不固定 心房扑动(呈心房扑动(呈2∶12∶1下传)下传)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1.P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形态、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形态、 振幅不一的振幅不一的f f波波2.2.频率频率350350~~600600次次/min/min。

      3.QRS3.QRS波群形态为室上性型波群形态为室上性型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 心室扑动与颤动心室扑动与颤动• 基本图形以及等电位线消失基本图形以及等电位线消失• 心室扑动:心室扑动:QRS-TQRS-T波被波形一致的大正弦波代替波被波形一致的大正弦波代替 频率:频率:200-250200-250次次/ /分分• 心室颤动:心室颤动:QRS-TQRS-T波被形态、振幅、时限均不波被形态、振幅、时限均不 规则的颤动波代替规则的颤动波代替 频率:频率:180-500180-500次次/ /分分 心室扑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颤动停搏停搏 心室扑动与颤动心室扑动与颤动 缓慢心律失常缓慢心律失常 逸搏与逸搏心率逸搏与逸搏心率• 在规律的心脏节律中突然延迟出现的单在规律的心脏节律中突然延迟出现的单 个或连续的心搏个或连续的心搏• 1-2个出现时称为逸搏,连续个出现时称为逸搏,连续3个获个获3个以个以 上称为逸搏心率上称为逸搏心率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Ⅰ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个来自心房的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个来自心房的 激动均可下传至心室激动均可下传至心室• P-RP-R间期间期≥≥0.21s0.21s,每个,每个P P波之后有波之后有QRSQRS波波 群群 I I度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P-RP-R间期间期0.27s0.27s))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Ⅱ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 规律的规律的P-QRS-TP-QRS-T节律中出现节律中出现QRSQRS波脱落,波脱落, 按脱落的特点分为:按脱落的特点分为: ⅡⅡ度度Ⅰ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 ⅡⅡ度度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Ⅱ度度Ⅰ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Ⅰ型• 又称莫氏又称莫氏Ⅰ型型•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脱落,脱落, 脱脱 落后的落后的P-R间期缩短,以后又依次间期缩短,以后又依次 逐渐延长,周而复始出现上述现象逐渐延长,周而复始出现上述现象 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I I型)型) ⅡⅡ度度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型房室传导阻滞• 又称莫氏又称莫氏Ⅱ型型• P波规则的出现、波规则的出现、P-R间期固定不变、间期固定不变、 突然出现的突然出现的P波后波后QRS波群脱漏波群脱漏• 房室传导比例可为房室传导比例可为2:1,,3:2,,4:3,,5:4 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IIII型)型) Ⅲ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 P P、、QRSQRS波规律出现,但两者之间无波规律出现,但两者之间无 固定关系固定关系• 心房率大于心室率心房率大于心室率 II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症预激综合症• 当室上性激动沿正常途径下传至心室时,当室上性激动沿正常途径下传至心室时, 该激动同时经附加旁道下传,抢先到达该激动同时经附加旁道下传,抢先到达 心室使一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心室使一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 心电图的诊断步骤心电图的诊断步骤• 一般浏览一般浏览: :准电压、走纸速度、导联连接准电压、走纸速度、导联连接• 确定主导心律确定主导心律: :窦性、异位或者两者兼之窦性、异位或者两者兼之• 判断心脏位置判断心脏位置: :心电轴、钟向转位心电轴、钟向转位• 分析分析P P波、波、QRSQRS波及两者关系波及两者关系: :形态、时间、电压形态、时间、电压• STST段改变以及改变类型段改变以及改变类型• 得出结论得出结论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诊断心律失常诊断心律失常• 诊断心肌梗死诊断心肌梗死• 心脏形态学方面心脏形态学方面的改变的改变: :房室肥大、右位心、房室肥大、右位心、 心肌炎、心肌病心肌炎、心肌病 等具有等具有参考价值参考价值• 心脏以及冠状动脉的储备功能心脏以及冠状动脉的储备功能• 心脏急症和急救监测心脏急症和急救监测• 局限性局限性: :不能诊断心脏结构畸形以及做为心脏疾病的病不能诊断心脏结构畸形以及做为心脏疾病的病 因诊断因诊断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