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学习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ocx
7页移动学习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刘小丹+时金如摘 要: 随着智能的普及,基于的移动学习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将移动学习方式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基于此,本文在对英语听力教学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归纳了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使用智能辅助英语听力教学的可行性分析,给出了基于终端公众平台的英语听力教学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和发展关键词: 移动学习 智能 英语听力教学引言当前,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大学英语课是所有本科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听力训练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早在2007年7月教育部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就明确指出,英语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不受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与自主学习方向发展[1]而后,在201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2年)》中,着重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2]因此,研究英语教学方式时,必须考虑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以便学生自主、高效、便捷地学习,从而实现教育信息化,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一种交际能力提高听力不仅有利于说、读、写三项技能的发展,而且为日常交际打下坚实基础听力教学的课程内涵丰富,贯穿听、说、读和写能力的培养,听力测试是考查学生对该语言的理解能力,因此,听力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对该语言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虽然当前计算机辅助英语听力教学在很多大学都得以实现,摆脱传统听力教学模式,但仍存在很大弊端,譬如课堂内听力训练时间有限、课外难以共享课内资源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国内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学习技术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包括智能辅助英语听力教学的优势和可行性分析、使用基于公众平台的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策略一、移动学习(一)移动学习概念界定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模式是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而出现的,虽早已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但至今尚未有一个明确定义,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余胜泉教授认为:移动学习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网络与移动设备(如和有无线通讯模块的PDA等)和无线通讯网络提供的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学习[3]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指出,移动学习的顺利开展重点在于技术支持,只要有移动网络接入,终端显示和平台支撑,就能够支持教育教学活动[4]。
杜荣指出,移动学习就是在一定学习情境下,能够借助移动设备支持学习随时发生的形式[5]综合以上专家学者的见解,本文认为:移动学习是依靠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形式的学习现实社会中具体表现为:人们依托无线移动网络、多媒体技术,利用、笔记本电脑等工具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学习等它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移动学习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同时保证学习效果二)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1.非正式学习理论二语习得中的偶然学习源自于学习者和伙伴、教师间的交互活动这些活动中含有丰富的暗示信息学习者通过工作、娱乐等非正式时间和地点接受的知识远远超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学生可以在任何自己认为方便的时候,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是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对学习者的零碎时间进行了很好的整合2.分布式学习分布式学习认为教与学可以在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发生,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资源,课堂只是教学获得的一个场所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得到帮助,有利于提高成绩和信心3.人本主义人类的情感、价值观和态度等特性对学习有一定影响,移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学习情景。
利用移动学习可以消除心理负担,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心理障碍,消除面对面学习中交流的胆怯心理,轻松地进行学习和交流三)智能辅助英语听力教学的可行性分析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拥有率达到了97.8%,基本上每人拥有一部[6]当前科技发展迅速,大学生的配置基本可以满足学习需要,流行的社交软件,如和等都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交流功能特别是随着4G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器更方便快速地搜索到需要的学习资源,也可以通过一些英语学习软件实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英语听力教学带来了更大的便利,移动设备的普及、社交软件的成熟化及网络流量的价格优惠政策等,都为利用智能辅助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条件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研究听是领会、理解和获得语言语义的一项重要能力,没有听就没有说,也就没有使用语言的交际活动听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者要对听到的语音信号进行复杂的加工,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动态过程,是背景知识、语境和语言知识相互撞击、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对听力材料不断吸收,最终形成理解并获得语义的过程尽管听力如此重要,但它仍然是很多学生的弱项[7]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访谈、问卷等调查及对文献[8][9]的分析,归纳出影响大学生英语听力成绩与英语沟通能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发音不准,基础不牢语音是词汇和语法赖以存在的重要形式,是英语的第一关键要素只有学好了语音,才能准确无误地交流思想,促进语法和词汇掌握,反过来又可以帮助提高听力水平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正确的发音,没有充足的词汇量是根本无法听懂听力材料内容的,更不用说熟练运用相关语法知识 (二)文化背景差距大,相关经验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想要提高听力水平就要对英美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学生需要知道英美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否则必然会影响听力理解能力如美国的感恩节的日期,感恩节的来历及感恩节要吃什么传统食物,这些都应该是耳熟能详的内容三)听力材料单一,缺乏兴趣现在课堂上使用的听力材料大多数是教材后附带的听力光盘,虽然语言规范,但内容单调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内容主要是公共英语,缺乏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材料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经常刚听了没几句就开始溜号、发呆三、基于公众平台的英语听力教学策略针对以上提出来的几点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公众平台辅助学生英语听力教学公众平台一项针对企业、媒体、明星等团体用户的订阅服务,包括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种类型用户可以与订阅号的所有人进行单独对话,看到有价值的消息后可以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也可以邮件形式发送给朋友[10]。
尽管目前已有一些关于辅助教育的研究文献,但大部分都在探索辅助教育的特点与可行性,以及如何在中实现学生的反馈与师生、生生的交互功能等对于教育公众号中推送的内容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针对以上所述的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当前对辅助教学的研究现状,本文给出实现基于公众平台的英语听力教学的三方面策略一)基于公众平台的英语听力教学过程设计1.公众平台可以通过其强大的分享能力,将网络上所有教学资源整合起来通过二维码、推送等功能,学习者可以通过连接到互联网上的几乎所有学习资源,进而实现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教育公众平台中可以收录很多高质量的教育公众账号,可以通过发布、展示及用户订阅等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全新的互动沟通模式,打造全新的教育模式和体验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互动课堂方式,用或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产生兴趣,在学生和教师对某一观点持不同意见时,学生可以对这一知识点展开搜索,然后记忆并掌握知识点,最后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分享给老师和同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师在教学信息资源的掌握上不再具有绝对优势在某些新兴问题上学生可以通过在网上搜索学习。
所以教师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组织好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3.可以对教学状态和效果进行监控教师可以利用对学生进行消息的精准推送,并可以在后台对用户进行跟踪,查看用户对推送消息的浏览情况保证教学时效性,以前学生课下遇到问题只能回到学校请教老师,这样学生的问题就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的及时沟通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二)英语听力公众号中推送的主要内容1.突破语音障碍教师每天在固定时间通过公众号给学生发语音信息,纠正、示范易错的单词读音,包括不完全爆破、意群、连读、失音、句子的重音及语调等问题让学生在任何空闲时间都可以拿出移动设备纠正自己的读音错误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问题通过网络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训练2.科普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公众号每天给学生发送一个关于英美国家传统文化的小科普,把相关内容与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可制作图文结合的小文章,辅以短视频对文化知识进行介绍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的间隙,利用小文章和视频缓解上课时的紧张情绪,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劳逸结合,寓教于乐3.丰富听力材料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丰富听力教学内容如美剧和英剧的视频片段、欧美电影的经典台词、英文流行歌曲等练习材料三)英语听力公众号中推送内容与时间的对应性一个学生一天的时间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针对相同的学习材料都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尽量抓准最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时间,推送相应的学习内容如下表1是本文整理的学习内容的来源,以及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对应关系,教师每天在不同时间段上传各种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可以拿出移动设备进行当天的学习第一阶段:早晨起床后(约7:00—10:00)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是人一天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这段时间可以安排随声朗读英语单词和英语文章等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短暂的,像听力这种思想高度集中的练习一般只能维持15~20分钟左右,因此不宜过长,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很容易造成疲倦,使学习效率下降第二阶段:午饭后(约11:00—14:00)学生中午都有较长的休息时间,午休期间可以为其推送英文歌曲、英语谚语、英语小故事、英语视频(关于英美文化)等内容,不但能缓解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还能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第三阶段:下午到晚饭前(约15:00—17:00)教师可以发布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学习内容相关的测验题,便于学生自我检测,也可发布录音进行听写检测等第四阶段:晚饭后至临睡前(约18:00—20:00)这段时间也有两三个小时,这期间学生总结白天的问题,反馈给老师,教师为其答疑睡下去后,戴上耳机,听一段英语短文、小故事由于白天是人活动最频繁的时间,各种声音很多、很杂,这时听英语易分心,注意力难以集中,而晚上睡下后周围很安静,闭上眼睛,静静地躺着听上十分钟或一刻钟,效果比较理想结语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信息设备的功能日趋完善,英语移动学习可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内与课外、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有效连通,创造无缝的英语学习环境,有效弥补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有助于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愿本文所述能引发教师们的思考并大胆探索、尝试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