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矿井瓦斯综合防治三年规划(2012~2014).doc

37页
  • 卖家[上传人]:QQ15****706
  • 文档编号:98913854
  • 上传时间:2019-09-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91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2~2014)总 经 理:总工程师: 编  制: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二日1.前 言马堡煤业位于山西省武乡县城东北53km处墨镫乡马堡村,行政区划属武乡县墨镫乡所辖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49号文件批复,山西马堡煤业有限公司由山西省武乡县马堡煤矿(整合保留)、武乡县墨镫乡戈北坪村煤矿(“十关闭”矿井)、武乡县墨镫乡墨镫村煤矿(“十关闭”矿井)整合而成经过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后的矿山企业名称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三元马堡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堡煤业有限公司’)”,其企业主体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又将主体授权给山西煤销长治有限公司马堡煤业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吨的高瓦斯矿井,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和产量增大,矿井瓦斯涌出量越来越大,且煤层瓦斯含量分布不均矿井生产中,局部区域发生瓦斯涌出异常,瓦斯隐患已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为坚持“优系统、强抽放、细管理、严问责”的瓦斯防治理念,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依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结合本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以马堡煤业《2012~2013年生产规划》为蓝本,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生产系统,以通风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建设、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矿井实现分区通风,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以抽采为重点,提升抽采系统能力,实施三种抽采模式,优化系统网络,尽最大能力抽采瓦斯,实现瓦斯零超限;以安全监控为保障,完善系统功能,提升技术管理水平,确保系统灵敏可靠,实现零误报;以科研为依托,推进技术经济一体化;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引领,提升全员治理瓦斯的综合素质,推动瓦斯防治工作上台阶规划期内共投入瓦斯防治费用4052.7万元,力求到规划期末,形成具有马堡煤业特色的瓦斯防治模式实现“抽、掘、采”平衡,最终达到高瓦斯煤层低瓦斯开采,达到瓦斯防治的本质安全型目标,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和谐发展2.矿井瓦斯防治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十六字工作体系为总目标,全方位更新瓦斯防治理念,强化瓦斯抽采,逐步建立区域性预抽体系,提高瓦斯综合防治能力;进一步完善通风、抽放、监测系统健全矿井“一通三防”管理体制,以培养造就高素质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为根本,夯实现场管理基础,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全面提升“一通三防”管理、技术、装备水平,杜绝重大通风瓦斯事故发生。

      3.矿井基本情况3.1 基本情况3.1.1 矿井地质资源自然条件地层:井田位于沁水煤田武乡矿区,处于潞安煤炭国家规划矿区武乡区东北部边缘、与左权区相接壤井田西部基岩在大面积裸露,在山坡及山梁出露有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沟梁处及东部有黄土覆盖根据地表出露和钻孔揭露情况,结合该矿井筒揭露地层资料,对该区地层从老至新分述如下: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上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中更新统(Q2);第四系上更新统(Q3);第四系全新统(Q4)地质构造:受区域构造影响,井田总体为一走向NE一SW、倾向NW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较平缓,由东北向西南渐陡,一般3°~10°,西南部局部倾角甚达25°,井田内共发现15条正断层,发现陷落柱10个 (见构造纲要图3-2)现将井田内的断层和陷落柱分别叙述如下 :(一)断层1.F1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补2、补10号钻孔西部及补6号钻孔东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及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区内延伸长度2844m,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70°,断层落差15m。

      2.F2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120m,断层走向NS,倾向W,倾角65°,断层落差4m 3.F3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补6号钻孔北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820m,断层走向NE,倾向SE,倾角60°,断层落差6m4.F4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补5号钻孔西部及136号钻孔东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及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区内延伸长度3607m,断层走向NS,倾向W,倾角66°,断层落差18m5.F5正断层位于井田北部、123号钻孔东北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及8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区内延伸长度392m,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42°,断层落差4m6.F6正断层位于井田北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78m,断层走向WE,倾向S,倾角65°,断层落差5m7.F7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补6号钻孔西北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303m,断层走向近NE,倾向NW,倾角40°,断层落差5m8.F8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北部、补6号钻孔东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179m,断层走向近NE,倾向NW,倾角58°,断层落差10m9.F9正断层位于井田西部、补10号钻孔西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及8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区内延伸长度136m,断层走向近NE,倾向NW,倾角70°,断层落差4m。

