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入产出核算.doc
11页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掌握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平衡关系,掌握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考核范围: 1、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2、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考试知识点和要求: 1、投入产出帐户与投入产出表 识记:投入的概念中间投入最初投入中间产出最终产出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识记:第I象限的含义第Ⅱ象限的含义第Ⅲ象限的含义 3、识记: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式 4、直接消耗系数 识记: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 理解:制约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 简单应用:直接消耗系数计算 5、完全消耗系数 识记: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 理解:完全消耗系数与完全需求系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简单应用:完全需求系数的计算教学内容:一、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一)投入产出核算的几个基本概念1、投入产出核算又称投入产出分析,是指主要利用投入产出表来反映部门间生产中的技术经济联系和重要比例关系2、投入、最初投入、中间投入和总投入投入是生产某种产品过程中所必须的生产消费,包括最初投入和中间投入。
最初投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中间投入是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也称为中间消耗总投入为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之和3、中间产出(品)、最终产出和总产出中间产出就是中间产品,它与中间投入相对应,当某种产品被用作中间投入时,它也就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出就是最终产品,是用作最终使用的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总产出是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之和二)投入产出核算帐户1、某种产品的投入产出帐户帐户的表式结构:左方记录中间投入、最初投入和总投入;右方记录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总产出1、 产业部门投入产出帐户3、矩阵形式的投入产出表见教材71页表3-3如果该投入产出表采用实物计量单位,它就是一张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如果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就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构成这四个象限的内容各不相同第I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第I象限反映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中间消耗:行表示产品,表明每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或中间使用,行的总计反映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列表示产业,它表明每个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或中间消耗。
第Ⅱ象限主要反映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最终使用(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形成、库存增加)、净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行表示产品,列表示各使用类别,总计行反映各使用类别的最终使用第Ⅲ象限主要反映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增加值或最初投入构成,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主要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行表示总增加值/GDP构成,列表示产出类型第Ⅳ象限一般认为主要反映再分配关系,目前为空白栏 第Ⅰ、Ⅱ象限连接在一起,通过各横行反映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分配和使用去向;第I、Ⅲ象限连接在一起,各纵行反映各产业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也反映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成 三、投入产出表中的几个基本平衡关系 投入产出表中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平衡关系式 1、从纵向看,中间投入十最初投入=总投入 2、从横向看,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4、第Ⅱ象限的总量=第Ⅲ象限的总量这是投入产出表的总平衡式,即全国最初投入总计等于最终产品总计 四、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叉称为中间投入系数,是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关系的数量表现。
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数量直接消耗系数计算公式: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中,aij表示直接消耗系数;xij 表示j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产品数量;Xj表示j部门的总产出直接消耗系数受以下因素的制约:(1)生产的技术水平;(2)产出的结构;(3)价格水平 例1、 指导书45-46页例题:计算 第j产业消耗第i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 例2、已知反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如下: X22 =100亿元 X23=110亿元,第二产业部门总产出为2262亿元,第三产业部门总产出为985亿元 要求:(1)计算a22 和a23 ; (2)分别解释a22 和a23的经济含义 a22= a23= a22的计算结果说明第二产业生产单位产出对本部门的直接消耗量为0.044 a23的计算结果说明第三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出对第二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为0.11 2、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反映的某产品的产出与为生产该产品而进行的中间投入之间的关系,仅是直接的。
