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doc
12页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一中医学论文中医学是我国在生命科学中最具自主创新能力的领域近些年来,中医学出现 了服务领域缩小,优势特色淡化,本体传承危机等倾向和问题对此,国家提岀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方向,而中医药现代化就是要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传统 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使中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升华以便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因此冲医学所面临最为紧迫的 战略任务,首先是薪火相传的问题,即要解决在当今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 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医学的现代传承1中医学现代传承战略提出的背景 1.1继承是中医药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目前中医药学的一些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认知方法、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越来越被现代科学界和社会所认 识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其他相关学科的人员对中医药产生了兴趣并有意参与到中 医药的研究中来,这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对中医药只是略知皮毛或仅停留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之上,就简 单联系仓促创新的情况,岀现了一些利用现代技术方法为科研而科研的现象这 些都非常不利于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所以迫切需要加强对中医药学原来的知识体 系、学术本质、理论精髓、特色优势的阐释和传承,从而引导人们创新的方向, 使中医药的创新真正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1.2中医药学的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中医学的传承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 在医疗方面,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传统行之有效的诊疗技术〔包括针灸) 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充分的运用;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未能有效地继承;中药饮片的质量及使用量大幅度下降;一些传统的中药加工炮制方法失传等等在教 育方面,中医注重临床实践、跟师学艺、熟读经典的成才规律未被有效传承等等 在科研方面,临床的系统观察与分析、经典文献的整理与应用等传承方法未被很 好运用和发展1.3中医学的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代表实际上,中医药的传承问题只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问题的一个方面中医学在传承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机制和规律例如,中医学在传承方面注重 德业相辅、智能相因、理术兼顾、注重临床的教学过程在传承的内容上,注重□a德育和人文教育,并将其置于广阔、幽深的文化体系中去思考151中医学作为 技术还只是〃黑箱"一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作为艺术与人的修养、境界 相关,而不仅仅是客观性知识;作为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产物,注重的是临床效果,而非经济效益, 与现时代的技术经济观念有很大距离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忽视了传统文化资源 的重要性,特别是长期没有尊重中医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中医药的文化精神及其 行业规模都有萎缩的趋势。
2中医学传承的基本内容和形式2.1中医学传承的基本内容中医学传承〃传什么〃其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与中医学术发展的需求而 变化、演进的,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比, 中医学传承的实质内容不仅是理论知识、实践技术、道德修为,更重要的是把握 其认知方式因此,对认知方式的把握,是中医学传承〃传什么〃问题中最具特 殊性的内容2.2中医学传承的基本形式中医学传承〃怎么传"需要与时俱进中医学传承问题,是涉及中国文化与科技发展的重要问题,仅仅依靠目前高等中医教育的"工具化〃培养模式,使 学生成为一个好的"医匠〃己经很难了,做出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更难在现代文 化背景下,仅仅〃以经解经〃的模式也是不够的,中国传统医学大更新的局面是 无法回避的现实现代中医必须克服对西医的简单模仿、对传统中医的异化和肢 解,准确把握中医研丸的切入点在努力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对其理论体系作 重新解析更应该将其放在产生的自然背景下,利用现代多学科的知识,找到中 医药的〃活头源水〃来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的临床技术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利 用中医药这一原创的思想技术体系,来启迪和促进我国的〃原始技术创新〃建立 中国的自主创新体系。
3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目标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目标是:〃保护为先、弘扬文化、维护健康、创新发 展"保护为先:就是要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层面上加强对中医学的保护,避免市 场化对中医生存领域的冲击,避免所谓〃科学主义〃对中医理论的曲解和支解, 从理论、知识、技术到实物,按照其不同的属性要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 创新方式和途径,给予最大限度的保有和留存弘扬文化:就是要从弘扬民族精神的高度挖掘中医学所蕴含的中华文化传 统,以中医〃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为基础,营造有利于中医学传承发展的思维 方式和社会及文化氛围,抵制西方文化的不良影响,使中医学的传播和传统文化 的弘扬相互促进、维护健康:就是要认真挖掘中医学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理念、知识、方法和 技术,充分体现中医药作为应用科学的价值,发挥其临床服务的优势特色,在实 践应用中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并更好地服务人类健康创新发展:就是要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融入中医学的传统知识与技术,通过自主创新,促进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完善,为以后的传承发展提供新的源泉4中医学现代传承战略的建议4.1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中医学的全面、完整保护(1 )确立中医学传承的战略地位。