      10.F10正断层位于井田中西部,由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区内延伸长度78m,断层走向近NW,倾向SW,倾角70°,断层落差2m11.F11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补12号钻孔西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及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区内延伸长度78m,断层走向近NS,倾向W,倾角65°,断层落差2.4m12.F12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补12号钻孔西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及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区内延伸长度72m,断层走向近NS,倾向W,倾角65°,断层落差2m13.F13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110m,断层走向近NE,倾向NW,倾角60°,断层落差7m14.F14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239号钻孔北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106m,断层走向近NE,倾向NW,倾角60°,断层落差5m15.F15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239号钻孔东部,由以往地质填图发现,区内延伸长度280m,断层走向近NS,倾向W,倾角60°,断层落差5m井田内断层一览表 表1-1断层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井田内延伸长度(m)控制F1正断层西部,补2、补10号钻孔西部,补6号钻孔东部NENW70152844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地表填图F2正断层西北部NSW654120地表填图F3正断层西北部、补6号钻孔北部NESE606820地表填图F4正断层西部、补5号钻孔西部,136号钻孔东部NSW66183607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地表填图F5正断层北部、123号钻孔东北部NENW4243928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地表填图F6正断层北部WES65578地表填图F7正断层西北部、补6号钻孔西北部NENW405303地表填图F8正断层西北部、补6号钻孔东部NENW5810179地表填图F9正断层西部、补10号钻孔西部NENW7041368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地表填图F10正断层中西部NWSW70278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F11正断层西南部、补12号钻孔西部NSW652.478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地表填图F12正断层西南部、补12号钻孔西部NSW65272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地表填图F13正断层西南部NENW607110地表填图F14正断层南部、239号钻孔北部NENW605106地表填图F15正断层南部、239号钻孔北部NSW605280地表填图(二)陷落柱经历次勘探地表未发现陷落特征,通过矿井巷道揭露,井田范围内共发现陷落柱10个,但其规模均较小,陷落柱形态基本上都为椭圆型,陷落柱内岩石杂乱无章,但胶结致密,目前未发现导水现象。

      详见陷落柱控制一览表陷落柱控制一览表   表1-2陷落柱位置形状陷壁角(°)长、短轴长度(m)备注8号煤X1井田中部椭圆形754221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X2井田中部4231X3井田中部8939X4井田中部62378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X5井田中部116448、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X6井田中西部10430X7井田西南部432215号煤层井下巷道揭露X8井田西南部349X9井田西南部10230X10井田西南部14159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从实际生产中了解到,各种构造对煤层开采的影响如下:从井田已开采情况看,井田总体为一单斜构造,西南部倾角增大,给采掘工作造成一定困难井田内断层、陷落柱较发育,其中F1、F3、F4、F8、F15正断层延伸长度较长、落差较大,可对采区布置及下部开采造成一定影响,其余断层、陷落柱规模均较小,对采区布置及下部开采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井田总体为一走向NE一SW、倾向NW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较平缓,一般3°~ 10°,西南部地层较陡,倾角达25°,井田内共发现15条正断层,发现陷落柱10个,仅F1、F3、F4、F8、F15正断层可对采区布置及下部开采造成一定影响,其余断层、陷落柱对采区和工作面的布置及回采工作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井田构造类型尚属简单类。

      井田实际揭露的构造与勘探成果基本吻合,且该矿勘探程度较高,二者相结合更好的为矿井下步的采掘工程合理化布置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综上所述,井田地质构造简单,为一类煤层赋存:含煤性:井田内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不同的聚煤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含煤性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海相灰岩3层、含煤10层,编号自上而下为6、7、8、9、11、12、13、14 、15及16号,其中8、9、15号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地层平均总厚度129.82m,煤层平均总厚度10.99m,含煤系数8.47%,其中8、9、15号可采煤层平均总厚7.99m,可采系数为6.15%,含煤地层含煤性较好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共含煤4层,编号自上而下为1、2、3、4号,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地层平均总厚度50.30m,煤层平均总厚度0.68m,含煤系数1.35%,含煤地层含煤性差区内山西组、太原组含煤地层平均总厚180.12m,煤层平均总厚11.71m,含煤系数6.50%,其中8、9、15号可采煤层平均总厚7.99m,可采系数4.44%该矿自建井投产以来在8、15号煤层中已形成一定面积的采空区,且经本次煤层对比工作得出井田内可采煤层为8、9、15号煤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