为反映某产品的产出与为生产该产品而进行的完全消耗之间的关系而计算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等于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之和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收入分配核算及消费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收入、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内涵和计算方法掌握收入分配帐户的表现形式、构成体系以及编制;掌握消费核算方法和收入使用帐户编制原理,学会利用消费核算资料对收入使用做出分析和评价 教学内容: 一、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及核算原理(一)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 1、收入分配的概念 收入分配是指当期生产所创造的当期价值(GDP)价值分配给社会各方面形成的所有收支活动,即以各种方式支付给劳动者、资产所有者和政府在参与生产活动过程的要素间进行分配以及要素收入在不同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之间的收支转移产生的间接分配,通常称为收入初次分配和和再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按照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和政府对生产的参与状况和贡献,对生产成果---增加值的分配分配的结果形成:居民部门的收入;资产出让者的财产收入及政府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指国内生产总值在参与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之间进行的分配通过初次分配形成各种原始收入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是指不同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在初次分配获得的要素收入基础上通过非交换性的分配活动进行的收支转移而形成的分配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调整后可支配收入再分配形式主要是财政、捐赠、救济等各种经常性转移收入使用是指消费活动,即用于购买从而实现消费所花费的支出消费的实际内容包括多种物品和服务,核算的价值就是各经济单位对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2、收入分配核算收入分配核算是以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过程为依据所进行的核算,要计算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形成的可支配收入有关的统计指标,编制有关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的系列帐户,以次反映生产成果在分配过程中的数量表现及其构成二)收入分配核算原理1、分配核算基本内容:收入分配核算包括初次分配核算和再分配核算两大内容收入分配核算首先要计算一系列的分配统计指标,包括初次分配收入(原始收入),再分配收入与支出、可支配收入等,以此完整的反映分配过程的不同层次数量表现,并借助于收入分配帐户的具体描述反映分配过程的各种数量关系和平衡关系2、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收入分配自各部门的增加值开始。
首先是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要对生产的参与者分配收入,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财产收入,分配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相关内容编制成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然后是收入再分配阶段,要在各部门间进行各种收入转移,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调整后可支配收入,由此编制出收入再分配帐户最后是与收入再分配帐户衔接的反映各部门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和总储蓄)去向的收入使用帐户 3、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总量指标(1)国民收入(NI):国民总收入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形成的总量指标,反映一国经济总体当期从国内和国外获取的全部生产性收入总量国民总收入扣除当期固定资本消耗的净额就是国民净收入2)原始收入:反映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最终取得的生产性收入,由各部门增加值加上初次分配收入减去初次分配支出计算而得国内各机构部门原始收入之和为该国的国民收入3)可支配收入与国民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各部门原始收入加上再分配收入减去再分配支出等转移收支后的余额,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后的最终收入总量国内各机构部门可支配收入之和为国民可支配收入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一)收入初次分配及核算内容收入初次分配指按照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和政府对生产的参与状况和贡献,对生产成果增加值的分配,形成生产性收入。
整个收入初次分配过程所产生的分配流量包括不同的种类, (1) 劳动者得到劳动报酬: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而产生的劳动报酬流量,由各生产部门流出,形成居民部门的收入2) 资产所有者获取财产收入:根据资金及其他资产使用权的转让而产生的财产收入流量,自资产使用者手中流出,成为资产出让者的财产收入3) 政府得到生产税净额:政府做为社会管理者自各单位生产价值中征收的生产税,由各单位支付,形成政府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其结果就是在增加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收入分配核算就是核算在此阶段发生的收入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财产收入,并把这些分配流量和结果编制成帐户,具体有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教材103页)(二)收入形成帐户核算 1、收入形成帐户核算的内容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做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三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初始流量:总增加值=净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方法:总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或混合总收入)2、收入形成帐户的结构教材103页表4—2是收入形成帐户的基本形式它的来源方记录做为分配初始流量的部门增加值,使用方记录该部门对劳动报酬和生产税净额的支付流量,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是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和生产税支付后的剩余额,也记录在使用方,在帐户中起到平衡项的作用 收入形成帐户使 用 来 源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或混合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总增加值固定资本消耗(-)净增加值 3、帐户中的主要指标 (1)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在核算期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是各生产单位付给劳动者的现金或实物报酬的总额由各生产部门流出使用,形成居民部门收入2)生产税净额:是政府获取的生产税和进口税扣除补贴后的净额由各单位流出使用,形成政府部门初次分配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