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中医学传承的重要意义,把中医学的现代传承作为我国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医疗卫生体系、发 展新兴产业,乃至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2 )加强对中医学传承实物的保护中医药传承物包括中医药古籍、文 物、图谱、现代出版物、数据库等,所承载的知识一般可视为文献化的知识文 献化既是存续形式,也是传承方式和手段有创造能力的传承人通常要从传承物 中获取知识,并需要传授、体会、感悟;传承物多由古今传承人形成,后出的传 承物则承载了前代传承物和传承人的知识一方面要对己有的传承物加以保护, —方面要鼓励产生新的补充的传承物3) 加强对中医学传承人的保护掌握、持有或能够传承中医药知识的 特定个人、集体或群体是中医药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基础力量他们或分布在医疗、 教育、研丸、企业等行业内,或分散在民间他们既可能是知识的承载者、创造 者、应用者,也可能仅为持有者,也可能几种角色兼备离开他们,中医药知识 就会有部分因失传而灭绝建议依据不同情况,尽快采取措施,固化或转移或传 播其承载的内容4) 创建一批中医学传统内容的保护机构国家出资建立和维护一批中 医学现代传承的特殊机构,重视对与中医药相关的传统知识与技术的传承和保 护,在学术研丸上保持宽容、客观的态度,收集那些看上去并不符合现代市场需 求,或目前无法用现代科技解释的稀有的、濒临灭绝的中医传统项目或掌握传统 项目的人,使其得以延续。
4.2政府要主动承担回归传统文化、唤起民众信心的责任(1 )各级政府要把中医学的现代传承纳入当地的发展规划中医学是承 载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级政府必须以发展中医学为己任,增加投入,制定规 划,明确责任,大力扶持2) 加大整个社会对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宣教力度中医学传承必须 基于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而中医学又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众凝聚力以及 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体现形式,因此中医学的现代传承也是民族文化传播和弘扬的 重要载体建议引导全社会重新认识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开展专项行动, 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大针对社会不同群体传统文化的教育,促进中国传统文 化的回归特别建议在中小学的课本中加入介绍中医药的内容,从儿童开始,诱 发和引导青少年对中医药的兴趣,培养民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3 )加强对中医学科学性、先进性的客观宣传中、西医产生于不同的 文化背景,其哲学思想不同,理论迥异,认识和硏丸生命和疾病方法也大不相同 中医学尽管在微观准确性方面显得不足,在许多情况下难以像现代医学那样进行定量处理,然而,二者相比,中医药更具有先进性和发展优势,代表着人类医疗 保健的发展方向应加强对中医科学性、先进性和临床疗效以及传统医德的宣传 弘扬,加强社会主流媒介对中医的正面宣传,使广大群众客观看待中医、充分相 信中医、积极使用中医,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
4.3加大对中医药学知识与技术体系的梳理和硏究(1 )系统梳理中医学传统知识、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要认识和尊重中 医知识与技术体系的完整性,开展中医药理论和经典文献的系统整理和诠释传 统医药知识的传承、应用与保护必须维护其完整性,如果只是片面的、割裂的传 承或保护其中的某些所谓”有用〃的知识,实际上是对传承的阻碍,其最终结果 将导致理论体系破坏要尊重中医学知识应用的个体性与普适性规律,重视因人、 因时、因地制宜要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硏丸,系统整理中医学传统知识和理 论框架,梳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体系,丰富发展生命科学认知体系充分利用现 代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多学科结合,深入认识和挖掘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2) 加强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整理、规范和推广大力加强中医临床 特色诊疗技术的筛选研丸,规范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和推广成熟度在整理评 价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推广力度要进一步完善中医诊疗技术 遴选、评价及推广的模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多模(3) 加强对民族医药体系的复原和挖掘各民族的医药正如中医药各有 其源流,各具特点规律,各有临床优势对于不同民族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要尊重其理论和实践价值,采取适合的方式方法,恢复其原貌,加以传承,不断 丰富发展、推广应用。
4) 重视收集整理流传在国外及民间的中医药内容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导致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散在民间或国外,建议及时对散落在民间和流失在 国外的中医药内容,如特殊理论、秘方和技术等进行抢救性的发掘和回收同时, 制走相关政策,吸引鼓励国外的中医药人员将有关学术内容再次回传国内4.4完善和创新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有效方式(1 )尊重传统传承方式传统传承方式以师承、家传为主,其形式是阶 段性的一师一徒或一师多徒”传承脉络清晰,其长处是分源别流,能够反映学术 思想上的承续性理论知识需要理解和体悟,经验、技巧、技能等用语言不易充分表达者,只有通过师承式传承才能达到较好效果师承传授具有综合性,便于 形成学术流派,在差异中相互促进发展应充分尊重传统,要给予各种传承方式 的结果,包括人和成果在临床应用和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合理出路2) 改革主流院校教育高等中医药院校和其它大学所属中医药院系, 要按照中医学现代传承的原则和思路,根据办学目标和模式,硏究确立人才培养 目标和模式,并相应地进行课程体系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方法、考试方式、教 材等的调整创新积极调整招生面向,改革招生体制、内容、方法和标准,优化 生源质量,加强人文科学和临床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的比重,努力提高中医药专 门人才的素质和水平,提升目前主流传承方式的效果。
3) 探索创新传承方式结合现代环境影响和不同需求,鼓励开展中医学现代传承方式模式的探索研丸如建立以”师徒制〃与现代教育结合的职业技术型现代传承制度,选聘传承人,提供传承条件,制定传承制度,作为现代院校 教育和传统师承教育的创新,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制度措施4) 建立传统中医学应用示范机构制定倾斜政策,创建或设立特区,鼓励传承和应用纯粹的传统中医临床思维、方式和技术一是在中医临床硏丸基 地的建设中,强化以保持和发扬特色优势为原则,以科硏为导向,最大范围地应用中医学传统手段和方法二是在更多的中医院建设传统医疗科室和中心,要求必须应用传统方法和技术,并在相关制度方区,让确有中医传统诊疗思维的人员按照自己独有的方式开展临床诊疗活动5) 开展针对中医特有技术方法的研究型传承设立科研专项,对目前 中医一些独特的濒临灭绝的诊疗技术进行普查,并组织相应的传承与保护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